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6-2017年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7年河北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 477例,其中男性763例(51.65%),女性714例(48.34%),无死亡病例。5~9月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25~34岁和55~64岁是高发年龄组。离退休人员和工人是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 477例(100.00%)、腹痛707例(47.87%)、恶心599例(40.56%)、发热516例(34.94%)及呕吐343例(23.22%)等。可疑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30.65%),其次为水产品(24. 73%)。共检出病原菌21株,检出率为5.30%。阳性菌株中非伤寒沙门氏菌11株,阳性率2.78%;副溶血性弧菌10株,阳性率2.53%。结论夏季是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非伤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是微生物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减少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9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的就诊者信息,收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从601份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样本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53例,检出率25.46%,主要为诺如病毒(77例,12.81%)、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1例,8.49%)、沙门菌(14例,2.33%)。2016—2019年阳性病例有升高的趋势(P<0.05),阳性病例在6~8月有明显的高峰;阳性病例主要集中于7岁以下儿童,检出率25.46%(153/601)。主要是由于进食乳及乳制品引起,其次是在家中进食多种食物导致。结论连云港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季节高峰较明显,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时做好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指导工作,应根据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宿迁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分布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方法依据国家、省相关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或肛拭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等病原检测。结果宿迁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以男性居多,婴幼儿所占病例逐年上升。病原以诺如病毒最多,占41.86%;其次为志贺菌,占27.91%;2季度病原阳性检出率较高(15.19%)。病原检测阳性病例均有食用生冷、不洁食品的暴露史。结论宿迁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完整,季节分布明显。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哨点医院的培训工作,规范样本采集,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3 - 2018 年淄博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3 - 2018年全市各哨点医院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检测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3 - 2018年共报告25 756例,采集标本2 279份,采样率为8.85%,阳性339份,阳性率为 14.87%。年度分析显示2018年病例占比、样本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00%、26.54%。季度分析显示第三季度病例占比最多(40.03%),第二季度样本阳性率最高(17.80%)。年龄组分析,<4岁组阳性占比最多(43.07%),样本阳性率最高为19~28年龄组(20.72%)。其他类别:水果类及其制品,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为22.32%及20.94%;农民病例占比最多(31.20%),散居儿童阳性占比最多(33.63%);散装方式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分别为40.43%及44.84%);家庭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分别为77.83%及77.88%)。结论 各哨点医院应继续重视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上报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食源性疾病的宣传工作,做好对民众的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对2016-2018年句容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常见食源性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和发病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句容市各哨点医院在国家食源性监测网络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并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共监测1 543例食源性疾病信息,病患男性(55.22%)稍高于女性(44.78%);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21.78%)和21~30岁(18.86%);职业主要是农民(53.53%);发病相对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可疑进食场所大多为家庭(73.4%);食品暴露最多的是肉及肉制品(31.6%)。共检测464份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36株;沙门氏菌21株;副溶血性弧菌15株;志贺氏菌1株。结论句容市食源性病原体主要是诺如病毒GⅡ型,其次是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应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樟树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现状,掌握其发病规律及特点,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樟树市2018―2020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8起,以家中共餐引发为主(71.1%),暴露食品多见于肉制品、腌咸菜和菌类;植物毒素(13起)为主要致病因素。3年共监测报告食源性疾病438例,主要集中在40~59岁(56.4%),职业以农民为主(55.5%);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伴有恶心和呕吐等;6~8月和9~10月形成两个发病高峰;暴露的可疑食品主要为水产品类(20.1%)、禽畜肉类制品(17.4%)和水果类(14.4%),可疑食品主要来源为家庭(78.1%)。病例粪便样品中非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7.8%。结论 樟树市食源性疾病夏秋季高发,监测重点人群是腹泻、恶心和呕吐病例。今后应关注高发季节,加强重点人群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包头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搜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2017—2021年包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对采集的便样/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食源性疾病病例8 971例,便样/肛拭子标本采集1 207例,其中男性4 221例,女性4 750例。18~<3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2 246例),职业以学生最多(1 332例),发病高峰期7—9月份,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 636例),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3 603例),暴露场所主要在家庭(6 202例);病原体检出率为25.35%,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5.07%,主要为致泻大肠埃希菌(13.5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1.2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7—2021年包头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夏秋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2016-2017年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患病人群特征,为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数据,通过分析了解我市食源性疾病患病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点。结果 研究纳入了2016-2017年573所社康中心上报的共379747个病例,其中男性占54.0%,女性占46%;31~40岁,21~30岁和0~10岁为发病例数最高的年龄组;冬春季(12月到次年3月)及夏季(5-8月)是疾病高发期;病例较多的是罗湖、福田、宝安、龙岗区和龙华新区,龙岗区、大鹏新区和龙华新区年就诊人数增长较快。结论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覆盖全面,能够反映全市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情况。根据患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针对20~40岁和10岁以下人群(及其监护人),在冬春季和夏季,结合传统和新媒体途径开展科普宣传;对幼儿园、学校和工厂食堂及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和督导等,科学干预防控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9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14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8起,发病人数1 238人,死亡4人。5-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事件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3.47%和83.28%;不明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数的36.73%,在已经查明原因的暴发事件中,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的主要因素;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最多,其次为家庭;在已经查明引发环节的暴发事件中,生产加工及误食误用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63起事件由食源性疾病的哨点医院发现并报告,占全年事件报告总数的64.29%。 结论 加强对高发季节、高发因素、高发污染环节的监控;加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加大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宣传力度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滨州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现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6—2020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并对监测到的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滨州市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34起,共暴露11 299人,发病1 276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的发生高峰期均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5.13% (129/234);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发生场所,占总起数的50.43% (118/234)。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素的55起事件中由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引起的占43.64%(24/55);在查明原因食品的221起事件中,可以明确的暴露食品主要归为动物类食品87起(39.37%)。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多是由两种或三种以上因素混合引起的,单纯引发因素以加工不当为主。结论 滨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场所为家庭,重点防控因素为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针对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烟台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烟台市168家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临床诊断、暴露食品及实验室检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年烟台市168家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4 516例,6-9月份最为高发(58.69%),发病年龄最多为55~64岁(18.30%)年龄组,其次为65~74岁(15.79%),职业以农民(60.38%)为主,暴露食品主要为水果类及其制品(30.79%)及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8.09%),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89.62%)。采集生物样本427份,检出各类病毒及致病菌81株(18.97%)。其中沙门氏菌35株,副溶血性弧菌20株,诺如病毒1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2株。结论 烟台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实现县乡村覆盖,监测数据能够更准确的反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应根据本地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昆明市居民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5—2020年昆明市所有由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昆明市共报告因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2 076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发病人群年龄分布在21~50岁。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东北油豆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不同场所就餐、不同地区患者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的人群住院率最高(3.59%)。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集体食堂用餐以及城区地区是病例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住院治疗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精准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调查A公司一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因。

结果

24例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以腹痛(100.0%)、腹泻(100.0%)和呕吐(41.7%)为主;24例患者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溯源分析提示为同源暴露;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可疑食物为2019年7月16日晚餐和夜宵的炝拌粉丝(OR=15.71,95%CI:1.90~129.71)。

结论

本次聚集性事件判定为一起炝拌粉丝被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持续监测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地区人群食源性疾病发生状况。方法对2003年监测地区13个省上报食源性疾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共上报802起食源性疾病事件,涉及患者人数达17462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体的46·4%和60·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40·1%)是主要致病菌。化学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分别占总体的24·1%和13·9%。结论应不断完善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作为监测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预警及防控策略提供病原学数据。  方法  在南京市17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中对收集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食源性病原体检测。  结果  2018年食源性疾病共采集检测1 246份粪便样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110株,总体检出率为8.83 %,其中对442份样本检测病毒,病毒阳性38例,检出率为8.60 %。不同年龄组之间沙门菌检出率(χ2 = 13.921,P < 0.001)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χ2 = 22.836,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率(χ2 = 30.287,P < 0.001)和病毒总体检出率(χ2 = 44.635,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本掌握南京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针对不同人群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测研究,加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病例70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63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o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流行特征,为DEC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1 67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菌株分离与鉴定,对DEC感染病例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