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XELOX(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自2010年1 月至2013年1 月收治的Ⅲ期进展期胃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 治疗组给予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手术,术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先行手术,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新辅助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75% 。治疗组肿瘤切除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 = 0.049)。 治疗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P = 0.043)。 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8.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2%(P = 0.006)。 治疗组有1 例患者术后病理肿瘤完全消退,9 例消退良好,7 例中度消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88.9% vs . 69.2% 、66.7% vs . 46.2% 、59.3% vs . 38.5%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7、P = 0.045、P = 0.04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Ⅲ期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远期生存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化验结果计算出SII值(SI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采用ROC曲线截取最佳临界值。将SII分为高低两组,分析SII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佳SII截取值为427.3,SII≤427.3组有459例,SII>427.3组有364例。SII与患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TNM分期、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有关(均P<0.05)。截止到2018年3月存活514例,死亡309例,SII≤427.3组患者总体生存期(OS)明显优于SII>427.3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TNM分期、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SII与行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487,95%CI=1.162~1.902,P=0.020)、肿瘤位置(HR=0.696,95%CI=0.597~0.811,P=0.000)、肿瘤浸润深度(HR=2.241,95%CI=1.184~4.244,P=0.013)、淋巴结转移数目(HR=1.337,95%CI=1.121~1.595,P=0.001)、肿瘤TNM分期(HR=1.289,95%CI=1.067~1.558,P=0.008)、前白蛋白(HR=0.720,95%CI=0.560~0.926,P=0.010)、CA-199(HR=1.513,95%CI=1.204~1.901,P=0.000)、SII(HR=1.577,95%CI=1.253~1.984,P=0.000)是影响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SII是一种可靠的预测预后的指标,术前高的SII值预示着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XELOX方案对胃癌患者的肝功能、炎性因子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XELOX方案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肝功能、炎性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ALP、γ-G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19-9、CA125、CA72-4、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RR及D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保护XELOX方案化疗胃癌患者肝功能,并能进一步降低其炎性因子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包括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水平、炎性指标在内的23项指标对判断进展期胃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Ⅲ~Ⅳ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Lauren分型、脉管浸润、手术方式、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CA125、Glasgow预后评分(GP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姑息性手术、T4b、CEA升高、CA199升高是判断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姑息性手术、T4b、CEA升高、CA199升高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在第8版胃癌TNM分期中,淋巴结外侵犯被列为独立疾病登记变量之一,其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疾病相关病死率和复发率,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xtracapsular lymph node involvement,EC-LNI)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386例胃癌患者,分析EC-LNI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EC-LNI(+)333例(13.96%),EC-LNI(-)2 053例(86.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pT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增殖指数、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CA)19-9及CA72-4表达情况均与EC-LNI状态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P=0.010)、组织学类型(P=0.016)、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1)、肿瘤pTNM分期(P=0.003)、Borrmann分型(P=0.032)、脉管瘤栓浸润(P=0.022)均是发生EC-LNI的独立危险因素。2 386例胃癌患者中共有2 273例(95.26%)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49.32%,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4.61%。其中EC-LNI(+)者5年OS为27.86%,5年DFS为25.39%,而EC-LNI(-)者5年OS、DFS分别为52.87%、47.79%,两组患者的5年OS、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C-LNI数目(P=0.001)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同时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瘤栓有无、Ki-67阳性比例、术后是否化疗也均与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13)、浸润深度pT分期(P=0.020)、淋巴结转移pN分期(P=0.019)、肿瘤pTNM分期(P=0.001)、脉管瘤栓有无(P=0.031)和EC-LNI数目(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P=0.003)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EC-LNI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无EC-LNI和EC-LNI数目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短程放疗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断层放疗后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远期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Ⅰ级和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盆腔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前进行短程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患者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朝辉  刘帅峰  王云帅  孙生安 《癌症进展》2021,19(14):1474-1476,14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76)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n=74)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CEA、CA19-9、NSE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8.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单一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差,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否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患者49例为研究组,观察化疗的有效率;以同期行单纯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49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化疗,有48例行手术治疗,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59.2%(29例),术前分期明显降低。对照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前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糖类抗原19-9水平(colorectal cancer, CA19-9)与结直肠癌(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19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CA19-9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分析CA19-9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CA19-9与CRC患者预后关系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CA19-9水平与CRC患者术后TNM分期、肿瘤最大横径、组织学类型、神经侵犯、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术前CA19-9阳性患者较CA19-9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50.98% vs 77.14%),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40.36月 vs 56.59月),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3.501,P<0.001)。将419例CRC患者按照肿瘤位置分层,术前CA19-9阳性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也不如术前CA19-9阴性结肠癌患者,并且直肠癌患者中也有同样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为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0.033)。结论:术前CA199水平可预测CRC患者预后,术前CA19-9呈阳性的CRC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术前CA19-9或可识别出CRC患者中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群体,从而有助于改善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1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1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0.6%、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A19-9水平、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胰腺切缘、术后是否化疗为影响胰头癌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术后是否化疗及胰腺切缘为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化水平差、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 cm、未达到R0切除的胰头癌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胰头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发表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8年9月1日,文献的语种为中文和英文,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10篇文献进行研究,以单纯胃癌手术为对照组,以胃癌手术联合术中腹腔化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以判断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化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有9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506名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术,415名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行术中的腹腔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腹腔化疗在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肠梗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P=0.26、P=0.41,P=0.11);在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区别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 01、P<0.000 01、P<0.000 01)。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腹腔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检测在评估晚期胃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化疗的30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化疗前的人口学资料、血液学指标、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2年生存期进行随访。使用ROC曲线确定CEA、FPG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比较不同分组间患者的生存曲线情况。使用多元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EA、FPG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EA、FPG评估胃癌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865 mg/mL、6.845 mmol/L。Log-rank检验显示CEA、FPG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相关(CEA组:P=0.000;FPG组:P=0.000)。低CEA-低FPG组2年存活率为67.9%,低CEA-高FPG组为16.9%,高CEA-低FPG组为26.4%,高CEA-高FPG组为6.9%,各组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CEA水平、FPG水平、吸烟史、是否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0.717、HR=0.162、HR=0.591、HR=1.006、HR=1.097、HR=0.421、HR=2.504,P<0.05)。结论:联合检测CEA和FPG水平对评估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ELOX和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2年死亡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2.00% vs 42.00%,P=0.300)和(70.00% vs 84.00%,P=0.096)]。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22)。两组患者入院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6±6.66 vs 81.58±7.03,P=0.98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均显著提高[(75.34±6.67 vs 71.66±7.35,P=0.010)和(68.24±6.44 vs 62.68±9.12,P=0.001)]。观察组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手足综合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可延长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但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茹渤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827-3830
目的:探讨DC-CIK联合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对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96例,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显著增高(P=0.000);CD4+/CD8+显著增高(P=0.000);CD3+CD56+NKT细胞显著增高(P=0.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C-CIK联合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可降低局部进展期宫颈术后患者复发率,改善临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3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对于预后生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以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率≤28.66%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率>28.66%组患者肿瘤病理分型较差[93.3%(127/136) vs 76.8%(162/211),P=0.000],肿瘤位于全胃的比例较高[12.5%(17/136) vs 3.8%(8/211),P=0.002],肿瘤直径较大[49.3%(67/136) vs 27.5%(58/211),P=0.000],血清CEA浓度较高[33.1%(45/136) vs 22.7%(48/211),P=0.034],远处器官发生转移的几率较大[11.0%(15/136) vs 2.4%(5/21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位置(全胃)、肿瘤直径(>6.1 cm)、病理分化类型(分化较差)、血清CEA水平(>5 ng/ml)、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均P<0.05)。随访期间内有233例(67.1%)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33.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根治性手术、肿瘤单发、淋巴结转移率≤28.66%、M0、肿瘤直径≤6.1 cm、血清CA19-9≤37 U/ml的T3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好(均P<0.05),而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95%CI):1.487(1.139~1.941),P=0.004]、手术[HR(95%CI):1.741(1.205~2.515),P=0.003]、淋巴结转移率[HR(95%CI):3.053(2.293~4.065),P=0.000]、是否发生远处转移[HR(95%CI):1.766(1.043~2.991),P=0.034]是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类型、肿瘤直径、血清CEA浓度、远处器官发生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T3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可以通过相关血液、影像检查,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疗前多项血液指标对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9年间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的 102例患者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和单核细胞(MO)绝对值。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3个疗程XELOX方案化疗)和术前放化疗组(XELOX诱导化疗1个疗程及4500cGy分25次放疗同期XELOX减量化疗2个疗程),各 51例。胃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病理反应指标包括原发肿瘤消退等级、病理完全缓解、病理T和N分期(ypT和ypN)与TNM分期(ypTNM)。结果 单因素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显示NE与ypT降期、LMR(LY/MO)与ypN0、LMR与ypTNM降期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E组患者(>4.10×109/L)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308,P=0.007);高LMR组(>3.46)有更高的ypN0概率(OR=4.276,P=0.005)与更高的ypTNM降期概率(OR=2.805,P=0.019)。亚组分析显示术前放化疗组中高NE组患者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750,P=0.030),而术前化疗组中高LMR患者有着更高的ypN0概率(OR=8.500,P=0.050)与肿瘤降期概率(OR=4.000,P=0.026)。结论 疗前外周血NE和LMR可用作术前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免疫状态与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T2N0期行肺癌根治术的大细胞类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2016年间收录的接受肺癌根治术的T2N0期311例病理类型为大细胞癌或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肺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行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的有96例(手术+化疗组),仅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有215例(单纯手术组)。分析并比较辅助化疗对T2N0期行肺癌根治术的大细胞类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前,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手术+化疗组的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均有明显优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治疗方式是影响本组患者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的关键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较小(P>0.05)。倾向性匹配后亚组分析发现,手术+化疗组的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治疗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本组患者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辅助化疗能够明显改善T2N0期大细胞类型肺癌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