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对全胃切除老年患者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我院普外科2015 年 1 月至2016 年 6 月期间接受全胃切除术的68 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70 岁)作为研究对象,手 术后随机分为EN+PN 和 PN 组。PN 组患者在半流饮食后停用PN 液。EN+PN 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 天经鼻饲管行生理 盐水250ml,第2 天经鼻肠管行肠内免疫营养制剂400ml(瑞能,华瑞制药有限公司,200ml / 瓶),术后第4 天增加至 800~1200ml/d,并停用PN 液。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和 第 7 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 1 天 TP、PA、ALB、 IgG、IgM 水平以及CD4+、CD8+、CD4+/CD8+ 较术前1 天有显著下降(P < 0.05)。术后第7 天 EN+PN 组血清TP、 ALB、PA、IgG、IgM 以及CD4+、CD8+、CD4+/CD8+ 与 PN 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术后EN+PN 组和PN 组术后 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及免疫 功能,是高龄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鲁力  谢敏  魏少忠  熊治国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70-1173
  目的  探讨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7例老年胃癌患者, 其中38例于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并标记为实验组; 其余39例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并标记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8d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CD4+ T细胞、CD8+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   结果  营养状态方面, 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免疫功能方面, 两组患者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减少,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   结论  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老年胃癌患者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 能使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胃食管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采集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胃食管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常规饮食组, 根据患者进食梗阻程度、营养结构和进食量不同给予营养治疗,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两天至化疗结束后 1 周 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监测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免疫水平及化疗后血液系统和胃肠道毒副反应等。结果 共 56 例患者入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9 例,常规饮食组27 例,男 36 例,女 20 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患者 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 CD4+/CD8+ 水平显著提高(P < 0.05)。肠内营养组3~4 度血液系 统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 < 0.05)。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期 间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免疫水平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 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对胃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癌术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40例,试验组患者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等营养状态,体液免疫指标(IgM、IgA、IgG)和细胞免疫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等免疫功能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术后行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后,试验组的TP、PA、ALB、TF水平,IgM、IgA、IgG水平,CD3+T细胞、CD4+T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免疫营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剂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体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PAB、TRF、ALB水平及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CD8+细胞占比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接受不同重建方式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 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2 例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均采取 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检测术前1 天、术后5 天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比较和分析术后恢复情况、生存质量和免 疫功能、营养状况。结果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 5 天体重变化、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 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术后5 天检测PG+ 空肠间置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IgG、IgA 水平以及CD3+、CD4+、 CD4+/CD8+ 与 TG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12 个月PG+ 空肠间置组术后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较TG 组明 显改善(P < 0.05)。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反流症状发生率均较低(P > 0.05)。结论  早期使用免疫肠内营养,对比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PG+ 空肠间置术后和TG 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证明PG+ 空肠间置组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肠内营养中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海洋胶原低聚肽6g,3次/d,以替代部分蛋白质供给;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未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液均按照相同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标准进行配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体重丢失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患者体重丢失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中使用海洋胶原低聚肽可以有效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术后24 h开始使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56例)术后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8天分别检测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①CD3、CD4、CD8、CD4/CD8、NK细胞、IgA、IgG、IgM;②CRP、TNF-α、PGE。观察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与术后第1天,两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NK、 IgG、CRP、TNF-α及P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徐旭东  叶波 《肿瘤学杂志》2012,18(8):615-617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辅以中药四君子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营养、炎症、免疫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dPALB和TRF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7dCR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7d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炎症、免疫状态,加快其康复速度,是临床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联合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8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健康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华蟾素片,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对比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AFP、CEA水平、生存周期。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AFP及CEA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9.52%(4/42) vs 14.29%(6/42)]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联合采用华蟾素片及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AFP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益气温阳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沐足联合电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18例CRF患者,均由住院部2019年08月-2021年03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A组(39例)采用中药沐足+对症支持治疗,观察B组(39例)采用中药沐足+电艾灸+对症支持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Piper疲乏量表积分、功能状态评分(KPS)、生活质量(QOL,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等)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检查做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A组(82.1%,32/39)、B组(89.7%,35/39)患者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7.5%,23/40)(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 组(P< 0.05);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对比,观察A组(79.5%,31/39)、B组(94.9%,37/39)患者均高于对照组(52.5%,31/39),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治疗前3组QO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3组组内前后对比(P<0.05),观察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优于A组(P<0.05);在QOL量表条目中,治疗后患者在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对治疗态度、日常生活及面部表情7个方面,观察A组和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精神、睡眠、疲乏、治疗副作用方面,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治疗前3组免疫功能状况比较(P>0.05),治疗后在CD3+T、CD3+CD4+T、CD3+CD4+T/CD3+CD8+T、NK细胞免疫指标中,观察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NK细胞状态观察B组优于A组(P<0.05)。观察A组出现Ⅰ度皮肤瘙痒1例,治疗B组出现1例Ⅰ级血压升高,对照组出现1例治疗相关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益气温阳理论指导下联合应用中药沐足及电艾灸治疗CRF,有效改善了患者功能状态、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状态,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NK细胞、Karnofsky(KP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血清CEA、CYFRA21-1、NK细胞、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8+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NSCLC,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CEA、CYFRA21-1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 (康莱特 ,KLT)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KLT治疗晚期PHC 52例为治疗组 ,并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 4 2例晚期PHC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T LS)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细胞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均 <0 .0 5) ,CD8 细胞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血清sIL 2R明显降低 (P <0 .0 5) ;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细胞比值及sIL 2R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变 (P均 >0 .0 5)。结论 :KLT对晚期PHC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系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101例初诊AML患者的免疫表型,以CD7-CD19-CD56-AML为对照组,将CD7+AML组、CD19+AML、CD56+AML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特征、疗效进行分析比较,随访并观察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01例AML患者中淋系抗原表达者52例(51.5%),CD7抗原表达29例(28.7%),CD56抗原表达29例(28.7%),CD19抗原表达13例(12.8%);CD7+AML、CD19+AML、CD56+AML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发病年龄、肝脾大、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7+AML组血小板计数偏低(P<0.05);CD56+AML组首次完全缓解率(CR)率及总CR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D7+AML、CD19+AML组首次CR率及总CR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组无复发生存期(RFS)缩短(P<0.05),CD7+AML、CD19+AML组R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AML患者常规化疗不敏感,疗效差,CD56抗原可能是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CD7、CD19抗原不影响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彬 《现代肿瘤医学》2019,(14):2538-254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GSMs-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HCC患者97例,根据TACE方法分为研究组49例(采用GSMs-TACE方法治疗)和对照组48例(采用碘化油TACE方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缓解率89.80%、总有效率97.96%,对照组缓解率81.25%、总有效率95.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D3+、CD4+、NK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IL-6、TNF-α、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CD3+、CD4+、N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升高(P<0.05);研究组的肝区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SMs-TACE与碘化油TACE治疗HCC患者的效果均肯定,但免疫调节GSMs-TACE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沈冬  宋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646-2649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对照组,每组40例,奥沙利铂组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多西紫杉醇组予以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单独治疗,观察对比治疗14d后三组的临床疗效、DCR(疾病控制率),三组血清CEA、CA50、CA199、CA125改变情况,三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RR为80.0%,与多西紫杉醇组(70.0%)、对照组(50.0%)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DCR为90.0%,与多西紫杉醇组(85.0%)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65.0%)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血清CEA、CA50、CA199、CA125与对照组相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三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且可以改善预后生存质量,优化血清CEA、CA50、CA199、CA125水平,无额外的不良反应,安全稳定,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苯美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观察组的疗效与CD1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的数量和NK细胞活性增高,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5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6月和5.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9月和11.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OS与CD13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