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比较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我科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共378例,其中352例获得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组128例( A 组)、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组118例( B 组)与分次住院组10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因素、术后并发症、疗效差异。结果患者年龄A组(65.0±6.8)岁低于B组(70.8±7.6)岁和C组(70.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合并症A组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住院时间,A组(13.6±3.2)天,较B组(22.5±6.2)天与C组(27.4±7.3)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输血量,A组(732.4±375.1) ml,高于B组(501.7±207.2) ml和C组(510.9±20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 B、C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 3组手术前后的 HSS 评分差值分别为(32.9±12.3),(33.2±12.8),(33.4±11.9);围术期总出血量分别为(1071.6±112.3) ml,(986.4±121.7) ml,(1036.1±98.7) ml;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71.9±30.1) min,(183.7±32.2) min,(182.7±32.4)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A,B,C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患者基础条件允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同期双膝置换可获得与分期双膝置换或分次住院行双膝关节置换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8年,观察并分析术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发现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8(26—62)岁,均为单侧胫骨,左膝8例,右膝7例。按照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原发III级9例,原发II级6例,另3例原发II级患者先行肿瘤边缘切除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局部复发。手术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纵行切口,或纵“S”形切口切开,所有病例切除活检通道。根据肿瘤的范围,在肿瘤边界外3cnl进行切除。分别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植入大小合适的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髌骨不进行置换,把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并用打断筋膜后网状纵横延展的肌瓣覆盖,把两侧与切口两边的深筋膜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7±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3±115)ml,输血量平均(613±160)ml。15例都获32~53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断裂。术后1年患者MSTS功能评价:优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3%。伸膝肌力平均4.2(3—5)级,膝关节屈曲平均(98.1±12.4)°,伸膝平均3.3°(0—15)°。结论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就诊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要求者90例,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通过术前进行循证护理方案制订及应用、效果观察,分析循证护理的优点。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肿痛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退、压疮的预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恢复,也可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缝合方式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行膝关节置换手术98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4例采用钛镍记忆合金吻合器皮内缝合,32例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32例采用爱惜康1号慕丝线缝合,分别对三种缝合方法在缝合时间、换药次数、缝线反应、锻炼及拆线时的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缝合时间、换药次数、缝线反应率、锻炼及拆线时的疼痛(VAS)评分、拆线时间、蜈蚣症发生率、满意度分别为(11.5±1.5)min、(4.5±1.2)次、0%、(2.0±1.0)分、(1.5±1.0)分、(12.0±1.0)天、0%、97%,B组分别为(9.0±1.4)min、(5.0±1.0)次、22%、(4.0±1.5)分、(3.5±2.0)分、(13.0±2.0)天、19%、81%,C组分别为(11.4±1.8)min、(5.5±1.5)次、38%、(5.5±1.5)分、(4.5±2.5)分、(14.0±1.0)天、41%、72%,A组在缝线反应、锻炼及拆线时VAS评分、蜈蚣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镍记忆合金吻合器具有操作简单,切口美观,愈合好,无色素沉着,无丝线引起的线头及缝线拉痕,不引起蜈蚣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最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最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最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最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为止发展迅速,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或其它严重膝关节疾患的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治疗方法。现就TKA的发展史及将来TKA设计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瑶  贺景国  宋慧敏 《癌症进展》2018,16(8):1048-105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情况,提高技术配合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术中配合情况和对其手术前后的访视结果.结果 102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术后1 h的疼痛评分为(3.31±0.03)分,术后1 d的疼痛评分为(2.78±0.10)分,术后3 d的疼痛评分为(2.40±0.23)分,患者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均较术后1 h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10±3.11)分、(33.25±3.0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7.10±2.86)分、(49.36±2.27)分(P﹤0.01).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52例,占51.0%(52/102);良50例,占49.0%(50/102);中0例,占0(0/102);差0例,占0(0/102);优良率为100%(102/102).结论 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综合护理,可缓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膝人工关节同期置换与选择性单膝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010 年6月至 2011 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因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154 例,分为双膝置换组与单膝置换组,通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6个月,1年的 KSS 评分,WOMAC 指数 (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VAS 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 (假体费用除外) 及术后复查影像学表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以 SPSS13.0 软件做统计学分析,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双膝置换组患者 51 例 (男8例,女 43 例);单膝置换组患者 103 例 (男 35 例,女 68 例)。术前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时间、VAS 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双膝置换组术后3、6个月,1年的 KSS 评分及 WOMAC 指数与单膝置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以改善,VAS 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男性患者的痛觉阈值普遍较高。平均住院时间双膝组略长 (P<0.05),住院费用 (假体费用除外) 双膝置换组高,(P<0.05)。术后并发症双膝置换组高于单膝组,双膝置换组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9.80%),肺心脑血管并发症3例 (5.88%),肺栓塞2例 (3.92%)。单膝组并发感染1例 (0.97%)。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同期双膝人工关节置换和选择性单膝置换临床效果相当,但双膝同期置换住院时间长,术后血栓发生率及心肺脑血管并发症高,术前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髌骨成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骨关节炎行TKA的33例(36膝)患者,其中髌骨成形26膝,髌骨置换10膝。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0-41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通过HSS评分及髌前疼痛等方面对比分析髌骨成形组和髌骨置换组疗效,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成形和髌骨置换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人工膝关节置换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病损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自1998年至2003年5月行膝关节置换172例,196膝。用改良的膝关节股内侧肌切口,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髌骨置换及滑膜切除。根据后交叉韧带情况选用非限制性(CR)假体或部分限制性假体(PS),个别病人因膝关节稳定机制的严重破坏而采用高限制性假体。结果 172例196膝经手术治疗优良率94.3%,HSS评分由术前40分提高到83.6分,2例因迟发性感染经翻修术后治愈,1例因肺栓塞死亡。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手术要求不影响关节稳定性情况下充分松解,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角度及假体。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可以帮助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重建关节功能是矫形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在西方国家,TKA 手术的患者约为15~20/100万。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和我国经济状况持续改善 TKA 已经成为一项安全、效价良好的成功治疗方法。对TKA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不仅是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手术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TKA患者的康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治疗的82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临床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预后良好,可以作为优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是一种以侵蚀性炎症性滑膜炎为特征,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除关节外还可涉及全身其它组织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可导致严重的关节疼痛、畸形。特别是负重的髋膝等大关节受累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减轻RA患者疼痛、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2],但是RA患者较骨性关节炎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Neer评分情况、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如脱位、头坏死、关节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虽存在一些并发症,但其较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Neer评分情况好,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保留假体清创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结果 5例6膝感染在保留假体清创后得到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成功率为7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的病例,对于那些假体稳定、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均应该尝试保留假体清创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