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探讨老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105例年龄60~79岁的老年人和99例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始数据分析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老老年组的高血压患病率(79%)高于老年组(4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0, P>0.05).非杓型血压例数(92例)明显多于老年组(68例),但2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6, P>0.05).(2)老老年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 h平均脉压(24h-PP)、白昼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值(d SBP/BPL)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值(n SBP/BPL)均高于老年组,2组比较,n SBP、24h-PP和n SBP/B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老老年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24 h平均脉压指数(24h-PPI)、白昼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d DBP/BPL)及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n DBP/BPL)均低于老年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及非杓型血压呈上升趋势,老老年人血压变化特点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收缩压血压负荷值明显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当时无合并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追踪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妊娠中期孕妇中发现白衣型高血压70例,追踪妊娠结局正常血压组89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原发型高血压组18例。对后3组孕妇妊娠中期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正常血压、妊娠高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高血压组夜间平均舒张压似有升高的趋势。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孕妇24h血压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单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预防无明确意义。对结果可疑及高危人群应定期重复监测可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儿预后;对妊娠中期孕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早期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增加正常分娩率,促进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季芳 《吉林医学》2013,34(13):2431-243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0例,对两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留24 h尿液检查尿微量蛋白质排泄率(UMAE)测定。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BP)、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SBP负荷、DBP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尿微量蛋白质排泄率为12.5±5.3,妊娠高血压组尿微量蛋白质排泄率为49.1±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质可作为妊娠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30例,原发性132例,继发性98例。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入院4周、8周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结果:8周原发性132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继发性90例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8例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对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相关靶器官的检查,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靶器官损害组).分别对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靶器官损害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均<0.05).(2)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概率、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但24 h平均脉压却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结论:ABPM参数中有关收缩压的参数对临床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动态心电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HOLTER and 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的动脉脉搏波速度(PwV)、24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PWV与24 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动态脉压、年龄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0.001).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动脉弹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心肌缺血和年龄的关系密切,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73-974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方法:依据B超颈动脉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共102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间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24h收缩压负荷值、24h舒张压负荷值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负荷值的升高可加剧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病情不同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的165例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初次诊断孕周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孕妇24h动态血压、血常规、24h尿蛋白、凝血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血脂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在不同转归孕妇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和B组转归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0.6%(40/66)和18.2%(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孕妇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的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峰值平均动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钙的均值则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转归不良孕妇的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高于转归良好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火O.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起病时间越早,转归不良可能性越大;血清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24h蛋白尿和24h动态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升高可提示预后不良,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适时进行干预,避免母胎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使用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治疗的达标情况.方法 将116例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组(A组)、睡前服药组(B组)、晨起服药组(C组),观察在调整用药前、治疗后4 w时对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A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对服用起效时间≤4h的降压药患者,A组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负荷(P<0.01);对于服用起效时间>4 h的降压药或半衰期>24 h的长效降压药患者,A、B组均优于C组.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李晓华 《疑难病杂志》2012,(12):908-910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95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血压平均值、脉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30%和36%,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28%和32%;治疗后分别为降至4%、3%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勺型)者高达81.1%(77/95)。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昼夜节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仅占19.5%(15/77)。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全天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夜间血压下降率也明显增加,但只能使部分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B组给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均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动态收缩压及动态舒张压),以测量值变异系数(CV)作为BPV的指标。 结果 服药8周后A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均显著性低于B组(均P<0.05),但服药8周后2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显著低于B组(均P<0.05)。服药8周后2组相比,A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继刚  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41-224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1月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 ≥ 10 μmol/L)患者90例作为H型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24小时动态血压仪测定2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采用酶循环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 H型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型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增加,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脉压与肾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58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测定24 h平均脉压,并同时检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微白蛋白。结果24 h平均脉压越大,肾脏功能越差(P<0.05或P<0.01),平均脉压与左肾小球滤过率(r=-0.30,P<0.05)负相关,与24小时尿微白蛋白及肌酐水平(r=-0.32,P<0.05)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与24 h平均脉压呈负相关,后者可作为肾脏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