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白浪  陆晓和  钟彦彦  张静  周瑾  武海军 《眼科研究》2009,27(11):1011-1014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糖皮质激素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TLR2表达的影响及对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典必殊滴眼液点术眼,每日2次)抗排斥组(C),A、B、C3组大鼠给予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价;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平均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7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均增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角膜TLR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排斥反应,对移植物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郝念  张明昌  边芳 《眼科研究》2009,27(2):100-10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D-Wistar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为0.5%、1.0%及2.0%A771726滴眼液组;E组为Wistar大鼠自体移植对照组。术后比较各组角膜植片排斥指数(RI)及植片存活时间,并对植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38±2.26)d,B组(10.13±2.41)d,C组(17.57±1.72)d,D组(17.50±2.14)d,E组(〉28.00)d。A组、B组分别与C组、D组植片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术后10d,A组、B组角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高表达IFN-γ及ICAM-1;术后20d,C组、D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IFN-γ及ICAM-1表达增高。结论局部应用A771726滴眼液能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anti—dendritic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DC—McAb)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其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植片内IFN-γ mRNA的表达、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分A:对照组:A0:阳性对照组;B:腹腔给药组;C:结膜下给药组;D:保留受体上皮瓣组。A、A0、B、C组予常规穿透角膜移植术.D组保留受体上皮瓣。每组术前3d及术日,术后第1、第2、第3、第5、第7、第9、第11天给药,A组: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0.5ml,A0组:腹腔注射小鼠抗大鼠IgG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1.B、D组:DC—McAb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l,C组:结膜下注射DC—McAb 0.05ml。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排斥反应情况,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A、B、C、D组分别于术后第3、第7、第14和第21天采血清.ELISA法测IL-2水平。A、B组术后第7天取角膜植片,RT—PCR法检测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术后(7.63±0.74)d出现排斥反应,A0组(7.50±0.54)d,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17.11±1.17)d、C组(13.86±0.69)d、D组(17.88±0.84)d,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角膜植片IFN-γmRNA可检测到有较高表达,B组的表达量很少或检测不到,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正常SD大鼠血清IL-2浓度为(35.18±2.59)pg/ml,移植术后3d略有升高,7d时明显升高,14d时IL-2的水平达高峰,21d时下降,B、C、D组升高幅度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C组与B、D组相比升高幅度较大(P〈0.05),B、D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延?  相似文献   

5.
TLRs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体大鼠分为3组:自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组(C),A、B、C组各36只大鼠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情况并采用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获取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A、B、C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RI平均在术后7d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RI计分未达到排斥反应诊断标准。正常大鼠角膜可见TLR2、TLR3、TLR4mRNA表达;术后9dB组大鼠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mRNA和TLR4mRNA在B组各时间点间表达的差异倍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32),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155-5p/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典必殊能否抑制miR-155-5p/SOCS1 通路延缓排斥反应.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移植组、同种异体移植组、同种异体移植+典必殊组(典必殊组).术后每天按Larkin 法行角膜植片排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且表达ICOS-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iICOS-EGFP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对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供体)及SD大鼠(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20只:A组为单纯角膜移植对照组;B组为Ad-siICOS-EGFP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Ad-siICOS-EGFP;C组为Ad-EGFP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Ad-EGFP;D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每眼选择角膜缘1200位、600位两个注射点,每个注射点注射剂量为15μL。术后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排斥反应指数的变化并记录植片的存活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5d随机取10只大鼠,麻醉后取角膜,部分植片行RT-PCR检测,部分角膜冰冻切片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其余大鼠进行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统计。结果 A组、B组、C组、D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800±0.632)d、(14.700±1.418)d、(10.000±1.054)d、(10.100±0.876)d,其中B组存活时间最长,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C组、D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角膜植片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FP绿色荧光表达,表达位于角膜植片上皮层及整个角膜基质层;A组、D组角膜植片未见绿色荧光表达。A组、B组、C组、D组植片组织ICOS的PCR产物凝胶电泳条带灰度值比值分别为1.004±0.164、0.621±0.096、0.929±0.134、0.918±0.120,其中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C组、D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d-siICOS-EGFP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植片组织ICOS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移植术后即刻受体鼠球结膜下注射Ad-siICOS-EGFP,可以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 mg/L和10 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 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0.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而C组与D组植片炎性反应较轻,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mK5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延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4个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BALB/c小鼠,B、C、D组各11只鼠,均取右眼行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自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B组给予不含药物的安慰剂,C组给予环孢素A(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2d。给药后7d,取大鼠脾细胞给予刀豆蛋白(ConA)刺激细胞增生,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IL-4的含量,比较各组细胞增生指数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C组、D组发生排斥时间分别为(35.13±5.74)d、(33.62±6.80)d,明显延迟,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17,P〈0.01;q=8.33,P=0.00),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增生,各组小鼠脾细胞的增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29,P=0.061)。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3周左右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ConA刺激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角膜移植小鼠脾细胞分泌IL-2明显增多,J2可抑制ConA诱导的IL-2分泌增加。结论 J2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而抑制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J2能够明显抑制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的增生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anti-dendriticcell monoclonal antibody,DC-McAb)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eell,DC),观察其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植片内IFN-γ mRNA的表达、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分A:对照组:AO:阳性对照组;B:腹腔给药组;C:结膜下给药组;D:保留受体上皮辨组.A、AO、B、C组予常规穿透角膜移植术,D组保留受体上皮瓣.每组术前3 d及术日,术后第1、第2、第3、第5、第7、第9、第11天给药,A组: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0.5 ml,AO组:腹腔注射小鼠抗大鼠IgG 0.1 ml+灭菌注射用水0.4 ml,B、D组:DC-McAb 0.1 ml+灭菌注射用水0.4 m1.C组:结膜下注射DC-McAb 0.05 ml.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排斥反应情况,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A、B、C、D组分别于术后第3、第7、第14和第21天采血清,ELISA法测IL-2水平.A、B组术后第7天取角膜植片,RT-PCR法检测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术后(7.63±0.74)d出现排斥反应,A0组(7.50±0.54)d,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17.11±1.17)d、C组(13.86±0.69)d、D组(17.88±0.84)d,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角膜植片IFN一γmRNA可检测到有较高表达,B组的表达量很少或检测不到,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正常SD大鼠血清IL-2浓度为(35.18±2.59)pg/ml,移植术后3 d略有升高,7 d时明显升高,14 d时IL-2的水平达高峰,21 d时下降,B、C、D组升高幅度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C组与B、D组相比升高幅度较大(P<0.05),B、D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角膜移植大鼠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取14只Wistar大鼠为供体鼠,提供双眼角膜;28只SD大鼠为受体鼠,均以左眼为术眼,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在显微镜下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手术完成后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以生理盐水滴左眼,实验组(10只)以1 mg·mL-1 PDTC滴左眼,均为每天3次,每次1滴,空白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1天起,每组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15天、第25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并进行评分。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大鼠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植片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0.80±1.40)d、(23.40±2.30)d、(11.20±2.06)d,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3~5天出现,并很快进入植片周边,沿缝线处向角膜植片中央粗大生长。实验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5~7天出现,生长速度较慢,血管稀疏。术后不同时间实验组新生血管数、新生血管面积及排斥反应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术后,实验组大鼠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内出现较多空泡,角膜基质层内出现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并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缝线及切口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植片中央发生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上皮部分脱落。对照组角膜植片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较实验组明显增加,且对照组角膜植片显著增厚,基质结构疏松、紊乱;实验组角膜植片相对基质板层结构排列有序,新生血管数在相同时间内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F-κB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4.236±0.856)个,较对照组[(18.451±1.234)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2.631±0.238)个,较对照组[(6.254±0.721)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结论 大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NF-κB抑制剂PDT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海娟  马科  游玉霞  吴雁  徐清 《眼科》2012,21(2):116-120
目的 探讨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Lewis大鼠50只为受体,F344大鼠25只为供体。方法 50只Lewis大鼠右眼采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第7天新生血管到达角膜中周部时,全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术后滴眼液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到E组,每组10只大鼠),A组为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的基质点药,B组为普通环孢素A滴眼液组,C组、D组、E组分别为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术后各组滴用相应的滴眼液,每日3次。拍摄大鼠角膜照片每日1次至14天,以后每2日拍摄角膜照片1次至28天。以角膜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评分之和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记录角膜存活时间(从角膜移植开始到RI=6的时间),术后第14天每组取2只大鼠眼球,以光镜进行角膜病理学观察。主要指标 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角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A到E组角膜存活时间分别为(7.20±2.93)天、(10.89±3.62)天、(10.50±3.40)天、(11.13±3.94)天和(12.80±4.07)天,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P=0.022)。B、C、D、E组与A组相比,角膜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7、0.027、0.001)。B组与C、D、E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5、0.853、0.255),C组与D、E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6、0.161),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A到E组RI分别为7.80±1.48、5.67±1.80、6.10±1.66、5.25±1.75和4.80±1.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2,P=0.002)。B、C、D、E组与A组相比,RI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21、0.002、0.000)。B组与C、D、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5、0.592、0.241)。C组与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0.074)。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A组角膜植片明显水肿、增厚,基质层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B~E组角膜基质层浸润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结论 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及高、中、低浓度的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均能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眼科,2012, 21: 116-120)  相似文献   

13.
核转录因子抑制剂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  Zhang MC  Hu YZ  Yu CT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1124-1128
目的 探讨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碱烧伤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A、B、C及D组,每组12只鼠(12只眼),A、B、C组伤后分别滴用0.5、1及2mg/ml的PDTC眼液,对照组(D组)滴生理盐水;均4次/d,共28d。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测量新生血管面积、记录角膜炎性反应及角膜混浊度,并在4和28d每组各处死6只鼠,取全角膜作病理学分析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分析(Western Blot法)。结果 B、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显著少于D组(F值分别为964.51、766.37,P值均〈0.01),B、C组的角膜炎性反应程度与混浊度均低于D组(F值分别为72.41、54.33,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比较(F=0.588,P=0.486)、角膜炎性反应程度与混浊度的比较(F=1.278,P=0.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NF-κB活化程度显著低于D组,而A、D组间NF-κB的表达无差异。结论 PDTC能有效阻止NF-κB的活化,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应用,探究苯扎溴铵和西酞普兰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用PBS眼液滴眼;C组用苯扎溴铵眼液滴眼;D组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E组苯扎溴铵眼液滴眼联合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在注射(滴眼)后2周,利用OCTA进行角膜分区,分别测量5组小鼠角膜各区域的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并计算平均值。结果 A组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分别为(66±7)μm、(141±11)μm,B、D两组角膜上皮均为(66±8)μm,角膜全层厚度均为(140±12)μm,C组分别为(73±10)μm、(141±14)μm,E组分别为(76±12)μm、(141±15)μm。注射(滴眼)后2周,与注射(滴眼)前相比,A组、B组及D组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略有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组和E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滴眼)后2周,E组较C组相比,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注射后与注射前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应用OCTA测量发现,单独使用西酞普兰对角膜厚度无明显影响,苯扎溴铵可使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且西酞普兰对其增厚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慧  单伟 《眼科新进展》2020,(2):120-124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每组每天2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并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34、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第 3天、7天和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上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碱烧伤后第14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25 g·L-1阿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温舒  杨炜 《眼科新进展》2018,(1):039-43
目的 研究氢气水(H2水)滴眼对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并探讨H2水抑制CNV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48眼,成功建立碱烧伤诱导CNV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1.6×10-6 H2水滴眼,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模型建立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量CNV长度,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深麻醉下取大鼠角膜及房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 mRNA表达,ELISA检测房水内TNF-α蛋白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26±1.82)mm2、(8.59±3.98)mm2和(3.24±2.34)mm2;对照组分别为(4.27±2.68)mm2、(6.44±4.67)mm2和(15.98±4.75)mm2;空白组分别为(9.49±2.79)mm2、(17.71±4.06)mm2和(25.35±1.40)mm2。碱烧伤后第3天、7天和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14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碱烧伤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层PED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强,基质层新生血管极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PED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房水中TNF-α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1.6×10-6 H2水滴眼能有效抑制大鼠碱烧伤诱导的CNV。  相似文献   

17.
18.
马科  张海娟  吴雁  徐清  游玉霞 《眼科》2012,21(1):55-59
目的 探讨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Lewis大鼠50只,F344大鼠25只。方法 Lewis大鼠作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受体分5组各10只,A组为阴性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基质点眼,B组为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C、D、E组分别为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F344大鼠为供体。术后各组滴用相应的滴眼剂,每日3次。术后14天内每日、14天后每2日拍摄角膜照片,观察至术后28天。术后14天取大鼠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 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角膜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B、C、D、E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8.1±1.37天、12.5±4.72天、12.11±4.46天、13.11±4.65天和13.56±3.88天(F=2.916,P=0.032)。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基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与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E组RI分别为7.3±0.67、5.5±1.35、6.11±1.45、5.22±1.48和4.77±1.20,(F=5.782,P=0.001)。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基质组相比,RI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与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与普通环孢素滴眼液具有相似的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效果优于0.5%浓度组。(眼科,2012,21:5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