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7,(1):65-68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术后3、5、10年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预后情况:7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3、5、10年的总体生存率依次为98.6%、89.6%和73.5%。2单因素分析结果:高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Log-rank=10.03,P<0.01)、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值(Log-rank=8.57,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化程度(HR=12.71;P=0.02)和淋巴结转移(HR=6.84;P=0.01)是影响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对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EC细胞株M3SP2和MC3中DDR1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唾液腺MEC组织及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DDR1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R1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3%,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0%,P<0.01).DDR1的高表达与MEC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黏液表皮癌细胞株M3SP2和MC3中,DDR1表达阳性.结论:DDR1在唾液腺ME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andwein病理评分系统中各指标与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E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比较不同病理评分系统分级的病理分级与唾液腺MEC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3例唾液腺M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用Kaplan-Meier方法对影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不同病理评分系统分级的患者3、5、10年复发率和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33例唾液腺MEC患者术后3、5、10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8.05%、13.07%、56.17%和7.05%、12.07%、34.20%。单因素分析表明,神经侵犯、病理分级B(按Brandwein病理评分系统分级)等10个因素是MEC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组织坏死、临床分期等11个因素是MEC患者术后转移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分级B(P=0.027,OR>1)是MEC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组织坏死(P=0.004,OR>1)是唾液腺MEC患者术后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理分级A(按AFIP病理评分系统分级)中,高分化MEC患者10年复发率为25.15%;病理分级B中,高分化MEC患者术后10年内无复发患者。病理分级A中,中分化MEC患者中5年转移率为50.35%,10年转移率为100%;病理分级B中,中分化MEC患者5年、10年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唾液腺MEC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逐渐增加,术后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病理分级B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坏死是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分级B可能是比病理分级A客观性更强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5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腺体组织标本行Maspin蛋白含量的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Maspin蛋白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1),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0)、术后转移(P=0.008)呈负相关,与总体生存状况呈正相关(P=0.028)。结论:Maspin蛋白的检测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EC)术后生存率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并确定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119例MEC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关于预后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乘积.极限法计算术后各时点的观察生存率,时序检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观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19例唾液MEC患者术后总体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192.53%、87.52%、85.39%。年龄≥40岁、TNMm、Ⅳ期、低分化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年龄〈40岁、TNMI、Ⅱ期、高分化患者(P〈0.05),大唾液腺MEC男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女性(P=0.008)。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前症状是进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3个对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高分化型唾液腺MEC属于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曾一度被认为良性肿瘤而称作黏液表皮样瘤。虽然MEC均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但其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各异,可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客观准确地评价MEC的恶性级别,对于临床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陆续筛选出的若干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有望与传统组织病理学分级相结合,形成有助于完善MEC预后评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3 年9 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唾液腺术后的标本43例,正常唾液腺组织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组织及MEC组织中Dnmt1和Dnmt3b 的表达。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nmt1在M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21%,与正常唾液腺组织的17.6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nmt3b在M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72%,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的11.76%(P<0.01);但两者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nmt3b在唾液腺MEC 的发生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肾移植受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恶性肿瘤,其中皮肤癌最为多见,而肾移植术后发生涎腺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名肾移植术后6年,患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随访21个月后,病变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10.
Warthin样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亚型,形态类似于Warthin瘤,但具有与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的t(11;19)(q21;p13)染色体易位.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Warthin瘤合并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1例Warthin样黏液表皮样癌、1例Warthin瘤合并黏液表皮样癌、1例Wa...  相似文献   

11.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常有复发。本组111例中,有20例(18%)术后复发。复发的时间差异很大,可在术后1个月至13年之间。有12例(60%)手术不彻底者,术后一半内复发。复发的原因除与肿瘤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有关外,还与首次不适当的手术方法更有密切关系。防止复发的关键是首次手术局部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病人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经本院手术并获得五年以上随访或不足五年而出现复发的涎腺粘波表皮样癌77例,对各项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似然比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全部通过SPSS软件完成。结果 本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分化程度、原发灶的处理方式、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侵犯骨的处理等因素均与术后复发相关。性别、分化程度、原发灶的处理方式做为影响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回归方程对术后复发的分类能力可达84.4%。结论 性别、分化程度、原发灶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系M3SP4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记数法、MTT、软琼脂克隆形成法及相关癌基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17β雌二醇对M3SP4细胞的增殖和对VEGF、cerbB2、Ki67、P16的影响。结果:雌激素在10-10~10-5mol/L时对M3SP4有促进作用,其中在10-7mmol/L时对M3SP4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体外实验表明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减少了10.8%,克隆形成率增加了225%,免疫组化显示VEGF、cerbB2、Ki67的表达增强,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体内实验,实验组裸鼠在每天给予0.0052mg/d的E2时,肿瘤细胞M3SP4的生长增加65%,转移增加了609%。VEGF、Ki67和cerbB2有较强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相反抑癌基因P16的表达较弱。结论:雌激素可刺激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3SP4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 is a malignant neoplasm that originates most commonly in the major and minor salivary glan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cin-1 (MUC1) expression and patient outcom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ases.Patients and methodsSurgical specimens from 357 patients with primary salivary gland MEC and 10 patients with normal salivary gland tissue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C1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patient survival was analyzed.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MUC1 expression level was higher in MEC tissues than in paired normal tissues (P = 0.001),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UC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ender (P = 0.02), location (P = 0.001), grade (P = 0.001), stage (P = 0.0018)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01). In additio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UC1 was confirmed 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poor survival in salivary gland MEC (HR 2.175 [95% CI 1.263, 3.745]; P = 0.0051).Conclusion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UC1 may be of great value in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salivary gland MEC,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molecule target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these pati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典型病例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1例黏液表皮样癌中paxillin的表达。结果:paxillin在正常涎腺组织的基底膜、腺管部位有弱阳性表达,在黏液表皮样癌中有强阳性表达,其强弱程度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r=0.75,P<0.01),染色强度与染色面积评分之和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r=0.93,P<0.01),在肿瘤浸润前沿表达显著。结论: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paxillin表达强弱程度与病理分级密切联系,癌症浸润前沿表达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