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药物评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IL-17表达、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与药物评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临床症状,而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敏片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两组,鼻敏片组23例,安慰剂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应原皮肤滴定试验的变化。结果鼻敏片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变应原皮肤滴定试验风团改善明显(P〈0.05)。结论鼻敏片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鼻敏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和对鼻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豚鼠40只,随机分A(正常对照组)、B(变应性鼻炎模型组)、C(鼻敏合剂治疗组)、D(辛芩颗粒治疗组)四组,每组10只.先把B、C、D组做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后用鼻敏合剂和辛芩颗粒治疗C、D组.制备模型前和治疗前、后,用攻击致敏液滴鼻,观察豚鼠行为改变.治疗后处死豚鼠,观察各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出现的阳性率.结果 行为变化:①A组:成模前,治疗前、后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B组:成膜前与治疗前、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C、D组:治疗前、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出现的阳性率:B组与A、C、D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鼻敏合剂可减轻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症状,抑制其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 细胞的分泌.故鼻敏合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实验组)症状的严重程度。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RORC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TGF-β与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为8.5±0.8,全体变应性鼻炎为6.2±1.6;②实验组FOXP3mRNA、TGF-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RORC mRNA、IL-17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变应性鼻炎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治疗组56例,口服克鼻敏汤,每日一剂,1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对照组48例,口服辛芳鼻炎胶囊,一次6粒,每日3次,连服30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排除鼻息肉及鼻窦受累患者,以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患者的特应性状态,并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共选择收集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pilia,NARES)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病史,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填写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采用NIOX测量鼻呼出气。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 μg/喷/鼻)喷鼻治疗,2次/天,持续治疗4周,并于2周和4周时复查,再次评估症状、生活质量及鼻腔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NO水平明显高于NARES患者[(1053±137)ppb vs(741±65)ppb,P <0.001)];对比正常对照组[(838±79)ppb)],两组患者鼻NO水平较之分别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经鼻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4周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表现为鼻NO浓度降低,而NARES患者表现为鼻NO升高,且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5)。治疗2~4周之后,变应性鼻炎及NARES患者鼻NO水平持续向对照组接近,同时,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 炎患者分别表现为NO浓度升高和降低;经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NO浓度向正常人水平回归。鼻腔NO水平改变可以作鼻炎患者炎症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免疫疗法合并鼻炎冲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90例分单纯中药组(鼻炎冲剂)、单纯免疫疗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鼻炎冲剂结合免疫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月时测定血清IgE、IgG、血浆cAMP、cGMP及鼻分泌物嗜酸细胞。结果表明:单纯中药组、单纯免疫疗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有效率分别为71%、75%和97%。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IgG升高,而IgE趋于正常。血浆cAMP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GMP下降,中西医结合组尤为明显。本文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免疫疗法是疗效好且巩固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叉头状转录因子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取鼻腔组织行HE染色,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脾脏Foxp3、T-bet、GATA-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Foxp3+T细胞含量。结果 小鼠变应性鼻炎组(AR组)喷嚏和搔鼻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ntrol组),经PIO治疗后症状得以改善;AR组小鼠鼻黏膜上皮连续性破坏,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IO治疗后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上皮完整性修复良好;PIO组Foxp3 mRNA表达高于AR组(P <0.001),GATA-3则较AR组明显降低(P <0.001),而T-bet 无统计学差异;AR组CD4+Foxp3+T细胞含量(4.43%±0.25%)较control组(5.19%±0.39%)降低(P <0.001),PIO治疗后CD4+Foxp3+T细胞含量(6.35%±0.37%)高于control组及AR组。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够有效缓解小鼠鼻过敏症状,调节Th1/Th2平衡;PPARγ激动剂可能是通过促进Foxp3表达,进而扩增调节性T细胞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鼻康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Th17和Treg细胞、IL-2、IL-4、IFN-γ、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h1、Th17、Treg、IL-2和RQLQ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显著升高(14.38±1.89 vs.11.48±1.44%,P=0.000);Th17显著降低(1.34±0.28 vs.1.61±0.29%,P=0.000);Treg显著升高(3.48±0.75 vs.2.72±0.52%,P=0.000);IL-2显著升高(45.38±9.83 vs.34.38±10.83 pg/ml,P=0.000);RQLQ评分显著降低(17.38±5.84 vs.20.32±6.48,P=0.0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2、IL-4和IFN-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康片有助于纠正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用激素联合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与单纯使用鼻用激素,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生理性海水联合鼻用激素)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鼻用激素),通过用药前后各症状和总体症状的VAS评分数值的变化,来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的差别。结果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差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症状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作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与变应原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1711例,对其中秋季发病的35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问诊调查,记录其发病情况,进而辨证分型,统计天津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各变应原皮试反应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秋季变应性鼻炎患病率63.8%,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秋季花粉致敏者肺气虚寒型最多,其次为脾气虚弱型;屋尘螨、粉尘螨致敏者痰湿中阻型最多,其次为肺气虚寒型;真菌类致敏者肺气虚寒型最多,其次为肾阳不足型;各证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皮毛致敏者各证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原种类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其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对于辨证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疗效。方法将150例4~12岁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鼻渊通窍颗粒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2.99±1.493)分、流涕(1.40±0.973)分、打喷嚏(1.37±1.583)分、总分(5.76±3.533)分;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1.81±1.036)分、流涕(0.64±0.880)分、打喷嚏(0.71±0.969)分、总分(3.16±2.331)分。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鼻窦炎(CRS)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CRS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57例患者按照尘螨过敏与否分成两组,尘螨过敏者为治疗Ⅰ组,FESS术后采用皮下免疫治疗;非尘螨过敏者为治疗Ⅱ组,单纯行FES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并对比,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SNOT-20)量表及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法.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SNOT-20及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Ⅰ组患者的疗效优于治疗Ⅱ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改善CRS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斯奇康注射液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用斯奇康注射液肌注,对照组用西替利嗪口服。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63.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斯奇康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控制复发亦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极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8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局部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治疗组9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两组均治疗2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年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8.8%,对照组为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较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0例报告仝庆忠1梁国欣1王玉成2笔者于1994年开始先后对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行筛前神经鼻内侧支及鼻腭神经鼻后内侧支切断术(简称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伴下鼻甲电灼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vitamin D,VD)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研究Treg细胞、Th17细胞及VD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VD与Treg/Th17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治疗AR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AR确诊患者为AR组,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25(OH)D3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VD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结果 AR组血清总VD及25(OH)D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7.791、-2.439,P 均<0.05);AR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 =-17.011,P <0.05);AR组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 =8.986,P <0.05);AR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血清25(OH)D3含量呈正相关(r =0.713,P <0.05);AR组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含量与血清25(OH)D3含量呈负相关(r =-0.658,P <0.05)。结论 AR患者中V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D的缺乏有可能影响AR发病;而VD缺乏可能与Treg/Th17细胞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应用雷诺考特(Rhinocort)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应用Rhinocort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30例施以鼻腔微波热凝治疗.于治疗结束后1月和1年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 结果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3.3%、96.7%和70.0%、63.3%,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Rhinocort鼻喷雾剂鼻内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使用方便,起效快速,定量准确,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安全性和有效性好,是目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IL-27)对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以及它们在变应性鼻炎(AR)免疫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AR的患者30例为AR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23及IL-2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受试者外周血中CD4+IL-17+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进行检测。结果 AR组血清IL-2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34.061,P<0.05),IL-27低于对照组(t =-16.669,P<0.05),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 =-0.662,P<0.05);AR组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 =19.951,P<0.05),其与IL-23呈正相关关系(r =0.499,P<0.05),与IL-27呈负相关关系(r =-0.377,P<0.05);AR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 =-17.105,P<0.05),其与IL-23呈负相关关系(r =-0.671,P<0.05),与IL-27呈正相关关系(r =0.639,P<0.05);Th17与Treg细胞二者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r =-0.413,P<0.05)。结论 IL-23分泌增加、IL-27分泌减少及Th17/Treg细胞比例失调,可能参与AR的发病;IL-23的高表达有助于Th17细胞的发育和维持,同时降低Foxp3+细胞出现的频率;IL-27的低表达削弱对Th17细胞原有的抑制作用,并不利于Foxp3+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