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癌痛患者疼痛门诊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疼痛门诊癌痛患者诊治情况每月汇总,分析引起癌痛的疾病种类,癌痛原因、分类、程度,药物治疗种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疼痛门诊收治患者787例。镇痛药物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680例(86.4%)。使用单一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30例(54.6%),日剂量20~90 mg/d为疼痛控制。632例(80.3%)患者以阿片类药物单一治疗为主,少数患者联合2~3种药物治疗。规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比较明显减少(31.5% vs. 55.5%),无痛患者增多。不良反应方面,254例(32.3%)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引起便秘,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减退、尿潴留、口干、腹胀、幻觉症状均可耐受,少数患者需干预处理预防或对症治疗。  结论   在医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项目中疼痛门诊作用不容忽视,规范管理意义重大。疼痛门诊的设立使癌痛规范化治疗成为示范病房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医院2007年-2009年阿片类药品使用情况。方法: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07年-2009年中心药房阿片类药品使用妒量、金额、药品DDDs(限定日剂量)及排序。结果:强阿片类药物销售金额和数量逐年增加。以羟考酮、芬太尼压皮贴剂增长较多,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使用呈下降趋势。本院医务处、药剂科、中西医结合癌痛镇痛中心三家联合经常开展毒麻药管理培训,贯彻WHO三阶梯镇痛的使用原则及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在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中,90%临床医师能正确掌握WHO癌症“三阶梯”镇痛用药方案及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的原则。结合毒麻药管理规定,我院对弱阿片类镇痛药实行了人性化管理,由特殊管制药品转为按处方药品管理,并加强监控.避免了滥用。结论:我院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正逐步规范化,合理化。临床医师的阿片类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有明埽提高,检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从根源上规范临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颖  吴古生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33-133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逐年消耗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连续3年的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年消耗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5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抗肿瘤药物的金额比例分别为26.3%、26.9%和30.0%。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金额逐年上升,且增幅明显。结论:抗肿瘤辅助药品在肿瘤治疗药物中占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单品种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癌痛镇痛药物选择及方案,促进儿童癌痛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合理用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确保癌痛患儿安全、有效使用阿片药物,使患儿癌痛得到有效缓解。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儿童癌痛患者镇痛用药方案制定,突显个体化用药理念,提高儿童癌痛镇痛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医院2007年-2009年阿片类药品使用情况。方法: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07年-2009年中心药房阿片类药品使用数量、金额、药品DDD s(限定日剂量)及排序。结果:强阿片类药物销售金额和数量逐年增加。以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剂增长较多,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使用呈下降趋势。本院医务处、药剂科、中西医结合癌痛镇痛中心三家联合经常开展毒麻药管理培训,贯彻WHO三阶梯镇痛的使用原则及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在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中,90%临床医师能正确掌握WHO癌症"三阶梯"镇痛用药方案及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的原则。结合毒麻药管理规定,我院对弱阿片类镇痛药实行了人性化管理,由特殊管制药品转为按处方药品管理,并加强监控.避免了滥用。结论:我院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正逐步规范化,合理化。临床医师的阿片类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有明显提高,检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从根源上规范临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镇痛药用量变化。  方法  选取86例胸椎肿瘤骨转移神经痛患者。术前将镇痛药更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或不良反应严重,在CT引导下行胸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镇痛药物用量变化等。  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中度以上缓解例数术后1 d为83例(96.5%)、术后7 d为79例(91.9%)、术后30 d为77例(89.5%),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 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明显缓解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神经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邵颖  吴古生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9):1333-133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逐年消耗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连续3年的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年消耗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5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抗肿瘤药物的金额比例分别为26.3%、26.9%和30.0%。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金额逐年上升,且增幅明显。结论:抗肿瘤辅助药品在肿瘤治疗药物中占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单品种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纳洛酮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临床特点。  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15例,其中5例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6例接受硫酸吗啡缓释片,4例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行止痛过程中出现药物过量表现,立即应用纳洛酮施治,观察和分析出现药物过量的原因、应用纳洛酮后的治疗反应以及患者总体预后。  结果  本组患者等效吗啡片剂量10~640 mg/d,中位剂量360 mg/d;纳洛酮救治剂量为0.2~0.8 mg,中位剂量0.4 mg;用药后,患者瞳孔在数分钟后最先恢复正常,10~30 min后呼吸抑制逐步改善,血压需要1 h以上逐渐恢复至先前水平;2例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过量前发热,3例患者近期肝功能指标恶化明显,7例患者之前癌痛控制不佳,在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过量;患者总体预后差,总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9个月。  结论  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并不罕见,应用纳洛酮救治安全有效,应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及时救治,以免影响止痛治疗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预后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10年间1 839例NHL患者临床资料, 从中检索继发第二肿瘤的病例并分析继发肿瘤的相关风险及预后因素。  结果  54例NHL患者在治疗后1~10年发生了第二种肿瘤, 其中白血病19例, 肺癌9例, 结直肠癌9例, 乳腺癌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的NHL患者发生各种继发肿瘤的风险更高。8周期以上的化疗仅增加白血病发生的风险、NHL的AnnArbor分期是继发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同时与继发第二肿瘤的潜伏时间相关。  结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以及接受8周期以上的化疗是继发肿瘤的危险因素。AnnArbor分期较晚的NHL继发肿瘤潜伏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8):1141-1144
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鞘内输注镇痛药物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使不良反应最低。鞘内镇痛治疗使用越早患者受益越大。在给予体内植入鞘内给药装置前首先需要测试镇痛效果,恰当的实施测试时段极为重要,且有效维持时间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植入鞘内镇痛系统。本文对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治疗依据、患者选择、测试、植入操作技术问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  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基于中国前期多项全国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中的乳腺癌分期、筛查方法的准确性等临床和成本信息,及同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就诊信息。采用Markov模型系统评价132种乳腺癌筛查策略相对于不筛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  结果  2010年与不筛查相比,40~64岁女性采用1次/2年的乳腺触诊与乳腺超声检查并联筛查策略,符合成本效果评价标准且效果最大。每10万女性采用该筛查策略进行筛查,累计可挽救1 394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QALY)。每挽救1个QALY的成本为91 944元。敏感性分析显示,2016年40~64岁女性采用1次/2年的乳腺触诊与乳腺X线检查并联筛查策略,符合成本效果评价标准且效果最大。在该筛查策略下,每挽救1个QALY的成本为159 637元。  结论  开展人群为基础的乳腺癌筛查项目相对符合中国当前国情。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的逐步改善,以及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乳腺癌筛查的单位成本效果预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邵月娟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0):530-534
辅助镇痛药物是指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原本用于治疗某种疾病,之后发现兼具镇痛作用的一组药物。由于癌痛机制复杂,所以经常需要阿片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药物联合镇痛。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辅助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对阿片类药物部分敏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的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局部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在辅助镇痛时与原本治疗疾病的用法用量有所不同,临床医生应该熟知其不良反应,并从小剂量开始,经过数天或数周的逐步加量达到最佳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金钊  宋蕾  崔建琦  赵艳滨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4):1256-1259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1例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500 mg/d,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分析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41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19%,DCR为80.48%,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4.1个月。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3级的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其次为Ⅰ~Ⅱ组蛋白尿和疲乏等,多无需特殊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得到缓解。  结论  对有条件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能获得生存期延长。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食管术后患者的营养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胸骨后径路胃造瘘进行术后营养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27例食管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胸骨后胃造瘘, 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  结果  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肠梗阻, 无一例因造瘘管出现皮下感染, 无一例出现造瘘管脱落。  结论  对于胸骨后径路食管重建患者而言, 术中进行胃造瘘解决术后营养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季宇  李芳芳  曹阳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0):1049-1052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182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 且术前行乳腺X线影像检查。采用BI-RADS分类标准对图像进行析, 依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对浸润性乳腺癌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 分析乳腺X线影像表现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X线影像钙化表现具有相关性(V=0.221, P < 0.05),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8/20)相较于Luminal A型(12/20)、Luminal B型(80/132)及HER-2过表达型(4/10)多表现为非钙化型病变(P < 0.05)。相较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1/16), Luminal型乳腺癌(30/85)的肿块型病变多表现为边缘毛刺(P < 0.05)。  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与其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  结果  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  结论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形势下,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手术方式改进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实施DRGs的42例改进后的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术,并与同期进行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238例患者在费用、治疗结果、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结果:NOSES改进组42例患者DRGs控费成功率为95.2%(40/42),与常规腹腔镜组在DRGs费用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改进手术可以达到DRGs费用标准,手术安全可靠,应用双7号丝线代替部分直线切割闭合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1例),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