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在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接受常规轴位扫描或MPR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T2或T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按引导方式分为常规组31例,MPR组35例。比较相同布针数量时两组穿刺次数、穿刺误差、操作总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局部控制率差异。  结果  相同布针数量时,两组术中平均穿刺次数、穿刺误差比较,MPR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0.05);平均操作时间比较,MPR组与常规扫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MPR组均显著低于常规扫描组,其中穿刺合并出血为1.52% vs. 13.64%、穿刺继发气胸为3.03% vs. 19.70%,(P <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MPR组的肿瘤局部残留率、总有效率等治疗获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分别为1.52%vs. 10.61%和51.52%vs. 36.36%,(P < 0.05)。  结论  MPR技术引导经皮穿刺肺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穿刺误差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获益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C-CIK对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胞(Treg细胞)比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合并腹水患者,于输注DC-CIK前1天及DC-CIK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RT-PCR法检测其Foxp3mRNA表达情况;将分选出的Treg细胞和CD4+CD25-T细胞分为单纯Treg细胞组(A组)、1∶1混合培养(B组)、单纯CD4+CD25-细胞组(C组)进行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Treg细胞抑制CD4+CD25-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疗前显著下降[(6.21±1.37)% vs (9.38±1.06)%,P<0.05]。治疗后Treg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6.18±13.25)% vs (85.26±11.58)%,P<0.05]。治疗后Treg对CD4+CD25-T细胞抑制增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7.31±4.16)% vs (48.92±5.25)%,P<0.05]。结论:输注DC-CIK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mRNA表达水平,降低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有利于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膀胱癌小鼠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待肿瘤长至直径达5~8mm时,将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共24只。A组:肿瘤局部注射As2O32mg/kg;B组:腹腔注射As2O3,注射剂量和时间均与A组相同;C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肿瘤局部注射生理盐水0.1mL。处死小鼠,取脾,脾T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进行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A组瘤重(2.12±0.49)g与B组(7.81±4.81)g和C组(5.27±1.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小鼠CD4+T细胞百分比(18.91±6.27)与B组(6.53±3.50)和C组(8.99±3.74)比较,可见明显改变(P〈0.05);同样,A组小鼠CD8+T细胞百分比(16.57±2.83)与B组(5.20±1.37)和C组(8.97±1.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和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3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无明显差异。A组平均NK细胞杀伤率(19.07±5.8)%较B组(11.16±5.01)%和C组(12.06±6.02)%有显著增高(P〈0.05),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能够明显提高膀胱癌小鼠脾中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表明As2O3能够明显提高膀胱癌小鼠脾中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 25+ 调节性T 细胞(Treg )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2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前、术后1~6 个月分别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 + T、CD4 + T、CD8 + T、CD4 +T/CD 8 +T、NK细胞、Treg 细胞)变化情况。术后1 个月采用增强MRI或CT评价肿瘤坏死情况,影像学显示肿瘤无强化区即认为肿瘤坏死,根据Cavalieri 方法计算肿瘤坏死率,进而评价肿瘤负荷。结果:冷冻消融治疗术后,Treg 细胞比例由术前(4.18± 1.58)%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1.96± 0.54)%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D3 +T、CD4 +T、CD4 +T/CD 8 +T、NK细胞比例分别由术前(19.26± 7.52)% 、(43.54± 12.99)% 、(1.15± 0.57)% 、(17.49±8.36)% 逐渐上升至第3 个月达最大值(30.83± 5.69)% 、(49.58± 10.76)% 、(1.84± 0.12)% 、(27.63± 8.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2,P=0.001)。 CD8 + T由术前(40.86± 8.89)%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26.74± 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冷冻治疗后3~6 个月CD3 +T、CD4 +T、CD4 +T/CD 8 +T、NK、CD8 + T、Treg 细胞比例虽略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氩氦冷冻治疗后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肾癌氩氦冷冻治疗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得到一定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红景天提取物(sachalin rhodiola rhizome extract,SRR)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 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SRR组,紫杉醇(paclitaxel,PTX)阳性对照组和PBS组,记录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并观察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荧光定量PCR 检测移植瘤组织中 Foxp3 和TGF-β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在建模第20天,SRR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PBS组\[(719.6±2.4) vs (1030.5±3.1)mm3,P<005\],但与阳性对照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组小鼠生存期较PBS组显著延长\[(36.0±1.0) vs (22.0± 2.0)d,P<0.01\],而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PBS组\[(8.5±0.3)% vs (11.2±0.2)%,P<0.01\],但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 Foxp3 mRNA \[(1.2±0.2) vs (2.1±0.2),P<0.05\]、TGF-β mRNA \[(1.2±0.1) vs (2.1±0.2),P<0.05\]表达均明显低于PBS组,而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SRR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比例、 Foxp3 和TGF-β 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YC)干扰荷瘤小鼠体内微环境对改善过继回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瘤体内归巢和杀伤活性的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荷瘤小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CYC注入(CYCI)组、0.9%NaCl溶液注入(NSI)+CTL组和CYCI+CTL组,每组40只,分别给CYCI组、CYCI+CTL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入CYC (20mg/kg),NSI+CTL组小鼠注入等量0.9%NaCl溶液。检测注射前后不同时间小鼠瘤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于注射后第4天回输CFSE-CTL,每只0.2 ml,含5×l06个细胞。流式检测对比NSI+CTL组和CYCI+CTL组瘤体内CFSE-CTL比例。结果 NSI+CTL组小鼠Treg、IL-10、TGF-β水平随着瘤体增长而逐渐增高;CYCI+CTL组比NSI+CTL组回输的CFSE-CTL在肿瘤内归巢明显增加和持久(P<0.05)。各组肿瘤体积除对照组和CYCI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应用低剂量CYC干预荷瘤小鼠体内微环境,可降低瘤体内Treg、IL-10和TGF-β水平,使过继回输的CTL在肿瘤中的归巢聚集明显增强,杀伤肿瘤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在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  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模型。1)小鼠瘤内注射oHSV2,ELISA法测定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浓度;2)荷瘤小鼠分为oHSV2组、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阴性对照组)。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期及生活状态等变化,评估病毒抗肿瘤效果;3)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node,TDLN)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瘤体内CD4+T与CD8+T的比例。  结果  1)瘤内注射oHSV2后,血清中的GM-CSF浓度不断升高。首次给药后第8 天出现高峰(3150±327.1)pg/mL,后缓慢下降;2)相比PBS组,oHSV2和5-FU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50 d vs. 36 d,P<0.01;51 d vs. 36 d,P<0.01),但oHSV2治疗未引起小鼠体质量下降。治疗起始第28天,5-FU组平均体质量较PBS组有显著性差异(16.61 g vs. 22.07 g,P<0.01),oHSV2组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鼠病毒注射区皮肤无坏死、溃疡;3)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PBS组,oHSV2治疗组的DC(6.49% vs. 3.73%,P<0.01),CD4+T(15% vs. 8.57%,P<0.01)与CD8+T(8.19% vs. 5.15%,P<0.01)比例升高。而5-FU组各细胞比例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瘤内注射oHSV2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相比不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病毒在荷瘤小鼠体内复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M-CSF,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CRSIPR/Cas9 技术删除CTL的免疫检查点CTLA-4 后CTL的抗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CTLA-4 设计特异性小向导RNA(small guide RNA,sgRNA)并构建sgRNA/Cas9 质粒,使用慢病毒载体转染质粒至CTL获得删除CTLA-4 的CTL(CTLA-4 KOCTL),并验证质粒的转染效率和CTLA-4 的删除效率。BALB/c裸鼠随机分为2 组进行实验,预防性注射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3 d 后接种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观察成瘤率及成瘤时间。建立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成瘤后裸鼠随机分为2 组,分别给予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进行细胞治疗,观察移植瘤的体积、裸鼠的生存时间,并检测移植瘤裸鼠血清中TNF-α 及IFN-γ 分泌水平。结果:设计sgRNA并成功构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CRSIPR/Cas9 系统,使用构建好的CRSIPR/Cas9 系统转染CTL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28.80±0.62)%,转染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TLA-4 的删除效率,CTLA-4 KO CTL 组的CTLA-4 表达较CTL 组显著降低[ (0.91±0.25)% vs(42.70±2.72)%,P<0.01]。预防实验中,实验组结肠癌移植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 vs 100.00%,P<0.01)。治疗实验中,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503.0±23.9)vs(911.2±51.4)mm3,P<0.05],实验组裸鼠相较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78 vs 42 d,P<0.05),实验组裸鼠血清TNF-α([ 268.93±17.04)vs(148.26±20.07)pg/ml,P<0.05]及IFN-γ([ 315.38±18.67)vs (202.92±29.32) pg/ml,P<0.05]的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以CRSIPR/Cas9 技术成功删除CTL中免疫检查点CTLA-4 后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成瘤率、增强CTL对荷结肠癌裸鼠的抗肿瘤作用,并明显增高荷瘤鼠血清中TNF-α 和IFN-γ 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荷肿瘤后小鼠的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荷瘤小鼠后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分为荷瘤对照组和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荷瘤小鼠肿瘤.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的CD4+CD25+T细胞、CD25+FOXP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结果: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后21天、28天组小鼠CD25+FOXP3+T细胞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28天下降更为明显(P<0.01).微波消融术后各组小鼠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减低Tregs比例可能是热消融治疗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的主要机制.微波消融治疗肿瘤后,Treg数量下降及功能降低,且CD4+/CD8+比值升高,提示了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叶珩  戚春建  钱科卿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40-1543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抑瘤素M(OSM)联合达卡巴嗪(DTIC)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体外分别采用MTT法和FCM法检测达卡巴嗪单药以及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Hochest染色法检测达卡巴嗪单药以及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研究OSM联合DTIC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将黑色素瘤细胞B16接种于小鼠,观察OSM、DTIC及DTIC联合OSM治疗对小鼠的成瘤性的影响。  结果  体外实验中OSM、DTIC或DTIC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2±2.3%,25.3±4.6%和32.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2±0.42%,10.64±2.13%和15.86±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形态学上,DTIC联合OSM可明显引起细胞核破碎增加;在体内实验中,DTIC相对于对照组能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DTIC联合OSM能增加DTIC的抑瘤作用。  结论  OSM联合DTIC体外可以明显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体内试验探讨博莱霉素的冷冻消融增效作用。[方法]12只杂种家犬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脏,然后静脉注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131Ⅰ标记的博莱霉素,测定博莱霉素在肝脏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研究比较各组动物肝脏消融灶大小和病理变化。[结果]术后3h单纯冷冻组(A组)、冷冻+低剂量博莱霉素组(B组)和冷冻+常规剂量博莱霉素组(C组)肝脏消融灶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第1d、3d、5d观察,均发现后两组肝脏消融灶体积均显著大于单纯冷冻组(P〈0.01),5d后三组消融体积分别为:13.44±0.7cm^3,18.84±1.5cm^3和19.78±2.2cm^3(B、C组与A组比较,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增加博莱霉素的细胞渗透率,冷冻术后较低浓度博莱霉素即有细胞毒性作用,冷冻联合博莱霉素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后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可以减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PTCL-NOS患者肿瘤组织中的CD68和VEGF进行检测, 15例正常人淋巴结组织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平均含量为(56.5±18.6)个/高倍镜视野, 而对照组为(12.4±6.2)个/高倍镜视野(P< 0.01), 肿瘤组织与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和26.7%(P< 0.05)。TAM与骨髓侵犯、IPI评分及疗效相关(P< 0.05)。TAM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23.6%和55.3%(P< 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期、骨髓侵犯和IPI评分相关(P & lt; 0.05), VEGF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2年OS分别为22.9%和83.3%(P< 0.01)。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VEGF表达、TAM计数、肿瘤分期、IPI评分和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 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和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AM和VEGF在PTCL-NOS中表达明显升高, 单因素分析显示二者是PTCL-N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EGF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Ⅱ期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初诊Ⅱ期鼻咽癌患者10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14~74)个月。放化组62例,单放组42例。放化组和单放组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总生存率(OS)分别为92.9%和86.9%(P=0.859)、91.9%和97.6%(P=0.253)、94.3%和82.9%(P=0.164)。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组中的T2N0、T1N1、T2N1期的DMFS分别为100.0%、100.0%、78.3%(P=0.010);OS分别为100.0%、100.0%、85.2%(P=0.079);LRRFS分别为83.3%、96.9%、89.9%(P=0.393)。  结论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未能提高Ⅱ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T2N1期患者有较高的远处转移风险,可能需要行系统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方法  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疲乏组(50例疲乏患者)和非疲乏组(30例非疲乏患者),利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和疲劳症状量表(FSI)对患者进行评估。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COD-PAP法测定血清胆固醇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α2-球蛋白比值并计算血清α2-球蛋白浓度。  结果  疲乏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非疲乏组[(119.68±5.34)nmol/L vs.(163.45±31.49)nmol/L,P < 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于非疲乏组[(104.50±17.15)ng/L vs.(51.43±13.24)ng/L,P < 0.05]。疲乏组患者MFSI-SF评分与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0.867,P < 0.001),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809,P < 0.001);疲乏组患者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0.747,P < 0.001),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701,P < 0.001)。疲乏组患者血清胆固醇[(1.25±0.70)mmol/L vs.(3.28±0.73)mmol/L,P < 0.05]、白蛋白[(18.24±7.03)g/L vs.(37.40±8.05)g/L,P < 0.05]和α2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疲乏组[(2.25±1.07)g/L vs.(5.36±1.09)g/L,P < 0.05]。  结论  疲乏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增高,而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低血清皮质醇激素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紊乱和癌因性疲乏的发生,血清皮质醇激素降低的机制与其合成原料血清胆固醇及其运载蛋白(白蛋白特别是α2球蛋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泛素连接酶CUL4A、CUL4B的表达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L-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L-SCLC组织和14例L-SCLC癌旁组织CUL4A、CUL4B的表达情况。  结果   CUL4A在L-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2%(52/72),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35.7%(5/14)(P < 0.05)。CUL4A的表达与患者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 < 0.05), 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胸膜侵袭、血小板(PLT)和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相关性(P > 0.05)。CUL4B在L-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为68.1%(49/72),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28.6%(4/14)(P < 0.05), CUL4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 < 0.05),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胸膜侵袭、PLT升高和LDH升高无显著相关性(P >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 淋巴结是否转移、CUL4A表达水平、CUL4B表达水平和血液LDH量均与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密切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 CUL4B高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淋巴结转移、血液LDH升高不仅是影响OS, 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UL4过表达可能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作为预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并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全病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均行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病程MDT营养干预,统计患者BMI、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PG-SGA评分、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实验组(86.3%vs.70%)明显升高;放疗后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较放疗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先下降后上升,而实验组较平稳或逐渐上升;对照组放疗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较实验组明显,且WBC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B、PA、TP、BMI放疗后升高(P<0.05),2级以上急性黏膜反应(13.3%)、骨髓抑制(26.3%)发生率低(P<0.05),生活质量好(P<0.05),且总治疗时间[(41.97±2.59)d]短(P<0.05)。结论:全病程MDT营养管理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治疗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246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143例IMPC成分比例>50%(A组)和103例比例≤50%(B组)两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Log-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法等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均低于B组DFS(76.5%vs.83.6%,P=0.042)和OS(74.1%vs.81.6%,P=0.029)。A组中未行放疗患者的DFS和OS均低于行放疗患者的DFS(χ^2=5.219,P=0.022)和OS(χ^2=3.963,P=0.04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HR=2.989,95%CI:1.400~6.384,P=0.005),乳头侵犯(HR=2.388,95%CI:1.263~4.518,P=0.007),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HR=2.076,95%CI:1.080~3.992,P=0.029)为DFS独立危险因素,乳头侵犯(HR=1.951,95%CI:1.054~3.609,P=0.033)为OS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乳头侵犯中未行放疗患者的DFS和OS均低于行放疗患者的DFS(χ^2=6.541,P=0.011)和OS(χ^2=6.455,P=0.012)。结论:乳腺IMP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乳头侵犯提示预后较差。IMPC成分比例>50%较比例≤50%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对于IMPC成分比例>50%或乳头侵犯患者,术后放疗能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MRCC)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 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 < 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 P=0.013:46个月vs.18个月, 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 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  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 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