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蛋白激酶1(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 type 1,RS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Protein Atlas数据库比较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RSK1表达差异。基于TCGA-BRCA及GEO提取RSK1 mRNA表达数据,基于TCGA-RPPA提取RSK1蛋白表达数据,分析RS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总体预后的关系。结果 数据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RSK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低。TCGA-BRCA数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均显示RSK1 mRNA高表达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以及无远处转移(M0)的高表达RSK1 mRNA患者总体预后较好。GEO 9个基于基因芯片数据集的荟萃结果与其相一致(HR=0.69,95%CI:0.56~0.86,P=0.002)。TCGA-RPPA数据显示RSK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HR=0.49,95%CI:0.27~0.89,P=0.011),不同乳腺癌分期中,早期患者RSK1 mRNA(HR=0.61,95%CI:0.39~0.95,P=0.025)和蛋白(HR=0.43,95%CI:0.22~0.84,P=0.008)高表达组总体预后较好。结论 RSK1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好的总体预后相关,RSK1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RR11(priline-rich 11)和SKA2 (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 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289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0.21% vs 16.96%,χ2=114.081,P<0.001; 69.55% vs 37.37%,χ2=60.143,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R11与SKA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25,P<0.001)。PRR11和SKA2蛋白表达均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R11、SKA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8.16% vs 94.78%,P=0.002; 82.09% vs 90.91%,P=0.036)。FIGO分期Ⅲ~Ⅳ期、PRR11阳性表达和SKA2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98,95%CI1.369~2.876,P<0.001;HR=2.392,95%CI:1.294~3.596,P<0.001;HR=1.597,95%CI:1.024~2.302,P<0.001)。结论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与其癌旁正常组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的RNA-Seq数据和临床资料,分析GOLM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及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GA数据库中547例前列腺癌患者GOLM1 mRNA表达水平与其年龄、临床T分期、病理学T分期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不大;低表达GOLM1基因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较高表达者长(HR=4.50,95%CI:3.77~5.37,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截断点为8.889,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13~0.912)。结论 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前列腺癌较好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YEATS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12例手术切除的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YEATS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YEATS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YEATS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并分析YEATS2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同时采用TCGA数据库数据验证。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YEATS2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上调(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YEATS2在约66.67%(12/18)的HCC癌组织表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发现,约71.43%(80/112)的HCC患者中YEATS2表达上调,其表达与TNM分期明显相关(P<0.001);YEATS2主要在HCC癌组织细胞核中表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EATS2高表达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04,95%CI:1.388~3.500,P=0.001)。TCGA中HCC队列分析也表明YEATS2高表达的患者OS更差(HR=1.751,95%CI:1.107~2.770,P=0.017)。 结论 YEATS2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25、CA199、NSE、CYFRA21-1和SCC-Ag水平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手术后的预后价值,以期合理选择术前的检验指标。方法 收集1 851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值、临床病理和随访信息,进行差异及生存分析。结果 CEA、CA125、CA199、CYFRA21-1和SCC-Ag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和Ⅲ期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而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CEA、CA125、CA199、CYFRA21-1阴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NSE阴性的患者远期生存率劣于阳性组患者(P=0.033)。SCC-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CEA(HR=1.572, 95%CI: 1.117~2.214, P=0.010)、CA125(HR=2.464, 95%CI:1.610~3.772, P<0.001)和CYFRA21-1(HR=1.445, 95%CI: 1.044~2.000, P=0.027)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A、CA125和CYFRA21-1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CA199、NSE和SCC-Ag等指标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1个研究,其中2749例NSCLC患者,778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在NSCL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11.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5.92~20.83] 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结果显示:Survivin在T分期T3~T4期与T1~T2期(OR=2.20,95%CI:1.65~2.93)、临床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OR=2.79,95%CI:1.23~6.35)、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OR=2.14,95%CI:1.36~3.35)、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OR=1.98,95%CI:1.27~3.08)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NSCLC男性组与女性组(OR=1.10,95%CI:0.87~1.40)、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OR=1.05,95%CI:0.66~1.68)、吸烟组与非吸烟组(OR=1.18,95%CI:0.81~1.73)、病理类型鳞癌组与腺癌组(OR=1.24,95%CI:0.90~1.73)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6.69%,而阴性表达者为62.20%(OR=0.16,95%CI:0.04~0.66,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与P53、Bcl-2蛋白阳性率在NSCLC中表达具有相关性(r=0.400,P<0.005;r=0.486,P<0.005)。结论Survivin在NSCLC中高表达,增加了其恶性行为的发生危险、降低了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同时Survivin与p53、Bcl-2在NSCLC表达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组织(鳞癌组)和24名健康者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HPV l6/18 E6、E7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其判断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鳞癌组HPV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44.6% vs 12.5%,χ2=7.630,P=0.006;41.1% vs 4.2%,χ2=10.896,P<0.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18感染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HPV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p53表达阳性患者中位OS均小于HPV感染阴性、p53表达阴性者(21个月 vs 39个月,χ2=4.306,P=0.038;17个月 vs 41个月,χ2=5.868, P=0.015)。控制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显示HPV感染(HR=1.834,95%CI:1.010~3.330,P=0.046)和p53阳性表达(HR=2.189,95%CI:1.182~4.054, P=0.013)均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53阳性表达均较高,可能共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全性淋巴结清扫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并联合参考文献追查,采用Meta分析分析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纳入1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性淋巴结清扫组与淋巴结观察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HR: 0.99, 95%CI: 0.86~1.14, P=0.89)、无复发生存(HR: 0.89, 95%CI: 0.72~1.08, P=0.24)和无远处转移生存(HR: 1.03, 95%CI: 0.89~1.20, P=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完全性淋巴结清扫不能为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MMR的表达,凝固法检测静脉血中FIB的浓度,并分析三者与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Cyclin D1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Log-rank χ2=9.878,P=0.002);错配修复基因缺失(mis-match repair genes deletion,dMMR)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亦较错配修复基因完整(mis-match repair genes complete,pMMR)患者高(Log-rank χ2=5.138,P=0.023);术前FIB正常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FIB异常患者(Log-rank χ2=9.490,P=0.002)。Cyclin D1高表达、FIB异常为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1, 95%CI:1.131~3.296;HR=2.029,95%CI:1.170~3.519)。结论 Cyclin D1高表达、pMMR及术前FIB异常的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6A去甲基化酶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ylation repair protein B homolog 5,ALKHB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8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方法 采用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CNKI、CBM、Google 学术搜索等数据库,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估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12个研究共6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非移植组比较,移植组治疗提高了患者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HR=0.48, 95% CI:0.31~0.74,P<0.001)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HR=0.49,95% CI:0.35~0.68,P<0.001),减少了死亡事件(RR=0.62,95% CI:0.39~0.97,P=0.04)。结论 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ALL患者的基础上,序贯allo-HSCT可能优于无allo-HSCT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中有关甲亢与乳腺癌的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病例对照研究10项、队列研究7项),共66 116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病例对照研究中未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25,95%CI:0.92~1.70,P=0.150);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1,95%CI:1.03~1.19,P=0.004)。(2)队列研究中未校正OR和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7,95%CI:1.07~1.27,P<0.001;OR校正=1.11,95%CI:1.07~1.15,P<0.001)。结论  甲亢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不同地区人群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