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国英  陈秀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36-1939
目的 分析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急救各个环节所用时间,根据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到开始溶栓时间、入院到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且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80/82),高于对照组的89.2%(5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开展品管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过长的原因,确定重点改善环节,制定并实施对策。选取我院2016年3~4月实行品管圈前的15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8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3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溶栓病例的DNT,比较并优化急诊、化验、沟通三个关键环节多耗时。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DNT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110 min的病例5例,观察组超过110 min的病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处置、血标本化验和沟通签字三项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规范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患者DN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急诊常规护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行时间目标管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溶栓DNT及溶栓率。结果:观察组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溶栓DNT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溶栓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溶栓DNT,提升患者溶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辉县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评分高于出院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连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妮  吴显和  毛世芳  黄冶 《四川医学》2014,(8):1069-1071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救治程序护理58例,观察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护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预后、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科到卒中病房的时间,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活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安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静脉溶栓率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60.3±2.3)min]短于对照组[(89.2±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90.0%)高于对照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江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在所患疾病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多学科团队合作综合护理,评价2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并收集出院3个月内再入院情况。结果研究组出院准备度、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3个月内再入院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和治疗4周后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分别测试Bathel指数,对出院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电话随访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陈倩倩  巫庆荣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33-2335
目的:探讨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前入院的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后入院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与NIHSS评分,溶栓治疗时间(DNT)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4.536,P<0.05);观察组患者DN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基本符合标准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5.202、3.100、3.697、3.229,P<0.05)。结论:对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创新绿色通道入院流程,能够缩短DNT,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