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饮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饮食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进食后饮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每日进食总量。结果两组患者进食引起的呛咳、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和反酸烧心等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饮食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每日进食总量为(729±47) m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8±12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精细化饮食指导,可增加患者的每日进食总量,提高舒适度,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路径饮食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是肯定的,食管癌术后饮食宣教是围手术期宣教的重点。术后饮食宣教的目的是:患者掌握饮食原则,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依从饮食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了提高食管癌术后饮食宣教效果,作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以时间为横轴,有计划进行饮食宣教及效果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分别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2h、16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7h。生化指标ALB、K 、Na2 、Ca2 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饮食,及时改善营养状况,是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在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下对17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进行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植入成功,恢复正常饮食。1例支架脱落后重新植入。总治愈率为94.1%。全组术后均出现轻度的胸骨后疼痛不适或胃液反流的症状,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是内镜下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全球高发生率、高死亡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为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肠内营养(EN)为其 术后营养治疗的首选。食管癌患者在术后需经历长时间的EN 并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3~9个月重建新的饮食模式,EN 支持成为 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过渡阶段。但在术后EN 实施过程中患者易发生肠道不耐受,阻碍了营养治疗治疗的顺 利实施,甚有部分患者因此被迫终止营养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统一的评价指标 及评估工具,研究者大多根据研究对象自行设计,且研究对象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症早产儿等,缺乏针对食管癌患 者肠道不耐受的评估工具。选择有效的评估指标及工具,可以及时、准确评估肠道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减少肠道不耐 受的发生,同时为临床营养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食管癌术后EN 治疗患者肠道不耐受的评估指标及工具,旨在 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有效的评估肠道耐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健康知识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3例食管癌患者,其中,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阶段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且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护理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健康教育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掌握术后康复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晚期食管癌因食管狭窄引起吞咽障碍以及食管穿孔并发食管气管瘘.为缓解食管狭窄梗阻,解除进食困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我科对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8次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在护理方面,重点做好术后饮食指导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再次返回ICU的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重返ICU的病因及死亡原因.结果:65例重返ICU的患者,死亡13例,其中8例为重症肺部感染、呼衰,3例为吻合口瘘,脑梗、肺栓塞各1例.结论: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肺动脉栓塞、脑梗塞是食管癌术后患者重返ICU的常见原因.以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最高,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全年江苏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1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术后输血2个变量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为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前术后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 11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术后化疗患者 ,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均按预订计划完成术前、化后化疗 ,无一例因化疗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结论 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术后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是使术前术后化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连续性方便取样的方法从2019年至2020年纳入于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的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从术前门诊开始就由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营养干预一直到术后1个月。同时回顾性连续性调查2017年至2018年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于胸外科行首次食管鳞癌根治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2.56±11.37)天vs(26.98±14.2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全球排名第七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六。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因此除极早期肿瘤外,所有患者推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或新辅助化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未能在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这就需要术后辅助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系统回顾了食管癌围术期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并结合指南对食管癌围术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3 81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2(44~75)岁。食管中段癌15例,食管下段癌16例。所有患者均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仅有1例有镜下胃溃疡。所有患者均行左胸路径食管癌根治术。结果:其中26例保守治疗,治愈21例,死亡5例;5例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必须根据出血情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经保守治疗后出血量仍>700 ml/d,颜色鲜红;胃管引流不通畅,胸胃显著膨胀;出血量大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者应及时尽早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留置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对膀胱癌围手术期手术质量、疼痛、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的膀胱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置,观察组患者给予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质量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再入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指导下的膀胱癌围手术期处置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nodal skip metastasis,NSM)预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分为NSM组和非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NSM)组。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全组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及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等,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减少一些偏差和混杂变量。结果:患者中位OS时间和PFS时间分别为26.0个月(95%CI:23.1~28.9)和18.0个月(95%CI:14.8~21.2)。NSM组与NNSM组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33.0个月和24.0个月(χ2=8.025,P=0.0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1个月和14.3个月(χ2=5.012,P=0.02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患者出现NSM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00、0.000)。PSM后NSM组患者的1、3、5年OS和PFS也均显著性优于NNSM组患者(χ2=5.301、4.581,P=0.021,0.03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食管癌病变部位、病理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24、0.004、0.000、0.016、0.001和0.009、0.008、0.000、0.010、0.006)。结论:NSM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且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NSM与NNSM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最终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相关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影响因素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4,sCD14)水平变化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21年01月我院15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SSI分为两组,感染组(n=35)与非感染组(n=11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分析胃癌根治术后SSI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对SSI的诊断价值。分析术后血清CP1、CA72-4、sCD14水平与感染程度(IP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曾媛  刘琳  胡楠  于雁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125-3128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之首,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5%-80%。I期NSCLC,手术是治疗的标准方式,尽管接受了根治性手术,Ⅰb期术后5年生存率约60%,主要的失败原因为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虽诸多研究证明Ⅱ、Ⅲ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但Ⅰb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化疗尚存在争议,本文对Ⅰb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icroRNA-145在中段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食管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变组织内microRNA-145的表达情况,比较microRNA-145的表达与中段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术后对患者辅助放疗后行为期5年的随访,评定并统计患者的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microRNA-145在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比较:食管癌组<癌旁组<对照组。microRNA-145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microRNA-145阴性表达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得分及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均低于阳性低表达及阳性强表达者(P<0.05)。结论:中段食管癌患者microRNA-145低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可影响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