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建立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并探讨 E-选择素(ELAM-1)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鼻咽癌5-8F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左后肢爪垫,观察裸鼠状态、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采用连续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瘤及转移情况,将16只人鼻咽癌荷瘤裸鼠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组织中ELAM-1的表达。 结果 16只裸鼠均成瘤,成瘤率为100.0%,其中10只裸鼠出现转移瘤,转移率为62.5%。建模前,两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3±0.56)g vs (14.62±0.30) g,t=1.026,P=0.071]。建模后4~7周,裸鼠瘤体体积呈指数增长,且转移组移植瘤增长速度较非转移组快,非转移组裸鼠瘤体体积小于转移组[(198.91 ± 163.29) mm3 vs (268.76 ±174.31) mm3t=4.376,P=0.005]。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为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转移组移植瘤光密度值高于非转移组(0.4497±0.0705 vs 0.0435±0.0082,t=4.388,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性好、移率高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且ELAM-1在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药物靶标数据库DGIdb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药物靶基因,采用DAVID软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KYSE30、KYSE180、KYSE150、TE1、KYSE510等5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DMSO作用为相应对照组。裸鼠体外成瘤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组),观察硼替佐米对裸鼠移植瘤体积及重量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细胞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4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在DGIdb数据库中共鉴定出307个药物靶基因,突变频率>2.5%的显著突变药物靶基因包括PIK3CA、NOTCH1、CDKN2A、ERBB4等;药物靶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有RTK-RAS、PI3K/AKT/mTOR、NOTCH、ERBB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蛋白酶体途径等。MTT实验结果显示,硼替佐米处理后,5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减小[(1 909.18±533.40) mm3 vs (1 065.83±283.94) mm3,P=0.007],移植瘤重量降低[(1.60±0.36) g vs (0.98±0.30) g,P=0.00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硼替佐米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表达降低(86.32±4.51 vs 43.83±3.22,P=0.00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中核糖体 S6蛋白激酶 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 与Ki-67、cyclin D1、CXCR4、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RSK4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转染siRNA (RSK4-RNAi-LV)的MCF-7细胞(实验组)、转染siRNA (NC-GFP-LV)的MCF-7细胞(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MCF-7细胞(空白对照组)分别接种至裸鼠乳腺脂肪垫下,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剥离裸鼠移植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标本中增殖因子RSK4、Ki-67、cyclin D1 及侵袭因子CXCR4、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RSK4、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0.5)%、(28.2±0.7)%,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6.7±3.4)%、(51.7±4.2)%和阴性对照组的(61.1±5.1)%、(49.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9,61.89,P<0.05)。实验组Ki-67、cyclin D1、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7.8±5.8)%、(61.7±4.6)%、(56.3±3.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4.5±1.4)%、(29.7±2.5)%、(30.7±3.1)%和阴性对照组的(29.8±1.9)%、(35.7±4.6)%、(2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4,52.16,61.2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SK4与 Ki-67、cyclin D1、CXCR4表达呈负相关(r=-0.857,-0.826,-0.867,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879,P<0.001)。 结论 RSK4可能通过调节CXCR4、Ki-67、CyclinD1和E-cadherin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在乳腺癌在乳腺癌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的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成瘤性与小鼠品系间的关系,为后续建立优良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取手术切除获得的2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 h内移植于NOD/SCID小鼠或BALB/c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分析并比较移植成瘤组和未成瘤组所对应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并取移植成瘤组和所对应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55.6%),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前者的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均短于后者(P < 0.05)。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中鳞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移植瘤成瘤建模无明显相关(P=0.109、0.153、0.077),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均能保持病人肺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成功构建了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NOD/SCID小鼠更适宜用于肺癌病人源性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结肠癌肝脏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NSI第三代免疫缺陷裸鼠脾脏种植结肠癌细胞DLD1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CXCR4拮抗剂AMD3100(高脂饮食+AMD3100组),每组10只。12周后颈椎脱臼处死,称量各组裸鼠体重、肝脏重量,统计肝脏中肿瘤转移灶数目,并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SDF-1、CXCR4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12周后,高脂饮食组裸鼠体重、脂肪重量、肝脏重量及血清瘦素浓度高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P<0.05)。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裸鼠发生肝脏转移的比例分别为30.0%、80.0%和40.0%。高脂饮食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及肝脏转移灶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0.42) mm3  vs (1.00±0.15) mm3,P<0.001;(4.33±0.58) 个 vs (1.33±0.58) 个,P=0.002]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 [(3.83±0.42) mm3  vs (1.96±0.15) mm3,P<0.001;(4.33±0.58) 个 vs (2.33±0.58) 个,P=0.002]。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DF-1、CXCR4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通过促进结肠癌癌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水平而增强结肠癌的肝脏定向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组织(鳞癌组)和24名健康者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HPV l6/18 E6、E7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其判断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鳞癌组HPV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44.6% vs 12.5%,χ2=7.630,P=0.006;41.1% vs 4.2%,χ2=10.896,P<0.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18感染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HPV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p53表达阳性患者中位OS均小于HPV感染阴性、p53表达阴性者(21个月 vs 39个月,χ2=4.306,P=0.038;17个月 vs 41个月,χ2=5.868, P=0.015)。控制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显示HPV感染(HR=1.834,95%CI:1.010~3.330,P=0.046)和p53阳性表达(HR=2.189,95%CI:1.182~4.054, P=0.013)均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53阳性表达均较高,可能共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amma(PPARγ)的天然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 )在体内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以及对survivin、p27、Skp2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注射在12只裸鼠右上肢肩背部皮下。待长出肉眼可见的肿瘤时,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静脉给予15d-PGJ2,对照组静脉给予PBS。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皮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Skp2、p27的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CD44的表达,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1)给予15d-PGJ2 16次后,实验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573.86±242.90)mm3明显小于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1206.46±272.22) mm3(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瘤组织survivin 和Skp2的mRNA及蛋白质低表达而p27 mRNA及蛋白质高表达。(3) CD44阳性细胞率,实验组 (51.20±12.45)%明显少于对照组 (85.45±15.45)% (P<0.05)。结论 15d-PGJ2能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调节survivin 、p27、Skp2和CD44的表达,提示15d-PGJ2有可能对治疗胃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RNA干扰lncRNA BCYRN1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BCYRN1 siRNA和siRNA scramble(对照组)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CCK-8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P=0.02);且细胞增殖核抗原-67(antigen identifi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 PCNA)表达显著减弱(P=0.03)。BCYRN1 siRNA处理后,乳腺癌MCF7细胞运动能力减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 9, MMP-9)表达受到抑制(P=0.04)。体内实验表明,BCYRN1 siRNA组小鼠肿瘤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3),且BCYRN1 siRNA可以抑制MCF7小鼠移植瘤肿瘤组织Ki-67和MMP-9的表达。 结论 BCYRN1 siRNA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bcl-2、p53、Ki-67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33例行AHSCT治疗的患者淋巴瘤组织切片中Ki-67、p53、bcl-2的表达。并分析Ki-67、p53、bcl-2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p53 的表达与33例AHSCT患者预后无关,bcl-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移植后3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35.71 %和88.89 %(P<0.05);Ki-6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DFS分别为43.75 %和85.71 %(P <0.05),提示bcl-2和Ki-67的表达与AHSCT的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和bcl-2是影响淋巴瘤患者AHSCT后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P=0.0437)。结论 bcl-2、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淋巴瘤患者,AHSCT后易复发,可作为移植后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Ki-67和bcl-2是影响淋巴瘤患者AHSCT无瘤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2(thrombospondin-2,THBS2)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THBS2过表达慢病毒转染宫颈鳞癌SiHa细胞(THBS2-LV组)、空载病毒转染宫颈鳞癌SiHa细胞(NC组),以正常培养的宫颈鳞癌SiHa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转染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HBS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THBS2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裸鼠成瘤实验观察各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结果 转染后,与NC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THBS2-LV组细胞THBS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接种THBS2-LV组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和平均肿瘤体积均低于接种NC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的裸鼠(P<0.01)。结论 过表达THBS2能抑制宫颈鳞癌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裸鼠皮下成瘤能力,THBS2表达上调能抑制宫颈鳞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DMBG)对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直肠癌SW1463细胞,设对照组、DMBG组、照射组及DMBG+照射组,同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SW1463细胞的细胞活力,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蛋白γ-H2AX及DNA损伤修复蛋白DNA-PK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结果 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可抑制SW1463 细胞活力(F=43.283,P=0.021)。DMBG+照射组在不同照射剂量(2 Gy、4 Gy、6 Gy、8 Gy)照射下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DMBG组及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DMBG组及照射组[(63.32±6.15)% vs (16.19±4.38)%,P<0.05;(63.32±6.15)% vs (17.24±5.17)%,P<0.05 ];DMBG+照射组G2 /M期细胞比例增加到(61.50±5.25)%,G0 /G1期细胞比例减少为(17.36±3.17)%,上调了γ-H2AX蛋白表达,并下调了DNA-PK蛋白表达,与DMBG组及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变小,抑瘤率亦明显高于DMBG胍组和照射组[(68.51±2.58)% vs (20.74±2.61)%,P<0.05;(68.51±2.58)% vs (31.52±3.43)%,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直肠癌SW1463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与DMBG联合放疗后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肿瘤细胞对DNA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预测并筛选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ransmembrane 4 L6 family member 1,TM4SF1) 人类白细胞抗原A2(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2,HLA-A2)限制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肽。方法 联合4种软件(BIMAS、SYFPEITHI、IEDB、PROPRED I)对TM4SF1的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并采用预培养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y,ELISOPT)、直接法ELISOPT对所测得表位肽的免疫反应性进行鉴定。结果 4种不同软件共预测出10条表位多肽,对其中4条(P1、P2、P8、P10)进行免疫反应性验证。多肽活化CTL能力结果显示,预培养法ELISPOT产生斑点形成细胞(spvt forming cell,SFC)的净值T明显高于直接法ELISPOT:[(阳性对照肽:322±8 vs 169±22,P<0.05)、(多肽P1:114±10 vs 39±7,P<0.05)、(多肽 P10:156±31 vs 52±8,P<0.05)]。单个活化CTL细胞分泌INF-γ因子的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预培养法 ELISPOT 产生斑点的平均大小明显大于直接法 ELISPOT[(阳性对照肽:21.91±2.45 vs 13.80±1.76,P<0.05)、(多肽P1:12.90±0.88  vs 8.31±1.40,P<0.05)、(多肽P10:17.50±3.85 vs 11.96±0.61,P<0.05)]。表位多肽P1、P10均具有免疫原性,P10的免疫活性更高。结论 预培养法ELISPOT检测多肽的免疫反应性较直接法ELISPOT灵敏性更高,多种软件联合ELISPOT预培养法可有效筛选出免疫反应性更强的卵巢癌相关抗原TM4SF1 HLA-A2限制性CTL优势表位,其中P10的免疫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 benzene[a] 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15 mg/100g的DMBA,在牛磺酸干预组的日常饮水中添加3%牛磺酸,一次性灌胃;空白对照组大鼠予1 mL/100 g花生油灌胃。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酸干预组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致瘤率、荷瘤总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41.41±10.10)pg/mL vs (20.00±10.10) pg/mL,P<0.05;(71.72±25.83) pg/mL vs (42.00±16.69) pg/mL,P<0.05),而牛磺酸干预组升高不明显[(22.48±10.38) pg/mL vs(20.00±10.10) pg/mL,P>0.05;(42.52±9.15) pg/mL vs (42.00±16.69)pg/mL,P>0.05)。 结论 牛磺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标志物CD13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标志物CD68和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fluorescent PCR,qRT-PCR)技术检测3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组织和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Ⅲ级和Ⅳ级)组织中CD133、CD68和PD-L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和CD68共表达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即大部分PD-L1阳性细胞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级别组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在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CD68和PD-L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47,P<0.001;r=0.499,P<0.001;r=0.445,P=0.001);三者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0.05); 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与CD68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01),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两者表达亦呈正相关(r=0.518,P=0.005;r=0.500,P=0.007);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与PD-L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31,P<0.001),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两者表达亦呈正相关(r=0.398,P=0.036;r=0.417,P=0.027)。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主要由肿瘤微环境中的TAMs表达;CD133、CD68和PD-L1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