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方政 《上海医药》2014,(19):35-37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根据监护人或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腔镜组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采用常规直视下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腔镜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其它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I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显著美容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与常规手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分别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手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腔镜手术组)房间隔缺损修补37例,同期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41例,分析比较其成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切口大小及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胸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要快于常规手术,切口较常规手术小。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心脏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局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胸液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无并发症患者,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出血量,并且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痛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复温中,未榆注小剂量多巴胺15例(N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D组),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带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等预后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术后肺炎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约8.9%。N组仅1例出现肺炎,意外事件发生率约6.7%。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复温开始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多巴胺不应作为常规用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尤其是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5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微创手术)各25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胸液引流量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疗法,能够减少术后损伤,降低出血量,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实施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年的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组,常规经典开胸行二尖瓣手术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实施二尖瓣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40例均分为A组(电视胸腔镜)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术后血常规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气分析、血制品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手术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术,对照组32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42例,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VAS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开胸组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及要求。方法:对2例胸腔镜下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建立总体顺利,转流中无突发意外,局部时段相对较长,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停机顺利,无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结论:电视胸腔 镜下进行心脏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但因操作无法直视体外循环管理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肺癌治疗中胸腔镜的运用及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肺癌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分为胸腔镜组15例,开胸组12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下手术肺叶切除术,开胸组行常规开胸切除肺叶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胸组(P〈0.01)。两组均出现胸腔积液、肺炎、呼吸不全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利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减少患者疼痛,减少手术的出血情况,且对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而生存率与开胸术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42例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单向式组), 44例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解剖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肺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率、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目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和治疗费用等均优于解剖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 具有同样根治效果, 且更安全、更微创、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腋下小切口手术(SAMT)及开胸切口手术(TH)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将我院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手术治疗PSP625例分为3组:胸腔镜辅助手术组356例,腋下小切口手术组128例和传统剖胸组141例,对各组的手术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度冷丁用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统计:VATS组和SAMT组均明显优于TH组(P<0.01),VATS组和SAMT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总数46例(7.4%),主要并发症均为肺漏气、呼吸道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等.TH组术后死亡4例,无术中死亡.结论VATS及SAMT治疗PS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VATS是治疗PS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剖胸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今后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剖胸组行常规剖胸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无瘤生存情况.结果 剖胸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胸腔镜组中9例延长切口后完成手术,无中转剖胸手术者;胸腔镜组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剖胸组(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剖胸组(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方面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剖胸组的33.33% (P<0.05);胸腔镜组无瘤生存率为96.67%,明显高于剖胸组的80.00% (P<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可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达到标准肺癌根治术的要求,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2例.其中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32例作为观察组,行传统开胸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情况、术前及出院时肺功能及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IL-6、TNF-α和hs-CR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均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机体损伤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较好,具有一定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开胸手术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9±0.81)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32±0.78)h,淋巴结清扫数量(44.02±6.14)个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1.05±4.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45±1.7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02±2.86)d,出血量(221.52±30.29)ml少于对照组的(368.67±40.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方式对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其优势更大,而且手术过程当中的创伤明显更小,能够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预后也明显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 VAS 评分、手术前后 CRP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 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 及30 d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 和3 d 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纳入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留置胸管与常规留置胸管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气胸发生率、胸腔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切口渗液情况、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从而对两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期对部分接受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管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粤北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胸科手术共1 480例,筛选出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12例,再次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73例,分为无胸管组34例(术中经胸管排气水检测无漏气直接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和常规胸管组39例(术中在手术切口肋间留置22号胸腔引流管),对术中转多孔或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中转开胸或多孔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和常规胸管组患者术后第1天NRS评分[2分:38.2%(13/34)比7.7%(3/39)、3分:52.9%(18/34)比56.4%(22/39)、4分:8.8%(3/34)比35.9%(14/39)]、术后住院时间[0 d:0.0%(0/34)比7.7(3/39)、1 d:38.2%(13/34)比15.4%(6/39)、2 d:58.8%(20/34)比48.7%(19/39)、3 d:2.9%(1/34)比17.9%(7/39)、4 d:0.0%(0/34)比10.3%(4/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7/34),与常规胸管组51.3%(2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结论 无胸管单孔胸腔镜对于选择性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