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及百事乐胶囊高、中、低(2.88,1.44,0.72 g·kg-1)剂量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21 d Morris水迷宫测定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放射免疫法观察大鼠血浆CORT含量的变化,Western-blotting观察大鼠海马GR,p-GR,SGK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L)、目标象限潜伏时间显著增长(P<0.01);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显著降低(P<0.05);CORT含量显著增高(P<0.01),海马GR、p-GR的表达下调(P<0.01),SGK1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胶囊高剂量能缩短模型大鼠的EL(P<0.05),并能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增加目标象限的穿越次数(P<0.05);同时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ORT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海马GR、p-GR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SGK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百事乐胶囊可能通过GR/p-GR/SGK1信号级联增加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的功能,进而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TSM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加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30mg·kg-1)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1),南苜蓿总皂苷高剂量组(2.8g·kg-1)、中剂量组(1.4g·kg-1)、低剂量组(0.7g·kg-1),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2.8,1.4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后7,8周的FBG水平(P<0.01或P<0.05);降低TCH、TG、LDL-C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HDL-C的水平含量(P<0.05);降低FINS和HbA1c水平(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升高SOD含量(P<0.01);增加胰岛素阳性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阳性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胰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小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体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予小鼠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10,20,40,80 mg·kg-1),采用明暗箱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杏仁核及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及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杏仁核以及海马中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变化来研究白藜芦醇抗焦虑作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80 mg·kg-1)48 h后能明显改善BSO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主要表现在明暗箱实验中小鼠穿梭明暗箱次数增多(P<0.05)以及停留在明箱中时间比变大(P<0.01),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P<0.01),此外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P<0.05,P<0.01)MAD含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BSO引起的杏仁核gp91phox表达增加(P<0.05,P<0.01,P<0.01),同时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海马中gp91phox表达(P<0.05,P<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逆转氧化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理气散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肌内注射雌-孕激素联合诱导制备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小金胶囊组、理气散结汤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胸腺、脾脏和子宫重量系数,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黄体酮(P)含量,RT-PCR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E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散结汤能显著增加乳腺增生大鼠脾脏和胸腺重量指数(P<0.05),减小子宫重量指数(P<0.05),显著减轻大鼠乳腺增生程度,显著降低血清E2含量(P<0.05)、增加P的含量(P<0.05),显著下调ERα基因和单边表达水平(P<0.05)。结论:理气散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乳腺增生大鼠血清中性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施口服液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西施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 D-半乳糖颈背皮下注射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治疗结束后,检测小鼠皮肤细胞病理形态、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含水量和皮肤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明显变薄,细胞形态不规则,胶原纤维束变细且多处断裂,羟脯氨酸(Hyp)含量降低;生化检测表明,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均比正常组减少(P均<0.01),而LPO、·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大幅高于正常组(P均<0.01)。经药物治疗30天后,西施口服液低、中、高3个组小鼠皮肤中的SOD、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与此同时,实验各组小鼠皮肤厚度、含水量均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西施口服液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皮肤的病理变化,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与质量,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皮肤中抗氧化酶的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含量;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抗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4-羟基苯并恶唑-2-酮(HBO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橄榄油溶液灌胃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8周确定建模成功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HBOA高、中、低药物组。从第9周起,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织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的表达;Westerns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MAPK,P-MAPK,P38的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BOA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P、Alb水平(P<0.01)以及肝组织中Hyp水平(P<0.01),HBOA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的α-SMA蛋白的表达(P<0.01),并显著下调MAPK,P-MAPK,P38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HBO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抑制MAPK的信号通路,显著减轻了CCl4诱导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能否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 kg-1)组、CUMS+阿魏酸钠(50,100,150 mg· kg-1)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连续灌胃给药21 d。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降低(P<0.01),糖水偏爱实验中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海马IL-1β、TNF-α、PGE2和IL-10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阿魏酸钠和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UMS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阿魏酸钠能明显改善CUMS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改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给予其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VF),进行药效学和耐药机制研究,评价其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建立PA肺部慢性感染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灌胃口服LVF 45.0和67.5 mg·kg-1治疗,连续21 d;考察各组大鼠的生理状态、细菌突变频率及治疗后PA的MIC比值的"动态变化"等。筛选不同治疗时间分离的PA耐药菌株,检测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变异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肺组织病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炎性指标显著下降(P<0.01或P<0.05);肺指数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或P<0.05),PA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内分离PA的MIC值随给药时间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且45.0 mg·kg-1剂量组的升高幅度大,停药后其值有所下降。LVF 45.0 mg·kg-1剂量组较LVF 67.5 mg·kg-1剂量组细菌突变率高。结论:根据LVF不同剂量对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的疗效和PA对其的耐药情况,LVF 67.5 mg·kg-1为合理的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羌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羌活水提取物和75%乙醇提取物,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饱和氯化镁溶液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实验和小鼠断头实验复制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检测急性全脑缺血缺氧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在饱和氯化镁溶液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实验、常压耐缺氧实验和断头实验中各给药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P<0.01);尼莫地平和羌活水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NaNO2所致小鼠中毒性缺氧的存活时间(P<0.01),羌活醇提取物有延长存活时间的趋势(P>0.05);各给药组脑指数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羌活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脑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反跳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甘露醇组30例,地塞米松组25例。术前记录患者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术后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一周。地塞米松组使用2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3 d后地塞米松减量为10 mg,连用一周。记录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以及是否有下肢"反跳痛"及其VAS评分和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塞米松可减少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甘露醇无此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不能减少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黄炭对腹泻模型小鼠的抗腹泻作用。方法:利用番泻苷A诱导建立致KM小鼠腹泻模型,给予大黄炭4 g·kg-1·d-1灌胃处理7 d,采用炭墨推进实验方法,研究大黄炭对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通过截取小鼠大、小肠称取干、湿重,研究大黄炭对不同肠段水分吸收的作用;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培养,研究大黄炭对肠道菌群的作用;运用显微镜观察大黄炭对腹泻模型鼠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腹泻小鼠给予大黄炭干预后,腹泻指数0.43±0.16较腹泻组1.43±0.23明显减少(P<0.05);小、大肠的水分含量也出现明显的降低(P<0.01);肠道蠕动显著减缓(P<0.05);肠道球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杆菌呈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鼠小肠黏膜水肿显著减轻,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增加,绒毛排列规整。结论:大黄炭是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及肠道菌群生长、保护肠黏膜和减少分泌功能而达到抗腹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对阿霉素所致中毒性心肌炎的拮抗作用。方法:12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DR模型组(27 mg·kg-1)、芹菜素低剂量组(125 mg·kg-1)、芹菜素中剂量组(250 mg·kg-1)、芹菜素高剂量组(500 mg·kg-1)、芹菜素高剂量对照组(500 mg·kg-1)。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状态、进食、粪便及皮毛情况。ADR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小鼠全心质量指数(HW/BW),心肌组织匀浆后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DR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差、体质量减轻、死亡率增加、HW/BW值降低、心肌组织SOD活力下降而MDA含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心肌损伤明显。芹菜素组可逆转上述表现,尤以芹菜素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与ADR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芹菜素对阿霉素所致的小鼠心脏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30min /R24h)、给药组[I/R+TAK-242(3 mg·kg-1)]、干预组[I/R+TAK-242+AG490(15 mg·kg-1)]。再灌注24 h后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B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期直径(LVIDs)延长(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著降低(P<0.001或P<0.01),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并出现心肌炎性浸润,心肌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清IL-6、IL-10、TNF-α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01或P<0.01)。与I/R组比较,TAK-242给药组小鼠LVIDs缩短(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或P<0.05),心梗面积缩小(P<0.01),心肌炎症浸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1或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或P<0.01),而IL-10和HMGB1浓度进一步升高(P<0.01)。与TAK-242给药组比较,AG490干预可显著加强TAK-242治疗作用,包括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心梗面积缩小及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浓度下降而IL-10、HMGB1浓度升高(P<0.01或P<0.05)。结论: 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I/R炎症反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Z)联用亚剂量环孢素A(CsA)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行背-背皮肤移植术。随机分为模型组、TMPZ组(50 mg·kg-1)、CsA组(10 mg·kg-1)、TMPZ+亚剂量CsA组(TMPZ 50 mg·kg-1+CsA 5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给药10 d。观察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介素-2(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给药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MPZ+Cs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天数比TMPZ组或CsA组均有显著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TMPZ+CsA组以及TMPZ单用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P<0.01),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增高脾脏CD4+ CD25+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或P<0.01)。结论:TMPZ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与CsA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h1/Th2细胞因子、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依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AP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而CD8+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TT、TT、DD水平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而FIB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PTT、TT、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及病原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2,P=0.727)。结论: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是治疗SCAP患者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美托洛尔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美托洛尔组口服给予美托洛尔40 mg·kg-1,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口服给予银杏叶片28.8 mg·kg-1(按黄酮醇苷量)和美托洛尔40 mg·kg-1。给药后2,5,10,20,40,60,90,120,240,360,480,720 min股动脉采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托洛尔及代谢物血药浓度。结果:美托洛尔组联合灌胃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美托洛尔后,美托洛尔Ka和AUC0-t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增加(P<0.05),美托洛尔代谢产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AUC0-t显著增加(P<0.05),而CL显著减小(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抑制其代谢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的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