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方法:以“信息化网络质控”为依托,“辅助用药预警监控制度”为指导,“多元性药事干预”为措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辅助用药预警干预体系,考察干预前后辅助用药管控成效。结果:干预后酒泉市人民医院辅助用药销售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6.16%;排名前20位辅助用药销售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8.67%;辅助用药使用频度(DDDs)也有明显变化;医院药占比由干预前的40.75%下降至35.98%;辅助用药销售占比由35.46%下降至31.32%。人均药品费用由干预前的(4701.24±1.41)元下降至(3674.45±2.09)元,人均辅助用药费用由(1629.20±0.86)元下降至(1050.01+1.02)元。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以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辅助药品的管控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多种管控和干预手段的实施,评价实施前后辅助药品使用的变化。结果: 综合培训、点评、反馈、约谈、奖惩、信息化管理等多种干预手段,辅助药品的使用合理率明显提升。经过管控,我院的辅助药品已基本不在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20名中,住院人均药品费用与住院人均辅助药品费用稳步下降,分别由2018年第一季度3511.70元和138.50元降至第四季度3344.40元和111.25元。辅助药品销售占比和医院药占比分别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2.60%和33.54%下降至第四季度2.24%和31.56%,乌司他丁冻干粉的使用合理率由干预前41.82%升高至100%,芪珍胶囊合理率由51.65%增加至100%。结论: 培训、点评、反馈、约谈、奖惩、信息化管理等多种干预手段相结合能显著减少辅助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李锐  李忻 《中国药事》2022,36(10):1182-1189
目的: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方法: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管理制度,编制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目录,搭建“合理用药防控预警体系”,使用“ATC/DDDs系统”工具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等措施,对比管控前后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费、药占比等药事管理指标,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适应症和联合用药方面的合理率提高更为显著。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由2019年22443.07万元降至2021年6857.18万元,销售占比由2019年19.18%下降至2021年7.06%;门诊次均药费由2019年105.13元降至2021年74.57元,住院次均药费由2019年6669.61元降至2021年5310.09元;药占比由2019年28.7%下降至2021年20.76%。结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8,(7):882-885
目的:探索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从管控方案、管控措施、管控效果(以我院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中重点监控药品品种数和排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等数据为评价指标)等方面描述我院对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结果:我院通过制订并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确定管控目标和管控指标等管控方案,采取将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纳入绩效考核管理、采购源头管理、超常预警管理等措施,建立了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我院从2016年5月起开始实施管控,到2017年5月,药品销售金额前10位中重点监控药品排名后移且品种数下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由管控前(2016年1-4月)的34.33%、2 318.98元下降至2017年5月的21.72%、1 209.31元(分别下降了36.73%、47.85%)。结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节约医保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基于循证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旨在为医改形势下有效实施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方法:在医务部、药学部和临床科室的密切协作下,设立各临床诊断的用药范围;在信息科的项目开发时,建立信息平台对用药范围实时进行规则判断;统计分析管控前后人均住院药品费用、人均住院中成药费用、人均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药品比的变化。结果:人均住院药品费用降低1461.31元、人均住院中成药费用降低331.61元、人均住院抗菌药物费用降低154.92元、住院药品比降低14.05%。结论:基于循证的合理用药管控体系降低了药品费用,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有效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模式,旨在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积极推进医保控费工作。方法国药东风总医院引进医保控费系统,药学部、医保办、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医务部等多部门协作,成立医保控费管理小组,制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限制使用适应证,落实医嘱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能力、严格监督与考核,初步建立了基于医保控费系统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模式。结果住院药占比由管控前的 37.18%下降至 21.83%,住院人均药费从管控前的 4 159元下降至管控后 2 169元,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总金额管控后下降 56%,同时违规情况明显减少,节约费用成本,促进合理用药。结论我院基于医保控费系统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模式初步形成,药师价值逐渐凸显,临床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加强,最终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多部门协作的药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春光 《安徽医药》2020,24(5):1037-1040
目的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并采取预警管理及奖惩措施等多种方式,配合处方点评,评价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结果重点监控目录药品销售金额由干预前( 2017年 7月至 12月) 650.24万元降至干预后( 2018年 7月至 12月) 495.24万元,占所有药品销售比由干预前的 22.24%降至干预后的 14.25%,高金额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排序靠后,日均费用较小,营养性药品用药频度排序下降明显,抗菌药物、辅助性药品及营养性药品的不合理病历数均有下降。结论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等证据,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则精细化设置;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后重点监控药品各季度人工抽样点评不合理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和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对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结果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规则精细化设置,结合行政干预,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率从2018年第4季度的34.2%降至2019年第4季度的14.6%,使用强度从101.4降至74.7,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占比由7.8%下降至5.7%。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不仅能减少药品费用,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辅助用药专项点评为切入点,探讨临床药师在降低药占比中的有效药学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2月(干预前)和2016年1-12月(干预后)辅助用药应用情况、药占比及住院患者人均药费,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我院不合理使用辅助用药有效改善,辅助用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由26.29%降至23.21%;医院药占比由36.23%降至33.96%;患者住院人均药费由0.36万元下降至0.33万元。结论临床药师在降低药占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性管理与效果评价,为促进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前(2021年1—3月)与干预后(2022年1—3月)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人均费用、合理率及不合理类型。结果 经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均下降,大部分重点监控药品的人均费用均下降,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8.80%升至94.84%(P<0.05),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明显减少(P<0.05),但用法用量不适宜与疗程不适宜改善不明显(P>0.05),需进一步维护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规则库。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及时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应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监管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明确辅助用药定义、制定辅助用药界定标准而确定辅助用药目录。采取处方点评、动态监测、分级管理以及合理用药宣传与培训等措施,加强对辅助用药监管。从信息科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辅助用药监管前(2017年)、监管后(2018年)各季度的药品使用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监管前后的药占比、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辅助用药监管成效显著,监管前、监管后的药占比分别约为45%、32%,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分别约为260、190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约为4000、3000元,监管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监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既能减少药品开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又能促进合理用药。但是,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辅助用药监管还充满诸多困惑,亟需国家卫生部门出台辅助用药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泾县医院药剂科对不合理用药管理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对泾县医院2014年实施药学干预前后的药品使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等使用指标变化,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的持续干预,该院药品使用情况更加合理。住院病人次均药品费用三年间下降581元,下降幅度30.8%,辅助用药总费用三年间下降至1 030.1万元,辅助用药总费用占比下降15.11%,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标逐步优化。结论 通过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持续性干预,有效减少了病人在辅助用药上的支出,抑制了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行为。为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药学支持,为新一轮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合理用药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本院综合干预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此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取2015 ~ 2017年的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每年抽取200份肿瘤治疗病历,对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3年间肿瘤辅助治疗药物销售金额总体呈下降趋势,辅助药物药占比逐年下降,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人均费用逐年降低;各类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和DDDs排名前10的注射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均趋于合理化;3年来人均注射用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品种数逐年下降,不合理用药现象逐年减少。结论:通过用药前、后综合干预措施3年来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趋于合理,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徐彬  黄娣  杨忠英 《安徽医药》2017,21(11):2111-2115
目的 评价该院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与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金额排序法以及日治疗费用(DDC)等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以注射剂为主,销售金额分别为13749、16806、19061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35.1% 、36.2% 、35.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始终位居用药第1位.结论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临床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长,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品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医院用药,提高医院辅助用药管理的效果。方法:概述目前医院辅助用药的种类,总结医院辅助用药治疗情况,并采取管理措施。结果:对医院的辅助用药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辅助用药占全部药品的比例从52.27%逐渐下降到38.20%;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的比例也从34.4%下降到27.4%。结论:对医院辅助用药进行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辅助治疗药物的费用,提高医院辅助用药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药物应用现状,评价门诊处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每月随机抽查2007年我院门诊处方共计21140张,统计分析有关处方药物的品种数、平均处方金额、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人均次药费149.84元,人均次抗菌药物费用69.75元,人均次抗菌药物应用天数5.33天,处方平均用药品种2.18种,处方平均药费125.88元,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24.80%,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14.18%;不合格处方占抽查处方5.30%,其中不规范处方3.71%,占不合格处方70.03%。结论:我院门诊用药状况基本合理,不规范处方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合理用药三级监管体系,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增长,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在某家大型公立医院,建立由合理用药软件提示、医院药师审核干预、专家点评、医院行政监管处罚四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的三级监管体系,对医院医嘱实施全程审核监管、即时干预。结果:2015年3月1日-5月1日共审核并修改2728条不合医嘱,药品总消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住院人均药品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结论:合理用药三级监管体系有效监管了临床用药行为,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有效控制了医院药品费用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前后各1个月的临床用药资料,采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中与住院费用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住院药占比、人均日住院药费、平均住院日、基本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各相关指标等。结果: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后,全部用药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改善较明显的主要有住院药占比由42.87%下降为37.86%;人均日住院药费由437.94元下降为293.16元,下降幅度达33.06%;基本药物使用率由40.32%上升为47.64%;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42.35元下降为106.28元,下降幅度达25.3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58.04 DDDs/100人/天下降为49.15 DDDs/100人/天。结论: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对控制医保统筹支出与药物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