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皮酚与丹参酮ⅡA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以及内皮祖细胞吞噬功能等进行鉴定;然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EPC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用正交设计优选药物促进EPCs增殖的最佳剂量配伍。结果:细胞形态符合EPCs的生长特点,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CD34和KDR双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细胞吞噬功能表明绝大多数的贴壁细胞都特异性地摄取了Dil-ac-LDL和FITC-UEA-1。丹皮酚、丹参酮ⅡA及rhG-CSF的IC50值分别是0.223 9 mg·mL-1,55.581 3 μg·mL-1,56.701 2 μg·mL-1;正交设计极差和方差分析,优化配伍组合剂量分别是6.996 9 μg·mL-1,0.868 5 μg·mL-1,14.175 0 ng·mL-1。丹皮酚对EPCs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影响(P<0.01);其次是丹皮酚与丹参酮ⅡA交互作用和丹参酮ⅡA (P<0.05);随着rhG-CSF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经鉴定培养的细胞绝大多数为EPCs。丹皮酚和丹参酮ⅡA可能协同rhG-CSF促进EPCs增殖,提高细胞存活率。丹皮酚是重要影响因素,减少了rhG-CSF的用量,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可为其临床联合应用动员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益智组分中药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SH-SY5Y细胞体外培养为研究对象,Aβ1-40损伤细胞建立模型,石杉碱甲(6 μg·mL-1)和不同浓度(70,35,17.5 μg·mL-1)药物干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膜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药物对损伤细胞的作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醒脑益智组分中药能明显改善Aβ1-40(15 μmol·L-1)诱导的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改善细胞内BDNF含量,降低TNF-α水平,并抑制细胞的凋亡。结论:醒脑益智组分中药可以改善Aβ1-40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善BDNF水平,调节免疫及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槲皮黄酮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模型,采用CCK8实验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的槲皮黄酮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黄酮对经过Annexin V和PI双染色的HSC-T6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槲皮黄酮对HSC-T6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8~128 μg·mL-1的槲皮黄酮在0~72 h范围内对HSC-T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凋亡率检测结果显示其随着剂量、时间升高而增加(P<0.05);0~32 μg·mL-1槲皮黄酮作用于HSC-T6细胞24 h后β-catenin、p-GSK3β (ser9)逐渐降低(P<0.05),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而GSK3β逐渐升高(P<0.05)。结论:槲皮黄酮能够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且槲皮黄酮逆转肝纤维化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给予200μmol·L-1H2O2处理24 h。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组、H2O2组、WEL组(20μmol·L-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分组细胞p6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mTOR、p-mTOR、PI3K、p-PI3K、SOD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H2O2组比较,WEL组HUVECs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细胞内ROS减少,SOD1表达增强,自噬体膜上p62蛋白聚集增多;与H2O2损伤组相比,WEL能明显增加损伤后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蛋白(GP)协同H2O2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并筛选二者的最佳联合浓度。方法:首先采用不同浓度H2O2诱导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然后采用不同浓度GP联合200 μmol·L-1H2O2诱导SH-SY5Y细胞氧化损伤;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H-SY5Y细胞经GP-H2O2作用后,细胞数量减少,轴突缩短或消失,胞体变圆、缩小,大小不等;细胞存活率降低;Heochst 33342染色呈现高蓝光;GP 60 mg·L-1+H2O2 200 μmol·L-1为联合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最佳浓度。结论:GP有协同H2O2诱导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76例以常规推荐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共99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谷浓度。结果: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中位值为0.784 μg·mL-1(0.025~9.910 μg·mL-1),其中44例(44.4%)达到目标浓度范围(1~5.5 μg·mL-1),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缺乏相关性(r=0.252,P=0.315)。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患儿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年龄<6岁的患儿与年龄>6岁的患者相比,谷浓度要达到目标范围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伏立康唑(6.1 mg·kg-1/次vs. 4.55 mg·kg-1/次,P<0.05)。谷浓度<1 μg·mL-1的患儿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 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5名患儿治疗中监测谷浓度<1 μg·m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 μg·m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2例谷浓度≥ 5.5 μg·m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采用常规推荐剂量给药部分儿童难以达到伏立康唑的目标浓度。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均有较大的差异。低龄儿童要达到有效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往往需给予更高的用药剂量。开展伏立康唑药物浓度监测不仅可以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为合理制订我国儿童的伏立康唑初始治疗方案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RPS)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RPS作用于K562细胞,MTS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P210蛋白变化。结果:RPS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用400 μg·mL-1 RPS作用12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5.16%,随着RPS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用200 μg·mL-1 RPS作用24 h,K562细胞内bcr/abl融合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为0.26,P210蛋白相对含量为0.35。RPS使K562细胞内P210蛋白及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RPS可能通过下调bcr/abl融合基因mRNA及P210蛋白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L)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anoxia/reoxygenation injury,A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纯化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CON)组、ARI组、ARI+不同浓度RSVL(25,50,75 μmol·L-1)预处理组、ARI+RSVL(75 μmol·L-1)+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1 μmol·L-1)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形态,自发搏动频率和节律;Hoechst 33258染色计算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CK漏出量及细胞内Ca2+-ATPase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KC、HSP70及Ca2+-ATPase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RSVL与ARI组相比,心肌细胞折光性好,搏动有力而规则,频率在90~115次/分(P<0.01);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降低培养液中LDH和CK漏出量(P<0.05或P<0.01),提高心肌细胞Ca2+-ATPase活性及降低细胞内[Ca2+]i量(P<0.05或P<0.01);心肌细胞PKC、HSP70及Ca2+-ATPase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而RSVL的保护作用可被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所取消(P<0.05或P<0.01)。结论: RSVL可能通过PKC/HSP70通路产生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浆中氨甲环酸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氨甲环酸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待测物在一维柱ASTON SPX(100 mm×4.6 mm,5 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 N SHC(10 mm×4.6 mm,3 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X1(150 mm×4.6 mm,5 μm)上进一步分离,200 μL样品进样,并最终测定。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为4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所建立方法运用于58名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血浆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氨甲环酸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5~300 μg·mL-1,最低检测限为5 μg·mL-1,批间批间精密度均小于6.6%,提取回收率大于72.4%。58名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首次给药后3个时间点(5 min,30 min和2 h)平均血浆浓度分别为:(103.3±20.4)μg·mL-1,(53.0±14.8)μg·mL-1和(22.8±8.3)μg·mL-1。手术中男女之间氨甲环酸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手术种类之间(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血药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氨甲环酸血浆浓度的监测及浓度-疗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3种Pluronic/SWCNTs载体材料对小肠P-糖蛋白(P-gp)药泵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以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123)大鼠肠吸收参数为考察指标,研究Pluronic/SWCNTs对R-123肠吸收的影响。结果:Pluronic/SWCNTs可以显著增加R-123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与吸收速率常数,特别是在浓度为5 μg·mL-1与10 μg·mL-1时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Pluronic/SWCNTs可以通过抑制P-gp药泵作用改善P-gp底物药物的小肠吸收,在口服载药系统的应用中具备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木姜子乙醇提取物(Litsea pungens ethanol extract,LPEE)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MTT法测定LPEE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7703的IC50;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LPEE对HepG2和QGY-770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PEE对各组细胞中E-cadherin和VEGF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LPEE可显著抑制HepG2和QGY-7703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P<0.05);50和100 μg·mL-1 LPEE作用组与0组相比,可明显降低VEG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而促进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LPEE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和促进E-cadhe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鱼眼叶不同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红鱼眼叶不同提取物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从有效部位分离出单体成分,观察各化学成分对肝癌BEL-7404细胞的影响。结果:与20%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20%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P<0.05);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短叶苏木酚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6.81,32.40,41.15 μg·mL-1,没食子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基本无抑制作用,其IC50为-6.67 μg·mL-1。结论: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增殖;从红鱼眼叶乙酸乙酯中分离的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短叶苏木酚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1):1881-1885
目的:评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尿样中扎托布洛芬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HPLC-MS/MS法测定人尿样中扎托布洛芬浓度全过程进行分析,量化各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给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置信概率为95%时,尿样低、中、高浓度扎托布洛芬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510 2,0.563 2,1.236 μg·m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HPLC-MS/MS法测定尿样中扎托布洛芬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为复杂生物基质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和优化橘红素自微乳给药系统,改善药物的溶解及吸收,提高橘红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考察自微乳的粒径与粒径分布、乳化速度、Zeta电位、外观等指标,筛选并优化橘红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利用MDCK模型测定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吸收转运行为,并评价该给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结果:MDCK实验证实橘红素自微乳给药系统能够提高橘红素的吸收和转运,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表明橘红素的AUC(0-∞)由(3 491.77±404.06)μg·L-1·h提高至(9 435.18±1 633.81)μg·L-1·h(P<0.01),Cmax由(1 211.39±382.73)μg·L-1·h提高至(2 371.73±481.87)μg·L-1·h(P<0.05)。结论:制备出稳定的橘红素自乳化给药系统,体外溶出速度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橘红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和鼻饲2种不同给药途经下利奈唑胺的药动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3年8月-2014年3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6例ICU患者,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滴注组4例,鼻饲管给药组2例,2组均给予利奈唑胺600 mg/q12h,于给药后第5天的0,0.5,1,2,3,4,6,8,12 h采取静脉血1 mL,监测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结果:6例患者的Cmin变化范围为3.59~19.82 μg·mL-1,其中2例超过了安全临界值10 μg·mL-1,AUC0-12 h变化范围为116.7~305.5 μg·h-1·mL-1,Cmin与AUC0-12 h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997,P=0.001)。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PK/PD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细菌耐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