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经病理证实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标准3.0版评价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且无CR病例,其中获PR 12例,SD 42例,PD 30例,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8%和64.8%;全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和8.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高血压、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以1、2级为主。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局部进展或复发转移的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贝伐珠单抗7.5mg/kg,每3周1次,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铂类化疗.化疗2周期后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13例,进展4例,客观缓解率19.0%(4/21),疾病控制率81.0%(17/21),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4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出血6例(28.6%),高血压1例(4.8%),主要为Ⅰ、Ⅱ度,Ⅲ、Ⅳ度少见.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或复发的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KN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09月,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 482名患者。这项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较EGFR-TKIs单药能有效改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比值比(odds ratio,OR)=1.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0,2.46),P<0.000 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R=1.90,95%CI(1.46,2.48),P<0.000 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风险比(hazard ratio,HR)=0.62,95%CI(0.54,0.7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皮疹[OR=1.64,95%CI(1.20,2.24),P=0.002]、高血压[OR=6.50,95%CI(4.07,10.39),P<0.000 01]、蛋白尿[OR=9.87,95%CI(2.97,32.81),P=0.000 2]发生率高于EGFR-TKIs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泻[OR=1.09,95%CI(0.54,2.17),P=0.82]、出血事件[OR=1.74,95%CI(0.74,4.09),P=0.21]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时,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与EGFR-TKIs单药相比能有效改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高血压、蛋白尿,试验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V297I 位点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 年1 月到2017 年1 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135 例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PCR-RFLP 法检测患者外周血VEGFR2 基因型,q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VEGFR2 mRNA的表达。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相关性,以Cox风险模型分析患者PFS的危险因素。结果:在VEGFR2 的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V297I 位点其有临床意义。V297I 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99 例(73.33%)、CT型33 例(24.44%)、TT 型3 例(2.2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3 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135 例NSCLC 患者的ORR 为45.93%,中位PFS 为8.2 个月,中位OS 为20.8 个月。CT/TT 型和CC 型患者的ORR 分别为41.67%和47.47%(P>0.05),中位PFS 分别为6.2 和8.6 个月(P<0.01),中位OS分别为18.9 和21.5 个月(P<0.05)。CT/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明显高于CC 型患者(P<0.01)。影响NSCLC 患者PFS 的危险因素有:V297I 位点和性别、ECOG评分。结论:在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VEGFR2 基因V297I 位点可能通过VEGFR2 基因的表达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筱玲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2):747-750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已经达平台期,亟需寻找新的方法提高疗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是首个证实与化疗联合可提高晚期NSCLC 患者生存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许多关于贝伐珠单抗在NSCLC 一线、二线、辅助、新辅助治疗、联合放化疗,安全性及预测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现将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多程治疗失败后,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多程治疗失败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经病理证实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标准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32例病例可评价疗效,总体PR 7例,SD 18例,PD 7例,RR为21.9%(7/32),DCR为78.1%(25/32);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8个月。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高血压、蛋白尿和出血多见,其中多为Ⅰ、Ⅱ级,Ⅲ、Ⅳ级少见。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多程治疗失败后的NSCLC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高,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为两药联合,三药联合化疗并没有增加疗效.化疗到达了平台期。由于VEGFR具有独特的抗拒血管生成和其他恶性转化过程,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生物治疗靶点。目前有许多关于抑制肺癌血管生成药物进行临床前期研究,美国FDA已经批准贝伐单抗进入临床使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小细胞肺癌对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报道1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5个周期后继续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8个周期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间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NSCLC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1.
郑鸿  陶莉  肖谜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267-2269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中位年龄59岁。尿多酸肽注射液300 ml与化疗联合给药,将尿多酸肽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按1∶1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以原药100ml/小时为宜。于化疗前7天开始给药,化疗的当天停用本品,共2-3周期。结果:A组CR(0),PR(4),SD(17),总有效率为11.4%,肿瘤控制率为60.0%;临床受益率(CBR)为57.1%(21/35);B组CR(0),PR(2),SD(10),总有效率为6.3%,肿瘤控制率为37.5%(12/32)。A组中位生存时间9.3月,B组6.1月,1年生存率A组48.6%(17/35),B组31.3%(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能够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SAiL(MO19390)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国际多中心、单组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价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25例患者来自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试验的患者。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25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贝伐珠单抗剂量15mg/kg。评价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P)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外周神经病变、皮疹、蛋白尿、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鼻粘膜出血和高血压。17例(68%)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28%)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4%)评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P为11.2个月,中位OS为19.3个月。结论中国晚期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耐受性好,可明显延长TTP和O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系统(氩氦刀)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09年3月,将我科收治的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三个治疗组,A组:氩氦刀手术联合全身化疗(31例);B组:单纯氩氦刀(29例);C组:单纯化疗(30例)。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CEA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以氩氦刀手术联合化疗组(A组)下降最明显;治疗有效率为氩氦刀联合化疗组(A组)70.4%(19/27),单纯氩氦刀组(B组)55.2%(16/29),单纯化疗组(C组)42.9%(12/28),A、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在氩氦刀联合化疗组(A组)为63.0%(17/27),单纯氩氦刀组(B组)为41.4%(12/29),单纯化疗组(C组)为46.4%(13/28),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氩氦刀联合全身化疗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治疗和单纯全身化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预测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前纤维蛋白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化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女性(P=0.001),ECOG 1分的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ECOG 0分的患者(P=0.000、P=0.002)。化疗前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153例患者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04),在这部分人群中,疾病部分缓解(PR)组、疾病稳定(SD)组和疾病进展(P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P=0.033)。总体人群化疗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在PD组明显升高(P=0.016)。不同化疗方案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不相关(P=0.545)。高纤维蛋白原组、低纤维蛋白原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42天和204天,中位OS分别为317天和42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两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在DP、TP和GP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ECOG 1分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C  Gao Y  Li L  Xing L  Liu S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0):968-974
背景与目的癌性贫血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还影响其化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通过统计NSCLC患者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贫血对NSCLC患者QOL及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14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预后的关系;并应用QOL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价贫血对NSCLC患者QOL的影响。结果 140例NSCLC患者,化疗2周期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71.4%vs47.1%,P<0.001),贫血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发生癌性贫血密切相关;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仅白蛋白水平是引发治疗后贫血的危险因素。贫血者与非贫血者的QOL量表得分在症状、躯体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论化疗前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an provide similar efficacy to chemotherapy without chemotherapy-associated toxicities. Combining two agents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could further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these therapies. The TASK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rlo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nti-angiogenic agent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unselected,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December 2007 to September 2008. Planned sample size was 200 patients, a total of 124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using a minimization algorithm 1:1 to receive bevacizumab (iv 15 mg/kg day 1 of each 21-day cycle) plus chemotherapy (gemcitabine/cisplatin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standard doses, 4–6 cycles) (BC arm) or bevacizumab plus erlotinib (p.o. 150 mg/day; BE arm)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or unacceptable toxicity.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If the hazard ratio (HR) of PFS for BE relative to BC was above 1.25 at the pre-planned interim analysis in favor of BC, the study would be re-evaluated.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overall survival, response rate and safety.

Results

All randomized patients (n = 63 BE; n = 61 BC) were evaluated for the efficacy analyses. At the updated interim analysis, median PFS was 18.4 week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7.0–25.1) versus 25.0 weeks (95% CI 20.6–[not reached]) for BE versus BC, respectively (HR for death or disease progression, BE relative to BC, 2.05, p = 0.0183). The incidence of death was 19% for B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11.5% for BC treatment. The HR for PFS at the updated interim analysis was above 1.25, therefore patients on the BE arm were permitted to change arms or switch to another drug and the study was terminated. Adverse events reported were as expected.

Conclusions

The TASK study did not show a benefit in terms of PF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erlotinib with bevacizumab in unselected first-line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plus bevacizuma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对照组为稳定和肿瘤进展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和肿瘤体积与恩度联合化疗疗效有关(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和肿瘤体积为影响恩度联合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T分期和肿瘤病灶体积是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