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水蛭活性肽进行纯化,并对水蛭活性肽进行树脂纯化条件考察。方法:采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极性分离,后经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电荷分离,最终得到纯化的水蛭活性肽组分。结果:DA201-C大孔树脂,上样肽浓度20 mg·mL-1,流速1.0 BV·h-1,依次用25%乙醇、50%乙醇和75%乙醇溶液洗脱,各洗脱部位得率及活力较高,但总体活性成分被分散,以上各洗脱部位经D201离子交换树脂,pH 4.0,上样肽浓度30 mg·mL-1,流速3.0 BV·h-1,分别用2.5%氯化钠的25%乙醇、2.5%氯化钠的50%乙醇、2.5%氯化钠的75%乙醇溶液洗脱,2.5%氯化钠的25%乙醇和2.5%氯化钠的50%乙醇洗脱部位有明显的抗凝活性,经过分析性RP-HPLC验证后,基线平稳,各组分分离度良好。结论:经DA201-C大孔树脂和D201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的水蛭活性肽,2.5%氯化钠的25%乙醇和2.5%氯化钠的50%乙醇洗脱部位活力较高,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对酪氨酸酶的双向调节机制,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丹酚酸B。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90 nm处多巴醌的吸光度,研究先促进后抑制机制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以丹酚酸B为指标成分,通过静态吸附,解吸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动态吸附,解吸优选工艺条件;通过酶催化实验验证纯化效果。结果丹酚酸B能够抑制酪氨酸酶;选择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丹酚酸B,上样浓度20 mg·mL-1,上样流速2 BV·h-1,径高比1∶5,50%乙醇作为洗脱溶剂,洗脱流速2 BV·h-1,洗脱体积6 BV;50%乙醇洗脱部位主要成分为丹酚酸B,纯度为67.2%,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29.25%。结论丹参总酚酸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机制是丹参素钠和丹酚酸B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丹参总酚酸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丹酚酸B。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中的总黄酮。方法:通过比较1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的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结果: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较好的解吸能力。当总黄酮上样质量浓度为0.25 mg·ml-1,上样量为树脂体积的1.8倍(1.8 BV),吸附平衡后,先用2~3 BV纯化水洗去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再用2.1 BV的70%乙醇洗脱,分段收集,可获得总黄酮含量为(43.26±2.33)%(n=5)的有效部位。结论: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作为纯化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提取物中的总黄酮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紫穗槐种子体外抗肿瘤的活性部位.方法 利用溶剂法从紫穗槐种子中提取总有机成分,利用乙醇-水梯度洗脱的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法获得各极性部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各部位的主要成分,利用噻唑蓝(MTT)法评价各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获得的各部位高效液相色谱色谱峰差异明显.90%乙醇洗脱(F90)部位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用药72 h时对A549、HepG2、MCF-7、HCT-116的IC50值分别为8.58±0.59、5.57±0.44、6.94±0.52、9.03+0.63 μg·mL-1,其它各部位的细胞毒性均不明显.化学成分指认表明,F90中的主要成分为鱼藤酮类似物.结论 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可以有效的将紫穗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极性分段,90%乙醇洗脱部位为抗肿瘤活性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鱼藤酮类成分,但其确切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短筒兔耳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黄酮质量浓度和木犀草素含量,从而考察8种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AB-8,DM130,DM301,S-8,NKA-9,D101,HPD100,H103)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短筒兔耳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上样液吸附pH值为3.81,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58 mg·mL-1,树脂对上样液的吸附量为66 mL·g-1,上样体积流量为1 mL·min-1,依次用500 mL水洗脱,50 mL 65%乙醇洗脱。经AB-8树脂处理后的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达67.39%、收率为94.73%。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富集纯化短筒兔耳草总黄酮效果较佳,优化后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适用于短筒兔耳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6.
对叶百部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离鉴定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根部的生物碱成分。方法:用80~90%的乙醇提取,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IR,MS,1H和13CNMR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4种生物碱成分,分别为对叶百部烯酮(tuberostemoenone)(I),对叶百部酮(tuberostemonone)(II),脱氢对叶百部碱(didehydrotuberostemonine)(III)和氧化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对叶百部根蜜炙前后对叶百部碱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使用迪马Diamonsil C18 (250×4.6 mm,5 ?m)色谱柱,以乙腈-0.2%氨水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L。结果 对叶百部碱线性范围为31.25 ?g?mL-1~500.0 ?g?mL-1,r= 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88%,RSD为 0.26%。不同产地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河北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较高为1514.80 ?g?g-1,广西产对叶百部碱含量较低为197.40 ?g?g-1。蜜炙后河北、广西产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分别为919.60 ?g?g-1、129.76 ?g?g-1。结论 所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对叶百部根经蜜炙后对叶百部碱的含量下降,表明蜜炙对对叶百部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确定黄杞叶总黄酮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黄杞叶黄酮成分的吸附-洗脱性考察,来确定各工艺参数。结果 D101树脂对黄杞叶总黄酮具有较好分离作用,黄杞叶总黄酮动态饱和吸附量为55 mg/g;当药材树脂比为1∶2,树脂柱径高比为1∶7,上样药液为水提液,浓度相当于生药浓度0.4 g/m L,以水、10%乙醇、6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量分别为10、10和5倍树脂柱量,收集60%醇洗部分,减压浓缩至干,即得黄杞叶总黄酮提取物。结论采用D101树脂对黄杞叶总黄酮具有较好分离作用,总黄酮回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纯化樱花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液中总黄酮及其抗炎活性研究.方法:采用SFE-CO2提取樱花叶中总黄酮成分,以聚酰胺吸附,以水洗脱至无色.再加到大孔树脂柱中,以乙醇洗脱,测定总黄酮含量.同时,初步检测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结果:供试液(ml)-聚酰胺(g)比例为1.5:1,选择AB-8型树脂,树脂(g)-提取液(ml)为3:1,以80%乙醇作为洗脱剂.色谱柱径高比1:20,洗脱液收集量为20 BV,总黄酮纯度达83.04%.药理实验证明,超临界萃取的樱花叶总黄酮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降低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 <0.01),其抑制率较超声提取的樱花叶总黄酮抑制率分别高出27.11%,53.62%.结论: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纯化SFE-CO2萃取液工艺稳定,其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对叶百部根蜜炙前后对叶百部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使用迪马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2%氨水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对叶百部碱线性范围为31.25~500.0 mg·L-1,r= 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88%,RSD为0.26%。不同产地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河北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较高为1514.80 μg·g-1,广西产对叶百部碱含量较低为197.40 μg·g-1。蜜炙后河北、广西产对叶百部根中对叶百部碱含量分别为919.60、129.76 μg·g-1。结论 该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对叶百部根经蜜炙后对叶百部碱的含量下降,表明蜜炙对叶百部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黄芩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黄芩提取物经反相C18填料进行固相萃取(SPE)制备不同浓度甲醇醇梯度洗脱部位,以体外抑制AChE能力评价其抗阿尔茨海默症(AD)作用,采用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RRLC-MS/MS)对黄芩抑制AChE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黄芩提取物的50%甲醇洗脱部位的AChE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为其体外抑制的活性部位,经液质联用分析共鉴定出15种化合物。结论:黄芩具有体外抑制AChE活性,其主要有效部位为50%甲醇洗脱部位,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次碱在小鼠体内的生物转化规律。方法:以昆明山海棠根皮提取物中雷公藤次碱为研究对象,借助UPLC/Q-TOF-MS/MS高分辨质谱系统,基于多重质量亏损技术,结合MetabolitePilot代谢物分析鉴定软件,系统分析雷公藤次碱在小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雷公藤次碱在小鼠体内经一系列生物转化后,生成包括氧化、N-乙酰化、脱C2H2O基团等在内的多种代谢产物。结论:本方法能鉴定雷公藤次碱在小鼠体内的生物转化规律,为中药昆明山海棠的临床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体外药效学模型,研究盐酸莫西沙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选择的体外PK/PD参数。方法: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102526及105006的MIC、MPC,建立微生物法并测定莫西沙星药物浓度,建立体外药效学模型,用梯形法计算AUC0-t:MIC及AUC0-t:MPC。结果:微生物方法学的精密度RSD<10%,相对回收率范围为95%~105%。敏感菌102526对莫西沙星的MIC及MPC分别为0.064,0.25 mg·L-1,其主要PK/PD参数AUC0-24/MIC和AUC0-24/MPC分别为307,76.75 mg·h·L-1;Cmax/MIC及Cmax/MPC分别为63.75及15.94。中介耐药菌105006对莫西沙星的MIC和MPC分别为1,8 mg·L-1,其24 hAUC/MIC均远小于125 mg·h·L-1,Cmax/MIC亦小于1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体外药效学模型,用其研究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测定了莫西沙星的PK/PD参数和细菌恢复生长曲线,验证了药物浓度处于耐药突变选择窗内时可选择性富集中介耐药菌的耐药突变窗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鱼眼叶不同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红鱼眼叶不同提取物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从有效部位分离出单体成分,观察各化学成分对肝癌BEL-7404细胞的影响。结果:与20%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20%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P<0.05);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短叶苏木酚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6.81,32.40,41.15 μg·mL-1,没食子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基本无抑制作用,其IC50为-6.67 μg·mL-1。结论:红鱼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增殖;从红鱼眼叶乙酸乙酯中分离的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短叶苏木酚酸乙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幽康胃漂浮片对幽门螺杆菌和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试验、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抑制试验、大鼠吲哚美辛胃溃疡抑制试验、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试验和小鼠醋酸扭体镇痛试验,对胃幽康胃漂浮片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评价。结果:胃幽康胃漂浮片在体外对HP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MIC值为18.75 mg·mL-1;胃幽康和阳性对照药阿莫西林组均能有效清除HP感染小鼠模型胃内的HP。胃幽康胃漂浮片能明显抑制幽门结扎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和吲哚美辛致大鼠胃溃疡,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胃幽康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而且能明显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慢性肉芽肿增生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炎症反应。结论:胃幽康胃漂浮片具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抗胃溃疡、抗炎和镇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64PH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检测64PH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及人HepG2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观察64PH的体内抑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新生。结果:64PH对B16 的IC50分别为10.30 μg·ml-1(24 h),3.12 μg·ml-1(48 h), 2.67 μg·ml-1(72 h),对HepG2的IC50分别为5.60 μg·ml-1(24 h),7.60 μg·ml-1(48 h),5.92 μg·ml-1(72 h);低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64PH对小鼠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6.1%,33.0%,且可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血管生成。结论:64PH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测LS-177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可能的体外代谢途径。方法:体外孵育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代谢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LC-MSn)法,推测LS-177的体外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通过质谱数据、保留时间和碎片离子,在肝微粒体中共检测到5个代谢产物,初步推测LS-1177在肝微粒体中可能的代谢途径。结论:建立LC-MSn方法,初步推测LS-177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结构,为其体内外代谢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化学结构类似物的体外代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技术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BBTD)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18(2.1mm×100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根据准分子离子与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鉴定BBTD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结果:BBTD表征出133个成分,含药大鼠血浆样品分析出48个化合物,包括39个原型成分和9个代谢产物。结论:通过UPLC-Q-Orbitrap-HRMS技术对BBTD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表征,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晖  陈新利  耿华  李雪松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1):1065-1068,1077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测定的方法。方法:血浆经冷冻干燥处理,以Accucore C18为色谱柱;乙腈(含0.01%甲酸)-水(含0.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通过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分析,离子通道分别为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CAMD)m/z 504.2→155.1,内标氯雷他定m/z 382.8→336.9。结果: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在0.5~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5 ng·mL-1;提取回收率为83.81%~97.6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9.8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测定,可进一步用于研究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可持续释放且能治疗疼痛的载高乌甲素(LA)的聚乳酸(PL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高乌甲素的聚乳酸纳米粒(LA/PLA NPs),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药浓度,PKSolver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并以LA为参比进行大鼠腹腔注射的药动学研究。结果:LA/PLA 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29±9.19)nm,包封率(86.34±2.15)%、载药量(45.85±1.34)%,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15 d,体内可释药8 d以上,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103.16±21.57)h,tmax=(3.6±1.34) h,Cmax=(3.50±0.69)μg·mL-1,AUC(0-t)=(455.14±26.18) μg·mL-1·h。结论:LA/PLA NPs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体内药-时过程符合非房室模型,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