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CP患者,均行EUS、腹部C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检查对CP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1期CP患者28例,2期24例,3期26例;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而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为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2期CP的AUC为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而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3期CP的AUC为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而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结论 EUS和腹部CT检查诊断CP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1期CP患者,EUS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3例慢性HBV携带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使用FS行肝硬度测定(LSM),并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获得FIB-4、APRI和AAR计算结果。常规行肝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S2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应用ROC曲线分析4种指标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203例慢性HBV携带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0期24例(11.8%),S1期143例(70.4%),S2期32例(15.8%),S3期3例(1.48%),S4期l例(0.5%),其中≥S2期者36例(17.7%);36例≥S2期患者FIB-4为(2.2±1.6),显著大于167例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SM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67(95%CI 0.945~0.990),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6.0%,AAR诊断的AUC为0.8(95%CI 0.821~0.966),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4%,APRI诊断的AUC为0.884(95%CI 0.810~0.958),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8%, FIB4诊断的AUC为0.792(95%CI 0.689~0.895),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0.1%。结论 应用无创诊断模型诊断HBV携带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帮助,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FibroTouch(FT)联合超声和CT检查诊断青海高原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43例,所有人员同时接受FT、腹部超声和腹部CT检查,分析任意检查对NAFLD的检出率,并分析FT相对于腹部超声和CT诊断NAFL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以Kappa值评价FT与这两种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分析FT单独和联合这两种方法诊断NAFLD的检出率。结果 FT诊断本组人群NAFLD的检出率为63.9%,腹部超声诊断检出率为40.2%,腹部CT检出率为26.2%;相对于腹部超声诊断NAFLD,FT检查的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48.8%,AUROC为0.657(95%CI:0.610~0.704);相对于腹部CT诊断NAFLD,F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45.1%,AUROC为0.670(95%CI:0.624~0.715);FT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诊断NAFLD的总体一致性为62.4%,Kappa系数为0.29,说明两者诊断的一致性较差;FT检查与腹部CT检查诊断的总体一致性为56.6%,Kappa系数为0.23,两者诊断的一致性也较差;三者联合检查均诊断为NAFLD患者247例,其中FT检查、腹部超声和腹部CT检查的单独检出率分别为88.7%、55.9%和36.4%,联合FibroTouch和腹部超声诊断或联合FT和腹部CT诊断将检出率分别提高到98.4%和92.7%。结论 使用FT检查、腹部超声和腹部CT检查诊断NAFLD的一致性较差,联合FT和腹部超声诊断、联合FT和腹部CT诊断能进一步提高高原地区人群NAFLD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增强CT扫描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在130例肝硬化患者肝内169个小结节中,经手术或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92例(70.8%),包括115个病灶;增强CT扫描发现符合肝癌表现者62例,其Kappa值为0.250,诊断的准确率为65.4%(85/130),敏感性为67.4%(62/92),特异性为60.5%(23/38);超声造影发现符合肝癌表现者87例,其Kappa值为0.871,诊断准确率为94.6%(123/130),敏感性为94.6%(87/92),特异性为94.7%(36/38),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增强CT扫描和超声造影诊断的AUC分别为0.630和0.935,后者明显大于前者(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对肝硬化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T和MRI按照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有HCC高危因素的72例患者(HCC 53例、非HCC恶性肿瘤10例、良性病变9例),接受CT和MRI检查。根据2018年版LI-RADS定义的影像学征象和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分类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LR-5类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和MRI的LI-RADS分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93【(95%CI:0.545~0.841),P<0.00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827(95%CI: 0.708~0.946)和0.856(95%CI: 0.761~0.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R-5为阳性,MRI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1.1%(43/53),显著高于CT诊断的66.0%(3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HCC的特异性分别为78.9%(15/19)和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I-RADS定义的主要征象中,MRI对强化包膜的显示率为40.3%,显著高于CT的5.5%(P<0.001)。结论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CT和MRI诊断HCC有相当高的效能,而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高于CT,特别在显示强化病灶包膜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钆塞酸二钠增强 MR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47例,行无肝胆期和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 MR和增强 CT检查,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为金标准,计算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病变大小为0.7~6.2 cm (2.1±0.8) cm。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5例,胆管囊腺癌1例,结肠癌肝转移8例,直肠癌肝转移3例和肝血管瘤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肝硬化结节4例,脂肪瘤2例,腺瘤1例;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 MRI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85.1%,显著高于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 MRI的60.0%、61.7%和63.0%或增强 CT检查的45.0%、48.9%和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 MRI检查有利于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定性诊断,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in(sEng)水平差异及其对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7例、HCC患者54例和健康人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Eng;sEn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Eng及其联合AFP检测诊断HCC的价值;观察不同sEng水平的HCC患者3 a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HCC患者血清sEng水平为19.71(15.16~23.56) n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6.42(4.23~9.89) ng/L]和健康人[2.83(2.28~3.30) ng/L,P<0.05];HCC患者sEng与AFP水平呈正相关(r=0.660,P<0.001);sEng或sEng联合AFP鉴别HCC与健康人的AUC分别为0.912(95%CI:0.851~0.973)和0.951(95%CI:0.911~0.992);sEng或sEng联合AFP鉴别HCC与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49(95%CI:0.778~0.920)和0.920(95%CI:0.867~0.972);高血清sEng水平(≥20.0ng/L)的HCC患者3 a生存率(24.0%)显著低于低血清sEng水平(<20.0 ng/L)者(41.4%,P<0.05)。结论 肝硬化与HCC患者血清sEng水平存在差异,可作为HCC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常用的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血事件。方法 在56例非-ACLF、26例达到亚太肝病协会发布标准的ACLF(APASL-ACLF)和12例达到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的ACLF(EASL-ACLF)患者,采用出血学术研究会标准(BARC)、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标准(GUSTO)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标准(ISTH)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57.6%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非ACLF组出血发生率为41.1%,显著低于APASL-ACLF组或EASL-ACLF组的76.9%和100.0%(P<0.05);有出血事件组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0%和24.5%,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的0.0%和 0.0%(P<0.01);BARC标准、TIMI标准和GUSTO标准判断28 d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747~1.000)、0.801(95%CI:0.653~0.94)和0.841(95%CI:0.697~0.984),均显著低于ISTH标准的0.95(95%CI:0.861~1.000,P<0.05)。结论 ACL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但致死性出血事件少见。在四种出血评分标准中,经验证,ISTH标准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期动态CT检查测量肝外基质体积分数(fECV)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HF)程度。 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38例,接受肝活检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测定肝外基质体积分数(fEC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fECV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38例CHB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诊断F0期14例,F1期28例,F2期45例,F3期36,F4期15例,即F0~1组42例,F2~4组96例,F3~4组51例;F0~1组肝实质CT强化值为(24.6±8.8)HU,与F2~4组的(25.2±5.6)HU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动脉CT强化值、fECV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9.4)HU、(27.8±4.5)%和(40.8±5.2)%,与F2~4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40.6±7.2)HU、(37.5±4.8)%和(37.6±6.2)%,P<0.05】;fECV诊断CHB患者F2~4、F3~4和F4的截断点、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30.2%、0.71(0.59~0.84)、65.5%、78.0%和74.5%;34.0%、0.76(0.62~0.89)、75.8%、74.2%和75.0%和36.8%、0.81(0.67~0.96)、90.5%、72.6%和86.8%。结论 采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测量fECV可以帮助诊断CHB患者HF,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影像学检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98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86例,再生结节1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在86例HCC患者中,存在97个病灶,其中32个病灶<1.0 cm;在32个<1.0 cm的HCC病灶中, 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1个(96.9%),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仅发现26个(81.3%,P<0.05),其余65个超过1.0 cm 的病灶均被两种扫描方法发现和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962和0.82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3.106,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91.0%和96.2%,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93.8%、72.0%和85.3%,x2=19.587,P<0.05)。结论 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HCC病灶的细微形态特点和强化特征,对于诊断小HCC的价值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高尔基蛋白体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例和体检健康人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AFP,采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FU水平。绘制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PLC的ROC曲线,确定截断点(cut-off-valu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组,但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0.485~0.636)、0.724(95%CI:0.555~0.786)、0.745(95%CI:0.654~0.806)和0.571(95%CI:0.385~0.536),血清AFP-L3联合AFP诊断肝癌的截断点分别为8.25%和49.25 ng/ml,其灵敏度(Se)为55.5%,特异度(Sp)为85.0%,正确性(Ac)为80.1%,显著高于血清AFP-L3诊断的55.5%、85.0%和76.4%或AFP诊断的57.1%、82.7%和75.2%(P<0.05);在261例肝癌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71例(27.2%),其中PG73>106.5 ng/ml者30例(42.3%),提示GP73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201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98例(48.8%),其中PG73>106.5 ng/ml者52例(53.1%),提示血清GP73水平容易受到肝硬化的影响。结论 应用血清AFP联合AFP-L3检测能够提高诊断肝癌的效能,但它们的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动态血清学检测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著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 HCC 时,血清 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 HCC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 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N-寡糖、总胆汁酸(TBA)联合肝脏硬度检测(LSM)评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1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A水平,应用测序仪及其数据分析软件检测血清N-寡糖相对含量,使用Fibroscan-502检测LSM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CHC组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分别为(4.1±0.8)和(20.0±3.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3)和(8.6±1.5)μmol/L,LSM值为(16.7±2.9)kPa,显著大于对照组【(6.3±0.4)kPa,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纤维化S1期19例、S2期21例、S3期26例和S4期18例;S1期、S2期、S3期和S4期患者血清N-寡糖分别为(2.5±0.6)、(3.8±0.7)、(4.3±0.7)和(5.7±1.0),血清TBA水平分别为(11.3±2.5)μmol/L、(18.5±3.1)μmol/L、(21.4±3.7)μmol/L和(28.7±4.1)μmol/L,LSM值为分别为(6.3±1.7)kPa、(13.8±2.1)kPa、(17.9±3.2)kPa和(29.4±4.6)kPa,提示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各指标也升高(P<0.05);联合检测评估CHC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918(95%CI:0.862~0.973,Se为90.9%,Sp为77.5%,Ac为84.5%),显著大于血清N-寡糖【0.785(95%CI:0.675~0.894),Se为93.2%,Sp为67.5%,Ac为81.0%】、TBA【0.769(95%CI:0.668~0.870),Se为68.2%,Sp为77.5%,Ac为72.6%】或LSM值【0.802(95%CI:0.708~0.895),Se为75.0%,Sp为80.0%,Ac为77.4%】等单项检测(P<0.05)。结论 应用血清N-寡糖、TBA联合LSM评估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诊断的CHB患者98例,使用FibroScan 502型诊断仪行肝脏硬度测定(LSM),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PVD)、平静呼吸时门静脉最大流速(Vmax)和平静呼吸时门静脉平均流速(Vmean)。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纤维化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98例CHB患者经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纤维化F0期6例,F1期22例,F2期34例,F3期28,F4期8例;F4期患者LSM、PVD、Vmax和Vmean分别为(28.6±7.8)kPa、(1.4±0.4)cm、(27.4±2.5)cm/s和(22.8±3.1)cm/s,与F1期比,差异显著[分别为(6.1±0.4)kPa、(1.0±0.2)cm、(33.8±1.4)cm/s和(28.5±1.4)cm/s,P<0.05];以F0和F1期划归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将>F2期划归为显著肝纤维化。70例显著肝纤维化患者LSM、PVD、Vmax和Vmean分别为(14.2±3.8)kPa、(1.4±0.4)cm、(29.1±2.1)cm/s和(24.1±2.1)cm/s,与28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比,差异显著[分别为(5.9±0.4)kPa、(1.0±0.2)cm、(36.8±1.5)cm/s和(30.5±1.4)cm/s,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SM和PVD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以LSM等于8.4 kPa为截断点,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4(95%CI :0.80~0.89),敏感性为82%(95%CI:76%~85%),特异性为89%(95%CI:81%~93%),而PVD诊断的截断点为1.4 cm,其AUC为0.83(95%CI :0.78~0.89),敏感性为81%(95%CI:75%~86%),特异性为90%(95%CI:85%~94%)。结论 采用LSM和超声检测的PVD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00例,另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K18(M30和M65)水平。随访3 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30/M65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ACLF患者血清M30、M65水平和M30/M65比值分别为(1.0±0.1) lg U/L、(3.4±0.3) lg U/L和(0.3±0.1),与CHB患者【分别为(2.1±0.1) lg U/L、(3.3±0.2) lg U/L和(0.6±0.0)】或者健康人【分别为(2.1±0.1) lg U/L、(2.1±0.1) lg U/L和(1.0±0.2)】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8例生存患者MELD评分为(18.2±.0),显著低于32例死亡患者的【(26.1±3.3),P<0.05】,血清M65水平为(2.9±0.2) lg U/L,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的【(4.1±0.5) lg U/L,P<0.05】,M30/M65比值为(0.4±0.1),显著高于死亡患者的【(0.2±0.1),P<0.05】;MELD评分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23.21,其AUC为0.650,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85.5%、65.0%和72.0%,而M30/M65比值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0.30,其AUC为0.875,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94.5%、85.0%和85.0%,显著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 K18(M30和M65)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检测血清M30和M65水平可能有助于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和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AIH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1及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CL20)、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6(CCR6)、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3(CXCR3)水平,常规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血清IL-21水平预测AIH患者病情和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效能。结果 5例重症AIH患者血清ALB、ALT、AST、INR、TBIL、CCL20、CCR6和IL-21水平分别为(2.6±0.2) g/dL、(716.8±363.2) U/L、(632.6±334.9) U/L、(1.4±0.7)、(96.1±4.2) μmol/L、(263.2±123.8) pg/mL、(162.4±70.3) pg/mL和(400.2±102.3) pg/mL,与16例轻中症组[分别为(3.7±0.4) g/dL、(384.5±143.7) U/L、(327.1±98.6) U/L、(1.2±0.3)、(25.8±4.3) μmol/L、(147.5±63.7) pg/mL、(63.8±25.3) pg/mL和(256.3±122.6) pg/mL]比,差异显著(均P<0.05),而外周血PLT计数为(110.4±2.8)×109/L,显著低于轻中症组的(170.4±5.3)×109/L(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7例肝组织G3~4级患者上述指标与14例G1~2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外周血WBC、血清CXCL9、CXCR3和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IL-21水平大于380 pg/mL为截断点,预测AIH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的AUC为0.900(95%CI:0.690~0.987),其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100.0%;以血清IL-21水平>405.7 pg/mL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S3的AUC为0.857(95%CI:0.605~0.976),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1≥405.7 ng/mL为判断AIH患者肝组织重度炎症活动的独立因子(OR为5.673,95%CI为2.952~9.118,P=0.000)。结论 检测血清IL-21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AIH患者病情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对评估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螺旋CT、MRI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估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在PLC介入治疗术后复查方式选择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PLC行TACE治疗患者45例,术后复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造影、螺旋CT和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对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结果 在小于5 cm病灶的诊断中,MRI(Se=92.3%,Sp=88.5%)和超声造影(Se=89.4%,Sp=84.6%)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螺旋CT(Se=88.7%,Sp=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于5 cm的病灶诊断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病灶供血动脉来源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门静脉癌栓方面,螺旋CT的准确性(92.2%)显著高于MRI(90.8%)或超声造影(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病灶强化预示复发方面,超声造影(95%)、MRI(96.4%)的特异度显著优于螺旋CT(93.7%),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螺旋CT和MRI之外评估PL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另一有效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术前行常规CT和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判断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周围血管受累和淋巴结转移。对能手术者施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13例,Ⅱ型13例,Ⅲa型11例,Ⅲb型28例,Ⅳ型24例,CT三维重建分型的准确率为93.3%;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肝动脉和门静脉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7、0.7和0.3,灵敏度分别为87.5%、87.5%和62.5%,特异度分别为89.2%、86.0%和75.3%,准确率分别为88.8%、86.5%和7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0%、77.8%和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92.5%和90.2%;经实际手术验证,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Kappa值为0.7,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5.6%,准确率为86.5%,阳性预测值为83.6%,阴性预测值为95.5%。结论 术前CT三维重建能准确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病灶Bismuth-Corlette分型、周围血管受累和淋巴结转移,对判断手术可切除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肝脏硬度测定(LSM)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HB患者和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T)检测LSM,所有患者均接受肝活检,采用Ishak评分系统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 本组112例CHB患者经Ishak评分诊断为肝组织无肝纤维化(S0期)16例(14.3%),轻度肝纤维化(S1期)40例(35.7%),中度肝纤维化(S2~S3期)40例(35.7%),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S4期)16例(14.3%);肝组织纤维化S0期、S1期、S2~S3期和S4期LSM值分别为(5.4±0.8) kPa、(7.1±2.1) kPa、(9.9±2.5) kPa和(15.8±3.4) kPa,而正常志愿者LSM值为(5.3±0.9)kPa;分别以LSM=5.90、LSM=7.61、LSM=9.25和LSM=14.84为诊断S0期、S1期、S2~S3和S4期的截断点,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00、0.568和1.000,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6%、100.0%和69.4%、100.0%和52.1%,和100.0%和100.0%。结论 使用FT检测LSM值对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