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转归特点及HIV-1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HIV抗体筛查为HIV抗体有反应的样本,使用胶体金和胶体硒两种快速法检测试剂复核,出现单反应或双反应的标本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WB)进行确证试验,WB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检测其HIV-1病毒载量作为补充试验并在1~4周后进行随访。结果 2015—2020年共收到HIV抗体确证检测样本4 906人份,不确定结果153人份(3.12%),最终完成随访并有检测结果91例。在91例中有59例阳转(64.84%),32例阴转(35.16%);复核双反应和单反应的阳转率分别为94.74%(54/57)和14.71%(5/34);WB结果为2条带以上的阳转率为89.80%(44/49),WB结果仅有1条带的阳转率为35.71%。91例随访中病毒载量>5 000 CPs/mL的有59例,阳性率为90%,病毒载量≤5 000 CPs/mL的有32例,阳性率为0。结论 HIV抗体复核出现双反应且WB至少2条带型的样本阳转率比较高;HIV抗体复核仅单反应且WB仅有1条带型的也有感染的高风险,可检测HIV-1病毒载量以尽早确定患者是否感染HIV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管理医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在海南省安宁医院首次入院的精神病患者采集血样,进行HIV、HBV、HC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首次入院患者13 616人,HBsAg阳性 2 634例,阳性率为19.35%;丙肝抗体阳性355例,阳性率为2.61%;梅毒抗体阳性251例,阳性率为1.84%; HIV抗体阳性3例,HIV阳性率为0.002%,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中,HBsAg和HCV 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4种传染病在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以HBV 感染为主,其次是 HCV 和 TP,HIV 占很少数;对于精神病人入院时需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百色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新发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百色市2011—2015年6月新报告的1 826例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首次经HIV抗体确证试验为HIV-1 抗体阳性的血清样本进行 BED HIV-1 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分类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年度趋势变化用χ2趋势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新报告的1 826例病例中,平均年龄(43.07±14.91)岁,以男性、农民及民工、已婚、壮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HIV新发感染比例为16.27%(297/1 826),2011—2015年各年度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20.65%、16.85%、12.88%、16.34%和12.85%,呈下降趋势(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和样本来源中的咨询检测、献血人员检测和专题性调查与HIV新发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百色市2011—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新发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更早发现HIV感染者,有利于患者早诊断和治疗,遏制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海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配偶间HIV的传播状况,分析北海市艾滋病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特征,为开展夫妻间HIV传播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西北海市2004—2018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夫妻双方均为HIV抗体阳性的病例收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双阳夫妻的信息差异。 结果 北海市2004—2018年共报告配偶双方均为HIV抗体阳性146对,男性平均年龄(50.64±14.2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5.73±14.95)岁。通过咨询检测发现占35.27%,检测发现方式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只有一方有危险行为的占71.23%,双方均有危险行为占28.77%; 292例HIV病例中,晚发现率为55.48%,存活率为90.07%;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429.40±251.81)个/μL,接受抗病毒治疗占90.41%,男女治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北海市HIV抗体阳性夫妻家庭中男方存在多性伴及商业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夫妻间二次传播率较高,艾滋病晚发现率较高,主动检测意识低,建议加强随访,提高检测咨询,提高安全套使用率,避免夫妻间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PBMCs-ELISPOT)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新鲜血样中的γ-干扰素,对检测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的血液标本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6—8月,对220名合格献血者新鲜血液标本应用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44例,潜伏感染率为20.0%(44/220),合格献血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与M.tb潜伏感染者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格的无偿献血人群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但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建议考虑增加无偿献血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常规筛查等防控措施,确保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结果真阳性率及最佳阈值。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住院和门诊患者18 908例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出的阳性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确证,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真阳性率分析和确定最佳阈值(阳性预测值≥95%)。结果 对18 908例标本中罗氏Cobas e602筛查出301例阳性标本进行TPPA法确证,结果得出真阳性标本252例,真阳性率为83.72%,其中S/CO≥33真阳性率为100%。运用ROC曲线分析得出最佳阈值为19.085。结论 罗氏Cobas e602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真阳性率为83.72%,检测最佳阈值为19.085,当仪器检测出S/CO值小于19.085时须做TPPA确证试验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10—2021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晚发现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信息,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5类晚发现判断标准识别晚发现者,以是否为晚发现者为因变量,人口学信息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发生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HIV/AIDS 710例,晚发现比例为33.4%(237例);第1~5类晚发现构成比分别是0.8%、59.1%、10.1%、17.3%和12.7%。2010—2021年晚发现比例由95.5%降至22.4%,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4.77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文化程度、样本来源和确证年份是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黎族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6.8%,晚发现风险高于汉族(OR=2.253,95%CI=1.361~3.67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5.5%,晚发现风险是高中及以上者的1.722倍(95%CI=1.072~2.765);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检测咨询者晚发现比例分别为63.1%和45.5%,晚发现风险均高于来源于MSM人群者(OR=5.564,95%CI=3.278~9.444;OR=2.204,95%CI=1.239~3.923);与2018—2021年相比,2010—2013年确证者风险较高(OR=2.246,95%CI=1.311~4.488)。结论 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形势不容忽视,尤其是来源于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的HIV/AIDS,应加强检测力度,提高人群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1—2020年桂林市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阳性育龄妇女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特征变化情况,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抽取2001—2020年新报告病例,收集相关病例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首次CD4检测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1—2020年桂林市共报告 HIV 阳性育龄妇女1 803人,占新发现报告病例的 12.8% (1 803/14 038),占女性病例的 44.9%(1 803/4 019),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分别报告44例,572例,709例,478例,呈现前10年快速增加后10年稳中有降的特点,年龄以30~<40 岁年龄组为主(33.4%),已婚有配偶的HIV 阳性育龄妇女占全部育龄妇女的65.1%,职业为农民占5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占84.1%,HIV 阳性育龄妇女以异性性接触被感染占95.3%,发现途径主要来自咨询检测占45.8%,病例首次检查CD4细胞低于450 个/μL占82.9%。结论 桂林市 HIV阳性育龄妇女年发现病例数及所占比例近五年呈现下降趋势。其在人口学基本特征、感染途径及其他艾滋病相关特征方面均发生了较大改变,需根据新的流行特征探索新的宣传教育及其他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血液安全。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IV血清标志物筛查,并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筛查阳性的标本。结果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HIV确认阳性309例,平均感染率为32.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为主。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体检过程中加强排查.并适时调整检测方法,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标本(血液、尿液)在HIV合并CMV感染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HIV合并CM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8例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CD4^(^(+))T细胞计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等资料信息,采用荧光PCR(FQ-PCR)检测血液/尿液CMV-DNA载量。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感染的差异,以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HIV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48例HIV/AIDS患者中,有205例(24.17%)CMV-DNA阳性。尿液CMV-DNA检出率20.03%(142/709)高于血液CMV-DNA检出率12.04%(102/847)。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是女性2.30倍(95%CI:1.43~3.71),年龄30~<50岁和≥50岁合并CMV感染危险是年龄<30岁的2.43和2.32倍(95%CI分别为:1.20~4.91,1.15~4.65)、CD4^(+)T<50个/μL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是CD4^(+)T≥100个/μL的3.88倍(95%CI:2.50~6.03),ART治疗患者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比非ART治疗下降89%(OR=0.11,95%CI:0.05~0.24)。结论尿液在CMV感染的早期筛查比血液准确度更高,应重视CD4^(+)T计数较低、中年以上男性,加强其CMV感染的早期筛查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感染情况及人群特征,为HIV预防及完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筛查及确证情况,对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样HIV抗体筛查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呈阳性的血样采用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177/万(62/526 622),年龄以31~40岁为主,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献血首次者感染率高于≥2次者,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感染率明显高于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62例抗-HIV阳性血液标本的WB带型中,以gpl60、gpl20、gp41、p66、p51、p31、p24条带为主,出现率均在90%以上。以合并TP感染的最多,占13.75%(11/62)。结论近年来唐山市HIV阳性率有所增加,不同人群HIV阳性率明显不同,以文化程度低的中青年男性为主,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验)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应用价值及CD4+T淋巴细胞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789例HIV/AIDS患者血标本和痰标本,进行IGRA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789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42例,其中 IGRA阳性率为50.00%(21/42);HIV/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0%(33/113),IGRA阳性率为30.09%(34/113);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肺结核病灶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22%(6/490),IGRA检测阳性率为26.94%(132/490);在CD4+T淋巴细胞等级计数≥300个/mm3组、200~<300个/mm3组、100~<200个/mm3组及0~<100个/mm3组中,IGRA阳性率分别为30.58%、20.18%、25.42%、17.02%,IGRA阳性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降低的趋势(χ2=14.852,P<0.05);IGRA结果不确定率分别为5.81%、10.09%、9.32%、20.43%, IGRA结果不确定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增高的趋势(χ2=30.021,P<0.05)。结论 IGRA试验作为HIV/AIDS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但作用非常有限,患者免疫力下降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出现不确定性结果也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ELISA筛查珠海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3216份,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149份,经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证试验,收集和整理确证为HI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对HIV感染率和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珠海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0.020%(19/93216)。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4.74%(18/19),明显高于女性的5.26%(1/19);以未婚为主,占84.21%(16/19);18~39岁年龄段高达94.74%(18/19);外地户籍占78.95%(15/19);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73.98%(14/19);职业呈散在分布;所有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52.63%(10/19),略高于同性传播的47.37%(9/19)。结论近几年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与1998-2005年相比呈明显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者血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高危献血者主动退出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口市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者血样,用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剂(乳胶法)初筛,初检阳性反应的标本用两种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复检,只要有一种检测出现反应性结果,标本送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实验。结果性病门诊就诊者7 156例血样,男性5 701例,女性1 455例,其中1 761例为自愿咨询检测(VCT),自愿检测率为24.61%(1761/7156),初筛和复检中至少有一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32例,占1.84%,经HIV确证实验室确诊者有114例,感染率为1.59%(114/7 156),其中男性95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5:1。2010~2013年感染率分别为1.20%,1.61%,1.65%,1.91%。结论海口市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自愿检测率低,检测人群以年轻男性为主;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HIV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及行为干预,阻断HIV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底,收集其相关人口学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04例HIV/AIDS中,2 718例(77.57%)患者在报告半年内获得CD4+T淋巴细胞检测,由2006年的20.38%上升到2011年的94.36%后保持稳定(P<0.001),25.16% (611/2 428)的新报告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表现为晚发现,且历年表现为上升趋势(P<0.001)。历年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者和男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均较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和注射吸毒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VCT、哨点、婚检孕检者,女性为高。结论 玉溪市获得及时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基线免疫状况较好,医院发现人群、异性性传播人群、老年人群和男性持续发现较晚,必须不断的提高HIV检测的敏感性,以便早发现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