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利用经过验证的普查版视疲劳量表调查分析中国不同年龄成年人视疲劳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通过网络发放普查版视疲劳量表5 022份进行不同年龄成年人视疲劳调查。采用卡方检验、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20岁、21~50岁和>50岁)调查对象视疲劳的患病率和性别、年龄、居住地湿润度、居住地城乡特征、职业种类、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眼部手术史的关系。结果: 最终收集有效量表2 870份(有效应答率57.1%)。2 870例调查对象年龄18~83(30.7±15.9)岁, 视疲劳患病率为40.4%。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大的年龄[OR=1.02, 95%可信区间(CI):1.01~1.03)]、更差的睡眠质量(一般OR=1.80, 95%CI:1.51~2.13;差OR=4.99, 95%CI:3.72~6.71)和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8 h(OR=1.49, 95%CI:1.10~2.03)是视疲劳的危险因素(均P<0.05);职业为非白领(蓝领O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肃省兰州市中学生干眼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7月对甘肃省兰州市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获得所选36个班级的1503名学生。使用Schaumberg干眼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谈。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于访谈后进行眼科检查(一位医师进行视敏度检查,另一位医师进行裂隙灯检查)。计算干眼症的患病率,并评估干眼症与性别、近视、配戴隐形眼镜、屈光矫正不足、经常使用滴眼液、睡眠质量和压力状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干眼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兰州市中学生干眼症的患病率为24.5%(363/1482)。363例干眼症患者最常报告的眼部刺激症状是视疲劳(303例,83.5%),其次是疼痛(166例,45.7%),视力模糊(134例,36.9%),眼部瘙痒(129例,35.5%),以及砂砾感(96例,2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屈光矫正不足、经常使用滴眼液、睡眠质量差是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干眼症患病率高且易被忽视,针对中学生干眼症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干眼症患病率并对学生的眼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干眼症患病状况,探讨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兰州大学医学院所有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干眼症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干眼症诊断采用六项问卷形式,以受检者经常或总是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作为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干眼症阳性体征包括泪膜破裂时间( TBUT)≤10 s以及单眼或双眼角膜染色( FSS )计分≥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1139名学生纳入本研究,应答率为84.37%,其中男生475名,女生664名,年龄16~26岁。干眼症的患病率为18.70%(95%CI=16.59~20.81),阳性体征中TBUT ≤10 s 的比例大约占47.67%(95%CI=44.95~50.57),FSS≥1占了13.97%(95%CI=11.95~15.99)。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阅读时间≥4 h ( OR=1.58,95%CI=1.15~2.18)、每日电脑使用时间≥4h(OR=1.52,95%CI=1.02~2.25)以及长时间配戴眼镜( OR=1.54,95%CI=1.08~2.13)是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是否进行准分子手术、是否戴隐形眼镜之间干眼症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大学生干眼症患病率较高,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每日阅读时间和电脑使用时间超过4h,以及长时间配戴眼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及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阜新市高中学生3000例,采用问卷式调查,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视患病率为69.79%,其中男64.60%,女75.26%。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母近视、学习姿势、不良学习习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用电脑总时间、每天一次用电脑时间、晚上自习灯具、作眼保健操(初中)、经常用抗疲劳眼药、曾患眼病、身体疲劳不适、有龋齿、是否偏食、高中以前居住地18个变量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父母近视、学习距离、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午睡、初中时作眼保健操、经常用抗疲劳眼药、高中前居住地8个变量(P<0.05)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学习时姿势正确、每天认真作眼保健操、父母不近视、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多、午睡习惯、经常点抗疲劳眼药水、上高中前的居住地为农村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视防控门诊7~14岁儿童干眼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12/2022-02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近视防控门诊的7~14岁儿童222例,收集纳入儿童的一般资料,通过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和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纳入儿童干眼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近视防控门诊儿童干眼的患病率为2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敏性结膜炎(OR=2.31,95%CI=1.12~4.78,P=0.02)、屈光不正(OR=5.57,95%CI=2.40~12.94,P<0.01)、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间>2h(OR=2.74,95%CI=1.11~6.78,P=0.03)、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打游戏时间>2h(OR=2.33,95%CI=1.12~4.84,P=0.02)、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h(OR=4.28,95%CI=2.02~9.07,P<0.01)、每天睡眠时间<8h(OR=3.23,95%CI=1.44~7.27,P=0.01)均是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地区小学生近视现况与影响因素。

方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法选择北京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801名,现场问卷调查共计801份,符合年龄7~10周岁的筛查对象757名,有效问卷共757份,患病率为24.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对象基线资料,对比引起近视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产生近视的因素。

结果:看书用眼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父母近视情况、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读写姿势均是导致小学生近视的相关因素。将上述有差异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以证实。

结论:北京市小学生近视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家庭、日常生活及学生自身上均存在较多的问题,需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防控,预防及延缓近视的发生,促进小学生的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情况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18岁青少年8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力、屈光度等,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其性别、年龄、民族、用眼习惯等资料。

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为42.80%,不同民族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分别为藏族(59.05%)、汉族(46.71%)、东乡族(46.36%)、土族(45.24%)、撒拉族(41.30%)、保安族(40.61%)、回族(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课间休息时在室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周末及节假日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学习使用房间同一照明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不同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教育部门与家庭应共同努力,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金华市婺城区3 014名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视力影响因素。视力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以单因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出视力不良学生1 367名,视力不良率为45.36%,其中轻度视力不良占26.08%,中度视力不良占11.51%,重度视力不良占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级段、父母近视、每天睡眠时间不足、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及电脑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未做眼保健操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采取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措施,改善和预防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青少年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7-10/2018-05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在校学生4 071名,进行眼部检查和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本研究实际受检学生3 857名(94.74%),平均年龄11.86±3.43岁,近视和高度近视患病率分别为61.21%和3.89%; 6岁和18岁受检者中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2.05%和86.15%。裸眼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较好眼视力≤4.7者分别占42.88%和12.37%; 戴镜率为4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成都和绵阳地区青少年视力低下主要原因是近视,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与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在2017年5月对墨脱县城区小学初中的全体学生共833名开展视力普查及基本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眼前段、眼底、眼位等检查,对确诊为弱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病原因。应用Fisher's精确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弱视患病率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对弱视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墨脱县城区小学和初中共833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弱视患者为22例(31眼),患病率为2.6%。弱视的发病原因包括屈光参差10例,占45%;屈光不正6例,占27%;斜视3例,占14%;形觉剥夺2例,占9%;其他1例,占5%。性别、年龄不是弱视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墨脱城区中小学生弱视患病率较全国水平偏高。屈光参差及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视眼防治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亮  刘丽娟 《眼科》2009,18(6):361-362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很高,中小学生已达27.65%.53.80%。长期视近及缺少户外活动是其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户外活动对近视眼有防治作用。我们建议中国的中小学生应保证每天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即上学路途0.5小时,课间户外活动1小时,户外上课1小时,放学后户外活动1小时,以期降低中国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Hong Ko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physiological myopia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ce in myopia prevalence between local schools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Hong Kong. METHODS: Vision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for students 13 to 15 years old. Types of refractive error were identified by visual acuity measurement, the presence of spectacles, a simple refraction, and the use of plus and minus ophthalmic lenses. RESULTS: Three local schools and six international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wo hundred eighty-nine students were from the local schools, and 789 students we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Prevalence of myopia at the local schools ranged from 85 to 88%, whereas it ranged from 60 to 66%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were subdivided into Chinese origin, white, mixed Chinese, and Asian. Prevalence of myopia was highest in the Chinese group (82.8%) and lowest in the white group (40.5%). There was no age or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CONCLUSIONS: Hong Kong Chinese students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myopia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studied in local or international school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such as whites. This further supports a genetic input into myopia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技术联合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治疗睑球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4眼)睑球粘连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并切除异常纤维血管组织后,采用连续缝线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技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术中辅以纤维蛋白胶固定羊膜。对结膜不足的重度睑球粘连病例使用自体唇黏膜移植封闭间隙。观察眼表重建效果、眼表炎症、眼球活动度、视力、移植材料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2个月34眼中完全成功25眼、部分成功6眼、失败3眼。术后疗效和术前睑球粘连的长度、宽度以及炎症活动度均有相关性(均为P<0.05)。术后眼球活动度及炎症活动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6眼视力提高。结论 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联合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治疗睑球粘连疗效显著,其中使用连续缝线封闭结膜和Tenon囊技术是手术治疗睑球粘连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Kappa角在眼科屈光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Kappa角的补偿已成为共识,尤其在远视角膜屈光手术矫正中需慎重处理。Kappa角的人群分布特点受到种族、年龄、性别、眼别、眼屈光状态、眼球生物测量及不同精确度测量仪器的影响,Kappa角也可随着体位或瞳孔大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合并大Kappa角飞秒激光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术后视觉质量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较少,需要更多大样本研究加入其中,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宁波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手术情况及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评价宁波地区防盲治盲工作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宁波地区随机抽取50岁及以上人群6059人作为调查对象,予以问卷调查、视力、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检查。分析白内障的患病率,评估主要致盲眼病,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白内障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实际5448位受检者中白内障患者1265例,患病率为23.22%。高龄、户外工作、沿海社区、糖尿病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236眼行白内障手术中,213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日常生活视力≥0.7占28.81%,白内障盲手术覆盖率为85.11%,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为1.73%。结论 宁波地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较高,接受白内障手术人群多。今后宁波地区的防盲工作不但要提高白内障手术数量,而且要努力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调整光学切削直径及Kappa角后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13例(626眼),根据切削直径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314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0 mm,对照组156例312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5 mm。试验组患者激光切削前修正Kappa角,对照组不做修正。患者术前进行裸眼视力、主视眼确定、验光、眼压、暗室下瞳孔直径、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散瞳验光、眼底检查、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Kappa角等检查。术后1 d、1周、1个月随访,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厚度、波前像差及夜间视力、光晕、眩光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变化、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8~44(24.19±5.33)岁、18~42(25.08±4.91)岁,屈光度分别为(-7.47±1.04)D、(-7.61±1.12)D。两组年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Kappa角分别为,X轴:(210±40)μm、(200±30)μm,Y轴:(190±30)μm、(220±4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及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6±1.89)s和(20.83±3.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的总高阶像差和垂直慧差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 P<0.01),但两组间的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球差低于试验组(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科学合理地调整Kappa角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指导下原位微创复通术对滤过泡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UBM检查后选择行原位微创复通术(28例28眼,A组)和原位复合式滤过性手术(27例27眼,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初次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时间、术前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住院天数、术后3 d的视力、术后滤过泡渗漏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4.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UBM检查滤过道内口通畅且可见巩膜瓣下有与前房相通的潜在的液性暗腔或显示囊状包裹的液性暗腔的术后晚期滤过泡纤维化的患者,原位微创复通术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患者50例60眼,其中行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者28例33眼,为折射组,行衍射型MIOL植入术者22例27眼,为衍射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折射组的裸眼中视力为(0.169±0.184)logMAR,优于衍射组的(0.331±0.145)logMAR (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3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13±0.06)μm、(0.21±0.14)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06±0.03)μm、(0.06±0.05)μm;而瞳孔直径为5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38±0.17)μm、(0.59±0.21)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16±0.09)μm、(0.41±0.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暗视条件下3 c·d-1、6 c·d-1和暗视+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折射组优于衍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条件下12 c·d-1、18 c·d-1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中视力满意度折射组为100.0%,优于衍射组的74.1%(P<0.05),在眩光、光晕干扰程度,远、近、夜间、暗处视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区域折射型MIOL与衍射型MIOL相比,裸眼中视力好,对比敏感度高,而彗差和三叶草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contact lens (CL) for the correction of refractive errors, cosmetic use and their usage as a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corneal pathologies has increased tremendously over the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aim to find a pattern of CL use amongst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focus on the rationale for CL use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their use. This study includes 371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current users of CL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96.8% of the CL users use the ‘daily wear type’ of CL. Most quoted reasons of usage wer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61.2%) with cosmetic benefit (42.9%) as the next most common reply. Common complaints were that of general discomfort (foreign body sensation), dry eyes and watering eyes. Educated use of CLs amongst its users is advised in view of th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that may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