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付启红  王杰  刘国旗  董钏  邓伟 《四川医学》2003,24(10):J001-J001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术中气管弧形切口 (改良 )与气管垂直切口 (传统 )插管的优缺点 ,以选择一种安全、快捷、顺利的方法。方法  12 0例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6 0例 ,分别采用气管弧形切口与气管垂直切口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气管弧形切口 ,插管安全、快捷、顺利。一次性插入 ,气管不破裂 ,顺利率 95 %;垂直切口顺利率为6 3 77%,两组间快捷顺利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弧形切口 ,简便、快捷。临床应用效果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例气管切开术,其中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149例,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198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8.59%,其中A组(常规气管切开组)15例,发生率10.07%;B组(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2例,发生率4.08%。结论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2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方法:9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48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4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P〈0.05~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47例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A组)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B组),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及与操作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发生气管套管置入气管旁1例,气管后壁损伤2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可减少诸如损伤气管后壁、气管食管瘘、气管套管插入气管旁等较严重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PDT应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种手术的不同特点.方法42例病人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Ⅰ组(n=19)应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Ⅱ组(n=23)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两组病人在切开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置管后气囊破裂等及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比Ⅱ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减少感染,气管损伤小及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小等优点.结论Ⅰ组比Ⅱ组有明显优势,但两组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危重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生命体征的波动等,与100例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7.
倪明  黄磊 《重庆医学》2011,40(24):2450-2451
目的对比经鼻气管插管时,采用插管钳协助明视插管法和采用气管气囊充气法明视插管的时间与成功率。方法 10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钳法(A组)和气管气囊充气明视法(B组)两种不同方法经鼻插入气管套管,观察每组的一次插入成功率和消耗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在成功率和消耗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时采用气管气囊充气法明视插入气管导管,具有一次成功率较高、消耗时间短、简单可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小宇 《中原医刊》2011,(13):67-68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方法将42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B组(2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操作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结论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倒"U"型气管黏膜软骨瓣在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常见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垂直切开第2~5气管环中2个气管环[1]。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要求插入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或套管时,常感切口较小,插入困难,并常发生气管环断端刺破气囊等情况。1970年D ukes首先报道在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倒“U”型气管黏  相似文献   

10.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开展的PT术90例,并与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术中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T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PT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组的皮下气肿、切口溢痰、套管脱出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9.8±21.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6.9±19.6)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为(0.4±0.1)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0.2)g/L,P<0.05。观察组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9±0.4)d、(1.2±0.7)d、(3.6±0.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6±1.3)d、(4.3±1.2)d、(5.4±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200/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5%(191/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1.5%),显著低于对照组40例(20.0%),P<0.05。 结论 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较佳,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乳注吸手柄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1例400眼分成两组:A组为传统注吸针头组(200眼),B组为超乳注吸手柄组(200眼),均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d视力、后囊破损发生率及术后第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2.00±1.03)min、(0.29±0.01)、2.5%和10.0%;而A组分别为(15.00±0.79)min、(0.20±0.03)、7.5%和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期视力、术中前房出血、人工晶状体(IOL)未植入和术后第1d房水细胞3+以上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乳注吸手柄应用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可以提高注吸皮质的效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138例,其中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33例,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1例,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4例,比较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与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相比,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ICU中的危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高长城  高敏 《海南医学》2016,(9):1438-1440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采用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从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从前外侧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评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愈合,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为(8.25±1.5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84±3.2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肘关节的评分功能,观察组优良率为87.5%(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3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骨折延迟愈合5例,桡神经麻痹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和切口感染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骨折延迟愈合13例,桡神经麻痹5例,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切口感染3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可以减少愈合时间,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改善肘关节功能和提高肘关节恢复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探讨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影响CABG患者的早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3月由阜外医院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男性正常甲状腺功能CABG患者资料,其中311例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1.79~2.93 pg/ml]为试验组(L组),经左室射血分数、年龄进行1∶1匹配,311例高甲状腺激素水平(FT3浓度2.94~4.09 pg/ml)患者为对照组(H组)。观察早期结果项目包括: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新发房颤、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切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院内死亡等事件。 结果 L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四分位数表示)明显长于H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Z=4.159,P<0.05),IABP植入率为2.6%及AKI发生率为17.7%,高于H组的0.3%及9.0%(χ2=5.524、10.136,P<0.05)。而院内死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恶性心律失常、新发脑梗死、新发房颤、心肌梗死等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影响CABG的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吴家会  王显平 《重庆医学》2008,37(12):1325-1327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A组)及健康教育组(B组),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99例,术后并发症11例(11.1%);B组患者107例,术后并发症4例(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预防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与探究。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2例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B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44.44%13.89%),P0.05;B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患者(94.44%72.22%)P0.05;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97.22%77.78%)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随访评价“Chinese way”在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运用“Chinese way”方法治疗单侧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2±6.3)岁。术中将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至足印区,并用一枚内排锚钉尾线缝合固定,然后利用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修补剩余的肩袖断裂部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年、2年肩关节的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评分,并记录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像学结果评价。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4.2)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评分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检查提示,肩关节退变未见明显进展;磁共振检查提示,6例患者重建的肩袖组织再次撕裂,发生率为14.3%(6/42)。结论 “Chinese way”修补巨大肩袖损伤的方法更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及结构失败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