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基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视角探讨武警某部青年官兵孤独感、自我同情与压力后成长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自我同情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对武警某部690名官兵进行测量调查。结果 (1)孤独感与自我同情(r=-0.63,P<0.01)、压力后成长(r=-0.39,P<0.01)呈现负相关,自我同情与压力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2)孤独感可以负向预测压力后成长(β=-0.247,P<0.001),自我同情的正念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压力后成长(β=0.302,P<0.001);(3)孤独感通过自我同情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压力后成长(t=-5.520,P<0.001,t=5.035,P<0.001)。结论 孤独感能负向预测压力后成长,自我同情的正念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压力后成长,自我同情在孤独感和压力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鞠双双  王英 《武警医学》2018,29(12):1148-1150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南方、北方地区武警某部官兵255名和138名,共393名。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了解官兵的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精神健康状况。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不同入伍时间的武警官兵自测健康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南方地区组的总体健康评分(360.01±52.16)高于北方地区评分(335.35±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年龄组的总体健康评分(356.05±51.16)高于26~34岁年龄组评分(334.07±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伍时间在2001—2011年的健康评分(337.66±44.13)高于入伍时间在2012—2017年组的评分(357.15±5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警官兵的总体健康良好,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不同入伍时间的武警官兵健康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总参某部官兵入伍前及入伍1年后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变化情况。方法对总参某部578名官兵,分别采用~(13)C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入伍前及入伍1年后HP感染情况。结果入伍前HP感染率为36.9%,入伍1年后感染率为3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率随入伍时间没有明显增加,考虑部队集体生活没有造成HP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热带地区武警某部官兵夏季与冬季睡眠质量情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对象为热带地区夏季与冬季武警某部官兵1527人,平均(29.3±7.1)岁;男1493人,女34人;干部226人,战士1301人。入伍前生活在非热带地区,入伍后居住在热带地区武警官兵579人(A组),入伍前和入伍后均生活在热带地区武警官兵948人(B组)。结果 热带地区武警某部官兵夏季睡眠质量指数相关评分为:睡眠质量(1.71±0.42)分、入睡时间(1.32±0.37)分、睡眠时间(1.83±0.81)分、睡眠效率(1.41±0.43)分、睡眠障碍(1.82±0.49)分、催眠药物(0.98±0.41)分、日间功能(1.31±0.27)分、平均总分(10.38±3.20)分,较冬季上述8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带地区武警官兵夏季睡眠质量明显较冬季差,尤其是来自非热带地区武警官兵,夏季睡眠质量更差,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医学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观察其对降低武警某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武警部队驻津某部80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参加过擒敌术训练的中队官兵。在实施医学干预1年后,调查干预前后的训练伤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发生原因在医学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变化:干预后的训练伤发生率(6.7人次/100人年)比干预前的训练伤发生率有所(11.3人次/100人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后(24.1%)与干预前(4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武警全训特勤部队擒敌术训练中,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入伍时间、海拔高度、焦虑、抑郁和睡眠对高原武警官兵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 2015年4-10月,选取西藏地区的武警官兵共1621名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评价其情绪状态。结果 (1)入伍时间(F=3224.000,P<0.001)、海拔高度(F=1614.000,P<0.001)、焦虑(F=4832.000,P<0.001)、抑郁(F=4832.000,P<0.001)、睡眠(F=1614.000,P<0.001)对情绪状态的紧张-焦虑(T)、忧郁-沮丧(D)、愤怒-敌意(A)、有力-好动(V)、疲惫-惰性(F)、困惑-迷茫(C)六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明显影响(P<0.001);(2)入伍时间在3~5年的官兵,T、D、F和C四个维度的得分最低,而V维度的得分最高。海拔高度越高,焦虑、抑郁越重、睡眠越差,T、D、A、F、C得分越高,V得分越低;(3)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官兵类别后,入伍时间与V和F得分有关;海拔高度与T、D、A、F和C得分有关,与V得分无关;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与POMS量表的6个维度得分均有关系(P<0.05)。结论 入伍3~5年的一期士官情绪状态最好,应作为部队的中坚力量。心理和睡眠干预,是改善武警官兵情绪状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儿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4-01至2019-01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烧伤科收治的478例烧伤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按不同因素分类的置管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8例静脉导管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3株(37.17%),革兰阴性菌183株(60.20%),真菌8株(2.63%)。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男女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股、颈内、锁骨下静脉感染率、导管留置及住院时间不同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股静脉感染率较重,留置、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段智娟  彭守坤  杨蓉  朱旭 《武警医学》2023,(11):1011-1012
<正>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y,Hp)以来,研究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1],是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是国际上公认的Ⅰ类致癌因子[1-4]。目前,关于基层部队Hp感染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武警云南总队医院收治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官兵进行临床分析,为基层官兵有效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机访谈在武警部队官兵吸烟行为改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随机抽样选取的武警部队官兵126名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名。对照组给予吸烟危害宣教及辅助戒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面对面动机访谈干预,于12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价两组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吸烟行为改变的认知率及戒烟率。结果 12周后干预组吸烟危害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吸烟行为改变认知率明显升高(53.3% vs 87.3%,P<0.01);干预组戒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51.7% vs 26.7%,P<0.01)。结论 动机访谈有助于提高武警官兵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和吸烟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和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 256人,进行14C尿素试验测定Hp感染数目,并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甲功甲炎、血脂分析指标和饮食生活习惯史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p总的感染率为46.01%,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吸烟、饮酒和喜食干硬食物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相关生活习惯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组甲状腺自身抗体、血脂代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根治幽门螺杆菌有助于减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脂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耿瑞慧  刘辉  李成  肖立宁  马红亮  王健 《武警医学》2019,30(11):979-982
 目的 了解“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身体状况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能训练效果。方法 选取79例来自武警某部参加2017年第三季度“魔鬼周” 极限训练的特战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魔鬼周”的第1天及第7天进行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测,包括睾酮(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百分比(L)、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数目(PLT)。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的武警特战队员训练后的血清AST、LDH、CK、CK-MB分别为(46.15±43.21)U/L、(285.14±62.76)U/L、(505.17±359.73)U/L、(26.42±16.03)U/L,较训练前(19.67±4.05)U/L、(214.38±31.84)U/L、(222.50±116.09)U/L、(15.85±3.02)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BC、L、RBC、HB、PLT低于训练前[(21.10±5.58)nmol/L、(5.64±1.24)×109/L、(34.53±7.10)%、(4.82±0.34)×1012/L 、(147.20±7.58)g/L、(216.53±45.35)×109/L vs(22.41±5.00)nmol/L、(6.00±1.42)×109/L、(36.01±8.15)%、(4.93±0.35)×1012/L、(150.75±7.30)g/L、(258.96±47.26)×109/L,P<0.05],N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57.19±7.26)% vs (56.66±8.62)%]。结论 “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的生理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新华  李姗姗  于虹  高兰 《武警医学》2015,26(4):360-36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irc cancer,EGC)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模式。方法 在我院接受ESD术治疗的EGC及癌前病变64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问题清单个体化评估基础上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治疗的依从性、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症状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HAD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显著降低[(14.32±4.38) vs (6.45±3.84), P<0.05)];与入院时相比手术前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改善[(94.41±5.96) vs (82.55±7.83) vs ( 78.09±6.65)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92.9% vs 52.3%, P<0.05)、下床活动[(1.5±0.2 ) vs (2.7±0.6), P<0.05)]及住院时间[(6.8±0.7) vs (10.4±2.4), P<0.05)]天数明显缩短,术后12 h 症状明显减轻[(4.5±0.8) vs(5.4±1.3),P<0.05)],总体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4.60±0.36) vs(4.03±0.44),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ESD治疗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程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善机制。方法 112例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口服药物治疗(OHA)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原性胰岛素)、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空腹胰岛素原(PI)、空腹免疫原性胰岛素(IR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OMA B、HOMA-IR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CSII组PI/IRI(7.5±1.4 vs 3.8±1.6)、炎性因子[ΔhsCRP: (0.9±0.4)vs (0.3±0.1) mg/L、ΔTNF-α:(1.1±0.4) vs (0.4±0.3) ng/L]有更显著的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PI/IRI下降与hsCRP、TNF-α、IL-6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 短程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改善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且可能与改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米彦军  鲁迪  王泳  陆敏  张雪松 《武警医学》2018,29(5):476-479
 目的 探讨慢病管理模式在青年军人消化性溃疡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5-06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军人患者82例,随机分为慢病管理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慢病管理组给予常规诊疗+慢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监督治疗依从性、干预不良生活方式等),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模式,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溃疡复发、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情况,以及对消化性溃疡疾病常识知晓率得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慢病管理组溃疡愈合率为97.6%,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慢病管理组Hp根除率为92.8%,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P<0.05)。经过2年随访,慢病管理组溃疡复发率为7.1%,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慢病管理组对疾病常识的知晓率得分为(81.31±6.77)分,高于对照组的(56.87±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P<0.05)。结论 将慢病管理模式用于军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能显著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和Hp根除率,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常识的知晓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杨龙  魏燕  蒋雪花  陈志勇  陈坚 《武警医学》2016,27(4):329-333
 目的 观察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R-HCC)行TACE术后HBV再激活的预防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2-05-01至2014-05-01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HBVR-HCC患者60例(血清HBV DNA<500 U/ml),随机分为治疗组(TACE前行抗病毒治疗)30例和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HBV再激活后行抗病毒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未出现患者血清HBV DNA转为阳性,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血清HBV DNA转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P=0.011);术后随访期间,肝功能指标与Child-pugh评分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周及48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AFP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周及96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分别为56.7%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6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6.7%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8)。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6.7%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P=0.559);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和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37)。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2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3.9~28.1]个月与22.7(95%CI:6.2~39.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7,P=0.021);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16.4(95%CI:14.8~17.6)个月与15.1(95%CI:4.6~26.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27)。结论 血清HBV DNA阴性的HBVR-HCC患者TACE术前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防止乙肝病毒再激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医院收治的SIH患者324例。30 d内死亡82例,为死亡组,其余242例存活患者为存活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等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显著偏大[(54.38±12.47)岁 vs (51.73±11.94)岁, P=0.028];高血压病显著增加(68.29% vs 55.79%, P=0.047),;糖尿病显著增加(46.34% vs 27.69%, P=0.002);吸烟率显著增加(35.37% vs 21.07%, P=0.009);小脑出血率显著增高(20.73% vs 8.68%, P=0.003);脑室出血率显著增高(74.39% vs 54.96%, P=0.002);手术率显著降低(20.73% vs 37.19%, P=0.006);出血量显著增多[(110.98±36.96)ml vs (77.04±31.81)ml, t=4.922, P=0.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7.52±2.70 vs 9.54±2.06,t=4.207, P=0.000)。结论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是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肿瘤细胞学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4-06武警总医院儿科经临床确诊且资料完整的RB患者125例的CSF细胞形态学检查(cytomorphology,CM)和免疫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结果,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CSF肿瘤细胞学检查在RB患者诊治中的价值。结果 1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治疗前首次CSF中发现肿瘤细胞的是24例。首次CSF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患者比未发现肿瘤细胞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6.4个月 vs 16.0个月,P<0.05),且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影像学证实转移的患者比仅CSF发现肿瘤细胞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3.3个月 vs 8.6个月,P=0.021),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81%,P=0.19);脑脊液FC比CM检测敏感性好(P<0.001)。结论 RB易发生颅内转移且危及患者生命,CSF的肿瘤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重要手段,联合应用CM与FC有效提高CSF中肿瘤细胞的检出率。针对CSF中发现肿瘤细胞的患者,应在全身系统化疗的基础上,增加鞘内化疗以降低这部分患者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对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诊治,观察临床应用价值及对病原学诊断的意义,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行BAL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呼吸力学指标、氧合指数(PO2/FiO2)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入住ICU时间等差异衡量BAL的作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 vs 80%,P<0.05);观察组血气变化、呼吸力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9.5±4.6)d vs (12.5±5.8)d,P<0.01]及入住ICU时间[(17.5±7.2)d vs (23.4±8.8)d,P<0.05]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脱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4% vs 80%,P<0.05)。结论 BAL对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能有效清除滞留于呼吸道的不良物质,改善肺部的呼吸力学、氧合情况,无严重并发症。有助于病原学诊断、选择有效抗生素,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缩短病期,在危重患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价值。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