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4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正矫64眼(76.2%);轻度欠矫(上睑缘位于上方瞳孔缘或上方瞳孔缘下1mm)18眼(21.4%),复发(上睑缘高度较术前无提高)2眼(2.4%)。欠矫的病例中有6例伴外侧1/3重睑沟变浅。无过矫病例,无暴露性角膜炎病例。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手术的最低年龄及探求少部分失败病例的原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0眼行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本文16例20眼,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睑裂高度7~9mm者18眼,6mm者2眼,双眼睑裂对称,重睑弧度自然,部分病例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4眼一过性轻度结膜脱垂。结论该术式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5例(46眼),其中中度6例、重度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沿睑板上缘离断上睑提肌-Müller肌复合体并向上分离后与睑板固定,而后将复合体断端缝合到睑板上1/3部浅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2例疗效满意(睑缘弧度自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 mm,双眼形态基本对称),2例过矫(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外),1例出现结膜脱垂。结论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确切,在矫正眼睑生理功能和形态改善上可达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临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收集22例(27眼)临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患眼均接受提上睑肌缩短术,其中2例(2眼)眼球上转受限患者适当欠矫。术后3~6个月定期随访1次,评估上睑缘位置和角膜状况。结果随访4—46个月,矫正患者中16例(20眼)双眼上睑高度基本对称,3例(4眼)上睑下垂轻度复发,1例(1眼)完全复发。2例欠矫患眼上睑位置无明显变化。未见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或倒睫等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可有效矫正临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矫正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34例(30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人,均采用前路提上睑肌缩短术,重度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超常量缩短术。结果术后平视睑裂高度6~9mm者280眼(90.9%),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双侧眼窝深度对称。197眼重度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超常量缩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术后1~3月恢复眼睑闭合功能,10眼结膜脱垂。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比较理想且符合解剖生理的可行术式。目的报告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矫正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34例(30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人,均采用前路提上睑肌缩短术,重度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超常量缩短术。结果术后平视睑裂高度6~9mm者280眼(90.9%),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双侧眼窝深度对称。197眼重度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超常量缩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术后1~3月恢复眼睑闭合功能,10眼结膜脱垂。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比较理想且符合解剖生理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6.
提上睑肌缩短加上横韧带加强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寻求更好的手术方法 ,以达到功能矫正和美学更佳的双重效果。方法 选择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3 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上横韧带固定术。结果 术后早期平视睑裂 6mm者 3 3眼 ( 91 7% ) ,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 ,双侧眼窝深度对称。术后仅部分病例早期有轻度闭合不全 ,1例一过性轻度结膜脱垂。结论 该术式在改善提睑功能和取得美学效果两方面对矫正重度上睑下垂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6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徙前术。对其手术效果、适应证、缩短量及手术技巧进行总结。结果19例(26只眼)术后眼睑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睑裂高度正常。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既能恢复眼睑生理功能,又能达到改善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据术中对提上睑肌肌张力评估采取的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对儿童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169例(216只眼)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根据术中实际提上睑肌肌张力的评估,设计手术方式及手术量,其中143例(182只眼)行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 169例(216只眼)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上睑缘位置均在瞳孔以...  相似文献   

12.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双切口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15例(22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遮蔽性弱视的患儿,年龄4~12岁(平均6.5岁)。结果术后上睑缘高度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术后早期上睑缘回落较快,幅度较大,一般在术后1周时,平均下降2.5mm;术后1个月时上睑缘高度又有所回升,平均1mm;术后3个月上睑缘高度再次缓慢下降,直至术后半年时稳定。随访1年,18眼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mm。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4眼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术后睑裂闭合不全,一般在术后3个月至半年时消失。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早期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与并发症。

方法:对40例58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28眼行额肌腱膜瓣悬吊术,20例30眼行改良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mo,提上睑肌缩短术组及额肌瓣悬吊术组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正矫率分别为:8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倒睫、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等,提上睑肌缩短术组少于额肌瓣悬吊术组,且有更好的外观。提上睑肌缩短术后6mo复诊时,眼睑闭合不全15眼,暴露性角膜炎共1眼,结膜脱垂2眼; 额肌瓣悬吊术后6mo随诊,眼睑闭合不全23眼,暴露性角膜炎2眼,上睑倒睫3眼。

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均能有效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但前者并发症少,术后外观好。  相似文献   


14.
同期手术矫正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上睑内翻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
  方法:将2010-06/2013-06明确诊断为上睑内翻合并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30例60眼同期行上睑内翻倒睫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合并前徙术,观察手术后效果。
  结果:术中全部矫正良好,分别于1 wk;1,6 mo对参选患者内翻及倒睫矫正情况及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程度进行观察。上睑内翻倒睫得到完全矫正。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垂直距离术后1wk 为1.68±0.71mm,1mo 为1.71±0.69mm,6mo为1.70±0.65mm,均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暴露性角膜炎,无过矫发生。
  结论:多数患有上睑内翻倒睫的老年人同时合并有老年性上睑下垂,眼科医生应该重视上述两种病变的合并存在,并同时矫正。同期行上睑内翻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显微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25-162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68眼确诊为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观察3mo~1a,68眼上睑下垂中,治愈41眼;基本治愈27眼。总满意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全部矫正满意,外观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显微手术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功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疗效。方法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30例(30眼),术前参考健眼上睑缘位置以确定手术量,术中以可调整褥式缝合行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结果随访6个月,30眼中成功26眼(86.67%),其双眼睑裂对称,重睑弧度自然,部分病例有轻度闭合不全但闭合时不露角膜;有效4眼(13.33%),患眼睑裂高度低于健眼的值小于2mm,术眼无闭合不全或闭合不全不明显,但闭合时不露角膜。结论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复发的原因,指导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术前了解前次手术方式,分析失败原因,根据提上睑肌肌力结合病史确定再次手术方式。以提上睑肌肌力为依据,考虑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对于提上睑肌肌力≤4mm者均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对于提上睑肌肌力≥6mm者,均选择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提上睑肌肌力4~6mm之间者,若前次手术是利用额肌的手术,可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瓣悬吊术,我们采用了额肌瓣悬吊术。结果:患者26例30眼术眼睑缘弧度无畸形,双重睑自然,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下1~2mm,或与健眼基本对称。结论:复发性先天性上睑下垂再次手术要根据提上睑肌肌力结合病史确定再次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三种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42例47眼,其中提上睑肌缩短术25例28眼、额肌瓣悬吊术10例12眼、阔筋膜悬吊术7例7眼,比较手术效果,上睑弧度、双重睑成形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兔眼恢复时间短,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者术后外形欠自然、兔眼恢复时间长;采用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状态,手术效果最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