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重分布情况及不同体重大学生身体功能、素质特点与差异,为制定大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使用WGOC分类标准,计算江苏大学生正常体重、肥胖、超重及低体重检出率,探讨不同体重学生生理机能、素质特点与差异.结果 江苏省大学生正常体重、肥胖、超重与低体重的比率分别为71.4%,2.3%,10.6%,15.7%;大学女生低体重率高达21.3%,肥胖率为0.9%;大学男生超重率为15.3%.不同体重学生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心率、血压等指标及50 m跑、1 000(800)m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低体重学生的握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成绩均低于其他体重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肥胖率较低,男生的超重率及女生的低体重率较高.多数身体功能及素质指标随体重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低体重对大学生绝对力量、柔韧性等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为制定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实施方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某高校19~22岁1 573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9.0%,高于农村大学生;男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生平均视力为(4.40±0.35),重度视力不良占63.2%,视力正常者仅占5.8%;大学生6项体能测试综合评定的优秀率较低,城乡、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关注大学生较高的超重和肥胖比率、较低的体能素质问题,以及严重的视力不良状况;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锻炼情况,为开展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要求项目,采用体质健康测试仪测定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的运动习惯。结果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较好,男生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并且低体重率高于女生。大学生身体机能各项测试指标优秀和良好率较低,耐力和爆发力较差,柔韧性较好,心肺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新入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学应与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2000-2014年宁夏7~18岁汉族学生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为宁夏地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0-2014年宁夏4次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0--2014年间,宁夏汉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与2000年相比,总超重率增加2.06倍,肥胖率增加4.40倍.2005和2014年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1,6.20,P值均<0.05).2005和2010年城市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乡村学生(x2值分别为9.63,5.97,P值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4年宁夏学生超重肥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乡村学生肥胖检出率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r值分别为0.98,0.98,0.99,1.00,0.93,P值均<0.05).结论 宁夏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7~18岁汉族学生超重肥胖率也不断升高.社会、学校、家长应高度重视该现象,做好学生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提前防止因超重肥胖引起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门市2002─2014年农村≥45岁人群超重与肥胖率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2007、2014年追踪调查的海门点资料,用体质指数(BMI)标准评价,比较3个年度农村≥45岁人群超重与肥胖率的变化。结果海门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率由2002年的25.8%升至2014年的32.1%,肥胖率由8.5%升至13.1%,超重和肥胖率由34.3%升至45.4%;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均比男性高,但男性增幅较快,尤其是45~59岁肥胖率和≥60岁超重率升幅较大。结论海门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性开展营养宣传与干预,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少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宁夏地区2005和2014年回、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状况,为预防儿童肥胖与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05和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BMI标准选择肥胖与超重儿童,分析宁夏回汉族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结果 2005年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5.9%和2.2%,2014年为10.5%和5.1%,均出现增加趋势.2005年回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4.6%和1.5%,汉族学生为4.8%和2.8%;2014年回族学生为10.4%和4.7%,汉族学生为10.5%和5.4%;9年间回族学生超重率增加了5.9百分点,肥胖率增加了3.2百分点,汉族学生分别增加了5.7和2.7百分点.2014年男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6%,6.9%,大于2005年的6.5%,2.9%;2014年女生则为8.3%,3.3%,同样高于2005年的5.3%,1.5%,2个年份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都为男生大于女生.2005年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为8.2%,3.4%,乡村学生为4.3%,2.2%;2014年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2.4%,6.5%,乡村学生为8.5%,4.7%;9年间乡村学生肥胖率增加了2.5百分点,高于城市学生的2.2百分点.男女城乡组间超重肥胖率2005年为城男>城女>乡女>乡男,2014年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结论 宁夏地区7~18岁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率出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回族和乡村学生,需及时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国13~18岁学生2014年体质健康水平和2010-2014年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13~18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综合得分和及格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83.9%,随年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初中组及格率(86.5%)高于高中组(81.3%)(x2=531.03,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3.5%)低于女生(84.3%)(x2=12.86,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从2010年的85.8%降低至2014年的83.5%(x2=110.25,P<0.05);女生从2010年的83.4%上升至2014年的84.3%(x2=15.86,P<0.05);城市男生、女生及格率变化幅度分别高于乡村男生、女生.结论 2014年全国13~18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发育呈现下降趋势.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8.
分析2000-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2000,2005,2010和2014年4次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3~18岁汉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分析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等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2000,2005,2010和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8.92%,94.44%,92.48%和91.01%,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除2010年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014年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2.37%)高于高中生(89.66%),社会经济水平“中”地区的学生(93.97%)高于“差”地区的学生(88.41%),非超重肥胖学生(93.87%)高于超重肥胖学生(70.45%),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h的学生(91.71%)高于>2 h的学生(88.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6.071),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h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2h的学生(OR=1.483).结论 云南省汉族中学生近15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并受营养状况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体质健康提升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于2018年3 - 6月间,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共12 584名16~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其2018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并与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在身体形态方面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01);在身体机能方面,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男生水平有较大波动(P<0.001),女生维持在较高水平(P<0.001);在身体素质方面,男生1 000 m跑指标整体低于全国水平(P<0.05),50 m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以及女生800 m跑指标均优于全国水平(P<0.001),但整体呈现出随年龄增长下滑的趋势。结论 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虽然整体优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整体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苏南地区6 19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苏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比例仅为12.6%.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为最大,其中体质健康得分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分最小,与其他各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要好于男生和城市学生(t值分别为-2.29,-2.50,5.79,2.27,P值均<0.05).苏南地区小学生的睡眠情况、静态视屏行为和课外运动锻炼达标率分别为15.5%,72.6%和65.9%.体质健康与性别、城乡、睡眠时间、静态视屏行为、课外运动锻炼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另为0.239,0.217,0.137,0.369,0.259,P值均<0.05),而与年级无相关性(r=-0.048,P>0.05).结论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综合干预的措施提高或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与生命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地区高校9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生理功能为(78.65±7.56)分,活力为(57.20±20.75)分,情感职能为(60.12±19.54)分,精神健康为(73.21±17.45)分,生理职能为(67.35±28.14)分,社会功能为(80.23±21.65)分,躯体疼痛为(67.58±20.86)分和总体健康(69.26±18.2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生命质量中各条目除了柔韧度、锻炼强度外,其他条目男女生差异明显(P<0.05或P<0.01);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与不同健康体适能之间总体上除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在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上,生命质量与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部分维度却与锻炼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运动行为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手段;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锻炼热情,改善健康体适能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傈僳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其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1995、2005年和2014年四次云南省7~18岁傈僳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月经初潮(MMA)和首次遗精中位数年龄(MSA)等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近30年来,7~18岁傈僳族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4.5 cm和6.0 cm,体重平均增加3.1 kg和4.3 kg,MIA提前1.13岁和3.17岁,MMA提前了1.52岁,18岁男、女生成年身高平均增加3.6 cm和-0.4 cm。2005-2014年,傈僳族男、女生BMI平均增加0.3 kg/m2和0.3 kg/m2,MSA提前了0.40岁。结论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青少年处于不完全性长期趋势,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吕玉军 《中国健康教育》2013,(12):1092-1094,1097
目的了解南京高校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拓展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8所高校共1046名大学生,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体质测试项目与评定标准,依据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范畴结构设计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健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南京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分别为61.36%、67.51%、71.64%和71.53%,不及格率分别为6.52%、5.97%、5.49%和5.42%。一至四年级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比例分别为27.24%、35.11%、41.89%和41.73%,一至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测试均分为14.45、13.42、13.38和14.94分。结论应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发展三者评价机制的研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结果 2010—2019年,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0.7%,0.3%,0.5%和1.3%上升为4.3%,2.8%,1.2%,1.3%和3.5%,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8.0%,7.2%,8.4%上升为24.7%,20.1%,12.6%,19.8%(Z值分别为6.15,6.71,4.12,3.06,5.26;11.88,13.42,6.70,11.08,P值均<0.05)。2019年,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男生优于女生,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结论 五...  相似文献   

17.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ealth,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courses 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ntire accessible population of subjects (n = 286) were surveyed during the first and the last week of regularly scheduled health classes. The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 course effects were found for many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with 66% of all participants making changes in at least one significant health-related behavior. It was concluded that significant attitude and behavior change can be attained in college students enrolled in health education, fitness, and/or physical activity class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营养不良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端正健康观念、加强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生活行为、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素质,为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健康教学前后,对本校704名营养不良大专生进行营养评价和问卷调查,包括健康概念、营养知识、营养与疾病、饮食及生活行为等内容。比较教学前后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变化。结果学生在教学前营养健康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合理,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后,学生营养知识、健康知识及行为、营养状况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健康观念、提高学生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和危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改善营养不良、促进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