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疾病,它能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参数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监测视神经损害及指导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主要阐述该技术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青光眼是一种可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继而导致不可逆视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通过对视盘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层的检测,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目的探讨频域OCT视盘形态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应用频域RTVue OCT测量62例正常人和67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以及视网膜各区域的神经纤维层厚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ROC)评价OCT每个检测参数区分正常眼与青光眼的能力大小。结果各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组,各型青光眼组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野模式标准化差(PSD)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青光眼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间视盘面积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1、0.741、0.652);正常人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109.758±9.095)μm,青光眼患者为(79.539±18.986)μm,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在视盘周围8个神经纤维层区域中,正常人最厚的区域在颞下方和颞上方,分别为(150.109±18.007)μm和(146.105±15.529)μm,而青光眼患者最厚处在颞上方和颞下方,分别为(104.354±27.641)μm和(102.436±32.243)μm,但均较正常参数减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鼻侧和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薄。视盘参数中,各型青光眼诊断效能最高的是盘沿容积和垂直杯盘比,二者的ROC值在总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50和0.84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76.1%,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41和0.849,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0%和81.1%,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62和0.83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3%和70.O%。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其ROC值在总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中分别为0.925、0.910和0.942,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89.6%、89.2%和90.0%。视盘周围8个神经纤维层区域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IT区域,诊断效能最低的是TU和TL区域。结论RTVueOCT具有很好地区别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能力,在青光眼诊断方面是一个较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受试者一侧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ectralis OCT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视盘周RNFL厚度测量,应用“随诊”模式进行3次扫描。计算出受试者内部标准筹(Sw)、变异系数(CV)和同类相关系数(ICC),以评价该仪器测量的可重复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评估每位受试者RNFL厚度平均数值与其3次测量的标准差之间的天系。结果非青光眼受试者的CV数值范围为1.44%(全周厚度平均值)~2.58%(颞侧象限),青光眼患者的CV为1.73%(全周)~3.24%(颞侧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77(颞侧象限)~0.990(鼻下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81(颞侧象限)~0.997(下方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Sw为1.33μm(全周)~2.36μm(颞上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Sw为1.13μm(全周)~2.26μm(鼻上45。扇形区);RNFL厚度数值与测量变异性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速扫描和眼跟踪系统使Spectralis OCT在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RNFL厚度均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青光眼长期随诊中对于其结构性损害可信赖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测量的视盘周围视网膜总厚度(circumpapillary total retinal thickness,cpTRT)在早期视盘水肿(early stage optic disc edema,ESOD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ESODE患者50例为ESODE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无内眼疾病的慢性泪囊炎、共同性斜视、结膜炎且视力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的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使用SD-OCT的3D disk扫描方式扫描视盘,自动得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象限和平均cpTRT值,评估各cpTRT对ESODE的诊断效能。结果 cpTRT的组内相关性为0.888~0.986;ESODE组平均和各象限cpTR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均为P<0.001);cpTRT在诊断ESODE时,平均、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61、0.956、0.857、0.848,约登指数分别为0.807、0.847、0.783、0.636、0.670,在最佳切点的灵敏度分别为82.69%、86.54%、96.15%、67.31%、76.92%,特异度分别为98.02%、98.02%、82.18%、96.04%、90.10%。结论 SD-OCT测得的cpTRT具有准确诊断ESODE的效能,在最佳切点诊断ESOD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是临床诊断ESODE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青光眼患者120例(192眼)分为早期青光眼组42例(66眼)、中期青光眼组46例(76眼)和晚期青光眼组32例(50眼),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82眼),均采用Topcon 3D OCT检测RNFL厚度和视盘参数,计算各个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 a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 ccurve,ARO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早期青光眼组、中期青光眼组和晚期青光眼组的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12.31±9.34)μm、(105.45±6.74)μm、(82.19±7.28)μm、(52.48±7.85)μ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青光眼组的RNFL厚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青光眼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青光眼组的视盘面积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杯盘比、水平杯盘比和垂直杯盘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盘沿面积和盘沿容积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青光眼组间除视盘面积外,各参数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正常对照组与早期青光眼组和全部青光眼组之间,对于RNFL厚度来说,平均RNFL厚度的AROC值最大;对于视盘参数来说,杯盘比的AROC值最大。结论 RNFL厚度和视盘参数是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检测RNFL厚度和视盘参数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StratusOCT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高敏感性的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StratusOCT的工作原理是引用低相干光干涉度量学原理。StratusOCT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参数检测技术。尤其是当StratusOCT联合其他视盘参数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诊断青光眼。尽管StratusOCT在眼科临床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图像质量受屈光介质的影响,目前缺乏视盘参数变化分析软件。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更新,StratusOCT将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得到更有价值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视盘形态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本院收治的POAG 患者65例85眼作为研究组, 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者52例78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测量视乳头旁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包括杯/盘比(C/D)、视杯面积(cup area, CA)、视杯容积(cup volume, CV)、视盘面积(disc area, DA)、盘沿面积(rim area, RA)和盘沿容积(rim volume, R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均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CA、CV、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A、RV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则略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OCT能够定量客观检测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这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背景 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丢失为主要的病理特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以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 目的 探讨黄斑区视网膜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的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利用SD-OCT( RTVue100)和时域OCT(TD-OCT)技术分别检测POAG患者101例101眼和年龄、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41例41眼视网膜的黄斑区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和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及对应区域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按照POAG的程度分为视野损害前POAG组、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比较各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3个GCC参数的差异,分析GCC厚度和RNFL厚度的相关性以及青光眼患者视野平均缺损值(MD)与GCC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 视野损害前POAG组、早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GCC-Avg:t=5.411、10.247,P<0.01:GCC-Sup:t=6.171、9.484,P<0.01; GCC-Inf:t=5.281、8.592,P<0.01).进展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C-Avg:t =4.246,P<0.01;GCC-Sup:t=2.419,P=0.019;GCC-Inf:t=4.636,P<0.01),而晚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C-Avg:t=2.095,P=0.040;GCC-Sup:t=2.756,P<0.01;GCC-Inf:t=2.018,P=0.040).GCC-Sup、GCC-Inf和GCC-Avg值与对应区域平均RNFL厚度值均呈高度正相关(r=0.802、0.825、0.856,P<0.01),青光眼患者的视野MD值与GCC-Avg值呈正相关( r=0.601,P<0.01). 结论 SD-OCT能够定量测量并区分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黄斑区GCC厚度,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变薄,并与RNFL和视野的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李月华  焦剑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2014,(12):1154-1156
目的 探讨早期青光眼患者不同类型视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以了解不同类型视盘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的特点。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检查视盘RN-FL厚度,将收集到的OCT视盘检查结果分为6组:对照组大视盘组、中视盘组、小视盘组,每组各20眼,早期青光眼大视盘组、中视盘组、小视盘组各20眼。OCT测量120眼各钟点平均RNFL厚度。检测对照组和早期青光眼患者12个钟位的视盘RNFL厚度。结果 对照组不同类型视盘组的RNFL厚度曲线均在下方和上方形成双峰,在鼻侧和颞侧形成波谷,各组下方峰均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组患者RNFL厚度(105.60±5.87)μm,其次是中视盘组(107.05±7.29)μm和小视盘组(108.40±7.27)μm。对照组大、中、小视盘组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RNFL厚度曲线的上或下方峰值降低,但仍然具备上、下方的双峰特征,各组的下方峰皆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组患者RNFL厚度最薄(70.25±14.71)μm,其次是中视盘组(85. 55±15.39)μm和小视盘组(87.55±9.46)μm,大视盘组与中视盘组、小视盘组的视盘RNFL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视盘组与小视盘组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患者与对照组不同类型视盘的RNFL均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照组不同大小的视盘并不影响RNFL厚度,早期青光眼患者视盘的RNFL厚度明显变薄,但仍然具备上、下方的双峰特征,各组的下方峰皆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患者的RNFL比中、小视盘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主要影响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黄斑参数评价青光眼在生理和解剖结构上都具有一些优势,很多研究已经评价了OCT测量黄斑厚度诊断青光眼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大视盘患者及青光眼中晚期,黄斑厚度比环乳头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显示了更高的进展改变,而且与视野变化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这两种测量方式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频域OCT检查探讨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各参数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OAG的19例(30眼)患者为OAG组,健康人15名(30眼)为对照组。采用频域OCT的EDI模式测量2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并作对比。结果 OAG组受检眼6方位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方位(颞上方、颞侧、鼻上方、鼻侧及鼻下方)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尤其以鼻侧及鼻下方变薄更明显。OAG组黄斑处神经纤维层厚度[(11.27±1.93)μm]及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217.37±11.46)μm]与正常对照组[(11.57±1.65)μm、(215.65±12.42)μ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黄斑部直径3 mm的内环鼻侧、颞侧区域和直径6 mm的外环鼻侧、颞侧区域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减少,且视盘鼻侧及鼻下方脉络膜厚度变薄更为显著,可能与脉络膜血供减少造成的青光眼缺血性损伤相关。OAG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雯  邓媛  周丹  厉君  林丁  叶长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04-1206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早期上下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的变化特征。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05/2014-05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30例39眼和健康成人20例40眼,使用Humphrey视野计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分别记录视野平均缺损( mean defect,MD)、青光眼半视野检测( glaucoma hemifield test, GHT)、眼压、C/D比值及视盘周围FNFL厚度。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上半视盘各钟点位的RNFL厚度减去下半视盘相对应钟点位的RNFL厚度,两组间比较,仅上鼻-下鼻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6,P=0.014),其余上下半视盘相对应钟点位RNFL厚度的差值比较,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上下半视盘周围RNFL存在不对称性变化,上鼻部位(右眼1:00位,左眼11:00位)的RNFL较下鼻部位(右眼5:00位,左眼7:00位)的RNFL更容易受损变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视盘水肿患者视盘周围区域厚度参数的改变,为视盘水肿的临床评估寻找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视盘水肿患者36例(36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51人(51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视力、裂隙灯、眼底及眼底照相,全部研究眼均行OCT扫描检测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circum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cpRNFL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总厚度(circumpapillary total retinal thickness,cpTRT).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36例视盘水肿患者中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6例.OCT扫描后,连续检查3次均不能获得满意图像或计算机无法正确分析者将被剔除,最后有25例视盘水肿患者(轻度5例,中度14例,重度6例)符合分析cpRNFLT的要求;30例视盘水肿患者(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符合分析cpTRT的要求;对照组有50人符合条件纳入研究.两组受试者年龄以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视网膜断面图显示视盘水肿组cpRNFLT及cpTRT光带明显增宽,神经纤维层下无反射区宽度增加;视盘水肿组患者的平均及各象限cpRNFLT明显增厚,cpRNFLT以上方增厚最明显,其次是下方,然后是鼻侧和颞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1).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盘水肿组患者平均及各象限cpTRT明显增厚,cpTRT以下方增厚最明显,其次是上方,然后是鼻侧和颞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1).结论 视盘水肿患者视盘周围区域厚度参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厚,这些参数可作为视盘水肿诊断以及研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姜晶  贾超  王新宇  徐威  张妍 《眼科》2020,(1):26-31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closure-angle glaucoma,APACG)急性发作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和视盘血流的变化。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抚顺市眼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APACG急性发作的患者41例。方法急性发作41眼为观察组,同一批患者未发作41眼为对照组。在眼压控制正常后1周、3个月、6个月用Spectralis OCT测量盘周RNFLT、AngioVue OCT测量盘周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指标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RNFLT和盘周VD的相关性。主要指标盘周RNFLT值、盘周VD值。结果发作眼1周时颞侧、颞上方、颞下方RNFLT较对侧眼明显增厚(P均<0.001);3个月时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均<0.001);6个月时鼻侧、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0.011、0.000、0.000)。发作眼3个月、6个月与1周各参数自身相比,各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均<0.001)。发作眼盘周VD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过程中呈持续下降,3个月、6个月视盘鼻侧VD均较1周明显下降(P=0.001、0.001);视盘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及颞侧VD均持续下降,6个月较1周明显下降(P=0.007、0.011、0.013、0.008)。发作眼较对侧眼盘周VD各个参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1周时盘周VD和对应象限的RNFLT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3个月与6个月时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眼压控制后早期RNFLT增厚,3~6个月持续变薄。盘周VD在半年内持续下降,且盘周VD与RNFLT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姬明利  赵奎卿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92-2295
目的:研究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联合应用对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将2013-11/2015-11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336眼高眼压型PO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170眼,观察组120例166眼.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拉坦前列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噻吗洛尔联合拉坦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3 mo内患者治疗效果,测量患者视盘参数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访关注1a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率分别为97.6%和80.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盘沿面积、盘沿容积、视盘容积和水平杯盘直径比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垂直杯盘直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眼睛干涩、角膜浸润、结膜充血、视觉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a内随访患者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联合应用治疗高眼压型POAG患者,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视力得到提高,其视盘参数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optic disc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is described that will aid in the detection of glaucoma. This approach encompasses 5 rules: evaluation of optic disc size, neuroretinal rim size and shap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presence of parapapillary atrophy, and presence of retinal or optic disc hemorrhages. A systematic process enhances the ability to detect glaucomatous damage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of progression, and facilitates appropria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