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 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系统不同分为3D平视技术组和显微镜目镜 组,每组24例(24眼)。比较2组患者术眼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 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解剖复位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 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目镜组、3D平视技术组的手术时间依次为 (64.4±19.8)min和(63.1±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89)。术后1、3个月,显微 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术眼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复查时,同一时间点2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组术中出血率、后囊膜破裂率、气体注入率和硅油注入率及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高眼压 及低眼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3D平视技术下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与显微镜目镜下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 全性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3D显示技术利用双眼视差原理,通过一定方法使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经过大脑视觉皮质的处理,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图像。由于其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3D显示技术在外科应用广泛。由于眼内操作复杂,操作空间较小,眼科显微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行,尤其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眼科手术中难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应用3...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外伤性眼病成为人类(尤其青壮年)的主要致富原因之一[1].外伤常累及玻璃体视网膜,使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玻璃体手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例(16眼),女性2例(2眼);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2—120天,主要包括眼球穿通伤6例、眼球内异物3例、白内障5例、晶体脱位2例、眼内炎6例、玻璃体出血4例,视网膜脱离4例(病变之间有重叠).治疗及结果一、仅1例眼球爆炸伤玻璃体出血单纯行标准三管式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力无提高.二、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2例磁…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D3级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田  朱晓华 《眼科研究》2007,25(2):152-15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D3级视网膜脱离是极为难治的病变类型,手术成功率低。1995—2005年我科共收治164例164眼,大多达到了提高视力的目的。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爽  崔浩  赵艳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178-1180
目的:评价Densiron 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 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 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余雯  余霈  吴梦凡  余震 《眼科新进展》2020,(12):1193-1196
玻璃体替代物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以及后段眼外伤)的玻璃体内填塞剂。在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术者需在玻璃体切除后在玻璃体内填充玻璃体替代物,以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附着。但目前临床上可用的玻璃体替代物仅能做到短期维持。尽管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但仍未找到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本综述列举了临床上需要应用玻璃体替代物的眼部疾病,并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玻璃体替代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聚合物水凝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和天然玻璃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被认为是人工玻璃体替代物的未来,尤其是热敏智能水凝胶,最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在眼底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激光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手术中视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video fluorescein angiography,VFA)技术,在某些特殊情形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我们近年来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联合应用VFA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玻璃体替代物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并提高了手术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玻璃体替代物有膨胀气体、硅油、重硅油、全氟化碳液体、半氟化物等.本文就玻璃体替代物的理化性质、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广角观察系统在外伤性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8年2月期间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广角观察系统完成79例(79眼)眼外伤玻切手术。结果79眼经过3~12月随访,与术前视力比较,术后视力提高者62眼(78.48%),最好矫正视力0.6,不变者15眼(18.99%),视力减退者2眼(2.53%)。术前有视网膜脱离35眼中,最终解剖复位32眼,成功率为91.43%。结论广角观察系统为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眼整形专业组内轮转的各类住院医师25人。方法 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2人,接受改革教学模式(即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观摩手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3人,比较组间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指标 疾病诊断准确率、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和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结果 改革教学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为92.3%(12/13)、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为92.3%(12/13),分别高于传统教学组的58.3%(8/12)(P=0.039)、50.0%(6/12)(P=0.030)和41.7%(5/12)(P=0.011)。结论 手术显微镜视频系统联合PBL模式可改善眼睑缺损修复手术的教学效果。(眼科,2022,31:161-164)  相似文献   

12.
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但视频终端通过引起泪膜、睑板腺等组织器官的一系列损害,产生了如眼干涩、疲劳、酸胀等眼睛不适症状.本文主要对近年来VDT对眼表损害的机制及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注视视频终端对眼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时间注视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对眼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长时间连续注视VDT者视功能、屈光状态及眼进行检查,测定调节幅度、集合近点,并与很少或不操作VDT者的同样检查或测定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长时间连续注视VDT者,其眼的健康比非注视VDT者更容易出现眼痛、眼胀、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视疲劳现象,并且随注视时间的延长,视疲劳的倾向更明显,调节幅度降低,集合近点远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连续注视视频终端较阅读书本等界面更易对眼产生负面影响,应加强预防VDT性眼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14.
尤宇一  袁非 《眼科研究》2007,25(7):554-556
过度使用计算机会出现视频终端(VDT)综合征。VDT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屈光与调节机制(波前像差改变、调节痉挛等)、眼表机制(泪膜功能异常)和眼外机制(人体工程学)。基于VDT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微环境镜片(MEGS)、泪液替代、减反射膜(AR-films)等。就VDT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在我们生活中几乎不可缺少,而长时间使用引起的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使人眼发生视疲劳、眩光失能等一系列主、客观视功能的改变。本文归纳近年来VDT视觉质量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选择5个班,共148人作为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另外随机选择5个班级,共151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作为对照,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采用调查表对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PBL的评价信息。 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平均值(78.35±7.63)明显高于对照组(71.68±6.37)(P 〈0.001);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使他们在查阅、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且使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印证,在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教师也普遍认为PBL教学模式下的课题气氛更活跃,学生发言更积极主动,师生关系更融洽。 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注视视频终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岩  汪军 《国际眼科杂志》2009,9(3):579-580
目的:研究短时间注视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2006-08/11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诊断为屈光不正或轻度玻璃体混浊,测试者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18~34岁,平均(26.2±5.2)岁。进行VDT阅读1wk,每天持续2h,受试前后分别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分别进行受试前后的三项检查的比较。结果:短时间注视视频终端后,Schirmer试验值较受试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膜破裂时间较受试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受试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短时间注视视频终端能够影响泪膜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何跃  张熙伯  徐梅  余玲 《眼科新进展》2012,32(2):152-154
目的视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是一类与计算机使用有关的视觉综合征。眼部的症状包括视疲劳、调节与集合反应异常、眼干等。本研究通过评价VDT在视功能方面的影响从而提供可能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45名(45眼)志愿者,年龄(27.27±2.23)岁。根据每日视频操作时间分为三组,Ⅰ组VDT每天作业时间≤2h;Ⅱ组VDT每天作业时间2~4h;Ⅲ组VDT每天作业时间>4h。并分析在三组从事VDT工作后0.5a、1.0a、2.0a、2.5a每位志愿者眼部情况、视疲劳、视觉诱发电位、视野、黄斑中央厚度的差异。结果在同一组内和不同组间,操作VDT时间越长,视疲劳等眼部不适症状的受试者相应增多,但是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潜伏期和OCT检查黄斑中央厚度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试者不同时间点均未发现暗点等视野异常。结论 VDT作业对视功能有一定负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预防VDT对眼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相关性干眼已成为眼科临床主要亚病种之一,严重影响眼部健康.VDT相关性干眼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机械机制和非机械机制.机械机制主要与瞬目运动有关,包括完全性瞬目减少,不完全瞬目增多及眼表暴露面积增大.非机械机制包括眼表炎症、黏蛋白浓度降低及泪腺功能减弱等.针对VDT相关性干眼的特异性检查尚属空白,临床建议采用问卷结合症状、常规干眼检查的综合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The widespread use of visual display units (VDU) in the workplace has engendered visual complaints and concern for workers' health and safety. The detectable levels of radiation emitted from VDUs have been well below safety levels and exposure to VDUs does not appear to cause any organic damage to the eye. However, visual disturbance and eye discomfort affects many workers using VDUs, and these symptoms may be alleviated by a number of measures, including proper diagnosis of pre-existing ocular problems, use of special eyeglasses, and correct arrangement of lighting and furniture in the work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