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晶晶  王亚兰 《癌症进展》2021,19(7):710-714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观察用药后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40%(4/10),DCR为90%(9/10),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15~6.8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作为二线以上治疗方案的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2个部位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治疗2个以上部位转移患者的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发生1例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化疗对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软组织肉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晚期难治性软组织肉瘤28例患者口服阿帕替尼500mg,每日1次,28d为1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采用RECISIT1.1评价疗效,CTCAE4.03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中,PR 6例(21.4%),SD 17例(60.7%),PD 5例(17.9%),ORR为24.1%,DCR为82.1%。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CI:2.9~4.4),中位总生存期为9.1个月(95%CI:7.3~11.0)。3~4级不良反应较多的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7%,非血液学毒性为手足综合征(14.2%)、高血压(7.1%)和蛋白尿(7.1%)。[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软组织肉瘤体现出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在甲胎蛋白(AFP)阳性晚期胃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7年1月的AFP阳性胃癌患者7例,均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全身化疗,阿帕替尼具体剂量为250~850 mg/d。分别采用RECIST 1.1版与NCI CTC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获PR 1例、SD 3例和PD 3例,有效率为 14.3%,疾病控制率为 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4个月(95%CI:0~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个月(95%CI:5.7~8.3个月)。7例患者中AFP下降5例。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及粒细胞减少等,主要为1~3级。除1例出现3级高血压停止用药外,其他患者的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AFP阳性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二线及以上服用阿帕替尼或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化疗组(n=35)为对照组,阿帕替尼单用(n=32)或联合替吉奥(n=29)为观察组。结果:单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4个月,与化疗组相比,单用阿帕替尼组mPFS为3.17个月(P=0.830),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为4.8个月(P=0.015)。服用阿帕替尼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大多数不良反应经积极治疗均可缓解,只有2例患者分别因严重肝损伤和严重的手足综合征停药。三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7/35)、15.62%(5/32)和17.24%(5/29),P=0.893。结论:阿帕替尼可用于晚期肺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不良反应可控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肺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在二线或以上继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预后不良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疗66例难治性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疗效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  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鼻咽癌的客观缓解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5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PFS)为7个月(95%CI:2.816~11.184),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20个月(95%CI:11.496~28.504)。评价66例患者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40.90%(27/66)、高血压45.45%(30/66)、手足综合征37.88%(25/66),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Cox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是PFS的影响因素,WHO病理类型是OS的影响因素。  结论  难治性鼻咽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制,对于依从性好、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案的难治性鼻咽癌患者可考虑选择,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李擎  刘勇  于洋 《肿瘤学杂志》2018,24(9):888-891
摘 要:[目的] 初探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晚期肺鳞癌10例患者(Ⅲb期~Ⅳ期)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共纳入10例可评估的患者,3例部分缓解(30%),病情稳定5例(50%),疾病控制率为80.0%。中位 PFS和中位OS分别为4.6个月和13.4个月。阿帕替尼相关的毒性3度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1例,恶心呕吐1例,中性粒减少1例,其余均为1~2度不良反应。[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鳞癌可取得较好的客观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明确阿帕替尼能否延迟吉非替尼的耐药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观察组:吉非替尼(0.25 g,口服,1次/日)联合阿帕替尼(0.5 g,口服,1次/日);对照组:吉非替尼(0.25 g,口服,1次/日)。评价无进展生存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6.0%、68.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92%。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似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位PFS为14.3个月(95%CI 11.3~17.2),对照组中位PFS为10.3个月(95%CI 8.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的PFS率为64%,95%CI为44.4%~83.6%;对照组为20%,95%CI为4.3%~35.6%。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高血压、蛋白尿、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肝酶升高、间质性肺炎以及乏力,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观察组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84%(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的为1-4度的高血压(P=0.004)、蛋白尿(P=0.027)、手足综合征(P=0.040),但严重不良反应(3-4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似乎是一种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治疗策略,可能延迟吉非替尼的耐药时间,还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代EGFR-TKI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继续原药联合阿帕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29例经一代EGFR-TKI单药治疗后缓慢进展(疾病控制≥6个月,与以往评估相比,肿瘤负荷较前轻度增加 2分,症状评分 1分),继续原药维持联合阿帕替尼(250 mg/日1次)的晚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ORR为13.8%,DCR为86.2%,mPFS为5.470个月(95%CI 4.367~6.573个月);常见的药物相关毒性反应是高血压、乏力和蛋白尿,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中4例经联合治疗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稳定,出现病灶增大,但未达到疾病进展的患者,未换其他治疗方案,而是将阿帕替尼的用量加至500 mg/日1次,病灶再次稳定或缩小;L858R突变患者的mPFS比19号外显子缺失者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一代EGFR-TKI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原药维持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有效,且具有可接受可控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实验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1.8%、疾病控制率(DCR)为52.9%,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比较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1个月、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52.9%(9/17)、29.4%(5/17), 经治疗后可缓解。结论:阿帕替尼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晚期胆囊癌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以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主要研究终点,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为46.7% vs 1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其ORR为30.0% vs 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PFS分别为2.5个月(95%CI:2.311~2.689) vs 1.6个月(95%CI:1.439~1.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mOS分别为4.6个月(95%CI:4.406~4.794)和3.8个月(95%CI:3.438~4.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8例(26.7%)、蛋白尿6例(20.0%)及高血压12例(40.0%);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14例(46.7%)、腹泻7例(23.3%)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7例(56.7%)。治疗过程中,两组尚未出现Ⅳ级毒副反应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该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患者中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其毒副反应可控。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此类人群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3例服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体纳入患者的ORR为6.9%,DCR为44.8%,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3.1个月(95% 2.863~3.337),中位OS(median OS,mOS)为6.0个月(95%CI 4.392~7.608)。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60/126),其中61.7%(37/60)的患者因此中止治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2个(P=0.008)、存在肝转移(P=0.007)、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32)、联合全身治疗(P=0.036)是DCR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16)、病理见低黏附性癌成分(P=0.001)、用药4周内耐受良好不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P=0.009)是PF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灶数目≤2个(P=0.007)、骨髓抑制程度在2度及2度以下(P=0.014)是O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安全可控,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等临床特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均经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明确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二线化疗治疗后疾病进展。口服安罗替尼胶囊8 mg/d,d1~14联合替吉奥胶囊60 mg/m2 bid d1~14,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终止时间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副反应。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客观缓解率(ORR)可达到26.8%,总体疾病控制率(DCR)可达到8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5.2个月(95%CI:3.9~6.6个月)。单因素分析,脑转移组患者mPFS(4.8个月)对比无脑转移组患者mPFS(5.9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2)、治疗线数(P=0.015)和疗效(P=0.014)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最常见毒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疲乏和口腔黏膜炎。结论: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其总体的疗效确切且药物毒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方案(PO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初治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一线采用POF方案化疗: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3 h,亚叶酸钙400 mg/m2(左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同步奥沙利铂85 mg/m2滴注2 h,接着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2 200~2 400 mg/m2 46 h(使用便携式泵),14天为一个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安全性及生存期,66例患者可评价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89.4%,客观缓解率48.5%。平均随访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7.0个月(95%CI:6.85~7.1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0.6个月(95%CI:9.86~11.3个月)。主要的III/IV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2.1%)和外周神经毒性(10.3%)。结论: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一线应用POF方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吉奥在晚期鼻咽癌患者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以上患者在一线姑息化疗4~6个疗程中获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替吉奥维持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以临床观察为主。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4.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8~5.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95%置信区间为8.7~15.9个月);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6个月(95%置信区间为8.5~10.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8个月(95%置信区间为15.7~21.9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患者能耐受。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在一线治疗结束后给予替吉奥维持治疗,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31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n=7)或联合化疗(n=24)治疗。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425 mg/d,联合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采用RECIST 1.1版标准和NCI CTC 3.0版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观察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治疗4周后31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8例、进展(PD)8例,有效率(RR)为16.1%(5/31),疾病控制率(DCR)为74.2%(23/31)。治疗8周后3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PR 3例、SD 18例、PD 9例,RR为10.0%(3/30),DCR为70.0%(21/30)。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近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5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及是否联合化疗之间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和乏力,以1~2级为主。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均为16.1%。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毒性可控,可作为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