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三线化疗有效率较低,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抗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阿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晚期非鳞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晚期非鳞NSCLC不同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阿帕替尼单药组、单纯化疗组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0个月(P=0.381)、3.7个月和6.0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0个月(P=0.494)、6.5个月和9.0个月(P=0.001).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15.8%和16.0%(P=0.947).治疗方案(P=0.018)及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P<0.001)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P=0.014)、治疗方案(P=0.002)和PS(P<0.001)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阿帕替尼安全性高,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或三线化疗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化疗相比,患者有PFS和OS获益,阿帕替尼单药与单纯化疗组间PFS和OS无明显差异;无吸烟史、PS 0分-1分和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使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3—2021年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287例早期ENKTC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分析早期NKTCL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分别为72.8%、68.9%;基于改良的Nomogram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分为低危组(0分)、中低危组(1分)、中高危组(2分)、高危组(3分)和极高危组(≥4分)的5年OS分别为95.6%、76.3%、69.5%、61.0%和23.3%(P<0.001),5年PFS分别为93,2%、69.8%、64.6%、60.2%和23.3%(P<0.001)。放疗剂量≥50Gy和<50Gy组5年OS分别为73.8%和65.9%(P=0.123),5年PFS分别为72.8%和45.3%(P=0.001)。诱导化疗近期疗效为CR、PR、SD、PD的5年OS分别为85.4%、74.0%、61.8%、28.5%(P<0.001),5年PFS分别为83.7%、66.8%、65.7%、27.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放疗剂量<50Gy、诱导化疗近期疗效为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Ⅱ期为OS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而超腔、ECOG≥2分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结论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采用以诱导化疗联合足量放疗能取得较好疗效;对诱导化疗近期疗效能够达到完全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刘新福  尹婵  张辉  刘腾飞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4):1248-1252
  目的  检测晚期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class Ⅲ β-tubulin,TUBB3)的表达,分析TUBB3的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邵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含多西他赛或紫杉醇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49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组织中TUBB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TUBB3的表达与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49例患者接受含多西他赛或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有3例患者因组织标本太少被剔除,化疗疗效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7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22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6例,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39.13%(18/46),TUBB3低表达组有效率为54.17%,TUBB3高表达组有效率为22.7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P=0.029)。TUBB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5.9个月和11.6个月,TUBB3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3.9个月和7.9个月,TUBB3低表达组较高表达组的PFS和OS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P=0.032;OS: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TUBB3均为晚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晚期胃癌组织中TUBB3的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相关性,低表达组的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好于高表达组。可为临床上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制定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是氟尿嘧啶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与胃癌患者接受氟尿嘧啶药物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TS、TP表达水平与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治疗的109例一线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的血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S、TP表达水平,分析TS、TP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近端胃癌患者的TS表达水平高于远端胃癌患者(P=0.035),腹膜转移患者的T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腹膜转移患者(P<0.001)。TS高表达患者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高于低表达患者(68.75%vs 47.1%,P=0.029),与患者生存无明显相关。TP高表达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长于低表达患者(PFS:177 d vs 113 d,P=0.018;OS:399 d vs 234 d,P=0.227)。联合分析TS、TP表达发现,TS低表达且TP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和OS明显长于TS、TP均低表达患者(PFS:182 d vs 87 d,P=0.042;OS:429 d vs 223 d,P=0.019)。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在TS低表达时,TP表达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913,95%CI:1.027~3.564,P=0.041)。结论:在接受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TS高表达患者的疗效较好,T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较长,特别是TS低表达且T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铂双药与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方案化疗在有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有内科合并症(依据察尔森指数筛选)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按照接受一线化疗方案分为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组(28例)和含铂双药组(12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单药组获PR 6例(21.4%),SD 2例(7.1%),PD 20(71.4%),有效率为21.4%;双药组获PR 48例(39.3%),SD 10例(8.2%),PD64例(52.5%),有效率为39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双药组的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分别为5.0个月和7.0个月(P=0.617),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4个月和10.7个月(P=0.473)。经年龄、ECOG评分和察尔森指数1~2分分层后发现,单药组与双药组的PFS或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察尔森指数3~4分分层后发现,单药组和双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8.3个月(P=0.001),中位OS为5.0个月和8.3个月(P=0.019)。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单药组不良反应基本为1~2级,双药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组高。结论 含铂双药方案一线治疗有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与第3代化疗药物单药方案类似,而在察尔森指数3~4分患者中前者远期疗效更好,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UADT ENKTCL)放疗联合以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3—2020年间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67例早期UADT ENKTCL患者,其中放疗或联合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要方案化疗的 229例,单纯放疗或化疗的 38例。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5年OS、PFS分别为67.2%、61.5%;放化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1.7%、35%、49%(P<0.001),5年PFS分别为66%、35%、28%(P<0.001)。放化疗患者基于NRI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5年OS分别为93.3%、64.3%(P<0.001),5年PFS分别为91.1%、56.7%(P<0.001);放疗剂量≥50Gy、<50Gy组 5年OS分别为72.4%、55.7%(P<0.001),5年PFS分别为68.3%、36.5%(P<0.001)。预后不良组化疗周期数≥4个、<4个的 5年OS分别为65.5%、59.2%(P=0.049),5年PFS分别为60.7%、50.6%(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单纯放疗、NRI≥1分、EB病毒-DNA≥2750 copies/ml、放疗剂量<50Gy,化疗周期数<4个为 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CHOP类化疗方案仅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放疗剂量<50Gy均为OS和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Ⅱ期为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 早期低危UADT ENKTCL预后良好;足够剂量的扩大受累野放疗是早期UADT ENKTCL根治性手段;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能改善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预后;足疗程化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的远期生存,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均能较好的改善早期UADT ENKTCL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新药含铂两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了吉西他滨顺铂联合索拉非尼或安慰剂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3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进行吉西他滨顺铂联合索拉非尼或安慰剂治疗,化疗不超过6个周期,有效或稳定的患者继续服用索拉非尼或安慰剂,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索拉非尼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的分布基本平衡,两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分别为55.6%和41.7%(P=0.905);两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free survival,PFS)相似,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P=0.75);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均为18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68)。不良反应可耐受,实验组的高血压和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身体状况好(ECOG评分为0分)、肺癌分期早(IIIb期)、无肝转移和后续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asine kinasis inhibitor,TKI)治疗的患者生存明显延长,提示这些因素为良好的预后因素。结论在常规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的基础上增加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并未增加RR、PFS以及OS,后续类似研究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李玉梅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22-3725
目的: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Clauss凝固法定量检测18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将患者分为降低组、正常组或升高组。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性,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月经状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2,95%CI:1.699~9.347)。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缩短(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分子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纤维蛋白原水平及pCR是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提示预后较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期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32例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疗效及生存情况。中位年龄56岁,ⅠE期23例、ⅡE期9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MZLPI)评分0分23例、1分9例。9例接受放疗,8例接受单纯手术,3例手术+化疗,12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22例。5年OS率为85%,5年PFS率为73%。放疗总缓解9/9,其中CR为6/9,PR为3/9。单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为P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患者5年PFS分别为100%和63%(P=0.029),5年OS分别为100%和79%(P=0.129)。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及MZLPI评分1分为PFS及OS的影响因素(P=0.041、0.018、0.044及P=0.001、0.001、0.003)。结论 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ECOG及MZLPI评分。予以受累野低剂量(24~30 Gy)放疗能提高LC率进而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1.
J Zhao  M Zhao  B Jin  P Yu  X Hu  Y Teng  J Zhang  Y Luo  L Zhang  S Zheng  Q Zhou  H Li  Y Liu  X Qu 《BMC cancer》2012,12(1):330
ABSTRACT: BACKGROUND: Hyperfibrinogenemia is a common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arcinomas, and is accompanied by hypercoagulablit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or not chemotherapy-induced changes in fibrinogen level relate to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prognosi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emotherapy-induced changes in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and the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after the first two courses of standard first-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nd 2)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basal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data from 1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ere collec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in fibrinogen and th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or between the pre-and post-chemotherapy fibrinogen levels and pati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In additi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re-chemotherapy fibrinogen levels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median pre-chemotherapy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was 4.4 g/L. Pre-chemotherapy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gender (p=0.041). Post-chemotherapy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correlated with gender (p= 0.023), age (p=0.018), ECOG (p=0.002) and tumor response (p=0.049).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markedly decreased after chemotherapy in 98 (61.25%) patients with pre-chemotherapy hyperfibrinogenemia (p=0.008); and in this popul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the decrease in fibrinogen level, and initial partial response (PR; p=0.017) and stable disease (SD; p=0.031).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gher levels of fibrinogen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4.4 g/L) and ECOG 1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 (OS). CEA and CA125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5p =0.000,) after chemotherap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in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might be as promising a biomarker as CEA and CA125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NSCLC. In addition, basal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could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parameter for the O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GFR4基因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标本中的FGFR4基因突变状态。通过卡方检验分析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Logistic分析其疗效。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评估患者生存。结果:在16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FGFR4基因突变患者共有48例(29.4%)。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ECOG评分、T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EGFR及ALK基因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FGFR4野生型患者的一线疗效明显优于突变型的患者(突变型vs野生型,P<0.001),FGFR4野生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68.6%。生存分析显示,突变型患者的中位OS和中位PFS短于野生型的患者(中位OS:16个月vs 43个月,P<0.001;中位PFS:8个月vs 14个月,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ECOG 2~3分(HR=2.353,95%CI:1.259~4.398,P=0.007)、有淋巴结转移(HR=3.754,95%CI:2.310~6.101,P<0.001)、FGFR4基因突变(HR=2.517,95%CI:1.521~4.165,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GFR4基因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突变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0.000 1)、缓解深度(P<0.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0.000 1)、体力状态(P=0.001 2)、缓解深度(P<0.001)、化疗周期(P=0.000 2)、二线治疗(P=0.006 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各44例,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8例(18%)和4例(9%),DCR分别为31例(70%)和20例(45%),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mPFS(5.5个月vs 3.5个月,P=0.007)和mOS(11.25个月vs 7.75个月,P<0.001)。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部位数量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中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治的B或期NSCLC患者86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每位患者肿瘤标本中的BCRP表达水平,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BCRP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BCRP表达阴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44.0%,而表达阳性的患者为19.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CRP表达阴性患者的PFS及OS较表达阳性的患者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多因素分析表明BCRP是独立影响PFS及OS的指标。结论BCRP表达水平与晚期NSCLC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进一步研究晚期NSCLC耐药机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晚期Kirsten鼠类肉瘤(Kirsten rat sarcoma,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2022年01我院33例晚期KRAS+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RAS亚型、TP53共突变及不同治疗方案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3例晚期KRAS+NSCLC患者,男性大约占90.9%(30/33);KRAS p.G12C突变为最常见分子分型,约42.4%(14/33);另外,KRAS p.G12C突变人群对比其他KRAS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5个月 vs 7.0个月;P=0.799)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18.0个月 vs 24.0个月;P=0.266)均未见显著差异。亚组分析中,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抗血管和单一化疗,可延长PFS(13.5个月 vs 7.5个月 vs 5.5个月;P=0.033),但OS却未见差异(25.0个月 vs 18.0个月 vs 25.0个月;P=0.854)。KRAS+/TP53+ NSCLC对比KRAS+/TP53-NSCLC,显著缩短PFS(5.5个月 vs 7.5个月;P=0.019)和OS(18.0个月vs 28.0个月;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TP53共突变(HR=3.394;P=0.005)、治疗方案(HR=0.473;P=0.003)为PFS的预后因素;TP53共突变(HR=8.235;P=0.004)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人群中,晚期KRAS+NSCLC患者男性较为多见,p.G12C为最常见分子分型。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延长晚期KRAS+NSCLC的PFS,但仍需进一步探索;TP53共突变可能为晚期KRAS+NSCLC不良预后因素。晚期NSCLC中KRAS和TP53共突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龄≥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年龄≥65岁的ⅢA~Ⅳ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化疗数为3个周期,共有5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1.5%(22/53),且疗效不受年龄影响(X^2=1.945,P=0.3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5个月;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发生率高;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远处器官转移数目、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具有较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耐受性较差,合理选择患者是关键;ECOG评分差、多发远处器官转移患者难以从化疗中获益;而对于可耐受化疗患者,3—6周期化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GS)方案在真实世界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16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AG组(n=40)、AS组(n=31)、GEMOX组(n=31)、GS组(n=63),按照实体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本评估临床疗效和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本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65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6.0个月,AG、AS、GEMOX、...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标准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8篇队列研究,包含5 0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组的OS(HR=0.77,95%CI:0.69~0.86,P<0.000 1)、PFS(HR=0.83,95%CI:0.72~0.96,P=0.01)以及ORR(RR=1.19,95%CI:1.04~1.35,P=0.008)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ORR,延长患者的PFS和OS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突变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标本中的CDKN2A基因突变。卡方检验分析CDKN2A基因突变与晚期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DKN2A基因突变与临床一线治疗评效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评估患者生存。结果:NSCLC患者CDKN2A基因突变率为3.81%(8/210)。CDKN2A基因突变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更常见(P=0.005)。多数CDKN2A基因突变型患者一线治疗评效是疾病进展(PD),而野生型患者多为疾病控制(DCR)(P=0.012)。CDKN2A基因突变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明显短于野生型患者(19.1 vs 42.8个月,P=0.010),并且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也明显缩短(3.5 vs 9.7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KN2A基因突变、T4期、淋巴结转移和ECOG高评分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基因突变对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重要影响。CDKN2A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