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患者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37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高血压患者和常模的比较,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SCL-90总分及五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1=4.377,P1<0.05;t2=2.429,P2<0.05;t3=3.627,P3<0.05;t4=3.380,P4<0.05;t5=2.263,P5<0.05),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显著高于常模(t=6.545,P<0.05)、回避因子显著低于常模(t=-3.246,P<0.05)、屈服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对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回避因子与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屈服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与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屈服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安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0):1147-1150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经历及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在伊犁地区6所中学生初一至初三共调查2 044人,对其进行自编忽视问卷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 伊犁地区初中生忽视率为73.04%;乡村(76.00%)高于城市(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01)。忽视学生平均得分为(8.34±2.83)分;城市学生得分为(8.21±2.71)分,乡村为(8.46±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24)。青少年心理健康意志行为因子得分为(17.15±2.88)分,认知得分为(16.67±2.88)分,个性因子为(19.75±3.70)分,思维因子为(16.44±3.42)分,情绪因子为(9.56±2.23)分。心理健康等级主要集中在“一般健康”和“较好健康”等级。无忽视经历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有忽视经历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3、3.571、3.039、3.337、4.388,P均<0.01)。结论 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状况较重,忽视经历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学院2014—2016年3届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连续 3年高职新生 SCL-90 总均分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外,大部分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异常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升高;因子分阳性筛查排名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3季新生各因子得分比较,只有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得分要高于2014年。结论 高职新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相对高发的人群,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认知情况、态度和日常行为,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1 455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9%。医学生的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3.68±15.47)分、(63.64±11.84)分和(65.43±9.05)分。不同性别学生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05,P=0.296;t=-1.65,P=0.099);但不同性别的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0)。不同专业学生对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17.20,P=0.000;F=5.60,P=0.000);但不同专业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89)。不同年级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8.00,P=0.000;F=4.80,P=0.001;F=4.37,P=0.002)。学生成绩排名不同,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6.07,P=0.000;F=4.62,P=0.003)。生源地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19,P=0.235;t=-0.87,P=0.384;t=-0.98,P=0.327)。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 F=2.06,P=0.103;F=0.65,P=0.581);但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知识、态度、平均每月生活费是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t=-4.22,P=0.000;t=-2.48,P=0.013;t=-3.64,P=0.000),但是知识、态度及平均月生活费对医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均是负向的。 结论 医学生对EDCs的态度、行为尚可,但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患儿父亲参与教养的现状,分析父亲参与教养意识和程度与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父亲参与教养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型糖尿病患儿随访群中的35个患儿及其父亲进行调查。结果 父亲参与教养总得分为(146.09±19.46)分,各维度得分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管教与约束和日常照顾;1型糖尿病患儿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1.28±17.42)分,各维度得分/条目的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生理维度和治疗维度;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学习成绩优秀组的父亲支持与规划得分高于成绩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7,P<0.05);与常模(n=745)比较,父亲参与教养总分(t=-3.102)、鼓励与表扬(t=-3.861)、支持与规划(t=-23.049)的得分低于常模,管教与约束得分高于常模(t=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参与教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患儿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相关 (P>0.05)。结论 父亲总体参与1型糖尿病患儿教养的意识和程度较好,尤其是在鼓励表扬与支持规划方面,但在日常照顾的参与教养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避免过度约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祖辈、父辈喂养行为差异及其与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明晰喂养人身份、喂养行为对进食行为的可能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月,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8所幼儿园和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主要喂养人身份,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形成祖辈组(72例)和父辈组(144例)。结果 祖辈组和父辈组在饮食内容限制(t=4.72, P<0.001)和饮食行为限制(t=2.13, P=0.036)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应儿童在主动进食能力(t=-4.76, P<0.001)、外因性进食(t=-5.07, P<0.001)和情绪性进食(t=1.99, P=0.050)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喂养人的饮食行为限制(F=1.82,P=0.086)、鼓励健康饮食(F=2.46,P=0.019)和饮食内容限制(F=3.69,P=0.001)对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喂养人身份与儿童进食行为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10)。结论 与祖辈相比,父辈喂养人更频繁地使用饮食行为限制和饮食内容限制,喂养行为而非喂养人身份与学龄前儿童的进食行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为缓解患者配偶压力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表对2017年1-7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217名配偶和健康男性114名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结果 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129、-3.897、-6.186、-8.405、-4.025、-2.997、-7.802, P<0.05);SCL-90量表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及总症状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 3.973、 2.949、 6.234、 7.980、 4.172、 4.256、 6.320、 6.240, 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均比健康男性低,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以降低配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级别医院胸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选择济南市2所不同级别医院有正规学历的60名胸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胸外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P<0.05)。在各因子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忧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三级医院胸外科护士躯体化因子、忧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明显的高于二级医院。结论 胸外科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相应有效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压力。医院级越高,胸外科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变化,分析氡对人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2人及生活习惯相似,但未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3+、CD4+CD8-、CD4-CD8+,CD4+/CD8+,TCR/CD3)。结果 氡温泉组的CD3+(t=-4.086,P < 0.01)、CD4+CD8-(t=-5.7,P < 0.01)、TCR/CD3(t=-2.318,P < 0.05)和CD4+/CD8+(t=-4.991,P < 0.01)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氡温泉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P < 0.01)。结论 高氡温泉能够引起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某部集训新兵心理应激和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据此对集训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以连队为单位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74名集训新兵进行集体统一测试。 结果 574名集训新兵心理应激的原始总分为(14.57±3.29),T分数为(50.00±10.00),T≥70分的人数为17人,心理应激的发生率为3%;集训新兵的自我效能感条目均分为(2.66±0.58);是否独生子女新兵在人际交往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P=0.021),独生子女新兵的人际交往好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结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训练积极性、情绪状况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19;t=-2.278,P=0.023;t=-3.033,P=0.003;t=-2.454,P=0.0014),完整家庭结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低于特殊家庭结构新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文化程度新兵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7,P=0.009;F=3.496,P=0.031),完整家庭结构新兵的自我效能高于特殊家庭结构新兵,大专文化新兵自我效能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的新兵;高自我效能组与低自我效能组新兵心理应激总分及条目1、2、5、6、7、8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00;t=-4.265,P=0.000;t=-3.399,P=0.000;t=-3.327,P=0.001;t=-3.167,P=0.002;t=-4.317,P=0.000;t=-3.318,P=0.001),高自我效能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较低;集训新兵心理应激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状况呈显著性负相关(r=-0.184,P=0.000)。 结论 集训新兵心理应激整体状况良好,高自我效能感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低于低自我效能感的新兵。家庭结构是影响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应探讨建立针对自我效能感的新兵健康教育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新兵心理应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康复效果,以期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ASD的儿童55名,年龄在36~72个月之间,进行为期6个月的LSP模式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7.10、6.29,P<0.01),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76,P>0.05);CARS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CARS量表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1);SDQ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同伴关系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明显下降,亲社会行为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6.96、7.74、6.78,P<0.01),而情绪症状得分和品行问题得分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92,P>0.05)。结论 LSP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的社交能力,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可在国内更广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CAH患儿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edsQL4.0调查江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间48例诊断为CAH的5~18岁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119名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H患儿自评量表及家长代评量表各项得分(各单一领域得分、社交心理功能和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社交功能(自评t=2.711,代评:t=3.048)、学校表现(自评:t=2.718,代评:t=4.671)、社交心理功能(自评:t=3.674,代评:t=5.587)、总分(自评:t=4.026,代评:t=5.3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H患儿男女之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和病程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更低。结论 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特别是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病程长、年龄大的CAH患儿损害更严重,需要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使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对昆明地区168名婴儿进行测试,并与美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得分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为TIMP的本土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对昆明地区168例足月儿及矫正胎龄 34~57+6 周早产儿进行TIMP测试,并记录原始得分及婴儿一般情况。 结果 1)随着婴儿胎龄的增加,TIMP测试得分逐渐升高,且各组测试得分均明显低于同周龄组美国常模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3、-4.181、-3.554、-3.423、-2.489、-3.463、-4.579、-2.612、-2.359、-3.249、-3.038、-4.248,P<0.05);2)足月儿的TIMP得分高于早产儿(t=2.615,P<0.05);出生体重≥2 500 g婴儿的TIMP得分高于出生体重在1 500~<2 500 g之间的婴儿(t=-2.593,P<0.05);测试时矫正年龄在<40周、40~44周、45~48周、49~52周、≥53周的各组婴儿间TIM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26,P<0.001)。3)出生时胎龄(足月或早产儿),以及进行TIMP测试时的矫正胎龄分组是TIMP得分的影响因素(β=0.164、0.743,P<0.05)。 结论 TIMP评估得分能反映不同矫正胎龄婴儿的运动表现能力,各组测试得分均明显低于同周龄组美国常模标准,因此需要建立中国常模提供本土化数据参考;并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阳市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对此的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加强优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孕前体检的214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结果 214名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得分合格率为78.0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妇女优生优育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7.72, P=0.0005; F=10.89, P<0.001);城镇户口、有孕育史的妇女知识得分更高(t=-2.91, P=0.004; t=2.52, P=0.012)。73.36%的妇女对优生优育项目表示全部认同,其中认同率最低的为“婚前体检” (75.23%)。全部认同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χ2趋势=10.64, P=0.005);城镇户口的妇女全部认同率高于农村户口妇女(χ2=4.23, P=0.040)。优生优育相关行为发生率排名前3的依次是:补充叶酸(78.97%)、主动改变生活方式(77.10%)和孕前优生筛查(74.77%)。 结论 南阳市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和行为仍需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并重点关注农村户口、低文化水平、首次孕育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西安市新城区社区学龄前儿童常见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系统分析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选取西安市新城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饮食行为影响的因素。结果 西安市社区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挑食、主动进食能力差、不良进食习惯等。不同性别的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2.024,3.707,P<0.05)。抚养人教育背景不同,儿童挑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6,P=0.026)。抚养人身体状况不同,儿童主动进食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2,P=0.007)。家庭常住人口数不同,学龄前儿童的挑食行为,不良进食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2,3.515,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常驻人口数、体重指数及抚养人教育背景。结论 加强抚养人知识储备和健康抚养观念的建立,家庭成员统一抚养观念,减少肥胖/超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学校性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053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为(35.67±4.60)分。女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t=-5.198,P<0.001);城市生源地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地(t=-5.073,P<0.001);父亲学历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F=3.640,P<0.05);母亲职业(F=6.930,P<0.001)或父亲职业(F=7.354,P<0.001)为农民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低;家庭月收入(F=3.737,P<0.05)和月生活费(F=10.431,P<0.001)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生源地为城市、月生活费高的大学生具有更科学的性价值观(P<0.05)。 结论 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存在不科学的性价值观,社会、学校、家长应重视孩子性价值观的培养,按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全面性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性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亲子音乐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智能、母亲产后抑郁情绪和亲子关系的影响,为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及改善母亲心理健康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5—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随访的纠正胎龄40~44周的早产儿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亲子音乐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家庭指导,亲子音乐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亲子音乐干预。干预时间为15~20 min/d,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Child)]对其母亲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亲子音乐组GDS评价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3.113、3.612,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EP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t=12.286、16.102,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下降更多(t=2.545,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MORS(Child)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t=13.871、9.046,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3.292,P<0.05)。结论 亲子音乐干预对NICU出院早产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改善早产儿母亲抑郁和增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盐城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空腹血糖及自我效能干预的效果,探讨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盐城市部分街道和乡镇1 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规范完成8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的空腹血糖、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血糖改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以前是否参加过糖尿病管理小组(Z=-2.080,P=0.038)、糖尿病治疗方式(Z=-2.662,P=0.008),活动前后血糖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t=7.107,P=0.000)、自我效能(t=23.309,P=0.000)、行为方式得分(t=17.685,P=0.000)上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文化程度(β=-0.182)、糖尿病病史(β=0.121)、以往是否参加过自我管理小组活动(β=0.282)、行为方式得分(β=-0.091)是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因素(P<0.05)。结论 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小班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状况及其与儿童心理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上海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1名,采用亲职压力量表(PSI)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其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男童、女童在PSI儿童适应性(t=2.376,P<0.05)、接受度(t=2.517,P<0.05)、儿童总分(t=2.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学龄前男童、女童在SDQ行为问题因子分(t=2.064,P<0.05)和社交行为因子分(t=-2.74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DQ困难总分与PSI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SDQ各因子与PSI多个因子分相关(P均<0.05);4)半年后随访,PSI总分及儿童注意不能多动、适应性、要求、心境、接受度,父母竞争性、依恋性较基线时升高(P均<0.05)。结论 健康学龄前女童行为问题少于男童,社交行为优于男童。健康学龄前女童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较男童家长少。亲职压力与儿童行为表现相关,学龄前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