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检测昆明小鼠经 6 0Gy6 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不同时间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放射损伤后 ,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有所恢复 ,但 14d时仍未恢复正常 ;骨髓组织中bFGF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r=0 82 4 ,P <0 0 1)。结论 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作用。方法  2 4只犬建立急性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 (MI区注射生理盐水 15ml)和实验组 (MI区注射 5 0mgbFGF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15ml) ;每组观察 4个不同的时间点 (术后第 1、3、10、17天 )。各组动物分别在处死前应用敏感编码技术 (sensitivityencodedtechnique ,SENSE)行磁共振电影成像 (cinemagneticresonanceimag ing ,cine -MR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心肌缺血区对照组VEGF的表达增多 ;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LVEF)自第 10天明显增加 (第 10天 :对照组 2 4.0 9± 3 .3 2、实验组 45 .71± 6.2 7;第 17天 :对照组 3 1.46± 4.60、实验组 5 3 .46± 5 .2 4;单位 :%)。结论 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VEGF的表达及提高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中VEGF、bFGF表达及与微血管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bFGF进行检测 ,并对其在 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膀胱癌组织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5 %和 46 8%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有关 (P <0 0 5 ) ;并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提示VEGF、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土贝母皂甙微囊栓塞剂对肝癌抑制和VEGF、FGF2表达的影响,评价土贝母微囊栓塞效果.方法 将4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 ml肝动脉灌注、碘油1 ml加1 mg丝裂霉素混悬液肝动脉化疗栓塞以及土贝母微囊5.1 mg/kg肝动脉栓塞.栓塞后1周制备光镜、电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FGF2表达情况.结果 栓塞后土贝母微囊组、化疗栓塞组肿瘤体积有所缩小,对照组体积明显增大,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栓塞组、土贝母微囊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83.3%、91.7%、91.7%,FGF2阳性率分别为41.7%、58.3%、50.O%,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兔VX2瘤行土贝母皂甙微囊栓塞后VEGF及FGF2表达未见明显增高,但肿瘤生长得到抑制,可以作为理想的末梢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放射损伤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核爆炸、核事故和核恐怖活动,也可见于临床放疗等病例,其中创面或伤口愈合显著延缓是一个突出的医学问题。电离辐射延缓创面愈合的机制是"以细胞损害为关键环节的愈合诸因素调控失调",其中"细胞"同时包括造血细胞和修复细胞,而"损害"则同时包括数量和功能的损害。对放创复合伤创面促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同时考虑增加创伤局部造血细胞和修复细胞的数量,促进其功能。已经筛选获得了数种对放创复合伤具有促愈作用的药物和生长因子。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应用为放创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FGF、FN在临床创面愈合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源性FGF、FN变化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25 例中厚断层供皮区创面病人术后4 d、10 d 和16 d时创面组织行HE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创面大体变化,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FN的变化及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结果:伤后10 d 时内源性FGF、FN表达明显,伤后4 d 和16 d 时表达较弱。FGF和FN的变化和创面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较一致。结论:内源性FGF、FN变化为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促进修复,也可避免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 150 例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75 例) 与对照组 (75 例),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单纯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第 3、7、14 天, 研究组患者创面组织内 VEGF? EGF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 t = 3.544、2.664、3.556, P < 0.001、P = 0.009、P < 0.001; EGF: t = 2.138、3.157、2.330, P =0.034、0.002、0.021);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45.4 ± 10.9)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54.8 ± 12.6) d (t = 4.886, P < 0.001)。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 有利于提高创面组织内 VEGF、EGF 的表达水平,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联合脂肪干细胞 (ADSC) 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61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 31 例) 与对照组 ( 30 例),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MEBT/ MEBO联合 ADSC 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 MEBT/ MEBO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组织 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表达水平, 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 17 例、有效 11 例、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 10 例、有效 11 例、无效 9 例 ( 2.740,P = 0.008)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3.431、 2.138,P = 0.001、 0.036)。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3.405,P = 0.001),愈后皮肤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2.740,P = 0.008)。结论 MEBT/ MEBO 联合 ADSC 可显著提高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线照射法建立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株PAE(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和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调亡模型。以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annexin)-V-FTTC PI标记]评价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和结论: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其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在异位内膜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3.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2.86%和39.29%(P<0.01,P<0.05)。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组织、子宫肌腺症组织中无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在VEGF、bFGF的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VEGF、bFGF的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度相关,VEGF、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腮腺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宏观、体视学、显微镜图象分析方法 ,对外用重组bFGF对大鼠腮腺创伤修复的影响进行动态分阶段分析研究。结果 :外用重组bFGF明显促进了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的增生 ,增强了创伤性炎症增生反应 ,同时无促进腺泡细胞增生和涎液分泌的作用。结论 :外用重组bFGF促进腮腺创伤的愈合 ,减少腮瘘并发证的发生 ,对腮腺创伤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改善脊髓损伤微循环方面可能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采用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dov评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脊髓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rlov评分,胰岛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绀各时相点VEGF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4天,胰岛素组MVD计数明显增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胰岛素可增强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口愈合是一系列代谢和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生长因子充当了重要角色,被用于临床创面修复的治疗。然而,大多数生长因子不能有效地传递到靶细胞、发挥明显的促创面愈合的作用。随着基因传递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基因组认识的提高,创面愈合的基因治疗已经取得飞速的发展。基因治疗在伤口病理性愈合过程中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SD大鼠,收集胎鼠大脑皮质NSCs,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传代培养,取P3代细胞,分别加入200μg/LVEGF和(或)20μg/LbFGF进行诱导分化,并设对照组(不加VEGF和bFGF),7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鼠大脑皮质中分离的细胞在体外悬浮生长,形成致密的球形细胞团,传代后能形成新的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球nestin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部分表达β-tubulin-Ⅲ,部分表达GFAP。与对照组比较,VEGF和(或)bFGF均可使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比例增加,其中VEGF+bFGF联合作用后NSCs的β-tubulin-Ⅲ阳性率(80.3%)最高,GFAP阳性率(18.6%)最低。bFGF作用后NSCs的β-tubulin-Ⅲ阳性率(60.4%)和GFAP阳性率(38.5%)与VEGF作用后(分别为60.3%、38.7%)比...  相似文献   

17.
戴超  刘翔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7):404-406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穿透角膜移植(PKP)伤口愈人事的影响。方法 12只白名家兔的24只眼采用分层随机方法上组,利用兔自体PKP动物模型,采用临床常用的角膜病给药方法--点眼,通过对伤口愈合强度测定,^3H-TdR掺入液闪计数和AgNORs、VG和HE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bFGF对PKP术后伤口愈人事速度、强度及其质量的影响。结果 bGFG能增强PKP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建模后次日在大鼠背部制备直径2.2cm皮肤全层缺损机械创伤(创伤复合抑郁组致伤后次日开始刺激),观察伤后1、3、5、7、10、14、18、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伤后前3天各组动物创面残留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伤后5天起,抑郁复合创伤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第7、10天时此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伤后14天创伤复合抑郁组与抑郁复合刨伤组的创面残留面积趋于一致(P>0.05)并持续至第21天;创伤复合抑郁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00±2.28)天,抑郁复合创伤组为(22.17±1.72)天,与单纯创伤组(17.50±1.38)天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抑郁可显著影响创伤愈合,是造成创面愈合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