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46例。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统计血脂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80-348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疗法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血脂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8例)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8例),瑞舒伐他汀强化组给予20 mg/次瑞舒伐他汀,1次/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40 mg/次阿托伐他汀,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评判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心血管事件、ADR事件。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瑞舒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均P<0.05),HDL-C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P<0.05)。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92.11%比86.84%、13.16%比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6、0.126,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疗法较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具有更强的调脂、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进行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血脂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33±1.44)mmol/L,TG为(5.89±0.78)mmol/L,LDL-C为(3.67±0.71)mmol/L,治疗后分别为(1.51±0.57)mmol/L,(3.47±0.69)mmol/L,(3.13±0.71)mmol/L;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58±1.85)mmol/L,TG为(6.12±0.83)mmol/L,LDL-C为(6.12±0.83)mmol/L,治疗后分别为(2.12±0.83)mmol/L,(4.12±0.95)mmol/L,(3.16±0.84)mmol/L;瑞舒伐他汀组治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为72.5%(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7月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情况〔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FMD)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hs-CRP、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改善患者TC、LDL-C、hs-CRP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TC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TG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T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LDL-C、TC水平,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组,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水平、总有效率等指标值.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比B组高(98%vs 84%),且A组治疗3周时的TC、TG、LDL-C值低于B组,HDL-C值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与B组的6.0%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血脂水平的降低,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国产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薇  曹东平  彭应心 《河北医药》2009,31(18):2387-2388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5、10mg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4周筛选,将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为瑞舒伐他汀5mg,瑞舒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3组均每日服药1次,治疗期共8周,观察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瑞舒伐他汀5mg,瑞舒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3组TC、L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降低和HDL-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5mg,瑞舒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 3组间TC、LDL-C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我(P〈0.05),TG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5mg组、瑞舒伐他汀10mg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安全性好。瑞舒伐他汀5mg、10mg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1.
肖幸  周仑  高翔  张存泰  凃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2):1295-1297, 1306
目的:研究多廿烷醇联合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正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加用多廿烷醇(20 mg·d-1),另一组继续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比较2组的降脂效果、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服药24周时观察组总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LDL-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周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4周内观察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事件少于对照组;24周内2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廿烷醇+常规剂量他汀能平稳有效地控制血脂达标,并可安全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9例)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5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在进行12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67、11.481、8.946,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NMD均有所升高,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428、2.042,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的LDL-C、TC以及T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57、11.582、11.010,P<0.05)。结论: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血脂和炎症,同时也能缓解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白蛋白(UALB)的影响。方法:92例T2DM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DM组32例)、ALA治疗组[DM 300 mg(30例)及DM 600 mg(30例),分别给予ALA 300 mg及ALA 60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另选34例正常对照者(NC组)。分别于0周及2周测定尿PCX、血VEGF、尿肌酐(Ucr)及UALB。结果:DM 300 mg组及DM 600 mg组治疗2周后VEGF、尿PCX肌酐比(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低于DM组(P<0.05或P<0.01),DM 600 mg组VEGF、UPCR、UACR低于DM 300 mg组(P均<0.05)。结论:ALA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减少尿PCX的排泄,降低血VEGF,减轻足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某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1.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5~10 m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时监测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6 min步行实验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壁厚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2周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周及12周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长期效果优于单纯比索洛尔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SAP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n=45)、乌司他丁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45),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CRP、TNF-α、IL-6含量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全血比黏度高切、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并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RP、TNF-α、IL-6含量均出现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含量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生长抑素组(80.00%)和乌司他丁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n=72)与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BUN、Scr、mAlb、β2-MG)、炎症因子(MCP-1、CRP、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为83.33%,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62.86%,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的BUN、Scr、mAlb、β2-MG、MCP-1、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鲁肽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损伤患者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肌松与镇静药相同的基础上,F组(n=22)、RF组(n=22)和SF组(n=22)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于诱导前(t0)、诱导后30 s(t1)和1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10 min(t4)观察3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Qmean、Vmean、PI和RI),同时监测HR和MAP。结果: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3组患者在t1~t4期,Qmean和Vmean均较同组t0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组和RF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F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和RI均较同组t0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RF组t1~t4Qmean和Vmean较F组降低更明显、PI和RI升高也更明显(均为P<0.05);SF组t1~t2期各参数较F组变化幅度更小(P<0.05),t3~t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R和MAP方面,F组和SF组患者在t1~t2期均较t0期明显降低(P<0.05);RF组t1~t3期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F组在t1~t3期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患者应用等效浓度的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诱导麻醉时,以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最大,芬太尼次之,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采用右心导管检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03 6)。治疗前,两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Ⅱ级患儿均明显多于治疗前,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Ⅲ级、Ⅳ级患儿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Ⅱ级患儿均明显多于对照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Ⅲ级、Ⅳ级患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PAP、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PAP、PVR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儿的mPAP、PV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908)。结论: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