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6月,对4例平均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平均3.6cm(2.4~5.2cm)的脐尿管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膀胱顶部、肿瘤相连的腹膜与Retzius间隙内的结缔组织、脐、脐尿管、肿瘤周围2cm的膀胱壁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及有无肿瘤复发。检索PubMed及国内CM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讨论脐尿管肿瘤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治。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留置引流管时间平均3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所有病例切缘及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均存活,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脐尿管癌预后与肿瘤临床分期关系密切,CT、MRI及膀胱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脐尿管肿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脐尿管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2016年收治的15例脐尿管病变的诊治过程.结果:经超声、CT、膀胱镜及病理等检查,确诊脐尿管腺癌1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例,脐尿管瘘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脐尿管囊肿1例.4例行单一化疗,7例行联合化疗.术后均获随访.结论:超声、CT及膀胱镜等检查能及时发现脐尿管病变,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脐尿管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ZF  Wang F  Qin ZK  Dai YP  Zhou FJ  Han H  Liu ZW  Yu SL  Li YH  Ye YL 《癌症》2008,27(9):966-969
背景与目的:脐尿管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4例脐尿管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膀胱顶部宽基底肿物,影像学检查征象常见膀胱顶前壁与腹壁之间质软组织肿块影,常浸润膀胱壁.本组病例腺癌13例,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术后24个月局部复发,6例随访14~120个月,中位随访42个月无复发:3例行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其中2例分别随访16个月和84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死于手术并发症;1例在外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3例晚期未切除者行化疗,2例肿瘤无进展生存7个月和8个月,1例化疗后6个月死于肿瘤.本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61.2%.结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对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脐尿管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9例脐尿管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术后均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化疗4~6个周期。7例患者术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结果患者术后腺癌8例,移行细胞癌1例。术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结论脐尿管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较困难,预后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治疗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 11例脐尿管癌中黏液腺癌9例,腺癌2例。Ⅱ期1例、Ⅲ期9例、Ⅳ期1例。1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于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复发后7个月死亡;2例膀胱部分切除者分别于术后3、4个月复发和(或)转移,并分别于肿瘤复发后2、11个月后死亡;2例膀胱全切患者术后1.2、2年死于肿瘤复发;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4例术后1.1~2.1年死亡,1例术后5年无瘤生存,1例术后1.4年,仍在随访中。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主要治疗方法是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癌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膀胱脐尿管癌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2004年手术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2013年6月因右下腹肿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肿块为膀胱脐尿管腺癌。故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及膀胱脐尿管双原发癌。结论: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断困难。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病理分期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没有公认的化疗方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15例脐尿管病变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发现脐尿管癌,提高脐尿管癌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2005年收治15例脐尿管癌和脐尿管病变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经B超筛选,11例诊断为脐尿管癌,B超检查发现2例无症状脐尿管腺癌。2例脐尿管瘘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1例。9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局部复发。5年生存率36.4%。[结论]B超对脐尿管区域的检查和对脐尿管病变的处理能及时发现脐尿管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41例上尿路肿瘤患者。结果 4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7~10 d(平均8 d)。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40例,小细胞癌1例。随访1~69个月,平均28个月。2例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肝脏和脾脏转移,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全身多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脐尿管腺癌(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尿管癌临床少见,预后不良,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脐尿管的移行上皮化生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中含有粘液及耻骨上肿块。通过CT、B超和膀胱镜等多项检查再根据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11例中有7例患者术前作出正确诊断。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合并腹腔广泛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采用扩大的膀胱切除术,即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切除,病理报告均为脐尿管粘液性腺癌。术后生存3例,2例术后1年,1例术后6年。5年存活率为9%。  相似文献   

10.
脐尿管癌12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的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治比较困难。本研究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方法和远期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12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其中粘液腺癌10例,腺癌2例.结果:3例(均为临床Ⅲ期)膀胱全切患者术后1—3年内死于肿瘤。2例(Ⅱ期1例,Ⅲ期1例)膀胱部分切除者术后分别在术后3个月、5个月局部复发.并于1年内死亡。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Ⅳ期)术后7个月因肺转移死亡,2例(Ⅲ期)术后1年3个月及1年9个月死亡,1例(Ⅱ期)术后5年无瘤生存,2例(Ⅲ期)分别为术后6个月和1年,仍在随访中。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本病的预后很差,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中心收治的1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在经尿道途径的辅助下行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另外10例为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17例膀胱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1.4±52.1)min和(333.0±5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06.4±104.6)mL和(190.5±82.3)mL,盆腔淋巴结清扫平均个数分别为17(7~22)个和18(12~23)个,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5.1±5.4)d和(26.8±6.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组在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切口满意度评分上则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单孔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最大尿流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充盈量均明显比6个月时高,而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残余尿量较6个月时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辅助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的新膀胱功能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罹患T1b期肾癌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术后进行随访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改开放病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动脉夹暂时阻断肾动脉主干,阻断时间约为14 min。术中手术时间为(152.22±7.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7±66.82)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5±0.60) 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91±0.75) d,术后住院时间为(6.27±1.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4%和4.54%。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36个月,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王晓樱  李妍 《现代肿瘤医学》2019,(24):4416-4420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行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巨大囊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 年6月收治的卵巢巨大囊肿患者71例(直径≥12 cm),按手术途径分为研究组34例(应用单孔腹腔镜行囊肿剔除术)和对照组37例(应用传统腹腔镜行囊肿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囊液外漏率、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囊液外漏率分别为2.9%和18.9%;在巧囊组患者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巧囊组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巨大囊肿能减少囊液外漏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09月到2019年07月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未留置引流管的75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15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患者;第二阶段,包括14例患者,其中9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3例行单侧腺叶切除+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第三阶段,包括46例患者,其中44例行单侧腺叶或全甲状腺切除+单侧或双侧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5例患者中有分化型甲状腺癌74例(乳头状癌72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1例。第一、二和三阶段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16.67±28.07)分钟、(129.29±36.31)分钟和(153.91±35.8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4.33±47.09) mL、(29.29±24.09) mL和(28.70±15.03)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0±0.77)天、(2.29±1.64)天和(2.30±1.41)天。仅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在手术平均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血肿形成、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分别发生1例(1.3%)、2例(2.7%)和30例(40.0%)。均无因术后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情况。术后随访12~76个月,其中对侧甲状腺新发肿瘤1例,淋巴结转移癌2例,死亡1例,死因为脑血管意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行单侧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加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邓卓  李玢  张瑜  杜善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368-237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11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并以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以同期62例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方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腹腔镜手术短期效果良好,生存率相当,在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完善的腹腔镜设备的条件下,可以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膀胱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12例脐尿管腺癌中,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5例原发膀胱腺癌中,1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膀胱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25.9%.脐尿管腺癌中,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者,无一例局部复发,12例中有4例生存5年。原发膀胱腺癌的治疗主要为膀胱部分切除术,生存5年者3例,局部复发4例,均在原肿瘤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