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bFGF、IGF1、BMP4、TGF-β1联合应用对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rat dental mesenchymal cells, rDMCs)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和差速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rDECs)和rDMCs,经cytokeratin、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来源。应用茜素红染色、Gomori钙-钴法检测矿化液诱导下rDMCs的矿化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在bFGF+IGF1(组1)、TGF-β1+BMP4(组2)、bFGF+IGF1+TGF-β1+BMP4(组3)分别诱导下 rDMCs中DSPP、CAP、OPN、OCN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培养、鉴定rDECs和rDMCs,经矿化液诱导后的rDMCs钙结节和ALP染色阳性。组1、2中,DSPP、CAP、OPN、O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差异显著(P<0.01),其中组1 CAP、OCN和组2 DSPP、OPN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rDMCs经矿化诱导后具有成骨特性。bFGF+IGF1显著促进CAP、OCN的表达,加速rDMCs向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与牙骨质基质、骨基质的矿化;TGF-β1+BMP4显著促进DSPP、OPN的表达,加速rDMCs向成牙本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与牙本质基质、骨基质的矿化,显示其成骨趋向。4种因子联合应用,并不具备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RNA-31-5p(miR-31-5p)对牙髓干细胞(DPSCs)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及成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DPSCs,分为对照组(不转染)、mimic 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miR-31-5p)、miR-31-5p mimic组(转染hsa-miR-31-5p mimic)、siRNA NC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miR-31-5p siRNA组(转染miR-31-5p 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DPSCs细胞中miR-31-5p、HIF-1α、BNIP3、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子2(Runx2)mRNA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各组DPSCs细胞增殖情况,ALP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DPSCs细胞ALP活性,蛋白印迹(WB)法检测各组DPSCs细胞中HIF-1α、BNIP3、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mimic NC组相比,miR-31-5p mimic组DPSCs细胞A值、ALP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LP染色明显减弱,miR-31-5p mRNA、HIF-1α、BNIP3 mRNA及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siRNA NC组相比,miR-31-5p siRNA组DPSCs细胞A值、ALP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Runx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LP染色明显增强,miR-31-5p mRNA、HIF-1α、BNIP3 mRNA及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31-5p可以激活HIF-1α/BNIP3信号通路,抑制DPSCs细胞的成骨相关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诱导矿化过程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变化,探讨HMGB1在人牙髓细胞损伤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DPCs,收集矿化诱导0、3、7、11、14d后hDPCs的mRNA、蛋白质及细胞爬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B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 DMP1)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ALP活性,免疫荧光检测HMGB1在hDPCs矿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hDPCs矿化诱导后,DMP1、DSPP、ALP及HMGB1的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DMP1、DSPP和ALP的mRNA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诱导7 d、11 d和14 d后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mRNA在矿化诱导11d和14d后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示细胞内各矿化标记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而细胞内HMGB1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DPCs矿化过程中,HMGB1逐渐从胞核转移至胞浆。结论:在hDPCs诱导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HMGB1在mRNA水平上与DMP1、DSPP和ALP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而细胞内HMGB1蛋白水平表达下调,且HMGB1在hDPCs细胞内出现转位,提示HMGB1与hDPCs的成牙本质分化有关,可能在牙髓细胞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牵张力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共培养体系成骨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与VECs。应用Flexcell 5000加力系统,分别对BMSCs与VECs共培养组、BMSCs单独培养组和VECs单独培养组施加6%等轴循环牵张力。加力6、12、24和48 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un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半定量检测ALP活性。通过加入VEGF受体抑制剂Tivozanib,观察VEGF的旁分泌作用。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加力6 h时,共培养体系Runx2 mRNA的表达量上调4.3倍(P<0.05);加力48 h时,ALP活性升高1.5倍(P<0.05)。②加力12 h时,共培养体系VEGF mRNA的表达量上调2倍(P<0.05),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增加10倍(P<0.05),BMSCs分泌大量VEGF,而VECs分泌极少量VEGF。③加入Tivozanib后,共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下调90%(P<0.05),ALP活性下调48%(P<0.05);而 BMSCs单独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和ALP活性分别下降30%和18%。结论牵张力促进BMSCs与VECs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成骨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牵张应力诱导BMSCs分泌的VEGF以旁分泌方式由VECs作用于BMSCs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emdogain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成骨及成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成骨样细胞(MG63)按2∶1比例于12孔板内进行直接及间接共培养,并使用不同浓度(0、0.1、1、10、50 μg/mL)的emdogain共培养细胞72 h。采用细胞计数仪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共培养细胞。对分选后的成骨样细胞及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蛋白(Col-1)及成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2(KDR)、von 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E选择素(E-Selectin)、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50 μg/mL浓度的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MG63表面ALP和Col-1表达水平逐渐增加;50 μg/mL浓度条件下,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同一emdogain浓度条件下,直接共培养MG63表面ALP及Co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除10 μg/mL组外,直接共培养条件下,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50 μg/mL组直接共培养的HUVEC表面Flt-1、KDR、vWF、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及直接共培养的其他各组(P<0.01)。间接共培养条件下,HUVEC表面EPCR及Ang-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接共培养(P<0.05)。结论 Emdogain对共培养MG63和HUVEC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 μg/mL可能是emdogain作用的关键浓度。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50 μg/mL emdogain抑制MG63及HUVEC细胞增殖,但能同时促进MG63及HUVEC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且该条件下emdogain的作用显著强于其他实验条件,细胞间直接交联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99a在机械牵张力刺激下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牵张力刺激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加载12%牵张力0、3、6、12和24 h后,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C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 mRNA和miR-199a的表达。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牵张力组、牵张力+miR-NC组和牵张力+miR-199a组,加载12%牵张力和转染miR-199a模拟物后,观察miR-199a和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以及ALP活性。茜素红S(ARS)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9a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iR-199a模拟物对IGF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0 h时间点相比,以机械牵张力刺激3、6、12和24 h后,MC3T3-E1细胞ALP活性和OCN、OSX、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12 h时变化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牵张力组细胞中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ALP活性、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钙结节形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牵张力组相比,牵张力+miR-NC组细胞中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牵张力+miR-NC组相比,牵张力+miR-199a组细胞中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细胞ALP活性、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钙结节形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iR-199a可与IGF1靶向结合,miR-199a模拟物可使MC3T3-E1细胞中I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99a可抑制机械牵张力刺激诱导的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搅拌摩擦处理加工后的Ti-35Nb-2Ta-3Zr/ Zn(TNTZ/ Zn)复合材料是否具备诱导成骨的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搅拌摩擦处理,将Zn添加到TNTZ合金表面,设计对照组为TNTZ(未经FSP的TNTZ),实验组为FSP(未加Zn加工的TNTZ)、TNTZ/Zn-0.5(0.5 mm预制孔)和TNTZ/Zn-1(1 mm预制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进行表征分析,检测共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 PCR 检测ALP活性,COL-1α、OPN和OCN基因的表达。采用 SAS 8.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TZ/Zn-1组表面Zn纳米粒子分布较均匀,直径为70~80 nm。与TNTZ组相比,TNTZ/Zn-0.5和TNTZ/Zn-1组的ALP表达显著上调(P<0.05和 P<0.01)。相比于TNTZ组,TNTZ/Zn-0.5和TNTZ/Zn-1组的ALP活性、COL-1α、OPN和OCN基因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FSP成功将Zn整合到TNTZ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级微观结构。TNTZ/Zn复合材料可有效诱导成骨,是一种潜在的种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连接蛋白(Cx) 43在促进人牙髓细胞(hDP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的联系。方法:在hDPCs中过表达Cx43并施以300 ng/m L BMP-2刺激1 h,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IF)检测成牙本质分化标记物的表达变化;检测BMP-2介导的Smad1/5/9和Erk1/2通路活性,并施加PD98059(Erk1/2抑制剂)刺激1 h,检测抑制Erk1/2后过表达Cx43对BMP-2诱导的DSPP等的表达变化影响。结果:BMP-2上调hDPCs内osterix、DSPP、DMP-1、ALP和OCN RNA水平以及osterix蛋白表达,增强hDPCs中DSPP的荧光强度。过表达Cx43明显促进BMP-2诱导的hDPCs成牙本质分化。BMP-2激活hDPCs中的Smad1/5/9通路,过表达Cx43上调hDPCs中Erk1/2磷酸化水平。抑制Erk1/2明显减弱过表达Cx43对BMP-2诱导的osterix、DSPP、DMP-1、ALP、OCN mRNA表达以及osterix蛋白水平和DSPP染色强度的增强作用。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获得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三磷酸腺苷组、成骨诱导液组和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比较4组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基因表达和P2X7受体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后1周和2周,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的RUNX2和OC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诱导液组(P<0.05)。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成骨后1周的RUNX2和OC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后2周(P<0.05)。成骨后1周和2周,三磷酸腺苷组和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的P2X7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成骨诱导液组(P<0.05);成骨后2周,三磷酸腺苷组的P2X7受体mRNA表达显著高于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P<0.05);三磷酸腺苷组成骨后1周的P2X7受体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后2周(P<0.05)。结论:P2X7 受体明显提高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效果,三磷酸腺苷可激活P2X7 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SDF-1α/CXCR4信号轴是否参与介导柚皮素促进BMSCs成骨分化。方法: 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柚皮素对BMSCs增殖的影响,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RT-qPCR法检测各组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趋化因子受体4(CXCL receptor 4,CXCR4)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CXCR4和SDF-1α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胞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细胞为高纯度的BMSCs。第1、3天,柚皮素对BMSCs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第5天时,50 μg/mL柚皮素可促进BMSCs增殖;第7天时,不同浓度柚皮素均促进BMSCs增殖(P<0.05);同时,ALP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RT-qPCR结果表明,柚皮素组和成骨诱导液组中相关基因表达均较培养基组明显增加,而AMD3100组中各基因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CXCR4和SDF-1α蛋白表达随诱导时间增加均逐渐上调,且两者均在100 μg/mL柚皮素组表达最高。结论: 柚皮素可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向分化,SDF-1α/CXCR4信号轴参与柚皮素对BMSCs的成骨分化,主要在BMSCs成骨分化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对体外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方法 分离SD大鼠B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第3代细胞给予体外电离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4、8、10 Gy。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辐照后24 h和7 d Casepase-3及Cyclin-D1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并体外培养大鼠BMSCs。电离辐照后,增殖曲线提示10 Gy剂量组较对照组生长速度快。凋亡检测提示10 Gy剂量组死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0 Gy剂量辐照后,Cyclin-D1基因在辐照后第24小时(P<0.01)和第7天(P<0.001)表达显著上调。Casepase-3基因在10 Gy辐照后24 h显著上调(P<0.01)。结论 BMSCs在体外对电离辐射具有一定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凝胶的三维结构,并探索不同浓度PRF凝胶析出液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体外增殖的影响,评价PRF凝胶作为牙髓组织再生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备PRF凝胶,分别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将新鲜制备的PRF凝胶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于第7天取出析出液。分别用含PRF 凝胶析出液浓度(体积分数)为25%(1PRF组)和75%(3PRF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DP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24、48、72、96、120、144、16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光镜和SEM观察结果均表明,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分布在PRF凝胶的白膜层,此层由粗大而密集的纤维蛋白条索构成。CCK-8结果显示,在24、48、72、96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20、144、168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PRF组的OD值和3PR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F凝胶的三维结构由纤维蛋白网构成,其白膜层聚集了大量可释放生长因子的血小板与白细胞;PRF 凝胶析出液对hDPCs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提示PRF凝胶有望成为牙髓再生的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釉质基质蛋白(EMPs)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成骨和成脂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HED表面抗原CD73、CD146、CD34和CD45的表达。通过OB成骨诱导液诱导SHED,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将SHED分为4组,NC组为无效序列shRNA干扰SHED,EMPs组为无效序列shRNA干扰SHED后,再用100 μg/L EMPs干预SHED,miR-32 inhibitor组为miR-32 shRNA质粒干扰SHED,EMPs+miR-32 inhibitor组为沉默miR-32后,再用100 μg/L的EMPs组干预SHED。qPCR检测miR-32、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 (DM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DSPP、DMP-1、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量,茜素红染色检测SHED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SHED成脂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ED的CD146和CD73阳性表达,CD34和CD45阴性表达,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征一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和油滴明显增多,与干细胞多向分化特征一致。与NC组相比,EMPs组中miR-32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miR-32 inhibitor组和EMPs+miR-32 inhibitor组中miR-32表达量显著减低(P<0.05)。与NC组相比,EMPs组DSPP和DMP-1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显著增加(P<0.05),PPARγ和C/EBPα表达量和油脂滴数量显著降低(P<0.05),而miR-32 inhibitor组结果与之相反(P<0.05)。与miR-32 inhibitor组相比,EMPs+miR-32 inhibitor组DSPP、DMP-1、PPARγ和C/EBPα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和油脂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EMPs组相比,EMPs+miR-32 inhibitor组DSPP和DMP-1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显著降低(P<0.05),而PPARγ和C/EBPα表达量及油脂滴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EMPs通过促进miR-32的表达,从而调控SHED的成骨和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浓度对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集的健康者完整拔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采用块酶消化法培养牙髓干细胞,置于3%O2(3%低氧浓度实验组)、5%O2(5%低氧浓度实验组)和21%O2(21%常氧浓度对照组)中培养7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情...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比较血清饥饿及融合培养对人牙髓细胞周期同步化及矿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人牙髓细胞分别培养至80%及100%融合后,使用含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24、48、72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牙髓细胞的细胞周期。以100%融合培养后饥饿48 h的人牙髓细胞作为实验组,80%融合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在基因水平检测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的表达;在蛋白水平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人牙髓细胞达到100%融合后,经血清饥饿48 h的G0/G1期细胞比100%融合培养组以及血清饥饿组多(P<0.05)。在基因水平,实验组Ⅰ型胶原、骨钙素的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但是能促进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5),同时在蛋白水平也刺激了人牙髓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P<0.05)。结论:100%融合培养联合血清饥饿法使更多的人牙髓细胞周期同步于G0/G1期,能更好地促进人牙髓细胞矿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比较神经化髂骨瓣和传统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移植骨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干细胞活性。方法: 游离血管化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半年,从移植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BMMSCs,通过集落形成观察、Brdu摄入实验、群体倍增时间、体外成骨茜素红染色法、裸鼠皮下成骨法检测BMMSCs增殖、自我更新及成骨分化能力。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化髂骨移植术后分离、培养的BMMSCs的集落形成、增殖、群体倍增时间、体外及体内成骨分化能力均显著高于非神经化组(P<0.05)。结论: 神经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可以增强BMMSCs的自我更新、增殖、成骨分化等潜能,有助于维持移植骨的术后内环境稳定,减少术后移植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2X7受体(P2X7 receptor,P2X7r)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健康青年患者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为实验材料,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取第4代hPDLSCs,分为A、B、C、D 4组,A组用常规培养液培养,B组用成骨诱导液培养,C组用成骨诱导液+100 nmol/L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溶液培养,D组用成骨诱导液+100 nmol/L 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KN-62培养。7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hPDLSCs成骨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各组hPDLSCs成骨相关因子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X2 mRNA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各组hPDLSCs中P2X7r mRNA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B组和C组hPDLSCs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逐渐由不规则形变为方形,出现灰白色钙化小结节。结节多呈板层状圆形或椭圆形团块,C组灰白色钙化小结节显著多于B组,而A组和D组钙结节量均很少。B、C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P<0.05),D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B、C组(P<0.05),D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发挥正调节作用。P2X7受体被ATP激活后,可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这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