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评估ALN状态的可行性,并探讨腋窝的后续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A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NAC后行SLNB,评估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82例患者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 plete response,pCR)43例、占52.4%,SLNB检出率为97.56%(80/82),准确率为88.75%(71/80),FNR为23.08%(9/39)。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出数目为1、2枚和数目≥3枚时,FNR分别为20.0%(2/10)、71.4%(5/7)和9.1%(2/22),准确率分别为90.9%(20/22)、66.7%(10/15)和95.3%(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ALN阳性乳腺癌患者NAC后行SLNB总体FNR较高,尚未达到临床可接受范围,不能完全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检出数目≥3枚时SLNB可准确评估ALN状态。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cN0患者行SLNB的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N0患者接受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809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138例cN0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阴性(即ypN0)的相关性。结果:cN0患者NAC后81.9%(113/138)为ypN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HR+/HER2+、HR-/HER2+,以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ypN0率分别为75.4%(46/61)、81.0%(17/21)、79.2%(19/24)和96.9%(31/32)(P<0.001)。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TNBC患者接受NAC后,ypN0率分别为94.1%(16/17)、96.9%(31/32),较HR+/HER2-患者显著增高(均P<0.05)。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影像学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与NAC(行全疗程化疗)后ypN0显著相关(P均<0.05),其中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OR=0.454, P=0.049)、临床分期(OR=3.174,P=0.029)和bpCR(OR=0.337,P=0.016)是NAC后ypN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cN0患者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不同:HR+/HER2-患者接受NAC前行SLNB可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风险,而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和TNBC患者NAC后行SLNB能更好地避免ALND。鉴于cN0患者NAC后的高ypN0率,尤以HER2+行靶向治疗及TNBC患者为著,使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优效系统治疗和精准放疗的时代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reatment,NAT)有助于乳房肿瘤降期实现保乳和腋窝降期,使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目前,在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亚型接受NAT后可达到较高的腋窝病理学完全缓解率(axillarynodalpathologiccomplete response,apCR),有望实现腋窝局部降阶梯处理,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推荐初始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mphnode negative,cN0)的患者NAT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阴性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ALND,NAT后SLN存在较低肿瘤残留负荷的患者可考虑放疗替代ALND。初始...  相似文献   

4.
张璐  白俊文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9):1001-1004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阳性乳腺癌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临床病理因素,并为临床精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274例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1~2枚SLN阳性但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率较低的患者,同时明确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274例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中,NSLN转移率为36.9%(101/274)。HER-2阳性(HR阳性)患者NSLN转移率最高, 占55.3%(21/38);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中NSLN转移率最低,占18.5%(5/27)。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10)和TNBC患者(P=0.011);HER-2阳性(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02)和TNBC患者(P=0.00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数目(OR=4.022, 95%CI为2.348~6.889,P<0.001),SLN检测(OR=3.846, 95%CI为1.541~9.600,P=0.004),组织学分级(P<0.001)和分子分型(P=0.004)是1~2枚SLN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uminal B型(HER-2阴性)和HER-2阳性(HR阳性)患者的NSLN阳性率较高,SLN转移数目、SLN检测、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原发病灶退缩模式。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7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电子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三维重建残余肿瘤,评价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  结果  10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向心性退缩(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CSM)与非向心性退缩(non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NCSM)中Luminal A型分别占47.4%(9/19)与52.6%(10/19),Luminal B HER-2阴性型、HER-2阳性型分别占53.6%(15/28)、72.7%(16/22)与46.4%(13/28)、27.3%(6/22),HER-2阳性型分别占84.6%(11/13)与15.4%(2/13),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0.8%(21/26)与19.2%(5/26)。  结论  Luminal B HER-2阳性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原发肿瘤更易出现CSM,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阴性型的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分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有助于选择新辅助化疗后适合保乳治疗的患者、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张摇  马力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1):1135-1138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降期带来可能,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极大降低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率。目前,由于检出率较低而假阴性率较高,NAC后乳腺癌患者能否采用SLNB方法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仍有争议。本文将针对NAC后解决SLNB检出率低和假阴性率高的方法以及处理腋窝淋巴结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的可行性及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8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5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184例(21.3%)为HER2阳性和TN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阴性(ypN 0 )的相关性。结果:NAC前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及Ki-67,NAC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ycN 0 )、乳房影像学完全缓解(breast radi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rCR)及乳房病理学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均与NAC后ypN 0 显著相关(P<0.05),其中NAC前临床淋巴结分期(OR=0.363,P<0.001)、bpCR(OR=11.285,P<0.001)及ycN 0(OR=4.995,P<0.001)是NAC后ypN 0 的独立预测因素。cN 0 →ycN 0 组37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100.0%(17/17)、90.0%(18/20)(P=0.178)。cN 1 →ycN 0 组42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95.8%(23/24)、55.6%(10/18)(P<0.001)。NAC后未达bpCR的cN 1 患者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相对风险是bpCR患者的10.56倍(95% CI:2.720~41.003;P<0.001)。结论:在HER2阳性和TNBC患者中,NAC后bpCR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高度相关性。NAC后bpCR的cN 0 及部分cN 1 患者(NAC后降期为ycN 0 )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风险<5%,使其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经成为乳腺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标准腋窝分期方案。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的SLNB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大型医院乳腺癌SLNB的开展现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纳入2017年手术量大于200例的医院,共110家医院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SLNB的开展现状、免除腋窝清扫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中SLNB的应用等热点问题。采用χ 2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参与调研的110家医院均开展了SLNB,其中,85家(77.27%)医院对超过50%的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cN 0 )乳腺癌患者常规进行SLNB。肿瘤专科医院(χ 2 =5.62,P=0.018)、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量较大的医院(D=0.33,P=0.032)开展SLNB的比例更高。大部分医院(93/110,84.55%)未开展内乳SLNB。最常用的示踪方法为染料(主要是亚甲蓝,69/110,62.73%),仅14.55%(16/110)的医院使用核素联合染料双示踪法。几乎所有的医院(107/110,97.27%)均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进行病理学诊断。对于cN 0 、SLN 1~2枚转移的BCS患者,大部分医院(61/110,55.45%)仅对少于10%的该类患者免除后续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对于cN 0 、SLN 1~2枚转移的全乳切除患者,84家(76.36%)医院对少于10%的此类患者免除后续ALND。对于接受NAC的患者,50家(45.45%)医院在NAC后进行SLNB,60家(54.55%)医院在NAC前进行SLNB。行NAC较多的医院(χ 2 =4.365,P=0.037)、在NAC期间常规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估的医院(χ 2 =10.967,P=0.004),更倾向于在NAC后行SLNB。结论:尽管示踪剂的规范应用尚有待改进,早期乳腺癌患者的SLNB已经成为中国评估腋窝状态的标准方式。对于SLN转移负荷较低的患者,国内学者对于免于腋窝清扫仍较为保守。接受NAC的患者,SLNB的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o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SLN阴性者进行保腋窝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专利蓝(patent blue-v)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ulphur colloid,^99mTc-Sc)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SLN阴性并同意保腋窝者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对SLN阳性或虽SLN阴性但不同意保腋窝者仍行ALND。结果:2002年3月~2006年3月入组临床分期T1~2N0M0乳腺癌患者135例,均行SLNB。SLN阳性44例,其中42例行ALND,2例镜下有微小转移灶者仅行SLNB术后加腋窝淋巴结区域放疗;SLN阴性91例(67.4%),其中的39例仅行SLNB,52例仍行ALND。全组SLNB准确率97.8%(132/135),假阴性率6.8%(3/44)。全组中位随访43个月(24~72个月),SLNB保腋窝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ALND者(P〈0.05),区域淋巴结无复发,ALND者区域淋巴结亦无复发。结论:SLNB保腋窝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珍  谢玉洁  李黎荟 《肿瘤学杂志》2021,27(12):991-996
摘 要:乳腺癌腋窝手术对确立临床分期、辅助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临床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确定腋窝淋巴结分期已成为标准。对于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可以避免;而对于SLN阳性的乳腺癌,ALND仍是标准的腋窝处理方式。然而,在SLN阳性患者中进一步行ALND后发现,在仅1~2枚SLN阳性患者中,61.4%~64.5%非前哨淋巴结(nSLN)为阴性。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了特定条件下的1~2枚SLN阳性患者免除ALN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全文就乳腺癌伴1~2枚SLN转移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 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101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蛋白在两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9%,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9%,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两型乳腺癌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0%和60.5%,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6.3%,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37, 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oⅡα蛋白表达可以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三阴性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7%和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4.5%,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  结论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 TopoⅡα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此型乳腺癌患者可从蒽环类化疗药物中获益, 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TopoⅡα蛋白阴性预后差, 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腋窝病理完全缓解(axillary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apCR)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中心经治的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apCR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最小值、最大值和中位数表示,计数和等级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4例HER-2阳性乳腺癌,总体apCR率为73.4%(69/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N0期(P=0.005)、激素受体状态阴性(P=0.008)、联合抗HER-2治疗(P<0.001)及达到乳房病理完全缓解(P=0.007)与高apCR率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联合抗HER-2治疗(OR=4.77,95%CI:1.49~15.34,P=0.009)是高apCR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联合抗HER-2治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a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点,用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2011年《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提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方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369例有病理诊断的维、汉族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两者特点。   结果   284例维族乳腺癌患者的Luminal A型、Luminal B伴HER-2阴性亚型、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比例分别为12.67%(36/284)、34.51%(98/284)、20.07%(57/284)、14.79%(42/284)和17.96%(51/284);85例汉族患者相应分子分型比例分别为16.47%(14/85)、37.65%(32/85)、10.59%(9/85)、10.59%(9/85)和24.71%(21/85);维族和汉族HER-2阳性率分别为34.86%(99/284)和21.18%(18/85);维族乳腺癌患者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比例高于汉族(P=0.045),维族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汉族(P=0.030)。   结论   与汉族患者比较,维族乳腺癌患者有较高的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比例和较高的HER-2阳性率,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在维族乳腺癌患者中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2018年有研究报道了一个多变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NAC后腋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ypN0)的概率。分析乳腺癌NAC后ypN0的相关因素,验证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350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NAC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患者,并进行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验证;由于该模型采用术后病理学评估乳腺原发肿瘤反应无助于术前预测ypN0,因此采用术前影像评价替代术后病理学评估进行改良,分别分析验证模型和改良模型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两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验证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病理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改良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临床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P均<0.05)。验证模型及改良模型的AUC分别为0.788和0.782(P>0.05)。改良模型分数≤3分、4~7分及≥8分患者NAC后ypN0概率分别为2.5%(1/40)、22.4%(51/228)和68.3%(56/82)。结论:Olga Kantor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cN+患者ypN0概率,改良模型具有同等的预测效能且更贴合临床实际,有助于NAC后腋窝处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得分≤3分推荐直接行ALND,4~7分可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8分推荐行SLN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浸润水平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48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评估TILs浸润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表达情况,分析TILs浸润水平和AR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以及TILs和AR的相关性。  结果  448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TILs无浸润或低浸润的患者占38.2%(171/448)、中等浸润者占42.2%(189/448)、高浸润者占19.6%(88/448),AR阳性率为62.7%(281/44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ILs浸润水平与AR表达呈负相关(r=-0.140,P=0.003)。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中,TILs浸润水平和AR表达密切相关(P=0.009)。  结论  HER-2阳性乳腺中TILs浸润水平和AR表达呈负相关,提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根据TILs的不同浸润水平与AR的表达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分布,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该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1ike)型和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乳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Luminal、Basal-like、HER-2过表达型的复发率分别为3.9%(4/102)、20.4%(10/49)、6.3%(2/32)(P=0.002);死亡率分别为2.0%(2/102)、6.1%(3/49)、3.1%(1/32)(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sal-like型的DFS最低(P=0.002),Basal-like型的OS较低(P=0.39)。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对DFS存在显著影响(P=0.001)。   结论   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亚型在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Basal-like型预后最差,分子分型是其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冀为  周岩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1):1363-1367
  目的  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分析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初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患者372例。均对入组患者采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分析CD4+/CD8+比值的大小、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372例乳腺癌患者中, Luminal A型为133例(35.8%)、Luminal B型为124例(33.3%)、HER-2过表达型为48例(12.9%)、三阴性为67例(18.0%)。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外周血CD4+/CD8+比值越高, 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越长(P < 0.05), Treg细胞含量越低, 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也越长(P < 0.05), 但CD4+/ CD8+比值与Treg细胞含量并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 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关(P>0.05)。NK细胞含量与以上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结论  外周血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可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 但并非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