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果不佳。肿瘤靶向穿透肽是一类多功能短肽,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特异性亲和力,还兼有向其深部渗入的特性,可修饰于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免疫细胞及显像探针等,促进药物特异性富集于肿瘤深部,增强抗肿瘤作用。以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介导的腹膜转移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靶向穿透肽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同时降低对宿主的全身毒性。利用基因工程可获得对肿瘤组织更高靶向性的减毒菌株或细菌衍生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细菌表面的可修饰性和表面化学偶联的多样性对实现理想载药及多模式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纳米载药体系与细菌结合组装的生物复合纳米递送系统,可克服传统纳米药物靶向性低、难以渗透到肿瘤深部组织的不足。尽管细菌用作抗肿瘤及释药体系的运输载体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细菌在肿瘤区域特异性定植并诱导肿瘤免疫反应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想药物载体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颇有前景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靶向载体研究是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热点。肿瘤靶向载体具有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其无法穿透细胞膜的缺点限制了其对于许多在细胞内起效的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新近发现的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具有无可比拟的转导活细胞能力。将CPPs和靶向载体联合应用,可综合两者的优点、克服各自缺陷,从而提高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依据两者的作用原理和结合方式,可分为自身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载体、融合靶向配基的载体、联结CPPs的纳米载体、对肿瘤微环境敏感的CPPs靶向载体和联结其他特殊功能载体的CPPs等5类。不断提高CPPs靶向载体的细胞内化效率和所载药物的释放率,则是将其过度到临床应用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引入CPPs的肿瘤靶向载体的出现,将为抗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基因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备受关注。纳米载体具有增强药物靶向性、增加生物膜通透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可承载生物大分子等优点。由于肿瘤的快速增殖和代谢,形成了具有低pH、高水平谷胱甘肽、高水平活性氧、缺氧性、高表达酶和高水平ATP等特性的肿瘤微环境(TME)。基于肿瘤组织特异性微环境的基因给药纳米载体能同时提高基因药物的胞外稳定性、胞内释放能力和靶向性,可更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基于TME的pH响应型、还原响应型、活性氧响应型、缺氧响应型、酶响应型、ATP响应型和多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进行综述,总结各类型纳米载体的作用机制、制备、抗肿瘤效果及局限性。基因给药纳米载体可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提高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pH响应性的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倍受关注。实体瘤的弱酸性肿瘤微环境(pHe约为6.8)为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发展契机。相对于靶向基团介导的肿瘤靶向策略,对pHe响应的纳米载体更具有普适性。本文概述了pHe活化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设计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pHe触发表面电荷反转的纳米颗粒用于抗肿瘤药物和小干扰RNA(siRNA)输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这种新型载体在增强肿瘤疗效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丁笠  张新跃 《中国肿瘤》2021,30(1):58-66
肿瘤免疫疗法作为一种高效高安全性的抗肿瘤策略,主要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效应.多种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被用于免疫佐剂和疫苗的肿瘤靶向递送.该文主要综述了纳米金作为免疫药物和药物载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纳米金不仅能通过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还能够特异性地在体内将免疫制剂运送至效应部位,降低药物...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但由于它的水溶性、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性能较差,且其增溶剂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为了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渗透率及稳定性,研究人员制备出一种具有缓释作用、可控及肿瘤靶向的药物——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以透明质酸为载体的纳米载药系统可以降低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利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将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输送至体内,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水溶性及长循环能力,使药物通过扩散、包吞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文章综述了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肽类药物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巨大潜能.多肽可以作为激素、疫苗、放射性核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载体和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肽的靶向性化疗和靶向性的药物输送技术能使药物高度选择地、有效地聚集在预定目标,正逐渐成为传统化疗方案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细胞穿透肽是一类对细胞膜具有强力穿透作用的短肽,可促进细胞摄取,经细胞穿透肽修饰的脂质体可提高脂质体的入胞率,是目前靶向给药载体研究的新方向。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细胞穿透肽的种类、穿膜机制和细胞穿透肽与多肽、叶酸等大分子组成共修饰脂质体及保护性细胞穿透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穿透稳定性等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脂质体的抗肿瘤靶向给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声动力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居第2位。鉴于目前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楚,有关肿瘤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超声激活声敏剂治疗恶性肿瘤的声动力学治疗(sonody namictherapy ,SDT)就是其中之一。1 声动力治疗的来源及发展SDT是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 ,PDT)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78年美国的Dougherty等[1] 提出激光与血卟啉结合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将用激光激活血卟啉治疗肿瘤的方法称为光动力。由于激光的组织穿透能力有限,使其在深部肿瘤的治疗应用上受到限制。超声可以到达深部组织,1989年Umemura等[2 ] 通过生物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研究表明,在血卟啉存在条件下,超声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比无血卟啉时明显增多,由此他提出了声动力治疗的概念。1990年Yumita等[3] 利用超声波结合血卟啉对接种了S180细胞的鼠进行了抗肿瘤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血卟啉没有抗肿瘤作用,单独超声波有微弱的抗肿瘤作用,二者结合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  相似文献   

11.
高英  李静静  柴晔 《现代肿瘤医学》2019,(15):2788-279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B淋巴细胞克隆性恶性肿瘤,近十年来,骨髓瘤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演变,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研发了不仅靶向肿瘤细胞而且靶向其微环境的治疗剂,使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患者生存显著改善,但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PD-1/PD-L1阻断可恢复多发性骨髓瘤效应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靶向作用于PD-1/PD-L1轴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已经成为能控制抗肿瘤免疫应答有希望的药物。本文对近年PD-1/PD-L1检查点阻断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中离子稳态的改变是影响肿瘤起始与进展的重要原因,为此人们将离子载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进行研发。盐霉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能够与钾离子、钠离子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协助离子跨膜转运,因而被用于防治鸡球虫病和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新近研究发现,盐霉素具有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尤其是特异杀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其可通过干预离子稳态、抑制肿瘤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直接抑制其结合靶蛋白等发挥抗肿瘤作用,是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然而,水溶性低、健康组织毒性、血液循环时间短等特点,限制了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新型衍生物或其靶向传递系统的开发,可有效提高盐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安全性。现将盐霉素抗肿瘤应用、机制及其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生物信使或效应分子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且其体内水平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一氧化氮前体型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一些NO前体药物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和价值。目前,NO前体药物中显示出显著抗肿瘤效应的主要有有机硝酸酯、硝普盐、S-亚硝基硫醇和偶氮二醇烯鎓盐等。一氧化氮前体药可通过靶向释放NO,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免疫系统作用、削弱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并抑制其转移,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度,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前体药物对前列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关玥  陈秀玮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1):571-575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也使其他重要器官受到毒性损害,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了加强肿瘤靶向性的同时,又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精准靶向治疗的治疗模式逐渐开展,纳米材料则作为药物载体,以其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进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只有小部分患者获益。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较单一疗法的抗肿瘤疗效更佳,成为肿瘤治疗研究新的热点。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能够获益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化疗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还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调节免疫细胞亚群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机制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就化疗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以及近期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阐明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干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蛋白酶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增加放疗敏感性等。然而,DSF在体内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近年的研究聚焦于药物的运载系统、药物的联合应用及局部用药。DSF具有高效低毒且廉价的特点,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脑转移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为探究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将肿瘤微环境作为潜在的抗癌靶标。肿瘤微环境由几种关键的细胞类型组成,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因此,这些宿主细胞有望成为抗肿瘤和抗转移治疗中的潜在靶标。突变和耐药是抗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靶向肿瘤相关宿主细胞的优势是这些细胞较少发生突变和耐药性。本文讨论了宿主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靶向这些细胞群治疗肿瘤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可以通过COX-2依赖或非依赖机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塞来昔布通过抑制COX-2可以减少血管中前列环素的产生,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事件。而2,5-二甲基塞来昔布(DMC)作为塞来昔布的紧密衍生物,尽管缺乏COX-2抑制功能,显示出比塞来昔布高20%~50%的肿瘤抑制活性,并且可能避免心血管毒性,因此,可能更适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其可以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抗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药物敏感性等机制发挥肿瘤抑制活性。本文对二甲基塞来昔布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代迪  郝吉庆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308-4311
鼻咽癌是一种来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由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致。其恶性程度高,且易于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导致其治疗难度较大。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目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这种治疗模式复发率较高而且并发症较多。近几年鼻咽癌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且其可以在不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发挥抗肿瘤作用,所以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炙手可热的抗肿瘤疗法。现综述近几年鼻咽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鼻咽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