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佩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表情况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选取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16例(232眼),分为对照组(58例116眼)和观察组(58例116眼)。方法 对照组常规佩戴角膜塑形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白天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滴/眼,4次/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以及结膜充血、高眼压、畏光不适及角膜上皮着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RI、BUT、LLT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明显改善,角膜曲率明显降低,SRI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两组间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RI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T、LL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7.34±2.10 s、60.52±10.84nm)明显高于对照组(6.26±2.03 s、55.20±11.73 nm)(P均<0.001);治疗后,两组间结膜充血、高眼压、畏光不适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P=0.024)。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辅助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后,在不影响角膜塑形镜矫正效果的基础上可改善眼表情况。(眼科,2022, 31: 231-23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组加用0.1g/L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均随访1a,检查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功能及角膜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戴镜前、戴镜1a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戴镜前、戴镜1a裸眼视力变化幅度高于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值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LLT、BUT高于角膜塑形镜组,OSI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变化幅度均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眼轴增长,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70-2173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近视儿童青少年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表相关指标和睑板腺的变化,探讨和评价角膜 塑形镜对其眼表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 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0例(60眼)作为塑形镜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儿60例(60眼)作为 框架镜组,2组均在戴镜前,戴镜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同时使用 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得下泪河高度、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角膜染色评分(CSF)、红外线 睑板腺图像等眼表指标,比较2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总结戴镜后不同时间点指标变化的规律。戴镜 前后各值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组在OSDI评分、下泪河高度等方面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2组不同时间的NI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6.581,P=0.018;F时间=50.152, P<0.001),塑形镜组戴镜前后NIBUT不完全相同(P=0.02),并且在戴镜后6个月和12个月明显缩短, 与框架镜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P<0.05),且与组内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组不同时间的C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945,P=0.134;F时间=68.151,P<0.001)。塑 形镜组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较戴镜前增多,评分均高于框架镜组(χ2 =19.511,P=0.013),但各时间 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同时间的睑板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152, P=0.144;F时间=80.151,P<0.001)。塑形镜组戴镜后1、3、6个月睑板腺总积分与戴镜前相比稍有增 多,但与框架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后12个月的上睑板腺评分和睑板腺总评分明显增高, 与框架镜组相比、与同组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睑板腺评 分无明显变化。结论: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相对安全的,短期不会引起不适感和降低下泪河高度, 但是会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和增加角膜上皮损伤。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睑板腺功能有潜 在影响,其中上睑板腺首先出现形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使用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均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58眼)及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使用不合防腐剂的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戴摘眼镜,对照组使用舒润液(博士伦).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视力(logMAR)、TMS-4角膜地形图、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戴镜后1d的视力(logMAR)为0.20±0.15,高于对照组0.26±0.20(P <0.05);1周后两组视力均恢复平稳,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logMAR)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1周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趋于平稳.观察组戴镜后1d角膜表面规则指数(0.49±0.22)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32,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平均曲率值、角膜偏心率(e值)、基础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分别为(6.86±1.82)s、(6.04±1.57)s、(6.30±1.41)s、(6.61±1.49)s,对照组分别为(5.50±1.72)s、(5.35 ±1.41)s、(5.44±1.03)s、(5.32±1.71)s,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 >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级别在戴镜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1g·L-1玻璃酸钠眼液(不合防腐剂)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使角膜塑形更规则,从而改善角膜光滑度.在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可以稳定泪膜,对角膜上皮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及泪液的影响。方法:连续配戴角膜塑形镜1 a以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0例80眼,平均年龄13.68±2.32岁,戴镜前平均等效球镜-3.61±1.48D,夜间戴镜8~10h,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wk;1,3,6,12mo的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基础分泌量、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情况。结果:戴镜后12 mo与戴镜前相比,屈光度明显降低,平均等效球镜从-3.61±1.48D下降为-1.39±1.31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曲率明显变平坦,平均K值从42.29±1.55D下降为40.13±1.41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RI升高,从0.34±0.01增加到0.37±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BUT 减少,从10.39±2.25s下降到7.26±1.77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以上指标均在戴镜1wk后趋于稳定,戴镜后1,3,6,12mo各指标与戴镜后1wk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泪液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增加,以Ⅰ级为主,戴镜后1wk;1,3,6,12mo角膜染色Ⅰ级分别为15眼(18.8%),9眼(11.3%),13眼(16.3%),9眼(11.3%),12眼(15.0%)。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Ⅰ级者的BUT均比0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使近视度下降,角膜变平坦,不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但泪膜稳定性下降,应注意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对近视患者眼表形态及泪液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20名(40眼),年龄为(11.8±1.8)岁,屈光状态为(-2.37±0.82)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矫治近视,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膜形态、泪液基础分泌量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各测量参数均产生了明显变化。①近视度数(等效球镜):戴镜后近视度数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1周后变化趋于稳定。②角膜形态:平均角膜曲率和角膜偏心率(e值)在戴镜后均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均有效降低(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戴镜后出现升高,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P〈0.05);以上参数均在戴镜1周后趋于稳定。⑧TBUT:戴镜后TBUT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之后变化趋于稳定。④泪膜的脂质层形态:戴镜前以流水型和彩条型为主(70%),戴镜后变成以大理石型和流水型为主(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80%、95%、90%、62.5%)。⑤泪液基础分泌量:除戴镜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外(P〈0.05),其他时间与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角膜上皮染色: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较戴镜前增多.其中以I级染色为主(戴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7.5%、40.0%、47.5%、52.5%、47.5%)。⑦相关性分析:在各随访时间点,TBUT均随着脂质层厚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P〈0.05):角膜上皮染色越严重,TBUT值越小(P〈0.05);戴镜前后SRI变化量与TBUT变化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角膜塑型镜引起近视度数下降和角膜曲率变平坦主要发生在戴镜后1周内。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未明显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量,但泪膜稳定性下降,泪膜脂质层趋向变薄,戴镜后角膜上皮受损、前表面形态改变和不规则性增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12/2021-02于我院眼视光门诊就诊的近视儿童青少年患者120例240眼,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角膜塑形镜组(60例120眼)和框架眼镜组(60例120眼)。分析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眼表和睑板腺的变化,并对比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戴镜前后眼表和睑板腺的变化。结果:与戴镜前比较,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3、6、9、12mo角膜曲率降低、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缩短、睑板腺评分升高,戴镜后6、9、12mo下泪河高度升高,而框架眼镜组戴镜后6、9mo下泪河高度升高(均P&#x003C;0.05)。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3、6、9、12mo角膜曲率明显低于框架眼镜组,戴镜后3、9、12mo NIBUT短于框架眼镜组,戴镜后6、9、12mo睑板腺评分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x003C;0.05)。戴镜12mo,角膜塑形镜组各年龄段患者角膜曲率显著低于框架眼镜组,而8~12、13~15岁年龄段患者NIBUT显著低于框架眼镜组,且睑板腺评分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x003C;0.05)。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能会影响眼表和睑板腺功能,其对年龄12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的眼表影响更明显,因此年龄较小的儿童青少年可优先考虑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近视,待年龄增加再考虑配戴角膜塑形镜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01/2015-12在无锡市101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近视眼(对侧眼为正视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6mo以上的患者。观察戴镜眼和非戴镜眼在戴镜前和戴镜后各时间点(1wk,1、3、6mo)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情况。

结果:单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共53例,年龄10.43±1.70岁,等效球镜度-3.37±1.50D。戴镜眼戴镜1wk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戴镜后1wk与戴镜后1、3、6mo泪膜破裂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戴镜眼泪膜破裂时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戴镜眼和非戴镜眼戴镜后各时间点泪液基础分泌量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眼角膜上皮染色主要为Ⅰ级点染,Ⅰ级点染在戴镜后1wk,1、3、6mo分别为10眼(19%)、6眼(11%)、8眼(15%)、6眼(11%),Ⅱ级点染分别为1眼(2%)、0眼、0眼、1眼(2%)。10例患者戴镜后会出现结膜充血(评分1分)。所有病例在及时停戴、使用抗生素及角膜修复剂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均消失,结膜充血消退。非戴镜眼观察期内未见明显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染色均为0级。

结论: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泪膜稳定性的下降,结膜、角膜上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泪液分泌、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非戴镜眼无明显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矫治中高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中高度(-4.00 D以上)青少年近视患者38例(75眼),年龄11~19岁,平均等效球镜度(SE)(-6.76±1.45)D。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白天采用框架眼镜矫正残余近视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戴镜前和戴镜后各参数变化。结果裸眼视力(UCVA):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戴镜后1 d、1周、1个月、1年分别为3.93±0.27、4.53±0.21、4.85±0.19、4.90±0.11、4.94±0.13;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戴镜1年后散瞳验光的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LMaster测量戴镜前和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6.88±1.03)mm、(26.91±1.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矫正残余近视度数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高度青少年近视患者UCVA,短期内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和眼轴增长,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前干预对小梁切除术后眼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拟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63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术前1周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从术后1 d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均于术后1个月停药。术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干眼症状和体征。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均较术前加重,且以对照组症状加重更为显著,表现为OSDI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术前增加,BUT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和BUT分别为(14.43±5.33)分、(0.71±0.56)分、(8.65±3.01)s,均优于对照组的(22.08±6.71)分、(1.38±0.88)分、(7.12±2.9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前应用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眼表损伤,缩短眼表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对伴较高角膜散光近视青少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6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189眼)伴-1.50~-3.50 D散光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组,51例(92眼)配戴环曲面角膜塑形镜为试验组,51例(97眼)配戴框架眼镜为对照组,随访2 a,进行视力、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等的比较,同时检测试验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试验组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为4.21±0.36、4.78±0.21、4.99±0.08、5.02±0.12、5.03±0.08、4.98±0.13、4.95±0.09、4.86±0.08,戴镜后裸眼视力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2 a后,试验组等效球镜度数增加(-0.54±0.36)D,对照组增加(-1.74±0.43)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88,P<0.01);眼轴长度试验组增加(0.41±0.18)mm,对照组增加(0.78±0.1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0,P<0.01);试验组配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环曲面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缓解伴-1.50~-3.50 D较高角膜散光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随访2 a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验配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2 a以上,并按时复查者110例(206眼)纳入研究,按照近视度数和角膜曲率高低分为低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 D)和中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6.00 D)、低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43.0 D)和高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43.0~46.0 D)。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2 a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2 a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039±0.080)logMAR、(0.029±0.070)logMAR、(0.025±0.090)logMAR、(0.016±0.050)logMAR、(0.300±0.830)logMAR,与戴镜前(0.710±0.280)logMA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在戴镜后1 a、2 a与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在戴镜后1 a、2 a分别为(38.75±0.35)D、(39.96±1.96)D,与戴镜后1个月[(40.04±0.14)D]、3个月[(39.75±2.05)D]、6个月[(39.18±1.06)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在戴镜后1个月[(41.98±1.09)D]、2 a[(40.85±2.20)D]与戴镜后3个月[(41.47±1.09)D]、6个月[(41.02±1.12)D]、1 a[(40.63±1.13)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规范验配、严格复查下,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有效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不同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探究其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满足入选标准的 8~16岁青少年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同期对60例满足相同要求的青少年患者验配普通框架眼镜(框架镜组),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8~10岁组、11~13岁组、14~16岁组);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泪膜破裂时间与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57例(114眼)、框架镜组59例(118眼)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后基础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同期与框架镜组相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8~10岁组泪膜破裂时间更早出现变化。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泪膜质量。配戴年龄是角膜塑形镜影响泪膜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应注意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方法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轻中度近视青少年21例42眼,使用眼前节分析仪(Orbsean—Ⅱ)评价戴镜后1天、1周、1月、3-6个月的角膜变化。结果配戴者角膜地形图3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轻中度近视使用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中央区曲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 g·L-1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干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23例(46眼)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夸磷索钠组11例(22眼)与玻璃酸钠组12例(24眼)。地夸磷索钠组患者在SMILE术后使用30 g·L-1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每天6次;玻璃酸钠组患者在术后使用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术前及术后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裸眼远视力(UDVA)、眼压、屈光状态、SimK值、中央角膜厚度(CCT)、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眼部药物舒适度(ECS)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UDVA、球镜度、柱镜度、眼压、SimK值、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表功能客观参数TMH、B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