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入伍新兵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主要病种。方法应用知人能力测验系统为筛检工具,分层抽取武警部队若干个单位2010年和2011年共115 718名入伍新兵新训期进行精神障碍筛检。结果共筛检出各类精神障碍296例,总检出率为0.256%;其中检出率最高的5种疾病依次是心境障碍(0.050%)、适应障碍(0.048%)、智力发育迟滞(0.035%)、精神分裂症(0.029%)、神经症(0.029%),其病种构成比分别为19.59%、18.58%、13.85%、11.49%、11.15%,5种疾病占总检出人数的74.66%。结论在新兵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精神障碍者。入伍新兵新训期精神障碍筛检并对精神障碍者做退兵等相应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综合心理干预对高原新兵训练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高原新兵训练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00名高原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间,对心理干预组新兵,除常规的生理卫生教育和监督外,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统计各组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组战士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在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战士训练伤中的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训练伤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于训练伤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新兵在高海拔地区体能训练各阶段致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特点,为减少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0名新兵,分为低海拔组和高海拔组,在新训的第1、2、3个月行右膝关节MRI扫描,观察各阶段的膝关节骨质(骨髓、骨皮质、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软组织及关节腔损伤情况。结果 (1)低海拔组新兵第1阶段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检出率(85.0%、65.0%)高于高海拔组新兵检出率(46.7%、33.3%;P<0.01);低海拔组新兵第2阶段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检出率(91.7%、86.7%)高于高海拔组新兵检出率(71.7%、65.0%;P<0.01);(2)低海拔组新兵第2、3阶段半月板损伤检出率(16.7%、20.0%)高于同阶段高海拔组新兵检出率(1.7%、3.3%;P<0.01);(3)两组新兵各阶段骨皮质、关节软骨、韧带及软组织损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海拔地区新兵新训期膝关节损伤率高于高海拔地区,应该根据新兵来源地区的海拔高度制定正确施训策略和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新兵对高原地理及急性高原病(AHAD)认知情况,为降低新兵AHAD发病率、提高高原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对急进海拔3650 m高原地区的280名新兵进行平原及高原跟踪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兵对高原地理及AHAD的认知率普遍较差,只有18.92%的新兵了解,71.79%的新兵渴望了解.结论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新兵高原地理及AHAD的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5.
黄鹏  唐勇 《武警医学》2017,28(12):1220-1222
 目的 分析驻高原藏区医院2014-2016年住院武警官兵疾病谱,为当地武警官兵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调阅驻高原藏区某医院病例库中2014-2016年住院官兵的病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各系统疾病构成中,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20.25%),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疾病(16.5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6.37%),呼吸系统疾病(13.73%),皮肤和皮下疾病(11.2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51%)。单病种中,胃肠炎、关节损伤、骨折、扁桃体炎、皮疹类、泌尿系结石为各年份住院官兵的多发病种。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疾病、损伤、中毒和外伤等防治是驻高原藏区地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重视呼吸系统、皮肤及皮下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搞好相应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保障官兵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为训练伤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部2020年6个新训点4150名新兵,进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并分析新训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伤病类别等.另非随机性地选择了680名新兵进行了骨密度测定(中指骨),其中已发生训练伤340例,未发生训练伤340例.本次调查均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新训阶段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新兵训练、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训练基地2011年12月入伍新兵373名,随机整群抽样分为实验组(202名)和对照组(171名),实验组采取新训全程实施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未予实施,采用重复测量的对照研究范式,分别于新兵入营2周和下连前1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组间主效应(P<0.05)和时间主效应(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训结束时,实验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该团体训练方案贯穿新训全程、实施流程规范,对改善新兵第一适应期的心理状况具有积极影响,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是临床医师广泛用以反映人体疾病状况的一项有效指标。为了解新兵进驻高原后早期抗体适应性反应 ,本文对进驻高原 1个月和 1a战士及平原战士进行血沉等检测。1 研究对象1 1 研究对象 选择入伍前生活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健康男性战士 30 0名 ,年龄为 18~ 2 4岁。分组及入选方法 :(1)在入伍后进驻青海省某海拔 3 0 0 0m地区接受 1个月训练的新战士中 ,随机选取 10 0名战士 ,为高原 1月组 ;(2 )在进驻该地区已 1a的战士中 ,随机选取 10 0名战士 ,为高原1a组 ;(3)驻扎在上海市接受 1个月训练的新战士中 ,随机选取 10 0…  相似文献   

9.
新兵上消化道疾病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特征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涛  孙波  邹晓平  李兆申 《人民军医》2003,46(7):378-380
目的 :为了解新兵上消化道疾病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的关系 ,进而为防治官兵消化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兵军事训练为背景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 ,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活检及B超检查 ,了解 15 0名入伍 1个月新兵消化道疾病发病状况 ,并运用SCL 90问卷调查进行心理相关分析。结果 :SCL 90≥ 16 0组严重胃病的发生率约为 31 9%(15 /47) ,显著高于SCL 90 <16 0组 16 8%(16 /95 ,χ2 =4 186 ,P <0 0 5 )。有消化道症状新兵SCL 90积分为 170 0 0± 4 2 0 6 ,与无症状组的 136 90±30 5 6比较 ,差异亦非常显著 (t =5 4 2 2 ,P <0 0 1)。表明Hp感染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 ,促发新兵中较高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结论 :军事训练和心理应激可能引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0.
新兵训练是实现新兵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过程,是新兵从了解军营到融入军人生活的重要阶段。面对刚从内地入伍到雪域高原这个高寒缺氧环境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兵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恶劣的环境气候会使新兵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给新兵训练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应积极开展新兵训练期有针对性的心理工作,帮助新兵尽快度过新训“断乳期”适应性的心理训练,以达到提高新训的质量。其具体做法:一是要求带兵领导和医务人员把新兵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二是要求带兵领导和医务人员热忱关心新兵克服“雪域情感障碍”;三是要求带兵领导和医务人员主动帮助新兵做好应急状态下的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肖青川  赵志勇  周童辉  肖勇 《武警医学》2016,27(12):1241-1244
 目的 分析驻高原山地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疾病谱特点,为当地武警官兵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11至2016-05在本院治疗的武警官兵住院患者,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其病案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611例次住院信息,年平均收治住院官兵约244例次,平均22.7岁。住院官兵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23.7%)、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12.6%)、皮肤和皮下组织(10.8%)、损伤和中毒(10.6%)、呼吸系统(9.0%),且不同特征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谱特点。导致官兵住院的疾病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炎(6.2%)、腰椎间盘突出(4.9%)、上呼吸道感染(4.7%)、阑尾炎(4.4%)、痔(3.9%)。除秋季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最高发外,其余季节均以消化系统疾病排在首位。军事训练伤占住院患者的19.3%。 结论 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是高原山地藏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要根据不同人群及季节疾病谱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兵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兵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驻天津某部2008年入伍新兵采用分层随机的整群抽样方法获得样本。按照国际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采用Epiinfo6.0录入数据,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首位,达到387.60‰,累计占到所有系统疾病的53.87%。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和扁桃腺炎位居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累计占到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95.97%。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在开训后第2周出现发病高峰,达到54.29‰。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地区来源的新兵发病率不同(χ2=25.790,P<0.0083)。农村和城市新兵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新兵集训期间要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开训前2周适训期和季节变换时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只需遵循其本身发病规律,无须考虑兵源地域和城乡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2006—2007年两次进入高原某地进行军事演练,伴随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在平原集结时之前,进行身体调整,加大训练强度,进入高原后,延长休整天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AMS知识的宣传教育,采用问卷、卫生队、卫生室进行病员登统计、个别问诊、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9—10月份与2007年9—10月份两次进入高原人员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病率由21.6%下降为13.4%及住院率0.72%下降为0.48%,2007年9—10月份与2006年9—10月份重度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发病率都有所减低。结论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的休整期,一般7d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高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高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调查某部 2 0 0 2年度集训的新兵 14 41人 ,收回有效问卷 14 0 2份 (合格率 97 2 9% )。结果 高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躯体化、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内地集训的新兵 (P<0 0 5 )。结论 高原新兵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兵集训时发病规律。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新兵进行体检 ,同时与老兵加以对比。结果 新兵在集训期外伤发病率较高 ,另外一些内科疾病如癔病 ,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患发病率高于老兵 ,皮肤病发病率也较高 ,而重大伤亡与老兵无差异 ,胃炎发病率低于老兵。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安全卫生教育 ,减少训练时意外 ,注重心理辅导及伤病后及时医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与训练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驻疆某部高原驻训返回平原1周后14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分有、无高原脱适应症状两组,比较两组训练倦怠间的差异性,同时分析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相关性。结果①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为80.00%,与高原维稳部队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78.36%(χ2=0.188,P=0.664)、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75.10%(χ2=1.279, P=0.258)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倦(12.86%)、头晕(11.43%)、乏力(10.00%)位居高原脱适应症状前3位。②有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无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 P<0.01)。体质量超重士兵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③进入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回归方程(P<0.01)为:训练倦怠=0.498×高原脱适应症-0.126×年龄+0.038×军龄+0.069×文化程度+0.029×体质指数。结论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减少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训练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血压变化与海拔高度、劳动强度、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由指定的研究人员,通过培训后对由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的"亚习服期"血压进行测定,测定的时间点分别为平原、进入高原3、7、15、30、60 d。结果施工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后,在"亚习服期"(即出现血压明显改变,其中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与平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逐渐下降,至第30天时血压开始接近平原水平,而至第60天时血压再次高于平原和第30天。与平原比较第3天、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1000例中,高原高血压发病人数202例,患病率为20.2%,且高空作业人群高原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地面作业人群(P<0.01),患病率随海拔高度、劳动强度增加而增高。结论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在"亚习服期"即出现高原高血压,与海拔高度、劳动强度、不良情绪、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