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颖玲  毛惠南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89-1389,1405
目的探讨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AFP、AKP、GGT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AFP、AKP、GGT的变化。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为12.3月,三项均降至正常者26例,其生存期明显高于其它三项中1~2项或3项均未达正常者的30例(P〈0.0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AFP、AKP、GGT的变化可反映肝癌介入后的疗效、预后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赵睿  王启之  郑海伦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23-16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明确GP73对PHC患者TACE治疗疗效评估、预后监测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40例PHC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1 d,术后4~6周血清GP73和AFP值;将40例PHC患者根据TACE治疗疗效分为好转组(28例)和恶化组(12例),分析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4~6周GP73和AFP的变化与TACE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好转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4~6周血清GP73浓度分别为(0.390±0.161)IU/ml,(0.385±0.165)IU/ml,(0.187±0.125)IU/ml,术后1 d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6周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恶化组术前、术后1 d,术后4~6周血清GP73浓度分别(0.373±0.134)IU/ml,(0.372±0.130)IU/ml,(0.604±0.121)IU/ml,恶化组患者术后1 d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6周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AFP<400 ng/ml时,PHC患者术前与术后1 d、术后4~6周AFP均无明显改变(P>0.05),好转组术后4~6周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恶化组术后4~6周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 结论 GP73可以作为PHC患者TACE术疗效判断的指标,尤其是在AFP较低或AFP阴性时GP73作为疗效的评价比AF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对中晚期青年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2011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6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青年肝细胞癌(HCC)患者,按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分为两组:正常GGT组38例(GGT<50 U/L),高GGT组78例(GGT≥50 U/L),比较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随诊时间为18.5(1~40)个月。正常GGT组和高GGT组TACE治疗前GGT水平分别为(35.8±13.5)U/L和(255.4±232.3)U/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47.2%、30.6%和48.7%、35.9%、2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3、20.3个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数目及有无门脉癌栓是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TACE治疗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于慧  沙小莹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21-282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6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患者检测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的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和甲胎蛋白使原发性肝癌总检出率达96%,也可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8.
影响原发性肝癌病人TACE治疗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述影响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an,TACE)治疗预后的各种因素,对临床病例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影响TACE疗效的各种因素.结果 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可分为非治疗因素、治疗因素及病理因素,比较一致的有门静脉癌栓、肝功能、碘化油沉积情况.结论 多因素分析可以更为准确、全面地判别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许建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177-2179
目的 探讨血清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许昌医院收治的12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4周,评估近期治疗效果;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周血清DCP...  相似文献   

10.
郑里  张建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19-4721
目的:探讨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FP、GGT和CA19-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对55例巨块型PHC患者应用RIA方法进行血清AFP、CA19-9含量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GGT,比较观察分析各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前血清AFP、GG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20ng/L和50U/L(P<0.01),介入治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术前术后差异显著,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连续二、三次TACE后AFP、GGT水平逐渐下降。第一次介入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转移者28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27例,未转移者AFP、GGT趋于正常水平,而病灶增多或出现转移者AFP、CA19-9水平明显升高,与未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GGT和CA19-9水平的变化对评价TACE疗效、转移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济铭  郑山  陈仲武  陈一平 《当代医学》2009,15(29):550-553
目的探讨uP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3天、术后3天、7天、2周及4周血清uPA的含量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PA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肝癌患者血清uPA含量在门脉癌栓组、已发生转移组、肿瘤多发组中显著增高(P&lt;0.01、P&lt;0.01、P&lt;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肝功分级和AFP含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与TACE术前3天比较,实验组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2周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下降(P&lt;0.05),术后4周血清中uPA含量与术前3天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uPA含量的高低与肝癌的侵袭性高低有关。TACE前后血清uPA的检测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再次TACE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血清SF、血清AKP及γ -GT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31例肝硬化患者 ,用微粒子免疫法 (MEIA)检测SF ,用化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γ -GT。结果  31例肝硬化患者SF、AKP及γ -GT含量与病情发展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r分别为 0 .4 5 2、0 .4 6 1、0 .30 6 ;SF含量随AKP及γ -GT含量的变化而逐步变化 ,r分别为 0 .6 5 6 ,0 .6 1 9。结论 SF、AKP及γ -GT对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大临床意义 ;但评价某一患者的预后时 ,需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肝活检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血清SF、血清AKP及γ-GT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肝硬化患者,用微粒子免疫法(MEIA)检测SF,用化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γ-GT.结果31例肝硬化患者SF、AKP及γ-GT含量与病情发展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452、0.461、0.306;SF含量随AKP及γ-GT含量的变化而逐步变化,r分别为0.656,0.619.结论SF、AKP及γ-GT对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大临床意义;但评价某一患者的预后时,需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肝活检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cinomar, HCC)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亲和吸附及电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30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中AFP及AFP-L3的量,以AFP-L3%>10%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 TACE治疗前后AFP-L3的阳性率由76.67%降至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L3是较AFP更准确的评价肝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前后应用止吐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给予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或盐酸甲氧氯普胺,在介入TACE手术前后分别应用,观察3 d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应用止吐药组,恶心、呕吐控制率明显高于术后组。结论术前应用止吐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TACE术后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控制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敬方园  舒健  李玉伟 《重庆医学》2018,(10):1410-1412,1415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100mg)+氟尿嘧啶(1 g) +As2O3 (10 mg/m2),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奥沙利铂(100mg)+氟尿嘧啶(1 g)+吡柔比星(20mg),每6~8周完成1次TACE,评价两组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RR分别为57.7%、51.1%,DCR分别为86.6%、8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中位肿瘤PFS分别为10个月、7个月,中位mOS分别为18个月、1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联合灌注As2O3可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PFS及OS.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AFP、AK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球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AFP采用化学发光法;AFU、AKP采用速率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AFP、AKP及4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AFP、AK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U、AFP、AK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后血清AFP浓度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 5 5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Transcatheterhepaticarterialchemo -embolization ,TAE)后血清AFP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 ,采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注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FP浓度。结果 :TAE后血清AFP浓度降低与疗效有关 ,AFP≥ 4 0 0ng dl组有效率为 12 % ,AFP <10 0ng dl组有效率为 85 7%(P <0 0 1) ;TAE治疗后血清AFP浓度仍大于 4 0 0ng dl组癌肿转移率明显高于AFP <10 0ng dl组 ,而 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FP <10 0ng dl组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TAE后血清AFP浓度的检测可反映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施行了51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介入手术的前、中、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口服索拉非尼1个月以上并行TACE治疗的6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总体存活率为66.2%,存活43例中31例疾病稳定,部分缓解7例,疾病控制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5%,经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明显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