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及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化疗6个周期后再次评估,根据NRS 2002评分,≥3分为营养风险组,<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营养风险状况、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后,NRS 2002评分≥3分者3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6%;两组患者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增殖指数(Ki-67)、临床分期、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化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风险组体重指数(BMI)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BMI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Ⅲ级/Ⅳ级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疲乏等,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均<0.05)。 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期的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早评估和发现其营养风险,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化疗风险,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9例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SCLCND)患者中,19例接受紫杉醇+顺铂+依托泊苷(E-TP)三药联合方案,20例接受紫杉醇+顺铂(TP组)两药化疗方案,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E-T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TP组(47.4% vs.15.0%,P<0.05),疾病控制率E-TP组也明显高于TP组(94.7%vs.70.0%,P<0.05)。E-TP组中位无病生存期较TP组长(P<0.05)。粒细胞减少E-TP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P组(P<0.05),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TP组(P<0.05)。结论 三药联合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疗效明显优于TP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缺乏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337例。随机分为未预防性使用药物组112例(对照组)、预防性使用rhG-CSF治疗组112例(rhG-CSF治疗组)和预防性使用PEG-rhG-CSF治疗组113例(PEG-rhG-CSF治疗组)。观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值。结果 对照组、rhGCSF治疗组和PEG-rhG-CSF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67.97%、41.57%和37.98%(P<0.0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2.39%、14.25%和11.14%(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55%、1.84%和1.21%(P<0.05);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1.27±0.44、1.32±0.52和1.49±0.25(P<0.05)。PEG-rhG-CSF治疗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和中性粒细胞值从最低值到2.0×109/L以上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和rhG-CSF治疗组(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降低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NSCLC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42例符合巴塞罗那肝癌分期系统的中晚期肝癌伴明显上腹部疼痛并随访半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TACE治疗,将患者分为TACE组(n=935)和对照组(n=607),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具有重度和中度疼痛的TACE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显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前具有轻度疼痛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显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但TACE相关性腹痛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TACE可有效缓解治疗前有中重度疼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上腹部疼痛,但急性疼痛和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无远处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单药顺铂每周(40mg/m2,1次/周)和每3周(80~100mg/m2,1次/3周)同期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45例IMRT联合单药顺铂同期化疗的非转移NPC患者临床资料,急性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 3.0标准,不良反应和营养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分析或精确概率法以及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45例患者口干、咽痛、口腔黏膜炎、皮炎、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5.6%、28.9%、6.7%、8.9%、13.3%和22.2%。治疗后BW、BMI、TP、BUN、Cr、Na+、K+、Ca2+和Cl-变化的性别分层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变化接近统计学意义。组内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ALB、TP、Na+和Cl-均下降(P<0.05),但顺铂每周组BW、BMI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顺铂每周组营养失衡较顺铂每3周组更普遍,但治疗前后两组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2个周期治疗后评估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60%,疾病控制率为96%,对照组分别为52%和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vs 32%,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6个月vs 6.3个月,P<0.05);但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vs 12.2个月,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用化疗疗效相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可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1月-2010年6月55例小肠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观察指标是中位无疾病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为1年、2年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15.0月、28.0月(P=0.035<0.05);1、2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1.1%、73.7%(P=0.351)和36.1%、56.0%(P=0.41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100%(P=0.001)和68.0%、93.8%(P=0.025);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部位等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具有能延长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时间的趋势,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26例,其中辅助化疗组116例,辅助放化疗组110例。辅助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88例,调强放疗22例。剂量范围45~54 Gy,中位剂量50 Gy。全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4周期。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术后化疗两组不同辅助治疗模式对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0.5%、10.5%,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5.5%、29.7%、33.2%(P=0.001),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化疗组1、2、3年OS分别为94.2%、76%、70.7%和95.6%、68.4%、53.5%,组间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9),1、2、3年D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术后放化组的胃肠道、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2%和64.5%,高于术后化疗组的41.4%和30.2%(P=0.000;P=0.000)。亚组分析显示Ⅱ期患者术后放化组和术后化疗组1、2、3年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0;P=0.067)。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组的1、2、3年OS高于术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FS与术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术后放化组中20.9%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10%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Ⅲ期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放化联合治疗组血液学及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术后单纯化疗,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盆腔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可较常规放疗显著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岩舒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需实施肝动脉插管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名,随机分成治疗组42名,对照组40名。治疗组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全程给予岩舒静脉滴注,对照组仅实施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24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区疼痛、腹胀、乏力、发热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较大缓解(P<0.05)。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对肝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静脉注射岩舒,可保护肝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和观察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500 mg/d)。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记录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与观察组(8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观察组(34.37±1.97)与对照组(31.35±2.39)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例观察组(0.98±0.18)与对照组(1.37±0.03)相比显著下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60.3±5.3)与对照组(57.2±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在消化道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及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138例,行新辅助化疗50例(观察组),直接手术治疗8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0.0% vs 17.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方案及周期等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个月,对照组为30.9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手术根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 vs 68.2%,P=0.042),术后12个月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4.0% vs 52.3%,P=0.038)。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是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近期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唑来膦酸4 mg静滴;对照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滴,28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骨痛缓解情况、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d,SRE)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 d后对照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中位无SRE生存时间为17.4个月和22.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和3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肌肉及骨酸痛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难治复发AML患者19例及MDS转化AML患者4例,所有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14例(60.9%)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7例(30.4%)无效,总有效率69.6%,不同染色体核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Ⅲ~Ⅳ级2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13 d;Ⅲ~Ⅳ级贫血23例;Ⅲ~Ⅳ级血小板减少23例,血小板减少中位时间16d.Ⅰ~Ⅱ级出血20例,Ⅲ~Ⅳ级3例.Ⅰ~Ⅱ级胃肠道反应1例.Ⅰ~Ⅱ级肝功能异常1例.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3月31日,生存20例,死亡3例,中位总生存期3.1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86%.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AML及MDS转化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染色体核型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晚期胃癌经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6个月,对照组为6.8个月(P<0.05);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3.5个月,对照组为11.6个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晚期胃癌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ⅢB期的临床疗效最高,为68.8%,Ⅳ期最低,为5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P〈0.05)。观察组患者在采用FOLFOX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为51.3%;其次为脱发和外周神经感觉障碍.均为48.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FOLFOX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综合治疗效果,且不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联性。结果 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50例,无糖尿病120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0%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7.0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2型糖尿病组肝转移率为20.0%,无糖尿病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而合并2型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增加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性,但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增加趋势,更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OXA)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S-1口服+OXA动脉灌注及栓塞;对照组29例,给予OXA+5-氟尿嘧啶(5-FU)动脉灌注及栓塞,每6周介入治疗1次。连续2次介入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50.0 %和44.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3.3%和68.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1个月和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个月和13.2个月,两组DCR及中位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和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3.3% vs 62.1% 和20.0% vs 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联合OXA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