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损伤及炎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胎鼠小胶质细胞,利用MTT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Meth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观察Meth对小胶质细胞炎性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ELISA及试剂盒法检测Meth作用后小胶质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分泌改变。结果:MTT实验显示,Meth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200 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200 μmol/L Meth可引起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Meth作用于小胶质细胞24 h可降低IL-24、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表达水平,上调Peli3、Sigma受体1(Sigma receptor 1,Sig1-R)、IL-1β、IL-6、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蛋白水平亦发现,Meth可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结论:Meth可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力,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并引起IL-1β、IL-1R、IL-6、TLR4等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进而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天麻素(gastrodin,Gas)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改变.方法 腹腔注射Meth(10 mg/kg,qd,14 d)建立Meth依赖大鼠CP...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天麻素(gastrodin,Gas)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改变。  方法  腹腔注射Meth(10 mg/kg,qd,14 d)建立Meth依赖大鼠CPP模型,然后采用10 mg/kg、30 mg/kg、100 mg/kg不同剂量的天麻素治疗14 d,测定不同剂量天麻素对Meth依赖大鼠CPP效应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剂量天麻素对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结果  Meth依赖大鼠CPP模型建立成功。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组的CPP效应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天麻素治疗可使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明显缩短;与Meth组相比,10 mg/kg、30 mg/kg、100 mg/kg的天麻素治疗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eth诱导的CPP效应,且100 mg/kg的天麻素可基本消除Meth诱导的CPP效应。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经10 mg/kg、30 mg/kg、100 mg/kg的天麻素治疗后,小胶质细胞激活被明显抑制,且30 mg/kg、100 mg/kg两组剂量的天麻素治疗后抑制效果更明显。  结论  天麻素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eth依赖大鼠的CPP效应,天麻素对Meth成瘾具有改善作用。不同剂量的天麻素可抑制Meth依赖CPP大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大鼠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两者混合状态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海马神经细胞。方法:选取孕期18~20 d 的SD 大鼠胎鼠作为原代海马细胞培养的材料来源。断头后于冰板上剥离双侧海马,去除表面血管及薄膜,利用眼科剪分离为小块。随后使用冷平衡盐溶液洗涤3 次,将海马组织碎块移入酶消化液中。本方法选择Accutase 和0.1% DNase 作为酶消化液,37 ℃消化 15 min,期间轻柔振动。使用冷平衡盐溶液洗涤3 次,终止消化。0.1% DNase 加入Neurobasal 和B-27 的混合液对消化后的海马组织碎块进行轻柔吹打,获得单细胞悬液。将悬液过200 目筛,进行细胞计数。将过筛的单细胞悬液移入DMEM 培养基(DMEM+10%胎牛血清)中,按照每平方厘米2.5×104 的细胞密度进行接种。经PDL 孵育的塑料片置于培养基底部。细胞于37 ℃、5% CO2 培养箱内培养。4 h 后,依据所需细胞种类的不同,更换相应培养基。海马神经细胞于培养后7~10 d 可用于实验。结果:通过本方法可得到高纯度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且根据实验需求,通过更换培养基,可得到纯神经元、纯胶质细胞及两者混合的三种培养状态。培养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均>98%。结论:该文在传统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方法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红藻氨酸(Kainie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 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min后GFAP开始增多,1h达高峰;1h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h达高峰。结论 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发大鼠脑内炎性反应时,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对照组和LPS实验组。LPS实验组大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LPS 20μL(1.25 g/L),NS对照组大鼠脑室内注射同等体积的NS。于注射后2、4、12及24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S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均未见明显激活。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在LPS注射后2周明显激活,而LPS注射后4周和12周时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不明显。LPS注射后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又出现轻度激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S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在LPS注射后2周时明显高于相应NS对照组,为相应NS对照组的2.3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注射后4周及12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与相应NS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到注射后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为相应NS对照组的1.19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LPS可在早期(注射后2周)显著引起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急性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LPS+钩藤碱组、LPS+宁动颗粒组,在干预后0、1、3、6、12 h收集细胞培养液,并ELA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LPS介导的炎性组中,在时间上3、6 h作用TNF-α,IL-1β的含量达到高峰;TNF-α,IL-1β浓度,与LPS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LPS+钩藤碱组与LPS+宁动颗粒组培养液中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LPS+钩藤碱组与LPS+宁动颗粒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钩藤碱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起到抗炎而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物质(P substance,SP)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变化.结果10-7mol/L SP的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作用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P刺激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分泌炎性致痛因子TNF-α、IL-1β增多,表明周围慢性疼痛可能通过致痛递质SP介导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引起脊髓中枢神经炎性痛.  相似文献   

10.
罗程  夏贞焰 《重庆医学》2018,(9):1244-1247
脑是身体的重要器官,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来完成神经功能.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乳酸和谷氨酸,通过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穿梭以调节能量代谢,使得神经元-星形细胞代谢偶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分别总结了神经元和星形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代谢偶联机制,并讨论如何操纵这些功能为改善脑损伤后神经元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ip)3,4 -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对实验大鼠大脑神经元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细胞色表C(CytC)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20只大鼠均分为4组,随机选3组为MDMA实验组(B、C、D),另1组为对照组(A).B组予MDMA 20 mg/kg,ip,单次,C组予MDMA 20 mg/kg Bid×2 d,ip,D组予MDMA 20 mg/kg Bid×4 d,ip;A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ip, 单次).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和CytC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MDMA后,B、C和D组大鼠各相关脑区 (额叶皮层、海马和纹状体)有凋亡细胞形成,Caspase-3和CytC有程度不同的表达.C组和D组较B组的凋亡细胞增加且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MDMA可导致实验大鼠神经元的凋亡,并诱导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Cyt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1,6-二磷酸果糖对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 (CPB)中预充 1,6—二磷酸果糖 (FDP)对CPB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探讨它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选择 3 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 2 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0例 ,对照组 18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FDP2 0 0mg/kg ,对照组不用FDP。分别在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 3h、6h及 2 4h抽取桡动脉血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 6(IL - 6)、白介素 - 8(IL - 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 -α、IL- 6、IL - 8的浓度无差异 ,在CPB结束后均已明显升高 ( p <0 .0 1) ,CPB后 3h达高峰 ,6h已开始下降 ,2 4hTNF-α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 ( p>0 .0 5 ) ,IL - 6、IL - 8仍高于术前 ( p <0 .0 5 )。实验组患者TNF -α、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即刻、3h、6h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 2 4h也低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CPB术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6、IL - 8的浓度明显升高 ,在CPB预充液中加入FDP可明显减少CPB术后TNF -α、IL - 6、IL - 8的释放 ,表明此药可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共用成年大鼠31只,将HRP分别注入顶叶、额叶或颞叶皮层,观察海马内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如下:(1)在背、腹海马的CA_1、CA_2和CA_3区内,可看到许多HRP标记的锥体细胞,呈双侧分布,但以同侧为多,对侧较少。然而,在CA_4区和齿状回区内,均未找到标记细胞。(2)在海马与颞叶皮层投射组中,海马CA_1-CA_3区内出现的标记细胞较海马-顶叶皮层投射组或海马-额叶皮层投射组的要多,但在后两组中,海马内的标记细胞无明显差异.由此表明,大鼠海马至顶叶、额叶和颞叶皮层有直接的传出投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神经元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法建立成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2h。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亚低温组,2组再随机分成2%氯化2,3,5-三苯四氮唑(TTC)组和凋亡组2个亚组。各亚组再分成假手术组,再灌注6,24,72h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小、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少、p53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亚低温神经保护机制涉及下调p5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缩小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Aβ25-35诱导的BV-2小鼠小胶质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及对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激活BV-2细胞的炎性反应,测定TMP高、中、低剂量(终浓度分别为100、30、10μmol/L)对Aβ25-35诱导的BV-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在AMPK激活剂(AICAR)及抑制剂(化合物C)存在下,检测TMP对AMPK及p65(NFκB亚基)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TMP高、中剂量可明显抑制BV-2细胞中IL-1β、IL-6、TNF-α和iNOS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1),高剂量TMP可激活BV-2细胞中AMPK(P0.01),并抑制p65磷酸化(P0.01)。结论 TMP通过激活BV-2细胞中AMPK活性,抑制NFκB活化,进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0nmol/L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后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丹红组和脂多糖+丹红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促炎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rr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下调核因子NF—κB和TLR4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对缺血缺氧大鼠额叶皮质信号转导分子2(Smad2)和信号转导分子4(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经随机分组(其中4只为预灌注血液供体)后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三组动物分别经深低温停循环(DHCA,n=12,脑温〈20℃,停循环10 min)、常温停循环(NTCA,n=12,脑温36.5℃~37.5℃,停循环10 min)和常温不停循环(NC,n=12,脑温36.5℃~37.5℃)处理后,快速断头取额叶皮质,液氮保存.免疫组化染色后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判断Smad2和Smad4在缺血早期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Smad2和Smad4在DHCA组中较NTCA组和NC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和Smad4在NTCA组中较NC组表达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缺氧可诱导大鼠额叶皮质Smad2和Smad4的表达,而深低温可以进一步促进额叶皮质内Smad2和Smad4的表达,反应性地增强脑损伤保护因子TGF-β1的作用,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 3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各 15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 12 0 0 0U kg ,C组不用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 30min、主动脉开放 30min、术后 6h和 12h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的浓度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血浆IL 6 ,IL 8,TNF α ,CD11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PB后IL 6 ,IL 8,TNF α的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5 ) ,主动脉开放 30min达高峰 ,术后开始下降。其中TNF α ,IL 8于术后 12h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但IL 6仍高于转机前水平 (P <0 .0 5 )。CD11b于术后 6h达高峰 ,12h后仍高于麻醉诱导后水平 (P <0 .0 5 )。与C组相比较 ,U组TNF α ,IL 6 ,IL 8,CD11b上升幅度小 ,术后 12hIL 6 ,CD11b明显低于C组 (P <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L 6 ,IL 8,TNF α的释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大鼠额叶损伤后细胞凋亡及iN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凋亡细胞在损伤后3h即可发现,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h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开始上升,24h达到高峰,以后也逐渐下降。结论大鼠额叶锐器伤后存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iNOS表达增加可能是影响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