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疗效和耐受性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试验,64例(128眼)POAG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贝美前列素(贝美前列素组)、拉坦前列素(拉坦前列素组)、曲伏前列素(曲伏前列素组)和他氟前列素(他氟前列素组)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眼部检查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结果 贝美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6.1±6.2)mmHg(1 kPa=7.5 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1±3.4)mmHg、(15.6±4.2)mmHg、(15.5±2.9)mm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08、13.016、12.352,均为P<0.001)。拉坦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7±2.4)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3±3.0)mmHg、(17.0±3.8)mmHg、(17.4±2.6)mm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38、13.365、16.140,均为P<0.001)。曲伏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4±1.9)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3±2.0)mmHg、(17.4±1.3)mmHg、(14.9±1.1)mm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09、14.451、11.732,均为P<0.001)。他氟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5.2±2.3)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2±3.1)mmHg、(17.0±2.1)mmHg、(18.1±2.4)mm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40、16.129、14.006,均为P<0.001)。拉坦前列素组患者睫毛增长和虹膜变色的发生率最高,4组患者的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的发生率相似。用药6个月后患者的OSDI评分贝美前列素组(21.8±11.1)分、拉坦前列素组(32.1±24.1)分、曲伏前列素组(10.7±5.7)分、他氟前列素组(25.6±6.3)分,曲伏前列素组患者的OSD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均能显著降低POAG患者眼压,曲伏前列素耐受性较好,拉坦前列素的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3种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24h降眼压效果。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6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只眼)。其中拉坦前列素组21例(21只眼),曲伏前列素组22例(22只眼),贝美前列素组20例(20只眼),分别使用相应的滴眼液,均为每日滴药1次,共观察4周,测量用药前后的24h眼压曲线。3组间用药前或用药后24h不同时间点眼压值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眼压波动幅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组患者用药4周后眼压均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眼压从(18.9±2.1)mm Hg(1mm Hg =0.133 kPa)降至(15.3±2.7)mm Hg,下降幅度(用药前后眼压差值/用药前眼压值)为19.0%;曲伏前列素组眼压从(19.1±3.1)mm Hg降至(15.3 ±2.1)mm Hg,下降幅度为19.4%;贝美前列素组眼压从(18.6±1.9) mm Hg降至(14.9±1.9)mm Hg,下降幅度为19.9%。波幅下降幅度(用药前后波幅差值/用药前波幅值),拉坦前列素组为31.0%,曲伏前列素组为31.1%,贝美前列素组为31.9%。用药前及用药后3组间眼压值随时间点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501,P=0.110),3组间用药后眼压波幅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286,P=0.752)。结论 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3种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昼夜降眼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三种前列腺素类药物降眼压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三种前列腺素类药物的降眼压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拉坦前列素组51例(51眼),曲伏前列素组24例(24眼),贝美前列素组27例(27眼),分别使用相应滴眼液,均为每日1次,共观察4周,测量用药前后的眼压值。结果三组患者用药4周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在8:30测得平均眼压从(24.57±3.68)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5.29±2.67)mmHg,下降幅度(用药前后眼压差值/用药前眼压值)为37.8%;曲伏前列素组从(24.54±2.95)mmHg降至(16.29±3.11)mmHg,下降幅度为33.6%;贝美前列素组从(25.41±3.63)mmHg降至(16.00±4.45)mmHg,下降幅度为37.0%。用药前及用药后三组间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F=0.579、P=0.562;F=0.868、P=0.423)。结论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都有明显、持久的降眼压作用,且降眼压作用相互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董敬民  张效房  马跃伟  王卫群  孔令训 《眼科新进展》2012,32(12):1174-1175,1178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68眼),观察用药前和给予0.04g·L-1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4周、12周、24周眼压;每晚8点一眼1次,每次1滴。测量一日内时间点为830、1130、1430、1730的眼压,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用药前、用药24周后视力、视野、C/D比值及副作用。结果用药前眼压为22~29(25.60±3.85)mmHg(1kPa=7.5mmHg),用药4周后眼压13~22(15.10±2.39)mmHg(t=495.93,P<0.01),用药12周后眼压14~23(15.40±3.57)mmHg(t=456.16,P<0.01),用药24周后眼压13~23(15.50±3.65)mmHg(t=410.20,P<0.01),治疗24周后同一天4个不同时间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矫正视力、C/D比值及视野无明显改变。6眼结膜充血较重,并随用药时间延长减轻至缓解。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副作用小,有望成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苏为坦)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难治性青光眼20例(20只眼),所有患眼均经1次以上手术未能有效控制眼压。对上述患者单独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个月及6个月在同一时段复查眼压1次,用药6个月后在同1天的8、11、14、16点钟分别检查眼压。观察用药前后的眼压、眼底及视野情况。结果用药前眼压24~33mmHg,平均27.8mmHg,用药1个月后眼压16~24mmHg,平均18.6mmHg,用药6个月后眼压15~25mmHg,平均18.3mmHg,治疗6个月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视神经及视野未见明显进展。结膜充血是最常见副作用,见于本组所有眼。但仅3只眼达3级,其余均为1~2级,并随时间延长减轻。2只眼出现眼周皮下色素沉着,2只眼睫毛长长。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的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其降眼压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张文强  叶倩  黄志坚  黄晓莉 《眼科研究》2014,(12):1107-1110
背景 拟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但价格较高.国产的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已应用于临床,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中国5个地区25家医院纳入确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576例837眼,其中POAG患者524例755眼,高眼压症患者52例82眼.本研究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每晚用0.05 g/L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点眼1次,用药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控制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采用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用药后1、2、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9.66±5.46)、(19.59±7.86)和(19.35±5.03)mmHg(1 mmHg=0.133 kPa),均较用药前的(28.36±7.86) 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8.325,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1、2、3个月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3±7.18)%、(30.19±8.72)%和(30.71±9.90)%.治疗后1、2、3个月显效率分别为95.70%、91.76%和88.05%.用药后3个月出现结膜持续充血者占13%,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及其他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好,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速为坦)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试验组入选24例(24只眼)滴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照组入选23例(23只眼)滴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为每日1次,共观察4周。观察的指标包括眼压、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试验组平均日间眼压从(2483±297)mmHg(1mmHg=0133kPa)降至(1613±292)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52%;对照组从(2396±362)mmHg降至(1614±297)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26%。2用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结膜充血均有明显增加,试验组的眼痒明显重于对照组,但都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控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眼压是有效和安全的,可望成为理想的一线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0.15%酒石酸溴莫尼定(阿法舒)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初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46例(86只眼)单用或联合应用阿法舒滴眼液,3次/d,每次1滴。将连续滴药后2、4、8、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副作用。结果使用阿法舒滴眼液后眼压均明显下降。由(22.89±3.91)mmHg(1mmHg=0.133kPa)分别下降为滴药后2、4、8、12周的(19.43±2.84)mmHg、(19.43±3.44)mmHg、(18.98±3.17)mmHg和(18.87±2.83)mmHg,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单纯使用阿法舒者,及换用或加用阿法舒者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阿法舒滴眼液能显著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口和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成本—效果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8例1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每日1次,共4wk。观察眼压、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wk,验证组平均日间眼压从(24.0±3.6)mmHg(1mmHg=0.133kPa)降至(16.1±3.0)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2.9%;对照组从(24.8±3.0)mmHg降至(16.1±2.9)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5.1%。两组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验证组和对照组结膜充血均有明显增加,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两组成本分别为119元、70元(P<0.05);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5%,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9,2.11;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2。结论: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都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且安全、耐受。两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效果相近,但国产品是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5只眼).测量日眼压曲线后给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1周、4周、8周时测量日眼压曲线,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幅度.结果 用药前平均眼压峰值(23.83±3.74)mm Hg(1 mm Hg=0.133kPa),用药1周后眼压峰值平均为(15.25±3.71)mm Hg,眼压下降幅度36.0%,眼压峰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周眼压波动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眼压控制平稳,未见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超声乳化术后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的患者23例(23眼),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前眼压为(39.0±4.2)mmHg(1 kPa=7.5 mmHg);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2.8±0.7)mmHg、(15.5±0.9)mmHg、(18.4±1.0)mmHg、(20.6±2.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17眼(73.9%),条件成功1眼(4.3%),总手术成功率78.3%。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3±0.9)种,术后12个月为(0.2±0.5)种。术后浅前房3眼、前房积血1眼、高眼压7眼。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国军  仇宜解  于湛  庞凤  邸霞  金栋  李菊 《眼科》2012,21(4):268-27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不同分期综合治疗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3例(6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虹膜红变组(15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组(20例22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组(28例31眼)。方法虹膜红变组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其中3眼行白内障手术,1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开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基础上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其中8眼行小梁切除术,4眼行白内障手术,2眼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5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闭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抗青光眼药物、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基础上,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其中21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12眼填充硅油。平均随访(18.6±15.3)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虹膜红变、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虹膜红变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视力不变或提高分别为15眼(93.8%)、17眼(77.3%)和16眼(51.6%)(χ2=9.76,P﹤0.01)。治疗前眼压分别为(14.6±3.8)mmHg、(31.6±9.1)mmHg和(44.8±12.2)mmHg,治疗后眼压为(14.1±3.86)mmHg、(17.9±3.7)mmHg和(18.9±10.8)mmHg(F=185.8,P﹤0.001)。治疗后虹膜红变在虹膜红变组16/16眼消退,开角型青光眼组20/22眼消退及闭角型青光眼组28/31眼消退。治疗后前房角在虹膜红变组16眼仍为宽角,开角型青光眼组18/22眼前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萎缩,房角开放范围较治疗前扩大,闭角型青光眼组31眼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不同程度萎缩,但房角开放范围无扩大。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3%、22.7%和48.4%(χ2=9.75,P﹤0.01)。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临床分期差异化综合治疗对虹膜红变期及开角型青光眼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Nd:YAG激光行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8眼)为研究对象,硝酸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在激光房角镜下原手术部位行Nd:YAG激光房角穿刺,观察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时的眼压、滤过泡、房角及前房反应情况。结果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的眼压分别为(25.0±3.4)mmHg、(12.5±3.4)mm-Hg、(12.0±3.2)mmHg、(13.1±3.0)mmHg、(14.0±3.1)mmHg、(14.1±2.7)mmHg、(14.3±2.9)mmHg、(15.3±2.6)mmHg、(16.2±2.8)mmHg、(16.0±3.0)mmHg,激光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激光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中10眼激光后眼压、滤过泡无明显改善,28眼滤过泡形成或原滤过泡面积、隆起度增大;激光后发生浅前房2眼(5.3%),虹膜周边前粘连2眼(5.3%),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房角穿刺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小梁网-狄氏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白内障手术后前房角形态和眼压的变化。方法 共有1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7例67眼为对照组、NTG合并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测量眼压、前节OCT检查房角,自动计算四个象限(颞侧、鼻侧、上方和下方)的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宽度(anterior chamber width,ACW)、房角开放距离 (angle open distance,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area,TISA)、房角隐窝面积(angle recess area,ARA)。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眼压、房角参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前眼压为(13.2±2.9)mmHg(1 kPa=7.5 mmHg),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0.5±3.0)mmHg和(10.7±2.8)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12.4±2.8)mmHg,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1.6±2.5)mmHg、(12.0±2.8)mmHg。观察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手术后房角参数AOD、ARA和TISA均增加,房角参数的变化(颞侧ΔAOD500、ΔTISA500及鼻侧ΔAOD500、ΔARA500)与术后眼压变化呈线性相关。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可能改善房角参数,降低NTG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 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 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对侧未手术眼眼压,与术前基线眼压比较。结果 术后1 d、2 d、3 d及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分别由术前(16.38±4.25)mmHg(1 kPa=7.5 mmHg)升至(18.11±4.03)mmHg、(18.35±5.29)mmHg、(18.03±5.35)mmHg、(17.21±3.33)mmHg、(17.96±3.82)mmHg、(18.57±4.45)mmHg、(17.27±3.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升高,增幅最大出现在术后1个月[(3.36±4.56)mmHg(升高21%)]。术后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回归基线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对侧眼眼压改变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与术前基线眼压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对侧眼眼压控制不佳(继续同术前用药,眼压≥21 mmHg)需要手术或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对侧眼眼压改变与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时间相关。除术后1 d(P=0.31)外,术前持续用药患者与新用药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对侧眼眼压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侧外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对侧眼眼压升高,3个月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应加强未手术眼的眼压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34例61眼,其中POAG组患者18例34眼,CPACG组患者16例27眼,2组均应用SLT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 h、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以及术后6个月视力、视野、房角及角膜内皮细胞数等变化.结果 2组患者眼压在激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OAG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5.2±2.2)mmHg(1 kPa=7.5 mmHg),术后1 h、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28.9±1.3)mmHg、(17.0±1.9)mmHg、(19.9±1.7)mmHg、(20.1±1.8)mmHg、(18.2±2.1)mmHg、(18.0±2.1)mmHg.CPACG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4.9±2.1)mmHg,术后对应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9.3±1.6)mmHg、(16.9±2.0)mmHg、(20.3±1.8)mmHg、(19.3±1.9)mmHg、(20.1±2.0)mmHg、(18.9±2.2)mmHg.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眼压下降最明显,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2组患者随访视力、前房角、视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LT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和房角大部分开放的CPACG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8.
王华  王涛  孙丽 《眼科》2012,21(2):111-114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短期降眼压效果。设计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高眼压症患者42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按所用药物的不同依随机表法分为A、B两组。A组28例(2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特力洁),B组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为每日1次,每次1滴,共28天。受试者于入组当日及用药后第28天8:00、11:00、14:00、16:00测眼压,第7、14、21天则于8:00测眼压。眼压测量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情况。主要指标  眼压值。结果 A组用药前眼压为(23.99±1.51)mm Hg, 用药后1~4周眼压分别为(18.04±1.27)mm Hg、(17.75±1.43)mm Hg、(17.63±1.50)mm Hg、(17.49±1.47)mm Hg,用药后眼压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72,P=0.000)。B组用药前眼压为(24.37±1.55)mm Hg,用药后1~4周眼压分别为(17.91±1.35)mm Hg、(17.71±1.39)mm Hg、(17.55±1.34)mm Hg、(17.44±1.17)mm Hg,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眼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5 P=0.000)。A、B两组用药前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3),用药后1~4周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6、0.93、0.86、0.89)。入组当日8:00、11:00、14:00、16:00  A、B两组眼压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0.44、0.50、0.31),用药后28天8:00、11:00、14:00、16:00  A、B两组眼压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9、0.85、0.94、0.98)。用药28天时两组患者角膜、虹膜、晶状体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本文的小样本、短期研究显示,国产拉坦前列素与进口拉坦前列素均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两者之间的降眼压效果无显著差异。(眼科, 2012, 21: 111-1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患儿早期眼压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AP-ROP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25 mg/0.025 mL)治疗的22例(32眼)患儿纳入研究。分别记录注射前5 min及注射后1 min、5 min、10 min、2 h、24 h眼压,同时记录注射后疗效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32眼)患儿注射前5 min眼压为(10.44±2.68)mmHg(1 kPa=7.5 mmHg),注射后1 min、5 min、10 min、2 h及24 h的眼压分别为(18.66±3.09)mmHg、(21.81±3.09)mmHg、(18.34±3.26)mmHg、(14.53±3.29)mmHg、(12.03±3.36)mmHg。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间的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91,P<0.01);两两时间点比较结果显示,注射后10 min与注射后1 min、注射后24 h与注射前5 min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各观察时间点间眼压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眼压峰值出现在注射后5 min。患儿注射后5 min眼压较注射前升高幅度≥15 mmHg的患眼,其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的比例更高,出生体质量更低(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AP-ROP患儿出现的眼压升高是一过性的,眼科临床医生需多关注注射后5 min的眼压,以避免因为眼压升高影响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