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联合神经酰胺体外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CCK-8测定不同浓度ApoG2和神经酰胺单药毒性及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 计算CDI判定药物联合效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吖啶橙(A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变化, FCM检测凋亡率与自噬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Bcl-2、Beclin1蛋白表达。  结果  CCK-8检测发现ApoG2和神经酰胺单独应用时, 随药物浓度增加, 对CNE-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加; 低浓度两药联合作用能协同增强单药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生长(CDI < 1)。Hoechst33258染色显示联合用药后出现更多的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现象; 吖啶橙染色显示联合用药后产生更多的亮红色酸性自噬泡。透射电镜观察到联合用药后细胞内大空泡及膜性双层结构增多。FCM检测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较单独处理组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凋亡=106.72, P凋亡 < 0.001, F自噬=140.77, P自噬 <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单药处理组降低(F=111.071, P < 0.001), Beclin1蛋白表达较单独处理组升高(F=62.271, P < 0.001)。  结论  低浓度ApoG2与神经酰胺联合共同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 协同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eclin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超  成浩  肖华光  王倩 《现代肿瘤医学》2016,(21):3359-3363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塞来昔布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株的抑制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塞来昔布处理的CNE-2细胞经不同剂量X 线(0、2、4、6、8 和10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并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MTT实验显示塞来昔布在(10~80)μg/ml范围内对CNE-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时间呈依赖关系;在2~10Gy照射范围内,10、20、40、80μg/ml塞来昔布处理后的SF均低于0μg/ml(P<0.05),且SF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0μg/ml,10、20、40、80μg/ml塞来昔布处理后的SER分别为1.06、1.79、2.29 和3.34;流式细胞仪测得塞来昔布可呈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CNE-2细胞凋亡(P<0.05),S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诱导CNE-2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盐霉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盐霉素作用后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观察鼻咽癌细胞成活情况,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指数(SER);Chou-Talalay数学模型绘制联合指数(CI)曲线,判断盐霉素和放射的作用关系。利用γ-H2AX焦点形成检测DNA分子损伤情况。结果:盐霉素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盐霉素作用鼻咽癌细胞的IC50值在24 h时为17.81 μmol/L,48 h时为3.98 μmol/L。根据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的存活曲线,可知在鼻咽癌细胞CNE-2中盐霉素浓度为0.1 μmol/L和0.5 μmol/L时SER分别为1.19和1.21,均大于1.0,表明盐霉素对鼻咽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制作联合指数(CI)曲线,可知在盐霉素浓度为0.1 μmol/L时,放射剂量为2 Gy时,CI值≈1,盐霉素和放射对CNE-2的作用接近相加作用,放射剂量为4、6、8 Gy时,CI值均<1,二者为协同作用;在盐霉素浓度为0.5 μmol/L时,放射剂量为2、4、6、8 Gy时,CI值均<1,二者均为协同作用。相对于照射组,盐霉素+照射组能增加DNA损伤数目。结论:盐霉素能提高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为一种潜在的放射增敏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西妥昔单抗(C225)对鼻咽癌细胞放疗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得EGFR在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出西妥昔单抗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的工作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不同处理组的Do、SER值.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单纯照射组(R)、单纯用药组(C)和放疗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组(RC)4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PI标记)检测西妥昔单抗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鼻咽癌CNE-2Z细胞株EGFR呈高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测出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Do低于单纯照射组,SER为1.581 1±0.035 7,P<0.05.放疗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1.9±0.98)%,单纯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3.1±0.60)%,单纯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4±0.9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5±0.51)%,放疗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增加了鼻咽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寻找新的放射增敏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的抑制率,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集落形成方法和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放射剂量-细胞存活曲线;观察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法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雷公藤红素对F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IC50为32μg/m1);镜下可见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特征;集落形成方法显示雷公藤红素和照射联合作用于CNE-1细胞,表现为剂量生存曲线左移,SER增加,Do减低,Dq变小,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影响CNE-1细胞周期再分布,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48小时后CNE-1细胞G1期G2/M期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随着雷公藤红素作用浓度增加Fas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的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G2/M期并使S期细胞减少以及细胞Fas蛋白表达变化导致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低剂量柳氮磺吡啶(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CCK‐8检测不同浓度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凋亡、自噬等抑制剂联合SAS处理结直肠癌细胞,CCK‐8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锥虫蓝染色、平板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等实验评价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放疗增敏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铁死亡蛋白标志物(GPX4、PTGS2)等,探究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细胞铁死亡的促进作用。利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明确SAS的体内放疗增敏效应。结果 高浓度SAS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与铁死亡。低浓度SAS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该效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阻断。低浓度SAS联合放疗显著增加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PTGS2表达,降低GPX4表达。皮下移植瘤模型中SAS亦显示显著的放疗增敏效应。结论 低浓度SAS通过铁死亡途径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低剂量柳氮磺吡啶(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CCK‐8检测不同浓度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凋亡、自噬等抑制剂联合SAS处理结直肠癌细胞,CCK‐8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锥虫蓝染色、平板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等实验评价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放疗增敏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铁死亡蛋白标志物(GPX4、PTGS2)等,探究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细胞铁死亡的促进作用。利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明确SAS的体内放疗增敏效应。结果 高浓度SAS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与铁死亡。低浓度SAS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该效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阻断。低浓度SAS联合放疗显著增加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PTGS2表达,降低GPX4表达。皮下移植瘤模型中SAS亦显示显著的放疗增敏效应。结论 低浓度SAS通过铁死亡途径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棉酚衍生物ApoG2在体外应用对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CCK-8检测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染色、吖啶橙(A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形态学变化;FCM检测凋亡率与自噬荧光强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ApoG2作用于CNE-2细胞24、48和72h后,均可见对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72h的IC50值为23.61μmol/L。Hoechst33258染色显示,ApoG2作用后可观察到更多的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现象;AO染色显示,ApoG2作用后可观察到更多的亮红色酸性自噬泡。透射电镜可观察到细胞体内大空泡及膜性双层结构增多。FCM检测显示,对照组和ApoG2组凋亡率分别(3.83±0.23)%和(20.06±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823,P=0.000。FCM检测显示,对照组和ApoG2组自噬荧光强度分别为(1.05±0.54)%和(26.9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19,P=0.004。蛋白质印迹法显示,Bcl-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09,P=0.001;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7.906,P=0.000。结论:ApoG2在体外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  相似文献   

9.
莪术油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凋亡及放疗增敏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莪术油、莪术油联合γ-射线照射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莪术油是否具有放疗增敏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CNE-2细胞,莪术油以体外直接加药的方式作用于CNE-2细胞,采用MTT、流式细胞术、电镜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莪术油单用或联合γ-射线对CNE-2的诱导凋亡作用、放疗增敏作用.结果 莪术油单独使用,对CNE-2细胞有确切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与常规化疗药物5-Fu有相近的抑制作用(P>0.05).莪术油的药物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最低起效浓度为10μg/ml,最佳作用时间为48小时;5μg/ml、100μg/ml、300μg/ml的莪术油联合100 cGy的γ-射线作用2天后凋亡率由0.5%、2.15%、10.2%显著提高到8.6%、14%和26%,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以下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P<0.01);联合作用96h后试验组的细胞主要以死亡为主,凋亡较少;500μg/ml的莪术油主要导致细胞死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较高浓度时,莪术油使CNE-2细胞阻滞在G1期.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可以看到凋亡小体.结论 莪术油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莪术油和100 cGy的γ-射线联合作用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及影响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CpG ODN107增强人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照射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能提高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放射敏感性的CpGODN序列,观察筛选获得的CpGODN序列放射增敏的作用特点,为寻找新的鼻咽癌放疗增敏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实验筛选21种CpGODN序列中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增敏作用最强的序列,以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该最强作用序列与β射线联合作用对CNE-2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细胞迁移、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结果:筛选实验显示CpGODN107对CNE-2细胞具有最高的增敏比(1.59&#177;0.06),CpGODN107和β射线联合作用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单纯照射(P〈0.05,P〈0.01);联合作用显著抑制CNE-2细胞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显著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显著增加细胞凋亡(P〈0.01),上述作用效应均明显强于单纯B射线照射(P〈0.05或P〈0.01)。结论:CpGODN107可显著增强人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的照射敏感性,其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NF-κB抑制剂QNZ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胶质瘤U251细胞中加入QNZ处理,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凋亡以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QNZ处理后绘制出生长曲线,发现胶质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QNZ降低U251细胞的侵袭性。不同浓度QNZ处理后,U251细胞凋亡增加,与QNZ浓度有相关性。QNZ处理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期。结论:QNZ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和细胞侵袭力,促进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为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疗(hyperthermia,HT)联合亚浓度阿霉素(adriamycin,ADM)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T联合ADM和TRAIL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活性(P<0.05),促进细胞染色质浓缩、核碎裂。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HT联合ADM和TRAIL可促进细胞的早期凋亡(P<0.001)和晚期凋亡(P<0.01)。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明,HT联合ADM和TRAIL通过上调DR4、DR5、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来促进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HT联合ADM和TRAIL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Pu XX  Jiang GF  Chen Y  Xu ZL  Xian LJ 《癌症》2005,24(12):1442-1447
背景与目的:CY-B12是最近合成的新型二苯并呫吨类化合物,本研究探讨CY-B12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CY-B12体外抑制胃癌细胞MGC803、鼻咽癌细胞CNE-2、口腔上皮癌细胞KB-3-1及肺癌细胞Glc82等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Y-B12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及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blot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c25C、CyclinB1、Cdc2的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CY-B12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CY-B12对MGC803、CNE-2、KB-3-1及GLC82等细胞株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7.51、9.58、8.84和15.99μmol/L。CY-B12可诱导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继而发生细胞凋亡,可观察到细胞染色质凝集、凋亡小体产生及凋亡峰出现。CY-B12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c25C表达水平随CY-B12浓度升高而下调;CyclinB1蛋白在CY-B12浓度低时升高,CY-B12浓度高时表达下降;Cdc2蛋白变化趋势与CyclinB1相同。单细胞凝胶电泳证明CY-B12诱导了DNA损伤,并存在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CY-B12有较强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它可能通过断裂细胞DNA、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c25C、诱导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和凋亡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aloe-emodin nanoliposome,AE-L)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AE-L;CCK-8检测应用不同浓度AE-L和5-FU对CAL-27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qRT-PCR)检测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联合5-FU能够明显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细胞侵袭能力。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可发现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单药组。qRT-PCR检测可发现联合组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降,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联合5-FU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维生素D对人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维生素D对乳腺癌SUM159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维生素D对乳腺癌SUM159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对乳腺癌SUM159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无血清悬浮培养法(serum-free medium,SFM)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维生素D对乳腺癌干细胞球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D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活力,且随着维生素D浓度升高,乳腺癌SUM159细胞活力的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维生素D可诱导乳腺癌SUM15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进一步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D可显著上调乳腺癌SUM159细胞促凋亡蛋白Bax mRNA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 mRNA的表达,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M培养可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维生素D干预可明显抑制SFM富集的乳腺癌干细胞球的大小和数量,且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可显著上调乳腺癌干细胞球Bax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活力,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GSK3β及凋亡相关蛋白 PARP、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或粉防己碱单用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两药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细胞增殖抑制效果(P<0.000 1)。两药联用可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细胞凋亡率呈现浓度依赖性递增,并出现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0 μmol/L+粉防己碱4 μg/ml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5 μmol/L+粉防己碱4.5 μg/ml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01)。联合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0 1);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0 1)。 结论: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 S期、G2/M期阻滞、GSK3β蛋白水平上调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促凋亡作用与bcl-2蛋白水平下调、PARP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He GR  Zhou KY  Cai KR  Liang T  He CW  Zhang YF 《癌症》2003,22(1):11-15
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 bcl-xL在鼻咽癌 CNE-2Z细胞中存在高表达 , 它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本研究以脂质体 (lipofectin)为载体 , 将人工合成的 bcl-xL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片段导入 CNE-2Z细胞 , 拟探讨 ASODN对 CNE-2Z细胞的影响 . 方法:以 bcl-xL的编码区为靶点 , 人工合成 20个碱基全硫代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 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进入 CNE-2Z细胞后 , 用 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 ;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 结果:MTT结果发现 , ASODN在 Lip介导下即可显著抑制 CNE-2Z细胞株细胞增殖 (P< 0.01), ASOD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 ; ASODN作用细胞 36 h后 , 经 Hoechst 33258/PI双染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染色质固缩、核断裂 ; 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 G1峰前出现一个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 ASODN/Lip处理组出现明显的 " 梯状 " 外观等凋亡特征性改变 . 结论:ASODN脂质体转染 CNE-2Z细胞后可促进 CNE-2Z的细胞凋亡 ; 在肿瘤研究中 , bcl-xL可作为一个有用的靶基因 , 为开发鼻咽癌基因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ucurbitacin B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growth and apoptosis,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Methods  In vitro viability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epG2)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3-(4, 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Morphologic changes of cell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light microscopy.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as evaluated with flow cytometry following PI staining. Apoptosis was evaluated respectively with flow cytometry and fluorescent microscopy following Annexin V-FITC/PI and Hoechst 33258 staining. Western blot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pSTAT3 and Bcl-2. Finally, in vivo effect of cucurbitacin B on the growth of HepG2 cells was determined in nude mice. Results  The MTT assay showed that cucurbitacin B inhibited HepG2 cell viability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Cucurbitacin B treatment resulted in accumulation of cells at the S phase of cell cycle as well as apoptosis. Mark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condensation of chromatin, nuclear fragmentation and apoptotic bodies were clearly shown on Hoechst 33258 staining.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cucurbitacin B inhibited STAT3 phosphorylation 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Growth of HepG2 tumor in nude mice was also inhibited by cucurbitacin B.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ucurbitacin B may have a therapeutic value in suppressing the growth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mechanism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suppression of STAT3 phosphorylation.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