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究局部注射川续断皂苷VI(ASD)是否通过促进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而影响牙周组织改建。方法 选择40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A组:空白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B组:ASD低浓度组(局部注射5 mg/kg ASD),C组ASD高浓度组(局部注射10 mg/kg ASD),D组:前列腺素E2组(局部注射适宜浓度PGE2)。实验分别于第3、7、14、21及28天5个时间点处死2只大鼠,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压力侧牙周组织进行TRAP染色以观察破骨细胞数及免疫组化以观察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情况。结果 从第3天到第21天,4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压力侧TRAP阳性细胞的数目及ODF的表达随加力时间不断增多,第28天时出现下降。从第7天开始,与A组相比,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和ODF表达均增加,B组比C组、D组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局部注射ASD和适宜浓度的PGE2可有效促进压力侧牙周组织破骨细胞的分化,加快牙周改建。局部注射10 mg/kg ASD与PGE2效果基本相近,而稍低浓度ASD效果弱于PGE2和稍高浓度AS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灌服蛇床子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高浓度(40 mg/kg)、低浓度(20 mg/kg)蛇床子素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灌服蛇床子素溶液和等量溶剂,加力7、14、21、28 d后分批处死,获取包含上颌磨牙的上颌骨,测量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分别采用H-E、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及对破骨细胞进行计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力后7、14、21、28 d,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逐渐增大。加力第7天,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张力侧成骨细胞出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于加力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多,且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第14天,3组均减少,实验组仍较对照组多,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1 d和28 d时继续减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灌服蛇床子素能加快正畸牙移动,在早期阶段增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加快牙周组织改建,其作用受剂量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前列腺素-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SPF级)随机分为A、B、C、D 4组(n=25),统一用50 g力牵拉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A组每日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B、C、D 3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0.5、0.75、1 mg/kg尼古丁酒石酸溶液;分别于加力1、3、5、7、14 d各时间点,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其上颌骨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GE-2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种不同剂量尼古丁组的破骨细胞数均明显增高,且随着尼古丁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各组间两两相比P<0.05,加力5 d时各组破骨细胞数均达到峰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剂量尼古丁干预组的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着尼古丁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相同加力条件下,各组间两两相比P<0.05,加力5 d时各组的PGE-2表达量均达到峰值。结论:尼古丁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畸移动牙牙周组织中PGE-2的表达,并使破骨细胞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rhTGF -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按1、4、7、10和14 d再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8只。实验组从加力的第1天开始,每2 d在大鼠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注射rhTGF-β1 0.1 mL(5 ng/mL),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依实验设计时间分别处死每1小组大鼠。体视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牙移动的距离,同时应用TRAP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段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局部注射rhTGF-β1的牙移动速度较对照组快,在加力后第7天,牙移动距离差异显著(P<0.05);第10天和第14天相比,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压力侧破骨细胞的TR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局部注射rhTGF-β1增强了大鼠正畸牙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加速了正畸牙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周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两切牙之间安放加力装置,每隔3d注射药物1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注射10-10mol/L的1,25-(OH)2D3,B组注射10-8mol/L的1,25-(OH)2D3,C组注射10-6mol/L的1,25-(OH)2D3;分别于加力后第1、3、7、14天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制取标本后,HE染色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的数目、形态以及活性变化,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结果4组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B组大鼠压力侧ODF表达在第7、14天显著提高。结论10-8mol/L的1,25-(OH)2D3能更有效地促进大鼠正畸牙的移动过程中ODF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局部应用二磷酸盐对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Zoledronate溶液对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与牙周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用42只雄性Wistar大鼠,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中分别将Zoledronate溶液及生理盐水注射入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的粘骨膜下。注射于实验前3d开始,共进行9次,每3d一次。分别在加力0、3、7、14、21d后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组织HE染色后,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而根分叉区破牙骨质细胞数除加力14d外,2组差异无显著性。③实验过程中Zoledronate溶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以外的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 Zoledronate能有效地抑制支抗牙移动,减少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因子-β1与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内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组注射含rhTGF-β1与rhPDGF-BB的混合液 0.1 mL,B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1小组大鼠。测量牙移动距离变化,TRAP染色行破骨细胞计数,Pyk2蛋白和基因水平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牙移动距离在第4、7、10、14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除第14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比B组高,2组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除第1天外,其余时间点Pyk2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7天,2组Pyk2基因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可从蛋白和分子水平上调正畸牙牙周组织压力侧Pyk2的表达,这可能是加速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牙周局部注射3种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4只.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中切牙之间安放加力装置,每隔3 d注射药物10 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注射10-10 mol/L的1,25-(OH)2D3,B组注射10-8 mol/L的1,25-(OH)2D3,C组注射10-6 mol/L的1,25-(OH)2D3,分别于加力后的第1、 3、 7和14天各组处死6只大鼠.制取标本后测量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结果 对照组、A组和C组大鼠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正畸牙移动减慢时期,B组大鼠观察到持续的牙移动而没有移动减慢时期.结论 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应用一定浓度的1,25-(OH)2D3能促进正畸牙的移动. 10-8 mol/L的1,25-(OH)2D3能更有效地促进大鼠正畸牙的移动,避免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缓慢时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盐酸氨基胍(AG)对兔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探讨NO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建立兔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于移动牙压力侧局部骨膜下注射40mg/ml的盐酸氨基胍(AG)组和生理盐水(NaCl)组,2d1次。于加力后1、3、7、14、21、28d处死动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取材制作切片行TRAP酶组织化学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破骨细胞募集以及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牙齿移动距离和破骨细胞募集数量变化趋势具有相似规律。与NaCl组相比,AG组自第7天起牙移动距离减少(P<0·05),破骨细胞募集数量明显降低(P<0·01)。自加力第14天起,AG组牙周组织压力侧iNOS表达的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小于NaCl组(P<0·01)。AG组破骨细胞计数与iNOS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 局部注射AG对体内iNOS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其通过减少NO生成间接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募集,从而影响兔牙周组织改建活动,抑制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和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后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学改变,探讨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建立上颌磨牙近中移动正畸模型,施以0.49 N正畸力.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rhPDGF-BB组、rhTGF-β1组、rhPDGF-BB+ rhTGF-β1组(简称联合应用组),每组8只动物.4组隔日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分别注射1%磷酸盐缓冲液、rhPDGF-BB 10 ng、rhTGF-β1 5 ng、rhPDGF-BB 10 ng+ rhTGF-β1 5 ng叠加剂量,注射体积均为0.1 ml.加力10 d后处死动物,取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计数.术前、术后灌制正畸牙齿的精确模型,体视显微镜测量并比较各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对各组破骨细胞计数及正畸牙移动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联合应用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为(12.0±0.5)个,显著多于其余3组(P<0.01).联合应用组正畸牙移动距离为(0.524 ±0.018) mm,显著大于其余3组(P<0.01).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外源性PDGF-BB和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促进作用较单一因子强,PDGF-BB与TGF-β1联合应用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阿仑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三个实验组,使用40g力牵其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中分别将生理盐水、0.02mmol/L、0.1mmol/L、0.5mmol/L的阿仑膦酸钠溶液注射入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侧的粘骨膜下,注射于实验前3d开始,每3天一次,每次50μl。分别在0、1、3、7、14、17、21d时取模法测量大鼠牙移动量。第21天取上颌组织块经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TRAP染色观察压力区破骨细胞数、破牙骨质细胞数,比较各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①各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效果增强。②实验组压力区破骨细胞数和破牙骨质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不同浓度阿仑膦酸钠能获得不同的抑制牙齿移动的效果,可应用于临床中作为一种增强支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牵引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组以STZ腹腔注射制备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3周后开始实验。分别在加力0、3、7、14、21天处死大鼠,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组织HE染色后,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在移动末期明显大于对照组;②实验组骨质疏松;③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骨吸收期少于对照组,3、7、14天有统计学意义;④实验组大鼠在骨形成期张力侧成骨细胞数少于对照组,14、21天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导致正畸牙齿移动末期牙齿移动速度加快;②糖尿病骨质反应能力降低,牙齿移动过程中破骨活动和成骨过程均受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c、D组),每组10只。从正畸加力第1天开始,A、B、c、D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TFE(依次为0、75、150、300mg/kg),每天1次,第10天处死全部大鼠。测量大鼠左上第一磨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其压力侧牙周组织变化。结果A、B组牙齿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D组牙齿移动距离均明显小于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正畸牙齿压力侧骨吸收陷窝少于对照组。结论’FFE可抑制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槽骨吸收,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研究糖尿病对牙周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 牵引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组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3周后开始实验,分别于加力后0、3、7、14、21 d处死大鼠,应用两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MMP- 2的表达。结果MMP-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齿移动后,牙周膜两侧MMP- 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成骨细胞MMP- 2染色阳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变化较对照组小。平均光密度表现动态变化,7 d最低,而后缓慢升高。加力后积分光密度逐渐升高,7 d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21 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未加力时,糖尿病大鼠颌骨胶原代谢增强。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糖尿病大鼠骨质反应能力降低,胶原代谢较弱,牙齿移动时MMP- 2呈规律性变化,与牙齿正畸骨改建关系密切,在牙齿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普黄酮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复发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8 周龄雄性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异普黄酮组(IP组)和对照组,每组12 只.首先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后复发模型,连续加力10 d后去除加力装置.加力装置移除后,IP组给予10 mg/(kg·d)异普黄酮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  相似文献   

16.
The major goal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thyroxin on the rate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and the force-induced root resorption. In this study fif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 normal group with no intervention; a control group in which appliances were placed and 10 ml/kg i.p./day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and three thyroxin groups in which appliances were placed and 5, 10 and 20/microgram/kg i.p./day L-thyroxin were administered, respectively. A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consisting of a 5 mm closed-coil spring was ligated between the maxillary incisor and maxillary first molar to deliver an initial force of 60 g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20/microgram/kg i.p./day L-thyrox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p < 0.001). The extent of root resorption as seen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decreased with thyroxin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骨碎补、丹参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槽骨密度降低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72只8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骨碎补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4只。骨碎补组和丹参组每天分别灌服中药药液6 g/kg,生理盐水组每天灌服0.9%生理盐水3 mL。镍钛螺旋弹簧每周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第7、14、21、28天分批处死,每组分别处死6只。分离上、下颌骨,分别测量牙移动距离和牙槽骨密度,采用SPSS1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碎补组、丹参组牙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碎补组、丹参组牙槽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碎补、丹参水煎液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同时,均能够减缓牙槽骨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