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最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最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 Cobb 角、末次随访平均 Cobb 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 Cobb 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 Cobb 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童祎  冯大雄  叶飞 《西部医学》2012,24(8):1553-1555
目的探讨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的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椎体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侧凸畸形31例,其中16例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15例采用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观察两种治疗剃刀背畸形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5.3±1.2)min,出血量(65±11.6)ml,未发生局部反常呼吸,壁层胸膜撕裂1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4.4%,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15%,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2%。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8.6±1.6)min,出血量(128±19.6)ml,局部反常呼吸5例,壁层胸膜撕裂3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7.6%,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20%,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7%。两组在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术要明显少于剃刀背肋骨切除术。结论凸侧后支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手术治疗剃刀背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D技术后路三维形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23岁,平均14.2岁。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6.6个月。了解脊柱侧凸畸形改善情况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19例病人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为(49.4°±6.7)和(21.3°±4.1),P值〈0.01。结论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降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3.6°,术后Cobb角为20.5°,畸形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2.8°,身高平均增加约5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对脊柱结构损伤最小,适合进一步矫形实验研究的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方法 对2 0只幼犬行冠状面凸侧肋骨切断、凹侧肋骨加压,矢状面后方棘突间加压。术后当日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脊柱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测量Cobb’s角及顶椎旋转情况。结果 实验犬术后当日Cobb’s角为2 7°~4 3°,平均33.89°;术后3个月Cobb’s角为37°~6 2°,平均4 8.0 6°。平均进展14 .17°(8°~2 2°)。CT扫描证实以顶椎为中心椎体有旋转。结论 冠状面肋骨处置及矢状面棘突间加压方法成功建立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侧前路矫形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观察记录术前以及术后1年内患者的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术后1年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5.2)o;术前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所有患者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侧路矫形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后凸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连续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0-19岁,平均14.9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胸腰支具保护3个月;术前术后行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位胸弯与腰弯Cobb角,并测量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CSVL)的平均距离(C7-CSVL),术前按Lenke法进行分型,Nash-Moe法对椎体旋转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患者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52.4°,术后为12.3°,矫正率为76.5%,末次随访14.6°,矫正率为72.1%,平均丢失2.3°;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43.7°,术后为10.8°,矫正率为75.3%,末次随访12.1%,矫正率72.3%,平均丢失1.3°;C7-CSVL由术前平均6.3 cm矫正为1.8 cm.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明显畸形丢失.结论: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矫正率,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采用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共36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脊柱侧凸Cobb’s角及身高变化.结果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由治疗前的(109.4±15.3)°减小至(33.2±10.3)°,矫正率69.5%.身高由治疗前131.8±13.4 cm增加至150.9±12.4 cm.(P<0.05).结论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弯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弥补了常规前路松解-牵引-后路矫形手术牵引耗时长、并发症多的弊端.但其施行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缩短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0例,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矫正率、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冠状面Cobb角为(32.6±15.3)o,与术前的(84.5±20.4)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率为62.4%;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结论脊柱缩短截骨术应用于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法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方法两月龄新西兰白兔10只,手术予L2、L5右侧横突挂载拉簧。
术前、术后1、4 及8 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拉簧长度,术后8 周摄片后,随机将10 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取拉簧
(Spring removal, SR)组和保留拉簧组(Spring keeping, SK)各5只,取出SR组兔子体内拉簧,于9周和12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
量Cobb角及后凸角。12周后取所有兔顶椎及其上线椎体行Micro-CT扫描,记录顶椎上下终板的骨体积分数(BV/TV)。用方
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及Student 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实验结束时,兔全部存活,Cobb角均大于10°。术
后1、4、8周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后凸角都大于术前(P<0.05)。术后8周,SR组与SK组的Cobb角、后凸角以及拉簧长度均无明
显差异(P>0.05),取出拉簧后至12周,SK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较SR组要大(P<0.05),期间SR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逐渐
减小。Micro-CT结果示凹侧终板骨体积分数要大于凸侧。整个实验过程中,拉簧形变量(Δ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模型是一种可重复率高、简单易操作且实验周期短的动物脊柱侧凸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Staple固定、加压生长期山羊胸椎的组织学观察,探讨加压侧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3);实验组采用单侧多节段(T6-T11)跨椎间隙Staple固定;对照组只作相同切口暴露,不进行固定。4个月后获取T8、T9间隙(对照组相应节段)椎间盘及生长板,采用HE、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生长板及椎间盘情况。结果对照组未出现脊柱侧凸畸形,两侧生长板高度以及生长板肥大层细胞和终板软骨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出现轻度脊柱侧凸畸形,术后4个月Cobb角为17.9°±5.6°;椎间隙上方生长板高度:加压侧(1.27±0.34)mm低于非加压侧的(2.05±0.19)mm,椎间隙下方生长板高度加压侧(0.77±0.31)mm也低于非加压侧的(2.1±0.29)mm;加压侧生长板肥大层细胞数量少、形态异常、排列不规则,非加压侧生长板肥大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饱满,胞质丰富,细胞核完整,与对照组无差别;终板软骨细胞也呈同样变化,加压侧与非加压侧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不紧密,细胞体积小,胞质较少,胞核扁平。结论半侧固定、加压抑制了固定侧脊柱生长板及终板软骨细胞的发育,可造成脊柱两侧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志强  张海鸿  李宏伟  康学文 《重庆医学》2017,(35):4952-4954,4957
目的 探讨胸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远端融合椎(LIV)新的选择标准.方法 纳入融合胸腰弯且经过1.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52例,患者均符合新的AIS选择标准,即术前站立正位X线片骶正中线(CSVL)在侧凸远端接触到的第1椎体为触及椎(TV),且该TV应符合以下要求:Nash-Moe旋转度小于或等于Ⅱ度;凹侧Bending像上CSVL位于TV两侧椎弓根之间;不存在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CSVL距离TV 3~4 mm的患者也列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师实施手术,均采用后路全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前、术后即刻、终末随访均测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X线片、卧位左右Bending像,并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TS)、LIV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角度(LIVA),观察TV、稳定椎等位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平均(23±3)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分别为(49.32±11.37)°、(9.08±6.78)°、(10.65±6.68)°,LIVT分为(21.76±4.68)°、(5.17±4.09)°、(5.16±3.08)°,LIVA分别为(7.19±5.16)°、(3.16±2.78)°、(4.17±3.28)°,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躯干失代偿患者27例,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并发躯干失代偿,未较术前增加.将TV作为LIV与采用稳定椎做LIV相比,前者可以节省(1.42±0.45)个融合节段.结论 采用新标准进行胸腰段AIS手术治疗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节省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后路多节段顶椎区水平式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观察并评价这一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4例AS后凸畸形患者[年龄平均33岁;身高(156.64±6.78)cm;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83.00°±10.29°,T11~L237.00°±10.51°,L1-514.000±4.85°;后凸Cobb角:T10~L248.60°±15.62°;躯干后凸角(WBKA角):53.30°±11.09°]采用顶椎区多个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的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均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结果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长(8.70±2.05)cm(P〈0.01)。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43.20°±9.04°,矫正39.80°±4.17°(P〈0.01);T11~L23.80°±1.53°,矫正33.20+4.74°(P〈0.01);L1-5 32.80°±6.81°,矫正18.79°±6.99°(P〈0.01)。后凸Cobb角:T10-L25.60°±1.68°,矫正43.00°±10.09°(P〈0.01)。WBKA角8.30°±3.10°,矫正44.18°+7.17°(P〈0.01)。均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后随访0.5~2年,截骨部位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顶椎区多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良好,同传统的Lt以下椎体楔形截骨比较,有明显的优点,但不适用于椎体前缘有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庞彬  钟传礼  翁玄 《重庆医学》2012,41(15):1492-1493,1495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经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28椎)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24h和15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0.7)、(2.3±0.8)分]低于术前[(7.8±0.7)分],P<0.05。术后24h、15d伤椎前缘平均高度[(19.6±3.2)、(19.5±3.0)mm]和椎体中线平均高度[(21.1±3.6)、(21.1±3.3)mm]及伤椎Cobb′s角(12.8°±2.8°、13.1°±2.9°)与术前[(15.5±4.1)mm、(17.9±3.8)mm、26.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VCF患者采用PKP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前、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3±2.07)分、(2.75±1.13)分和(2.82±1.21)分;患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4.21±2.46)mm、(20.22±2.55)mm和(21.04±2.79)mm;Cobb角分别为(23.13±3.54)°、(7.56±2.62)°和(7.14±2.48)°。VAS评分、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指标,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疼痛,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方法 12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及活动受限。术中均采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观察所有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评分及肘关节屈曲角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5月)。肘关节平均伸屈活动范围从术前的79.6°±10.3°提高到术后的128.4°±12.5°。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M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5.4±13.1分提高到术后的89.2±11.7分。7例患者非常满意,4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1.67%。结论肘关节镜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功能改善显著,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技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2例,T104例,T125例,L13例,L23例;术前侧凸Cobb角为(67.9±8.2)°.后凸Cobb角为(73.0±10.6)°。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7.5h,平均5.6h;术中出血量500~3000mL,平均1050mL。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治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有效且可行,在矫正脊柱侧弯的同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