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差异,探讨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3月,160例诊断为OSAHS的儿童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出血、发热、疼痛等并发症和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观察组术后发热率高于对照组(16.7% vs 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率低于观察组(2.6% vs 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值小于对照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起,两组疼痛评分值趋向一致(P>0.05);两组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多道睡眠图监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具有损伤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少,可取得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同样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但有术后发热增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扁桃体切除及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诊治的9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手术组(A组)和传统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等离子手术组用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并止血;传统手术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并用双极电凝止血。记录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起每日记录患者咽部疼痛评分情况,连续10 d;术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A、B两组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8.0±1.6)min、(43.5±3.4)min,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9.3±1.3)ml、(53.8±5.5)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指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病例数分别为3例、4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A、B两组白膜与扁桃体窝面积比分别为(43.8±6.6)%、(40.5±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离子组白膜较为清洁。结论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比较,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对患儿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等离子组和对照组,等离子组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连接EVac70T&A刀头,能量设置为7,消融扁桃体;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术,分别记录2种方法所需时间和出血量;使用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表记录术后第1天至第10天患儿每日咽部疼痛情况,恢复正常饮食和正常活动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别为10.2min和36.5min,P〈0.01),等离子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3±3.36)ml,而对照组为(30.07±7.04)ml;等离子组患儿术后第1、2、3天疼痛轻于对照组,第4~10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比对照组更早恢复正常饮食,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相似。对照组有1例患儿于术后第6天口咽部有活动性出血,需缝扎止血。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相比,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极少,手术方法容易掌握,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早,术后前3天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成人扁桃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60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列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双扁桃体剥离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消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诊六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成人扁桃体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消退快、安全高效等优点,比传统手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4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射频消融术999例为等离子组,2010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1275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总出血率、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 等离子组术后总出血率、出血部位分布、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分布上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少于传统组,而继发性出血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几率,在出血部位分布、治疗方法分布上亦无明显差别;但术后原发性出血减少,而继发性出血升高,分析等离子手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鼻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修复时间,患儿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儿依从性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黏膜修复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炎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综合比较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电凝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扁桃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假膜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切除扁桃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假膜脱落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儿童OSAHS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89例OSAHS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及腺样体消融术。对照组38例,行常规扁桃体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效率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低温等离子手术组均优于常规手术组。观察组无术后出血病例,再出血率为0.00%;对照组有4例术后出血,再出血率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儿童OSAHS手术中,具有疗效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传统手术组)和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等离子手术组)2组。传统手术组39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等离子手术组2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分析2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出血发生概率上有无差异。结果:传统手术组与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的8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动切割器组(A组)38例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B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动切割器组术中出血量为(39.51±6.20)ml,显著高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10.35±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动切割器组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51±1.31)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为(6.01±2.0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保证术中止血充分,电动切割器术后患儿通气恢复时间更短。在鼻内镜辅助下,两种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再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出血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7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脓肿期手术(观察组)297例和常规择期手术(对照组)282例,比较两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有助于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P <0.05),继发性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 >0.05)。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12.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为0.98%~5.50%[1]。部分患者术后止血相当困难,引起失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疼痛影响患者进食、饮水,约2周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临床上为了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已采用扁桃体挤切术、电刀切除术、激光切除术、超声刀切除术等希望能改良扁桃体剥离术。目前,低温等离子刀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本研究自2009年末开始观察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2]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并与扁桃体剥离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7年2月到2017年8月80例在我院接受扁桃体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刀剥离术组)40例,对照组(传统扁桃体剥离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VAS评分、平均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伪膜脱落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0,10%vs 14/40,35%;χ2=7.168,P=0.007);观察组患者术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与UPPP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到2009年行UPPP治疗的597例OSAHS患者的术后出血并发症,其中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的UPPP 263例(射频组),UPPP 334例(非射频组).比较两组出血的发生率,就术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 射频组发生术后出血24例(9.1%),非射频组出血18例(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其中射频组原发性出血6例(2.3%),继发性出血18例(6.8%),而非射频组原发性出血13例(3.9%),继发性出血5例(1. 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5,P<0.01).两组术后的出血部位经卡方检验x2=1.387,出血程度经wilcoxon秩和检验,z=0.784;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吸烟史和术前肝功能异常是患者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度分别为7.326、3.674、2.707.结论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的UPPP没有显著增加术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46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治疗组原发性出血6例,发生率1.10%,继发性出血9例,发生率1.65%。对照组原发性出血17例,发生率3.25%,继发性出血5例,发生率0.96%。扁桃体切除后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低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扁桃体肥大的手术优势。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取传统剥离法切除扁桃体治疗儿童OSAHS中伴扁桃体肥大的患者1010例;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法行包膜内扁桃体部分切除治疗1002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疼痛指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疼痛指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剥离扁桃体切除术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的扁桃体肥大优于传统剥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等离子手术与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扁桃体、腺样体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刀手术方式施术,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过程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创口周围软组织水肿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伪膜脱落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原发性出血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但总出血量对照组略高于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手术方式比较,低温等离子手术各项手术后相关指标及后期恢复状况更佳,但其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等离子组和对照组,等离子组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连接EVac70刀头,能量设置为6,切除扁桃体;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至第10天患者每日记录咽部疼痛情况,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和正常饮食时间;术后第10天,医师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总出血量<10ml,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119±43)ml;等离子组患者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正常饮食;2组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较对照组白膜脱落慢。等离子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7天口咽部有活动性出血,需缝扎止血。结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剥离法相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血量极少,手术方法容易掌握,但扁桃体窝愈合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74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探讨不同出血部位与出血程度的关系,分析不同年龄组术后出血特征区别。结果术后总出血率为5.40%(31/574),以继发性出血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4岁组和≤14岁组患者术后出血率分别为8.30%(22/265)和2.91%(9/30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桃体切除术+UPPP患者术后出血率为10.77%(7/65),比单纯扁桃体切除术患者(6.45%,16/248)及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患者(3.07%,8/261)明显增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出血呈显著相关(r=1.522,P<0.01);7例扁桃体下极出血中严重出血4例,明显高于扁桃体中段出血(0例)和扁桃体上极出血(1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在出血类型、出血程度及出血部位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扁桃体下极出血与术后严重出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NR)检查作为鼻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计对以持续性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经正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106例(治疗组)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记录N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DCAN)、鼻腔平均横截面积(MNCA)及鼻腔容积(NCV)。另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样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应用SAS6.12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治疗组NR明显高于对照组,NMC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NR较术前明显降低,NMCA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内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NR和N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NR和NMCA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于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鼻声反射和NR检杏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