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量玻璃体积血对兔眼视网膜电图检查的影响。方法(1)用物理学方法测量血液对白色闪光的透过率;(2)在经玻璃体气体压缩术形成的兔眼玻璃体腔中注入0.5ml自体血,利用强闪光视网膜电图(electrical resistance gauge,ERG)技术和光强度振幅曲线的计算分析ERG的变化;测定玻璃体切除术消除积血前后ERG。结果随着浓度和厚度的增加,血液对光线的透过率呈指数下降趋势。玻璃体积血使常规ERG检查波形消失,用增强3.5log单位的强闪光刺激可以引出ERG波形。玻璃体切除术后ERGb波可逐渐恢复。结论血液对白色闪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光线被玻璃体内积血吸收可以导致常规ERG波形消失,此时应用强闪光ERG可以测得接近于正常的ERGb波最大反应,提示视网膜功能并未因玻璃体大量积血而发生不可逆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积血后,ERG波形缓慢恢复。(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04-107)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兔玻璃体积血后视网膜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积血组(B)和Dxm干预组(C),每组8只。A组玻璃体内注入生理盐水0.2mL,B组、C组玻璃体内注入自体血0.2mL;注入后1,24,48h,A和B组给予生理盐水3mL/kg,C组给予Dxm3mg/kg。分别于造模后3,7,14,21d随机处死每组中的2兔4眼观察视网膜病理变化。结果:A组所有时间点,B组3,7d,C组3,7,14d视网膜形态正常。B组14d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水样变性;21d视网膜内界膜不完整,内、外核层细胞和光感受器内、外节水样变性。C组21d神经节细胞染色变淡,内丛状层、内核层水样变性。结论:玻璃体积血可引起视网膜细胞水样变性,Dxm可缓解玻璃体积血后视网膜水样变性。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宋寅伟  刘洋  刘兰  蔡小军 《眼科研究》2011,29(11):1016-1018
背景长期的玻璃体积血会产生一些毒性物质。在白内障手术中发现,陈旧性玻璃体积血眼晶状体前囊膜薄且透明,研究玻璃体积血对晶状体的影响对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玻璃体积血对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8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0.1ml自体耳缘静脉血,对照眼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的PBS(pH7.4)。于注射后1、3、5、9、15、20、25、30d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玻璃体及眼底情况,注射后第30天取实验兔双眼晶状体前囊膜制备组织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测LECs的凋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后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兔眼均未发现眼内炎症表现,对照组兔眼无玻璃体积血。术后第1天,实验眼玻璃体积血凝集,边界清晰;第5天可见玻璃体呈暗红色改变,眼底窥不清;第15天时可见积血块转变成灰白色,玻璃体液化;注射后第25天时,血液基本吸收;注射后第30天,可见玻璃体液化,无血液沉积,但玻璃体色泽较对照组深暗。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实验眼LECs间隙增大,与囊膜连接疏松,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呈空泡样改变,细胞中内质网扩张,核膜双层结构消失并呈皱缩样改变。对照组LECs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积血可能引起LECs凋亡的超微结构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除术对兔眼视网膜电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健  惠延年 《眼科研究》1996,14(2):92-94
对19只兔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动态观察了术后28天内ERGb波的变化和28天时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结果玻璃体切除后1、4天ERGb波明显降低(P<0.01),第7天较1.4天回升(P<0.05),14~28天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8天时光镜及电镜检查视网膜无明显结构损害。此结果为判断玻璃体手术后疗效、评价玻璃体手术后应用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11例行玻璃体切除伴常规的环扎加压手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0眼,未提高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介质清晰,裂孔封闭。术后随访1眼3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于玻璃体积血,应常规行B超检查并定期随访,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手术,以期取得较好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单纯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40例(40眼),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术后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积血切割术,术后3月视力≥0.6者10眼,视力0.1-0.6者20眼,视力数指-0.1者5眼,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视力丧失。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性药物治疗长期不吸收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曹芳  曹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75-1776
目的:观察视网膜裂孔引起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于视网膜裂孔引起玻璃体积血,给予半卧位、双眼包扎、应用止血剂及裂孔激光光凝封闭等对症处理。结果:经双眼包扎、应用止血剂及半卧位治疗1~14d,眼底可视度增加,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后,视网膜裂孔封闭,无再出血。结论: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时,双眼遮盖并及时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可避免视网膜脱离是争取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乙烷(C2F6)气体.术后随访(18.6±10.03)月(3~3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3±0.02(手动/20 cm ~ 0.06);所有患者术后l周及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分别为0.24±0.14 (0.05~0.4)、0.36±0.21 (0.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4.72,P<0.01; t=-4.94,P<0.0l).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0.3及以上者7只眼(70%).术前1天、术后1d、3d、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9.87±3.23)、(11.91±4.66)、(10.47±2.83)、(11.94±2.89) mmHg,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95,P>0.05).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内未见动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等复发情况.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张冬松,赵培泉,陈钦元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不仅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而且由于积血机化可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本文总结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10例(10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积血患者241例,其中RVO者28例(28只眼)(占11.6%)。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患者的发病特点、视力预后、RVO相关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占92.9%,2例术后视力保持不变,占7.1%。中央静脉阻塞11例,分支静脉阻塞17例。分支静脉阻塞术后视力好于中央静脉阻塞(P〈0.0235)。玻璃体积血时间小于2个月的患者(10例)视力预后好于2个月后手术者(18例)(P〈0.05)。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者较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者视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RVO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手术时机一般选在经药物治疗2~3个月积血仍不吸收时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RVO性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7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具体病情联合单纯白内障摘除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异物取出、膜剥离、水下透热、眼内光凝或/和巩膜外冷凝及眼内注气或硅油充填。结果:选取75眼中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穿孔性眼外伤19眼,眼球钝挫伤8眼)2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5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眼,Eales病9眼,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9眼,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3眼。术后随访6~48(平均18±5.6)mo,75眼中72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者65眼(87%),>0.2者54眼(72%),>0.5者23眼(31%),术后视力没有提高3眼(4%),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的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大量玻璃体积血药物治疗不吸收,反复发生的玻璃体积血和B超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者应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以改善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出血对视网膜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维嘉  张效房 《眼科研究》1993,11(4):257-258,T013
通过对家兔玻璃体出血模型的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出血后7天,a,b波幅显著下降,28天时仍有明显改变,与病理改变相一致,且a波幅下降的幅度大于b波,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Aims or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retinal tears (RTs) after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 and vitreous hemorrhage (VH) in patients on systemic anticoagulants.

Methods

In all, 260 eyes of 260 patients with an acute PVD and VH were followed for evidence of an RT or detachmen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taking systemic anticoagulants and those not taking anticoagulants.

Results

A total of 137 patients (53%) were taking anticoagulants, 123 (47%) were not. Overall, 72% of patients not taking any anticoagulant had evidence of an RT, whereas 46% of patients taking an anticoagulant had an RT (P-value 0.0002). Also, 37% of patients not taking an anticoagulant had a retinal detachment (RD), whereas 23% of patients taking any anticoagulant had an RD (P-value 0.01).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n acute PVD and VH using anticoagulants, RTs and RDs were common. Anticoagulation status may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incidence of an RT or detach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自然转归。方法应用fluid percussion injury(FPI)仪器对兔眼致伤,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A/B超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24眼伤后1 d玻璃体腔均出现积血;伤后3~7 d玻璃体积血开始吸收;伤后60 d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病理学变化:伤后1 d玻璃体腔弥漫红细胞,视网膜充血水肿,视网膜内亦可见弥漫性红细胞,伤后3~7 d玻璃体腔红细胞开始减少,视网膜红细胞亦减少,充血水肿减轻;伤后60 d玻璃体腔红细胞消失,视网膜水肿消失。结论应用FPI成功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眼挫伤所致玻璃体积血可自行吸收。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积血的分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将玻璃体积血的病程分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急则治其标,以凉血止血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14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视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情况。结果: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88.5%。结论: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酶对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黄琴 《眼科研究》2009,27(7):572-576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对兔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转归的影响。方法28只新西兰白兔,右眼为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模型,左眼为空白对照眼。1d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4只兔(14只眼)。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透明质酸酶0.002umol/(min·L),阳性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0.1mL BSS。分别于给药后1、3、7、14、21、28d测量眼压,行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每组抽取2只实验兔行眼球摘除,抽取玻璃体液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质量浓度,取眼球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14d后,实验组的玻璃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d、3d,实验组眼压和空白对照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玻璃体中bFGF的质量浓度均增高,阳性对照组增高更明显。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视网膜均出现了水肿和神经节细胞空泡样变、内界膜增厚等改变,但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形成增生膜少。结论透明质酸酶20IU于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对视网膜无毒性作用,可加速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消散,造成眼压一过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严重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37例(37眼)严重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不同时期的玻璃体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玻璃体积血37例中积血和视网膜粘连者共有13例,这是主要并发症。行单纯玻璃体切除13例,联合手术24例。术后视力下降2眼,占5.40%,无变化3眼,占8.11%,其余32眼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占86.49%。结论 玻璃体切除是治疗严重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伤后应根据积血和网膜情况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患者13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为7个月~4年,平均2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均在位,16只眼(88.9%)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0.3者11只眼(71%),最好视力为1.0。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2例173眼玻璃体积血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结果:术后诊断:173眼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3眼(48.0%),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4眼(13.9%),Eales病13眼(7.5%),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0眼(5.8%),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5.2%),视网膜裂孔8眼(4.6%),视网膜脱离9眼(5.2%),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7眼(4.0%),单纯玻璃体积血4眼(2.3%),视网膜大动脉瘤2眼(1.2%),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2眼(1.2%),脉络膜视网膜炎1眼(0.6%),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1眼(0.6%)。不同年龄病因分布不同,术后随访3~15mo,术前与术后视力相比,41眼(23.7%)视力不变,115眼(66.5%)视力提高,17眼(9.8%)视力下降。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Eales 病是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手术并发症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视力,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