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海中  于明明  段钰 《肿瘤学杂志》2012,18(10):738-739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9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比较.[结果] 49例患者18F-FDG PET/CT阳性44例,阳性率89.8%;39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F-FDGPET/CT显像发现32例,灵敏度为82.1%(32/39); 12例有远处转移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例,灵敏度91.6%(11/1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差,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和准确的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治疗成功的关键。以往食管癌影像学检查主要依赖消化道造影、CT扫描、超声及食管内窥镜超声检查(transesophageal endoscopic ul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显像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以及临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 PET显像,并与外科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6例患者中PET显像食管部位均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经病理确诊,46处食管浓聚灶均为食管癌原发病灶.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食管多发灶,其余16例除食管原发病灶外,还有其他部位32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远处转移病灶.与46例PET显像前CT结果相比较,PET共检出食管部位恶性病灶46例,检出率为100.0%,而CT仅检出34例,检出率为73.9%.46例中确诊有其他部位转移者18例,PET检出18例,检出率为100.0%,而PET显像前CT仅检出6例,检出率为33.3%.27例手术治疗者PE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一致,而常规检查对食管癌临床分期高估5例,低估12例,PET显像改变了这1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食管癌的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显像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以及临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显像,并与外科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6倒患者中PET显像食管部位均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经病理确诊,46处食管浓聚灶均为食管癌原发病灶。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食管多发灶,其余16例除食管原发病灶外,还有其他部位32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远处转移病灶。与46例PET显像前CT结果相比较,PET共检出食管部位恶性病灶46例,检出率为100.0%,而CT仪检出34例,检出率为73.9%。46例中确诊有其他部位转移者18例,PET检出18例,检出率为100.0%,而PET显像前CT仅检出6例,检出率为33.3%。27例手术治疗者PE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一致,而常规检查对食管癌临床分期高估5例,低估12例,PET显像改变了这1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显像对食管癌的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肿瘤18F-FDG PET/CT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头颈部肿瘤的价值.方法: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原发灶或转移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基于PET/CT和CT结果对21例患者进行TNM分期,比较其结果.比较PET/CT和PET的定位准确性.结果:21例患者经PET/CT共检出恶性病灶65个.其中PET与CT皆显示清楚病灶者35个,占53.9%.PET阅片有肯定诊断结论而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24个,占36.9%.CT显示有清楚病灶而PET显示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者共6个病灶,占9.2%.PET/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PET/CT使8例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38.1%). PET/CT对病变定位的准确性为90.8%,总的不影响诊断的定位准确性为95.4%;PET分别为49.2%和66.2%(P<0.05).结论:PET/CT显像能提高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在子宫颈癌治疗后监测有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子宫颈癌治疗后患者48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1年.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8例患者共行54次PET/CT显像,真阳性26例次,真阴性24例次,假阴性1例次,假阳性3例次.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子宫颈癌治疗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 (26/27)、88.9%(24/27)、92.6% (50/54)、89.7%(26/29)、96.0%(24/25).检查后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有24例(50.0%)患者改变了诊断,其中21例(43.8%)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PET/CT显像可以较准确地早期探查子宫颈癌治疗后的复发病灶和转移灶,包括盆腔外的远处转移,明确再分期,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尽管有其一定的局限性,PET/CT显像仍可作为子宫颈癌治疗后监测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极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融合, 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代谢、增生、乏氧和细胞凋亡状态, 而且能精确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探查全身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在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 PET/CT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就18F-FDG PET及PET/CT在胰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2个月.乏力,无明显发热,无腹泻、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等不适.体格检查:体温36.5℃,双侧颌下、左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99×109/L、血红蛋白115g/L、中性粒细胞80.6%;血沉(ESR) 138mm/h;AFP、CEA、PSA、CA125、CA199、NSE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结核T-spot阴性.超声及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脏及脾脏增大,双侧髂血管旁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遂行腋窝淋巴结活检,见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呈多克隆性增生,符合多中心Castleman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18F-FDG PET及PET/CT 在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及术后慢性炎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EBSCO、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及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第二版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并效应量,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和Q值。采用Stata 14.0软件绘制Deek's漏斗图,对合并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5(0.92~0.97)、0.75(0.67~0.82)、3.85(2.87~5.16)、0.07(0.04~0.11)和61.18(31.43~119.07);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后得到曲线下面积和Q值分别为0.95和0.89;Deek's漏斗图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18F-FDG PET及PET/CT 在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及术后慢性炎症鉴别诊断中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18 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20年01月我院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的18 F-FDG PET/CT影像,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5~27岁,平均年龄(16.1±7.4)岁.使用Siemens Bio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ple Castleman disease,MCD)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病因及治疗,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中,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2例,透明血管浆细胞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无特征性表现,但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9例多中心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经治疗后其中有1例复发,1例死于心脏疾病,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准确的临床分型和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MCD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5岁,贫血,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IgG4>10 g/L,淋巴结肿大,既往7年未确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示,大量多克隆浆细胞增生,IgG4与IgG比值<0.40;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6 000 pg/ml,诊断为MCD(浆细胞型)。RC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改为抗IL-6受体的抗体托珠单抗治疗2个疗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Castleman病为一类预后较差的罕见病,异质性大,临床易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IL-6被认为与Castleman病发病密切相关,是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极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代谢、增生、乏氧和细胞凋亡状态,而且能精确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探查全身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在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PET/CT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就^18F-FDG PET及PET/CT在胰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预后较差.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目前,18F-FDG PET 或PET/CT在食管癌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用来探查远处转移情况及评估治疗反应.半定量分析的诊断方法可提供患者的预后信息,也可用于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本篇综述将讨论图像方法尤其是18F-FDG PET及 PET/CT在食管癌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淋巴瘤与胃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21年09月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胃淋巴瘤患者及6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部病灶的位置、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和血糖类抗原199(glucose antigen 199,CA199)的结果以及胃外组织侵犯的情况。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胃淋巴瘤组与胃癌组患者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胃淋巴瘤组患者平均年龄较胃癌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组病灶发生在贲门的比例明显低于胃癌组,发生在胃底、胃体的比例明显高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淋巴瘤组与胃癌组病灶发生在胃窦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组SUVmax平均值明显高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诊断临界值为9.55,约登指数为0.562,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83.3%。胃淋巴瘤组血CEA及CA199升高比例较胃癌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淋巴瘤组对脾脏、肠道及胰腺侵犯率明显高于胃癌组,肝脏侵犯率低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在鉴别胃淋巴瘤与胃癌中有重要价值,可辅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肿瘤放疗靶区定位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使PET/CT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18F-FDG PET/CT代谢的可重复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传统临床代谢参数值标准化摄取值(SUV)、代谢活性肿瘤体积(MATV)、总病灶糖酵解(TLG)、肿瘤与肝脏比率(TLR)、肿瘤与血液比率(SUR)及近年新兴的PET图像纹理分析等方面的可重复性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病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astleman病可与淋巴瘤同时或先后诊断,部分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也可出现Castleman病样特征的改变,本文旨在对Castleman病与淋巴瘤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